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三单元 山川风物
12
唐诗五首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合作交流
课堂互动
第三单元 山川风物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12
唐诗五首
文常信息
走近作者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他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太原祁(现在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少年通音律,擅长文学,21岁中进士,任大乐丞,后任右拾遗。安史之乱后担任过尚书右丞等职,世称王右丞。他在诗歌、绘画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他的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道,与孟浩然齐名,合称“王孟”。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12
唐诗五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诗作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创造了屈原以来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诗,《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诗运动的代表。有《白氏长庆集》。
12
唐诗五首
追溯背景
《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在秋日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于是有感而发,写下《野望》一诗。
12
唐诗五首
《黄鹤楼》:崔颢从开元年间后期出任河东节度使军幕使,长达二十年间都在外漂泊做官。二十年里他宦游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甚至还到东北边塞从军。一直到回长安做了京官,崔颢才终于结束了漂泊之苦。这种漂泊无定之苦,使崔颢向往安定的生活,想念家乡。《黄鹤楼》一诗就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2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就有“楚蜀咽喉”之称。25岁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李白,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入云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豁然开阔,别有一番况味。
《钱塘湖春行》: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他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知不觉被西湖独特的气质吸引,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12
唐诗五首
黄鹤楼
黄鹤楼的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上。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废屡建,雄伟壮丽。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区,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文化常识
12
唐诗五首
基础积累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dú
wēi
sài
ɡāo
yān
jīng
积累篇
lián
mò
pénɡ
12
唐诗五首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单
车
欲
问
边,属
国
过
居
延
(2)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3)征
蓬
出
汉
塞,归
雁
入
胡
天
[答案](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2
唐诗五首
梳理篇
古今异义
12
唐诗五首
词类活用
12
唐诗五首
整体感
知
3.《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感觉前途无望,心情孤独抑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2
唐诗五首
4.下列对《黄鹤楼》一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诗人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咏黄鹤楼的绝唱。
B
[解析]
后四句为实写之景。
12
唐诗五首
5.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山水田园诗人__________,字________,他的《使至塞上》描绘了____________风光,反映了____________生活,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王维
摩诘
边塞
战地
12
唐诗五首
6.《渡荆门送别》一诗写诗人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2
唐诗五首
7.《钱塘湖春行》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感情。“_________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喜爱西湖美景
行不足
12
唐诗五首
8.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野望》的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合作交流
[答案]这一联妙在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山中树叶枯黄,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12
唐诗五首
9.《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示例: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平野四周的树木显得清晰而分明。在那个美丽的鹦鹉洲上,鲜嫩的芳草繁茂而浓绿,长得极其茂盛而热烈,一切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12
唐诗五首
10.《使至塞上》一诗中,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
[答案]诗人以“蓬”“雁”自比,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地的天空,蕴含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之情,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2
唐诗五首
11.品味《渡荆门送别》“万里送行舟”一句中的“送”字的妙处。
[答案]“送”字直接点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2
唐诗五首
12.有人认为,把《钱塘湖春行》“几处草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改为“处处”,“谁家”改为“家家”,更能突出莺歌燕舞的气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不同意。“几处”说明早莺尚少,“谁家”犹言新燕不多,两个词形象地突出了早春的特点,富有情趣。如改为“处处”“家家”,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2
唐诗五首
经典讲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
唐诗五首
13.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__________________”终。以“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
[解析]
根据题中的提示“全诗以‘行’为线索”,阅读诗歌,通过诗人写景的顺序了解诗人的行踪,找出诗句作答。
12
唐诗五首
1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解析]
写景的古诗,可以通过诗人所写景物的特点来体会诗人的情感。抓住本诗中“行不足”一词,结合全诗所写的丰富的景物,即可体会到诗人对自然之景的赞美之情。
12
唐诗五首
考点聚焦
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理解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基本感情倾向和精神寄托,以及借此揭示的问题等。这是中考诗词鉴赏题中常考的考点,对学生的领悟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12
唐诗五首
答题技巧: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通过逐字逐句的品味,深入作品的意境中,领悟作品所表述事件或描写景物的意境和内涵,进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辨题材,明感情。
诗词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田园诗,通常表达作者对悠闲、平静、自由生活的热爱;写景诗,通常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边塞诗,通常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或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怀古诗,通常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昔盛今衰的感伤等。
12
唐诗五首
2.看提示,析感情。
诗词的标题、作者、注释、背景、诗派等,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应细读、细品,把它们作为打开诗词感情之门的钥匙。
3.明意象,挖感情。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柳”常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月”经常作为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落花”多用来表现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与哀愁。
12
唐诗五首
15.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并简要赏析。
[答案]
动词:“争”“啄”。赏析: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忙碌的身影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12
唐诗五首
[解析]
本题涉及古诗词的“炼”字技巧。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的情感。
12
唐诗五首
归纳总结
写作特色
《野望》:以情写景,借景言情(★★★)
本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地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
12
唐诗五首
《黄鹤楼》:意中有象,虚实结合
黄鹤楼的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所谓“仙人乘鹤”之事,本属子虚乌有,诗人却巧妙地利用这一传说,从虚处生发开去,从而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接着写隔江相望的一派大好景色:晴日里的原野,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眼前的胜景明朗开阔,充满着勃勃生机,使诗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以至于当日落江中,暮霭袭来时,诗人依然未曾离去。面对着沉沉暮色,诗人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自己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形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
12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诗中有画,意境雄浑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印象派的作品。再次,这两句诗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时橘红色的太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波澜不惊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12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写景自然,情韵悠长
在本诗中,诗人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颔联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图画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了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了黄昏的风景。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但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却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善抓特征,绘声绘色
本诗紧扣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恰到好处。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的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因此“早莺”“暖树”“浅草”“春泥”这些特定的词语组合成一幅春景图,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12
唐诗五首
主旨归纳
《野望》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物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仕途失意之际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的情形,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思念家乡的愁绪。
12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渡荆门送别》
本诗描绘了船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壮丽多姿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钱塘湖春行》
本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2
唐诗五首
野望
抒情——孤寂无依
写景
秋日晚景
山野放归
怀采薇
结构图示
无相识
抒情
孤寂彷徨
12
唐诗五首
黄鹤楼
写景
鹤去楼空
空明悠远
抒情——日暮怀归
思家怀亲
12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即景设喻)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千古奇观)
尾联叙事——都护在燕然
壮丽风光
抑郁心情
12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
首联——远渡地点,出蜀目的
颔联——山水(远景)
颈联——月云(近景)
尾联——由景及情,留恋故乡
赞河山
恋故乡
景色壮阔
叙事
绘景
抒情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
所在:孤山寺北贾亭西
所见
乱花浅草,绿杨白堤
所爱:最爱湖东行不足
由衷喜悦
春水春云,早莺新燕
山水风光
春意盎然
12
唐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