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藤野先生》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5 17:5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藤野先生》课时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托辞(cí)
教诲(huì)
不逊(xùn)
深恶痛疾(wù)
B.诘责(jié)
发髻(jì)
陌生(muò)
抑扬顿挫(cuò)
C.绯红(fēi)
解剖(pāo)
芦荟(huì)
杳无消息(yǎo)
D.订正(dìng)
匿名(nì)
瞥见(piě)
油光可鉴(jiàn)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3.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或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他生涩的举动,不经意间显现出他的烂漫与少不更事。
B.唱到副歌部分,他气息不稳,有些走音,隐约听见台下传来一些观众匿笑的声音。
C.又是一年艺术节,在文艺委员的协调安排下,同学们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呈现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
D.正如上映前影迷们所料,国漫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影总人次超《流浪地球》升至影史第二,这让影迷们喜出望外。
4.
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

中秋节的傍晚,我从湘湖越堤那边返回。_______________啊,湘湖的夜晚,是如此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①不由想起那唱着催眠曲的母亲,和她手里的摇篮。
②船夫划动双桨,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
③皓月当空,风平浪静。
④我躺在游船的甲板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
A.④②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5.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6.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B.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二、
综合读写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回望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少仁人志士共赴国难,浴血坚持,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传唱不衰的壮丽诗篇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苏仙中学拟开展有关“革命文化”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拟写标语】为了更好地宣传本次活动,学生会决定向全校师生征集有关“革命文化”的标语,请你拟写一条标语。(要求:内容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字。)
(2)【活动策划】各班都要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系列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出谋划策。请参照示例为你班设计两项活动。
示例:“我心向党”演讲比赛
(3)【明辨是非】近年来,革命烈士、英雄屡屡被黑,各种谣言甚嚣尘上;更有甚者在抗战遗址前穿日军二战军服嬉笑留影,攀爬上英雄塑像拍照。时评社将组织一场时事讨论会,请你说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并就此向学校提出一条建议。
?
8.
七年一班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____,_____.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2)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明代文学家宋廉,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申,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
三、
现代文阅读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用动宾短语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
(2)写出你对画线句子中“不安和感激”的理解。
(3)选段主要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高贵品质?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草尖上的春色
谢汝平
①小草总在不知不觉中钻出地面。特别是在乡间行走,好像一脚踏下前还是光秃秃的地面,脚步抬起时发觉踩到一株小草。被踩的小草一点也不恼,尽管被踩折了叶子、踩矮了身躯,但还是带着笑,乐呵呵的,像个傻孩子,重新站直了,努力探望远处的春色。
②小草千差万别,形态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一一就是在初生之际,都直挺着自己的草尖。草尖大概是小草最锋利的武器,能够刺破寒冷的封锁,能够刺穿坚实的土地,能够抵挡狂妄的风沙,能够削弱雨点的侵袭。草尖也是柔韧的,每天早晨,它总顶着一颗晶莹的露珠,用恰到好处的力道守护着露珠的完整。阳光照耀,露珠里就是整个完美的春天,有高高的蓝天,有悠闲的白云,有摇曳的树影,有疾驰而过的春风。当然,如果你走近细看,也会在露珠里看到自己。那是最为奇妙的一刻。想着柔嫩的草尖顶着你的身影,摇摇晃晃的,像虚虚实实的梦,小草绝不会让它无端坠落而希望破灭。
③草尖也许是小草灵敏的鼻子,它能感知温度,能嗅到阳光的芬芳,能刺探春风的善意,能呼吸春天的馨香。大概你想抚摸一下小草的鼻尖,让它嗅一嗅手心里的气息,你会感到软软的、柔柔的、麻麻的,这就是春天的触感。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在草地上躺下来,用面颊触碰小草,做零距离的接触。小草一定非常开心,它慢慢亲吻你,用草尖刺激你的面颊,抚摸你的眼睛、鼻子和嘴唇,让你感到从未有过的舒适,你可以喜欢单棵的小草,喜欢它纤细的身材,喜欢它摇曳的风姿,喜欢它柔顺的神情;你也可以喜欢成片的小草,那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情,“草色遥看近却无”,离远了,稀疏的草地就变成一块碧绿的毯子,让你流连久久,不舍离去。
④春天似乎是小草开学的日子,它们三三两两聚集到一起,背着小书包,还带着板凳和课桌,然后在阳光下上课,每当看到无忧无虑的小草,我就想成为它们的老师,哪怕是临时代课的也行,教它们识字、数数、唱歌、跑步,也就不枉在春天里相识一场。小草遍布海角天涯,哪里都可以生长,但它们是集体主义者,喜欢成群生活,喜欢在春风吹拂下,做着同样的动作,跳着同样的舞蹈,像奥运开幕式上的团体操。如果下点小雨,小草们便嘻嘻哈哈地用草尖拨去不停落下的雨滴,那雨滴落向同伴,又被同伴拨开。在这好玩的游戏中,小草们快乐无比。
⑤小草生长很快,跟它们分别几天后,你会发现,你还是你,小草已经长大了。小草会在春天结束时举办集体婚礼,有数不清的蝴蝶前来祝贺。然后小草有的开花;有的结籽;有的终身不娶,成为草的军人;有的幻想着成为一棵大树,或许有一天真的可以。
(1)通读全文,概括小草的特点。
(2)读文章第③段,作者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了小草?分析其作用。
(3)全文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举一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4)托物言志是散文惯用的手法,这篇文章不仅仅写小草,更是写它的精神。结合第④段画线句子,请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3)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
(4)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A
6.D
7.
(1)示例一:走进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示例二:铭记革命历史,争当时代先锋。
示例三:重温红色经典,坚定初心使命。
(2)“光辉岁月”诗歌朗诵会;“红色经典”故事会;;“颂歌唱给党”歌唱会;“幸福生活”征文比赛。
(3)原因:爱国主义意识淡薄。
建议: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8.
你不是画家,却描绘着我们人生的画卷;你不是农民,却耕耘着我们知识的心田。
材料一不符合要求,因为演讲活动的主题是“辛勤的园丁”,而材料一的主题是“勤学尊师”。
9.
(1)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裹脚。
(2)“不安”是“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了;“感激”是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位弱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
(3)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10.
(1)积极乐观、生命力顽强、无忧无虑、快乐无比。
(2)“大概你想抚摸一下小草的鼻尖,让它嗅一嗅手心里的气息,你会感到软软的、柔柔的、麻麻的”是触觉,写出了小草柔软的特点;“离远了,稀疏的草地就变成一块碧绿的毯子”是视觉,写出了小草的颜色和早春时节小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
(3)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如果下点小雨,小草们便嘻嘻哈哈地用草尖拨去不停落下的雨滴,那雨滴落向同伴,又被同伴拨开”一句,“嘻嘻哈哈”“拨去”“拨开”等词语,赋予小草人的神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对小草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4)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小草的足迹遍布天涯,可见生命力顽强;“集体主义”“跳着同样的舞蹈”可见小草团结,乐观向上;“嘻嘻哈哈地拨去雨滴”可见小草调皮可爱,热爱自然。作者紧紧抓住小草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让人感悟到做人也应该像小草一样拥有顽强的意志,积极乐观、互敬互爱、热爱生命,这个世界才能美好。
11.
(1)以空间方位为序。
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2)“吞”写出了城市灯亮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现童年的欢愉。
(4)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