(共25张PPT)
第三单元 山川风物
10
三
峡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合作交流
课堂互动
第三单元 山川风物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10
三
峡
文常信息
走近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察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作品简介
郦道元曾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该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集,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10
三
峡
基础积累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quē
zhàng
xī
xiāng
sù
jùn
tuān
yǎn
xiào
zhǔ
shù
zhāo
积累篇
10
三
峡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自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2)自
非
亭
午
夜
分
[答案](1)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10
三
峡
梳理篇
一词多义
(1)绝
10
三
峡
(2)故
(3)自
(4)以
(5)素
10
三
峡
古今异义
9
三
峡
词类活用
10
三
峡
段落
季节
主要景物
景物特征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整体感
知
3.依据《三峡》一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四季
山
连绵、高耸
夏季
水
汹涌、湍急
春冬
水、山、树
清荣峻茂
秋季
猿
叫声属引凄异、哀转久绝
10
三
峡
4.在对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色进行描写时,作者为什么没有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而是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合作交流
10
三
峡
[答案]
这是根据三峡的特点来安排的。文章开篇总写三峡的形势,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的绵延高峻,极言河谷之窄。山高谷窄则水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天的江水大、水流急。与奔腾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春冬两季水势状况比较接近,故一并写;此时,已非洪水滔滔之时,而是“素湍绿潭”,故有“清荣峻茂”之妙景。与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林寒涧肃”的秋天,而此时“高猿长啸”更显悲凉。所以夏、春冬、秋的记叙顺序,是作者根据江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
[解析]
注意联系三峡的地势特点和江水的变化来理解。
10
三
峡
5.文中写到“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后文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样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夏水襄陵”是一般情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在“王命急宣”的特殊情况下。作者通过一般和特殊两种情况表现夏日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特点。
10
三
峡
经典讲练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
三
峡
有时。
飞奔的马。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词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10
三
峡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
10
三
峡
考点聚焦
翻译文言语句
考点解读:文言文语句翻译是历年中考的重点和热点,也是中考常见的一个失分点。文言文句子翻译题往往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
10
三
峡
答题技巧:
翻译文言文“六字诀”:
1.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不翻译。
2.换:将文中的单音节词直接换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将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10
三
峡
4.删: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可直接删去。
5.调: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句通达明快。
10
三
峡
8.选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三峡的夏水,突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____________的特点,以“素湍”“回清”“____________”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
水势大
水流急
清澈
悬泉(瀑布)
10
三
峡
归纳总结
写作特色
精心布局,条理清晰
作者先总写三峡地貌,突出三峡山势雄奇的景象。然后选取最能体现三峡特点的“水”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按不同的季节分别描绘了夏天江水暴涨、春冬“素湍绿潭”、秋季“林寒涧肃”的景色。全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绘,精心布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10
三
峡
动静结合,跌宕多姿(★★★)
全文节奏有张有弛,江水通过三峡,时而像一群奔腾的骏马,时而如调皮捣蛋的小鹿,反映到文章上则是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写的是动势,文气剧变,似异峰突起。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全文前后反差强烈,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10
三
峡
主旨归纳
课文以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0
三
峡
三峡
山势: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江水
夏水:水涨湍急,交通阻断
春冬之水:风景秀丽,水退潭清
秋水: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
结构图示
10
三
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