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5 16:5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同步检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 基础(25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背影》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B、《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子夜》、《家》三部曲,《林家铺子》《春蚕》
C、朱自清的《背影》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D、《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现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蹒跚
狼籍
卑微
触目伤怀
B、牛犊
频临
篱笆
恹恹欲睡
C、踌躇
琐屑
倔强
不拆不挠
D、洗涤
繁殖
赋闲
妙手偶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2分)
A、一个人年纪越大,距离童年越来越远了,小时候的琐屑回忆反而渐渐亲切明晰起来
B、他踌躇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
C、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
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D、我看见了父辈伟岸的身躯,是他们,在为民族解放,为人民自由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
4、对下列病句进行修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举办经典颂读比赛,使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的兴趣。(去掉“通过”或“让”)
B.“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大约”与“左右”去掉之一)
C、这篇报道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将“控诉”改为“揭露”)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5、根据下面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哪知老镜却如此tuí
táng(
)!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已。
(2)他没有pó
suō(
)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3)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páng

xié
chū。(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每空1分)
(1)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曹植《梁甫行》)
(2)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4)其中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的词句是:


(晏殊
《浣溪沙》

(5)默写崔颢《黄鹤楼》后面四句。




7、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标点符号不计在内。)(4分)
据新华社报道,文化部在目前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中作出新规定: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未成年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每日8时—20时进入“网吧”,在线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45分)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8-21题。
(一)
三峡(12分)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3分)
(1)略无阙处。(

(2)良多趣味(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什么作者写三峡的水不按四季更替的顺序来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文章《三峡》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B、本文第二段先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D、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
戏剧需要激情(10分)
余秋雨
  戏剧需要激情。列托尔斯泰对艺术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别林斯基认为激情是一切诗歌体裁所必有的,而且,他还说:“(激情)这个字眼,在谈戏剧时最经常地被人采用,因为就其本质来说,戏剧是最富有激情的诗歌体裁……”剧作家和观众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正是它,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最忌的是理性说教,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不过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在不同种类的剧作中,激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引起观众热泪盈眶,有时使他们开怀大笑,有时促使他们深思冥想;但却不能没有它,失去了它,剧本就不能唤起观众的共鸣。在不同风格的剧作中,有的激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咆哮的江水;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水渗沙石之中……可是,如果没有它,剧本就成了一片龟裂的干河,是没有生命的。
  剧作家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激情。一位技巧娴熟但却没有激情的作家,最多只能成为熟练的匠人。剧本不能没有戏剧性,可是,戏剧更需要激情的滋养,否则,它就会是没有生命的枯木干枝,难成茂叶繁花之美。
  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
  不过,谈到抒情,人们首先会想到诗,特别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求通过凝练.节奏鲜明.感彩浓厚的语言,抒发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引起读者、听众的强烈共鸣。戏剧要求的是贯穿的动作,是鲜明的人物性格,是完整、紧凑的情节,而这些却是抒情诗所不能容纳的;如果不顾戏剧的特性,在剧本中让人物脱离剧情发展去大抒其情,又会造成剧情的停滞。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
  可是,各种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立,都是相对的。别林斯基把抒情性称为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他认为抒情性像元素一样进入一切其他种类的诗中,使之活跃起来,有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焰鼓舞了宙斯的造物。他还说:“如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他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戏剧的真正的审美价值,在于剧作家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B.一部剧作的灵魂是剧作家从自我情感世界提炼而升华的思想理念。
C.思想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需要理性,又最忌理性说教。
D.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它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  
13.下列内容不能用来说明戏剧需要激情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剧作家和观众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B.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C.戏剧性是剧本的基本特征,所以戏剧不能没有戏剧性。
D.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
14.为呈现一部好戏剧,作为剧作家的你要怎样去着手,请结合上文说说自己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抚摸乡村(14分)
韩卫贤
沿着一片南瓜或牵牛花的走向,很容易触痛乡村浅显的心事。一页柴扉,一段炊烟,一记清秀的鸟鸣,一波暗绿的凉意……抚摸乡村我时常滑落于时光的臂膀,被童谣的唢呐和游戏簇拥着,缠绵着。记忆是一个繁体的汉字,抹掉一层斑驳的灰尘,闪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光芒,盘根错节,却淋漓尽致。童年的乡村是抒情的,大段大段的情节被我们剪裁成梦的衣裳。在我奔忙的思绪里,古远的乡村更接近于乡村的本意,更具有纯粹的具象。她是那样的透明,像一支夏天的冰棒,一点点热情就能将她溶化;她又是那样的清纯,像处子柔嫩的肌肤,哪怕是轻巧地碰她,都会叫人过而不忘。
抚摸乡村就是抚摸一段迷人的童话,纷飞的蜻蜓是它无序的线索。这些精致的生灵,像一个个生动的词语,在乡村这本硕大的书页中穿梭,透出和平、悠然的气息。一根竹片和蜘蛛丝构成的网被我们高高地举在手里,欢快地奔跑;一只蜻蜓失落于网上,停止了飞翔的迹象;另一只又失落于网上,它们挣扎着向往自由的样子,颇似我们被束缚在教室、黑板和老师目光下的无奈。于是,我们将它们放飞,再跟着奔跑。整整一个季节,我们的游戏就是奔跑,乡村的概念就是奔跑,仿佛天空中大团大团的云,被自由的风牵引着,广阔地奔跑。最惊险的是遇见蛇,各种各样的蛇。其实它们的神态是友好的,但我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用树枝和石块把它们打死,再悬起来挂在树枝上,企图恐吓那些胆小的同伴。以至来到城里见到人们惊奇而小心地围着卖蛇人指手画脚一脸迷惑的样子,我总会露出不屑的神情。当然,我们还具有在凸凹不平的大地上把陀螺打得飞转把铁环滚得狂奔以及在清澈而深奥的河里像鱼一样穿梭的本领。尽管童年的乡村贫瘠得让我们腹中时常空虚和饥饿,我们还是被玩性硬撑看玩“奏奏什么羊,老倌老奶烤太阳”那种一上一下的跨越式跳跃,把奶奶的炊烟震得猛烈地咳嗽。我们还会用老牛踩出的窑泥,做一个小小的砂锅,嘴里喊着“砂锅砂锅格通洞”,再把手中之物猛烈地摔在地上,听那种清脆的响声。每每抚摸乡村这些童话都会震颤我的指端,童年的乡村是那样的宽容和放纵,任我们把滚烫的火盆在空中舞成一个个红色的圆圈,烧红乡村冬日的凛冽。
半个月亮爬上来,爬上乡村清朗的额头,浮躁的蛙鸣变得深沉起来,唯有秋虫一望无际地开始了狂欢。乡村如一位待嫁的闺女,成熟了,却不透彻;萌动着,却不直白。一些爱情的故事在清凉的夜色里悄无声息地成长着,又被谁家的犬吠泄露了天机,古板的乡村常因此而发脾气,把年关的唢呐声吹得一波三折,哀哀怨怨,犹如月宫里嫦娥的无端诉说。乡村的夜晚,月色和着来自土地深处的虫鸣,缓缓地爬上草垛和房顶,挂满童话的房檐。我们偎着苍老的奶奶,坐在菜园里,看月亮披着云彩的轻纱,匆匆地赶路,看深沉的山默默地缓延着,看笼着村庄的土地止不住地成熟,把清冷的月光映出暖暖的色调。四处是大自然的乐音,那么和谐,那么动听,还有我们嘴里吟出的“月亮月亮光光,骑马烧香”之类无序的歌谣,还有我们偶尔玩起的“做大媒,过家家”,与月色中真实的爱情共同构成乡村动人的细节。夜晚的乡村是一幅潮湿的画,轻轻地抚摸,都会惊扰色彩里的人物和事物;夜晚的乡村是一根布满音符的弦,谁的手,谁的手拨动了琴端又悄然垂下。
抚摸乡村,那无尽的劳动是乡村无尽的血脉。春风被老牛散漫的印迹染得碧绿,清明的雨水临空而降,像叙说不完的豆豆,布谷鸟最后一次梳理柔顺的羽毛,劳动就爬满每一条栅栏,“春天耕地,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积肥”。我们躲在语文课本最抒情的页码下看荷锄的乡村将太阳托起来又放下去,看大滴大滴饱满的汗水把土地浸透又凉干,看老米勒画笔下《播种者》《扶锄者》明快的色彩把世界的乡村照亮,把泥土上的英雄照亮。
抚摸乡村我不敢挪动轻薄的手臂,每一个简洁的形象都像一个粗糙的老茧,使人疼痛。我无法把单纯而又厚重的乡村轻轻地描述穷尽,就像时光这把挂在土墙上的筛子,总是把乡间最精细的情节漏掉,让我们每次都小心翼翼,每次都激动不已。抚摸乡村,我总是捡拾一片一片飘落的树叶,然后把它们一簇簇地收藏在乡村这条盘杂的宿根下,品味着被物质日益削落的诗意,苦苦守望着记忆中的新绿。
15.文章写了乡村的哪几个方面?突出了乡村怎样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以“抚摸乡村”为题的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说,作者“品味着被物质日益削落的诗意”,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种“诗意”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9分)
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19-21题。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冇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有删改)
19.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2.
题目:秋天的美
要求:①运用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以及多种修辞手法,写一篇散文。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③文章不少于600字。
题目
.
110
220
330
440
                                     
   
550
                                     
   
660
附加题(10分)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3)遂遮谢舟师(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人们的什么道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质量检测
参考答案
一、
1、B
2、D
3、C
4、C
5、(1)颓唐
(2)婆娑
(3)旁逸斜出
6、
(1)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2)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3)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文化部作出规定,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将受限制。
二、
(一)
8.(1)“阙”通“缺”空隙、缺口
(2)甚、很
(3)白色
9.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10.夏水浩大,所表现出来的奔放美最能体现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11.B(3分)此段是先写水之盛,再先写水之速。
(二)
1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意的能力。答案:B
(信息来源于第二段,剧作的灵魂是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觉出来的思想。)
1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C(戏剧性是戏剧的基本特征,但不能阐述戏剧更需要激情。不合题干要求)
14.一部好的戏剧,不但体现于娴熟的技巧而且要融入抒情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戏剧的激情,要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激情的形象和饱含激情的思想来唤起共鸣和使人深思。(意对即可给分)
(三)
15、三方面:乡村童年趣事,乡村的夜晚,乡村的劳作。特点:透明清纯,宽容放纵,宁静和谐,单纯厚重。(2分)
16、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乡村以生命,流露出作者对乡村浓浓的爱意;运用了比喻手法,把夜晚的乡村形象地比喻为待嫁的闺女,传神地写出了夜晚乡村的恬静、美丽而又萌动勃勃生机的特点;以动衬静,用蛙声深沉,秋虫狂欢,写出了乡村夜晚的静谧而富有生机。(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每一条手法1分,效果分析1分)
17、题目统领并贯穿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晰;(2分)“抚摸”一词使得乡村的形象变得具体可感,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的眷恋。(2分)
18.文中“诗意”是指乡村宁谧和谐而又充满生机,自由自在而又充满童趣,劳作充实而又有序,是物质利益充斥每个角落的现代社会的缺失,是作者品味中充满希望的期待。(结合文本3分,联系现实3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
19.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20.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细节),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21.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2分)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1分)
附加题
1.(1)慢;(2)看;(3)辞别
2.(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