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 同步提升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 同步提升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3 22: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唐诗五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皋(ɡāo)  
徙倚(yǐ) 
 
落晖(huī)
B.萋萋(qī) 
鹦鹉(yīnɡ) 
日暮(mù)
C.征蓬(pénɡ)
汉塞(sài)
燕然(yàn)
D.荆门(jīnɡ) 
马蹄(tí) 
沙堤(dī)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倚欲何依(徘徊)
B.使至塞上(出使)
C.单车欲问边(边塞)
D.仍怜故乡水(喜爱)
3.补写句子。
诵读经典,丰富了我们的审美体验:诵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我们感受到和谐共荣的人与自然;诵读“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让我们体会到积极昂扬的____________;诵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领略到壮观雄奇的____________。让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中荡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经典走进课堂,溢满校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为贯彻落实“广阅读”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我与唐诗”读书活动。①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唐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②阅读唐诗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野望》中描绘萧瑟静谧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三大名楼是黄鹤楼、岳阳楼和________。“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是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直接抒发对西湖春景的喜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如从古诗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古代的交通状况。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我的策划]
请你策划这次活动的具体内容。
(2)[我的搜集]
请根据平时积累,写出两句包含古代交通道路或交通工具的古诗词。(写出连续的两句)
(3)[我的成果]
结合我国古代交通情况,探究为什么我国古代出现了大量的送别诗。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8.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本诗中间两联写诗人出蜀漫游途中的风景,景象雄浑壮阔;尾联则用拟人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的依恋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10.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请依此描绘出“山随平野尽”这句诗的景象。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观猎①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②。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
①这是王维青年时期的诗作。②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的地方。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甲诗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甲诗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乙诗首句写在劲吹的寒风中,以兽角装饰的硬弓声响处,一支飞箭呼啸而出,有力地射向猎物。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把紧张的气氛渲染得很足,人物射猎的雄姿和不凡的技艺已跃然纸上。
D.乙诗作者借首联的射猎场面,颔联的“疾”“轻”的细节,颈联的周亚夫之典(暗寓将军有周亚夫的名将风度),尾联的”射雕”暗典(暗含称颂将军武勇过人的意思),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气度不凡、骑技高超、射技精湛的将军形象。
12.请简要赏析乙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的微妙传神。(2分)
13.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3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湖①口送友人
李 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
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⑦星汉通霄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
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4.首联中写了哪些意象?(2分)
15.“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16.“以情写景,借景言情”是《野望》一诗所运用的主要技法之一。作者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孤寂彷徨之情。请你也运用这种技法,写一个片段。
详解详析
1.[解析]
C “燕”应读“yān”。
2.[解析]
C “边”指边关守军。
3.示例:人生激情 自然风光 让国学精粹的万古乐章在我们脑海回荡 让经典走进课本 涤荡心灵
4.[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第①句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修改方法就是把“通过”或“使”删掉一个。第②句有语序颠倒的语病,应该是先“增长人的知识”,再“提高人的修养”,所以修改时将二者的顺序调一下即可。
[答案]
修改①:把“通过”或者“使”删去。修改②:将“提高人的修养”与“增长人的知识”互换位置。
5.(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滕王阁 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5)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6.(1)略。
(2)示例: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示例:古代交通极不方便,长途旅行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路途艰险,信息传递慢,朋友、亲人远离后要想得到对方的消息是很难的,再相见就更难了,有的甚至一别就可能是永别了。所以,送别时彼此间就产生牵挂、思念的感情,离别时显得特别不舍,离愁别绪也就特别强烈,于是就产生了许多送别诗。
7.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8.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仙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自己漂泊在外,内心充满了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9.故乡(家乡)
10.示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随着小舟的前行逐渐展开,最后消失在广阔的原野。
11.B
12.“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13.甲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的心情;乙诗表达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期盼建功立业的情感。
14.暮霭、芦苇。
15.“独”字既写出了友人独自乘船远去的情景,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伤。(意思对即可)
16.示例:我们脱下鞋子,与沙滩来一回最亲密的接触。沙滩上的沙子不是一模一样的,而是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海浪很大,一层接着一层。浪尖是奶白色的,像一条纱布向岸边涌来。它把我的双脚围起,使那些贝壳海螺翻了个身。大海每次退水与涨水的间隔相去不大,犹如在弹唱一首顿挫有序的曲子。这时,阳光已经肆虐起来了,像一个跳起洗澡操的孩童一般,活力四射。而海风也不知不觉地碰撞起我们的身体和脸,使站在浅水中的我们更显洒脱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