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8 10:11:54

文档简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桦川一中 梁红霞
说教材
本课是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力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并力图与高考接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而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基于此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说目标
1、了解故事大意,梳理主要故事情节。
2、分析主人公林冲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分析“风雪”这一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四、说教法
于漪老师曾说:“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积极性的调动,本课我主要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
五、说学法
全程贯穿探究性学习方式,分为“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分析鉴赏”、“ 迁移运用,提高能力”三个层次。本课以自主探究为主,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在发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同时,相机诱导,挖掘文本中的“探究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关乎文章精要之点的问题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合作与探究。以情激情,以诱达思,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入,进入情境。
学生对《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较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说一说都知道哪些人物及绰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豹子头林冲,由此导入课文。从而为“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
(二)讲述故事,激发共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么长的文章怎么能让学生在不占用课堂时间的情况下主动积极地读进去,况且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产生共鸣后,才会激发起探求的欲望。我想起暑假期间《新水浒传》热播,课下了解到学生有不少看过的,所以我在讲这课之前诱导他们,比较一下你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和林冲相关的剧情和教材中的相关情节有哪些不同,哪一种安排好,你们也当把导演进行点评设计。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已经对本文的故事情节进行了主动地探究,从而为下面的故事情节的梳理奠定基础,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环节为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及产生顿悟提供前题,同时同学们的讲述也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求知欲,为下面的合作探究营造氛围,可谓一石三鸟!
(三)整体把握,理清情节
本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小标题的形式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旨在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及精简概括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分析鉴赏。
(一)赏析人物,把握主旨。
在前面情节概括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小说精彩的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并且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那么你眼中的林冲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课件投影】小组讨论,回答下面问题:
1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人们都称他林教头,上了梁山之后人都呼之“豹子头”,这个绰号展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课文选段中林冲的性格与其绰号名副其实吗?
3、你认为选段中林冲的性格可以用哪个字来概括,并说出理由。
通过三个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出对人物性格的感性认识,通过一系列追问,启发、引诱学生探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中发现新问题。另外赏析林冲时可引入鲁智深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效果能更好一些。
接下来教师继续进行诱导:当年金圣叹评论林冲,说道:“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如此能“忍”能“熬”的林教头,怎么也终于“忍”不住了呢?
【课件投影】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文本,小组讨论:
林冲从逆来顺受的林教头到奋起反抗的“豹子头”,性格从“忍”到“狠”, 触发点是什么?“狠”表现在什么地方?
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对人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变化,为下个问题的解决铺平道路。
教师小结后【课件投影】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文本,共同讨论:
1、林冲由幻想安心服刑到奋起反抗,性格蜕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吗?
2、作者塑造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人物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且知道任何小说人物塑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表现主题反映社会,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如何去鉴赏小说。
(二)精读体味,重点赏析
教师诱导:《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有人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写得最好的一回。写得好得益于人物的塑造,人物塑造得好得益于细节描写
【课件投影】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在文本中划出相关段落,独立完成之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让学生了解古典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认识规律,总结经验,形成能力。
下面是难点环境描写作用的突破:首先我认为学生对风雪在情节上的作用能最感兴趣所以我以此为突破点进行引导,于是我问他们:好好的草料厅,为什么塌了呢?林冲为什么掇石将庙门掩上?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一定很感兴趣,主动走入文本去探寻,再给出一个关于风雪在情节上的作用的简图,从而得出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另外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品的艺术魅力。既然学生已经进入风雪这一氛围,趁热打铁激发他们来探究对塑造人物的作用,我想问题会更好的解决。
教师小结:风雪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及进一步拓展环境描写的作用。
最后总结明确:塑造人物的手法包括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
三、迁移运用,提高能力
【课件投影】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运用细节描写或环境烘托的手法。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让学生在探究文本的写作技巧之后学会写作,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塑造人物,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共42张PPT)
《水浒传》
宋江 公孙胜
卢俊义 吴用
林冲 花荣
柴进 呼延灼
秦明 关胜
花荣 武松
   
《水浒传》
呼保义宋江 入云龙公孙胜
玉麒麟卢俊义 智多星吴用
豹子头林冲 小李广花荣
小旋风柴进 双鞭呼延灼
霹雳火秦明 大刀关胜
小李广花荣 行者武松
   
施耐庵
一、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施耐庵, 小说家。
2、作品简介:《水浒》又名《水浒传》,我国 。我国文学史上 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 。
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
元末明初
四大名著之一
第一部
长篇章回体小说
3、解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原章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①林教头:即林冲,原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②“风雪”:是指故事发生的天气环境。
③“山神庙”:是指故事发生的地点。
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
4、林冲简介
二、梳理情节
1、找出故事的主要人物、中心事件。
2、紧扣中心事件用精炼的语言概述情节。
林冲沧州遇旧知
陆虞侯谋害林冲
林冲接管草料场
林冲风雪夜复仇
复述情节
三、品读语言
分析人物
序幕:
安分善良 侠肝义胆
忍辱求安 不思反抗
林冲沧州遇旧知(1)
表现手法:
语言描写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
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性格特点:
开端
陆虞侯
谋害林冲
(2-5段)
轻易熄灭怒火
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应有的警惕性,复仇怒火慢慢熄灭。
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林冲大怒,……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思考:他听到陆的阴谋时,有何反应?
大惊 识破阴谋,激起复仇怒火,刚强正直
大怒 有反抗意识
为什么过了三五日,林冲这么轻易熄灭怒火?
表现手法:
性格特点:
买刀寻敌
语言描写(那泼贱贼
……叫他骨肉为泥。
今日又无事。) 
动作描写(买刀,寻,
团团寻)
得过且过
委曲求全
发展
林教头
接管草料场
(6-10段)
表现手法:语言描写
“今日管营拨我去大军草料场管事,却如何?”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性格特点:
心地善良 耿直磊落
表现手法:
性格特点:
看守草场
心理描写(这屋如何过一
冬……修理。神明庇佑)
语言描写(与我好差使…)
随遇而安
谨小慎微
表现手法:
夜宿破庙
动作描写(拽上
门,锁了。入庙,
掩门,掇将来大
石头。)
心理描写(且去
那里宿一夜……
性格特点:
细心谨慎
随遇而安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高潮、结局:
林冲风雪夜
复仇
(11-12段)
表现手法:语言描写
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奸贼,你待那里去!”
“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性格特点: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手杀三敌
表现手法:
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掇、挺、拽、
喝、搠、提、丢、踏、
骂、扯、剜)
语言描写(三喝一骂)
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正直善良,侠肝义胆
刚猛激烈,嫉恶如仇
细心缜密,小心谨慎
林冲
1、林冲从“忍”到“反”,其性格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思 考 并 讨 论
个人原因
社会原因
2、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思 考 并 讨 论
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林冲是一个正直善良、侠肝义胆、刚猛激烈、嫉恶如仇、细心缜密、小心谨慎,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英雄形象。
林冲形象小结
小说主题
小说描写了林冲由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到毅然杀死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变化过程。表现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和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突出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深刻地说明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
细节描写
细节:那些不易被人注意,而又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神态。
试找出几处细节描写并分析这些细节描写作用。
(1)开头陆虞候等人“闪”进李小二的酒店,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
作用: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之后小组交流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作用: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作用: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细节描写
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
2)推动情节发展
自然环境:地点、气候、景色、时间等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 “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试找出几处。
方法指导 :
A、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C、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1)直接描写风雪
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D、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E、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破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的冷酷气氛,而草料场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转变,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2、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风大雪紧 喝酒驱寒 看到山神庙 草屋倒塌 山神庙安身 挡风雪 石块靠住庙门 避风雪 陆虞候直奔庙里来 雪夜复仇
学到了什么
1、梳理情节的方法。
2、归纳人物形象的方法。
3、细节描写的作用。
4、环境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