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
教学目标
熟读本文,朗读成诵。
1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
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积累文言词汇,能用现代汉语流利地翻译文章。
2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观点。
深入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举例说明。
3
关于作品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分,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四书”之一。《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散文,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论辩,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其中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孔孟”并称。孟子的思想:性本善、施仁政、民贵君轻。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百万之师。”
——《战国策》
资料链接
一、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一、整体感知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 岂(难道)不 诚 (真正,确实) 大丈夫(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安静下来)而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难道)
(真正,确实)
(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安静下来)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一、整体感知
孟子曰:“是(这)焉(怎么,哪里)得为大丈夫乎?子(你)未学礼乎?丈夫之(主谓之间无实意)冠也,父命(教导 、教诲)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去,到)门, 戒(告诫)之曰: ‘往之女 (通“汝”,你)家,必敬必 戒(谨慎),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准则,标准)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这)
(怎么,哪里)
(你)
(主谓之间无实意)
(教导 、教诲)
(去,到)
(告诫)
(通“汝”,你)
(谨慎)
(准则,标准)
一、整体感知
居(居住)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正确的)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遵循)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使…迷惑),贫贱不能移(使…改变),威武不能屈(使…屈服),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居住)
(正确的)
(遵循)
(使…迷惑)
(使…改变)
(使…屈服)
文言积累
A、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文言积累
B、古今异义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②子未学礼乎?
古义:你?????
今义:儿子
③丈夫之冠也
古义: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文言积累
C、词类活用
①丈夫之冠也
名词用作动词,行加冠之礼。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使……屈服。
文言积累
D、一词多义
丈夫之冠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
往送之门
动词,到
妾妇之道也
结构助词,的
与民由之
代词,指正道
此之谓大丈夫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文言积累
D、一词多义
往送之门,戒之曰
动词,告诫
戒
必敬必戒
形容词,谨慎
二、合作探究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的精髓是什么?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二、合作探究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要时刻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一己之私利而有损前者的利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语录:
三、文章主旨
三、文章主旨
本文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真正的大丈夫有三个标准:
一是要有“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二是要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三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大丈夫。
四、拓展延伸
四、拓展延伸
深入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举例说明。
示例: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五、本课小结
孟子从对大丈夫的错误看法批驳开始,阐述了做到“大丈夫”的标准,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而提出,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五、本课小结
六.巩固练习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
(2)古今异义词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
今义:?
同“汝”,你
有作为的人或男子。
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动词,居住
名词,居所,住宅
形容词,谨慎
动词,告诫
动词,能够
动词,实现
名词,正道,喻指“义”
名词,原则,行为准则
(4)词类活用
①居天下之广居( )
②富贵不能淫( )
③贫贱不能移( )
④威武不能屈( )
(5)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之谓大丈夫( )
动词用作名词,居所,住宅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改变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屈服
“谓”表判断
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孟子对大丈夫阐述的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武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