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3 22:5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杀戮(lù)??? ?劫掠(lüè)??? ?惨绝人寰(yuán)????????????B.?矢志(shǐ)? 挑衅(xìn)? 无处遁形(dùn)
C.?慰藉(jí)? 枯涸(hé)? 骇人听闻(hài)???????????????????????D.?呓语(yì)? 剽悍(piāo)? 振聋发聩(guì)
2.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的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B.?1961年,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于敏,开始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从此隐姓埋名30载。
C.?2017年“金九月”,各地二手房量价齐跌,市场相形见绌。
D.?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参加公祭仪式并发表讲话,凸显了中国对国家公祭日的极度重视,昭示了‘前事不忘 , 后事之师’的理念。”
3.依次填入在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我们不可以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____________;不能改变天生的容颜,却可以______________;不能企盼左右他人,却可以_____________;不能全然预知明天,却可以________________。因此,生命虽然短暂,却可以活得美好丰盈。
A.?拓展它的宽度,时时展现笑脸,充分利用今天,好好把握自己
B.?时时展现笑脸,充分利用今天,好好把握自己,拓展它的宽度
C.?充分利用今天,好好把握自己,拓展它的宽度,时时展现笑脸
D.?拓展它的宽度,时时展现笑脸,好好把握自己,充分利用今天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 ,??????? ,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②③①⑥⑤④??????????????????B.?④⑥①⑤③②??????????????????C.?②⑥④①⑤③??????????????????D.?①③②⑤④⑥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国殇????? 铭文????? 震悚????? 颠倒黑白?????????????????????B.?警惕????? 彰显????? 初衷????? 炯乎不同
C.?辱没????? 放肆????? 抵赖????? 磬竹难书?????????????????????D.?殒落????? 磅礴????? 妄图????? 克敌制胜
6.结合句意,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B.?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C.?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遁形:逃离。
D.?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二、填空题
7.新闻评论的内容一般是依据________事实,阐明________,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
8.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国殇
篡改
惨绝人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语
缅怀
振聋发聩
________
________

遁形
辱没
磅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举行“清明祭”
? ? ? 新华社南京4月4日电(记者 蒋芳)“亲爱的父亲,我们兄弟俩来看您啦!您安息吧!”83岁的马庭禄、81岁的马庭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一边鞠躬一边向父亲告慰。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50余人在这里举行清明祭扫仪式。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 ? ? 小提琴演奏着悠扬的乐曲《辛德勒的名单》,琴声哀婉忧伤,静静流淌,葛道荣、濮业良、刘民生、佘子清、王秀英、常志强、阮定东、岑洪桂、马庭禄、马庭宝、陈德寿等11位幸存者陆续到达,依次在“哭墙”前焚起香烛、献上花圈,还有人制作了小小的白花,贴在亲人的名字旁……9时祭扫仪式开始,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 ? ? 90岁高龄的幸存者葛道荣在儿子的搀扶下找到了“哭墙”上亲人的名字,一遍遍摩挲着,长时间凝视着,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1937年日本人打进南京,葛道荣家中男丁几乎被杀光,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
? ? ? 位于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经历五次增刻后,目前“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 ? ? 马庭禄和马庭宝是一对亲兄弟,对于他们来说,家一半在身边,一半就刻在了“哭墙”上。他们的父亲马玉良、姑父杨守林、舅舅温志学都在安全区被日本兵抓走,拉到下关江边用机枪屠杀后浇上汽油毁尸灭迹了。“亲人们没有留下尸骨,这里就成了我和哥哥唯一能祭祖的地方。这段历史,我会一遍遍地讲给下一代听。”
? ? ? 已多次参加“清明祭”的日本友人松冈环在仪式后与几位老人拥抱、告别。“我理解清明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这些年我采访了三百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二百多名日本老兵,把他们的证言写成文章、拍成纪录片陆续出版和上映,就是希望日本政府能端正历史观,早日作出真诚的道歉。”
? ? ? 清明节期间,纪念馆接待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不少游客涌到了“哭墙”边,自发地献上菊花寄托哀思。当日,南京商业学校学生胡敏仪把一支菊花轻轻地放到墙根下,她曾报名参加了春节慰问幸存者的活动,今天又特意赶来悼念。“这是南京的伤痛,也是民族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不会遗忘。”
(1)说说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2)本文主体部分依次讲了哪些内容?
(3)请分别找出能体现这则消息特点的句子。
(4)标题中为什么不把参与“清明祭”的其他人员都写进去?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是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1距离港督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亲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中写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引入了关于港督府历史的材料,这样既增加了新闻的容量,增强了现实场景的历史纵深感,又能让人体会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B.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意味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C.从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到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彭定康已经在这里当了25任港督。
D.“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说明当年英国是从海上侵犯中国的,今天则是从海上永远离去,两相映照,意味深长。文章以此举结尾,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
(2)新闻讲究时效性,请分析这则新闻的时效性是如何体现的。
(3)假如你是报纸的编辑,由于版面的原因,要对这则新闻进行删减,只能保留一段,你认为应该保留哪一段?请结合新闻的特点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4)请结合新闻内容,说说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
四、综合题
12.?学校准备开展以“热爱和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根据示例再拟写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开展“热爱和平”主题征文活动
(2)假如你是班长,去邀请一位抗日老战士明天来学校为同学们做报告,你将怎样说?
(3)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体现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C
3. A
4. C
5. A
6. C
二、填空题
7. 新闻;观点(态度)
8. shāng;cuàn;huán;呓;miǎn;kuì;dùn;mò;礴
三、现代文阅读
9. (1)清明祭扫代表、形式、参与祭扫及幸存的人数。
(2)祭扫过程,回顾历史,日本友人祭扫,祭扫意义。
(3)本则消息大量使用数字来体现新闻语言的特点。例如,“9时祭扫仪式开始”表现了及时性,“‘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表现了准确性和真实性。
(4)因为“遗属”是参与祭扫的主要人员,只写“遗属”,不写其他参与人员,是为了让新闻标题更简洁,更能突出主体。
10. (1)C
(2)新闻中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6月30日下午4时30分到7月1日零点40分,而本文发表时间是7月1日,仅十几个小时之差,这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3)保留第一段。因为第一段属于新闻的导语,它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则新闻的主要事实: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意味着英国对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即将告终。
(4)表层含义: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深层含义:“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宣告终结
四、综合题
11. (1)举行“热爱和平”为主题的诗歌朗诵赛,举行“热爱和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举办“热爱和平”为主题的歌咏比赛等。
(2)略
(3)将枪口打结,表明人民消除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这是一把打结的手枪,表明联合国的职责是: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