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一、基础练习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jiū)着人心。……辽宁舰官兵(xián)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juān)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1)
(jiū)着 (2)
(xián)熟
(3)
(juān)刻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湛(A.zhàn B.shèn) __
__
(2)歼(A.qiān
B.jiān)
__
__
3.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中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③④②①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使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
B.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C.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D.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5.文学常识填空。
(1)《一着惊海天》是一篇__
__,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宏大场面,表现了人们__
__的心情,表达了热烈赤诚的__
__
。
(2)本文集动态美、情感美、语言美为一体,使用了_
__和__
__等修辞手法。
6.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看新闻]请为下面的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9月29日上午,济南一中2020年秋季阳光体育班级联赛开幕。学校领导及各处室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德育工作部主任燕校龙主持。
学生们用不同形式诠释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民族舞、情景剧、古典舞等表演大放异彩,班主任方队的入场将现场的氛围推向高潮。
__
__
(2)[知内涵]请结合下面对“阳光”一词的解释,分析“阳光体育”的内涵。
“阳光体育”:__
__
(3)[勤参与]本周三下午学校举办“我运动,我健康”主题讲座,需推迟10分钟放学。刘亚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本周三下午学校举办“我运动,我健康”主题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
。谢谢!
①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
__
__。
②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__
__”改为“_
__
”。
③画线句子语意重复,可将“__
__”或“__
__”删去。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公元
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时广场上奏起欢快的《迎宾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
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
350小时。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951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
今天,中国人也将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7.“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8.冰心《成功的花》一诗中这样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珠,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果把杨利伟飞天成功比作“成功的花”,那么诗中“当初她的芽儿”与文中什么内容最接近?(用原文语句回答)
9.第五段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航天员走出问天阁的情景?
10.请结合下列材料,联系文本内容,说说杨利伟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征前,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向全军将士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本报记者:通过军报,最想对三军战友说些什么?
杨利伟: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作为一名军人,通过这么多年军队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想,在执行这次任务中,一定能够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战胜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我也想通过军报感谢全军战友对我们的鼓励、关心和厚爱,也请战友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为我们的军旗增彩。
——《解放军报》
三、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梁鸿①尚节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②,乃牧豕于上林苑③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④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选自南宋·范晔《后汉书》)
【注】①梁鸿:东汉人。②毕:此指读书结束。③上林苑:古宫苑名,在河南洛阳市东。④耆老:老人。耆,老。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家贫而尚节(
)
(2)其主犹以为少(
)
(3)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
)
(4)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
12.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停顿,限断两处。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2)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14.
他身上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__
_
_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一、基础练习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jiū)着人心。……辽宁舰官兵(xián)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juān)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1)(jiū)着 (2)(xián)熟
(3)(juān)刻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注意“揪着”的“揪”左边是“扌”不是“钅”,“娴熟”的“娴”不要写错,“镌刻”的“镌”不要写错。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湛(A.zhàn B.shèn) __A__
(2)歼(A.qiān
B.jiān)
__B__
3.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中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③④②①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解析】
先通读语段,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讲路本身,一个是讲池中所见。因为横线前讲到“路”,第③句与上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一句;第④句空间转移,讲到路边垂柳,可作为第二句;第②①句讲池中景象。按照一般的观察顺序,庞大的画舫及人的笑声最吸引人,为描写的第一对象,所以②在①前。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④②①。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使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
B.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C.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D.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删去“使”。
5.文学常识填空。
(1)《一着惊海天》是一篇__通讯__,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宏大场面,表现了人们__自豪激动__的心情,表达了热烈赤诚的__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__。
(2)本文集动态美、情感美、语言美为一体,使用了__比喻__和__对偶__等修辞手法。
6.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看新闻]请为下面的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9月29日上午,济南一中2020年秋季阳光体育班级联赛开幕。学校领导及各处室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德育工作部主任燕校龙主持。
学生们用不同形式诠释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民族舞、情景剧、古典舞等表演大放异彩,班主任方队的入场将现场的氛围推向高潮。
__济南一中举行2020年秋季阳光体育班级联赛__
(2)[知内涵]请结合下面对“阳光”一词的解释,分析“阳光体育”的内涵。
“阳光体育”:__指户外的运动,以让学生达到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为目的。__
(3)[勤参与]本周三下午学校举办“我运动,我健康”主题讲座,需推迟10分钟放学。刘亚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本周三下午学校举办“我运动,我健康”主题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谢谢!
①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
__尊敬的家长,您好__。
②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__一会儿__”改为“__10分钟__”。
③画线句子语意重复,可将“__妥善__”或“__合理__”删去。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在整体把握新闻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导语“9月29日上午,济南一中2020年秋季阳光体育班级联赛开幕”,按照“人(事、物)+怎么样”的格式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阳光”一词的义项中符合“阳光体育”的是①和②,指在阳光下进行的,意即户外的,让学生能够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活动。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题干提示,分别从格式要求、内容交代、病句等方面进行修改。①开头要添加通知的对象“尊敬的家长,您好”;②“一会儿”表述模糊,不明确,改为“10分钟”;③“妥善”“合理”重复,留一个即可。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公元
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时广场上奏起欢快的《迎宾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
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
350小时。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951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
今天,中国人也将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7.“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环境描写。点明天气的寒冷,烘托出热烈的欢送场面,表明送行群众的热情。__
8.冰心《成功的花》一诗中这样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珠,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果把杨利伟飞天成功比作“成功的花”,那么诗中“当初她的芽儿”与文中什么内容最接近?(用原文语句回答)
__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__350小时。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__
9.第五段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航天员走出问天阁的情景?
__点明这次出征的不同寻常,突出做一名航天员的自豪和伟大。__
10.请结合下列材料,联系文本内容,说说杨利伟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征前,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向全军将士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本报记者:通过军报,最想对三军战友说些什么?
杨利伟: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作为一名军人,通过这么多年军队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想,在执行这次任务中,一定能够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战胜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我也想通过军报感谢全军战友对我们的鼓励、关心和厚爱,也请战友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为我们的军旗增彩。
——《解放军报》
__是一个具有高超飞行技术、忠于自己的职责、热爱自己的祖国、具有坚定信心、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人。__
三、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梁鸿①尚节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②,乃牧豕于上林苑③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④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选自南宋·范晔《后汉书》)
【注】①梁鸿:东汉人。②毕:此指读书结束。③上林苑:古宫苑名,在河南洛阳市东。④耆老:老人。耆,老。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家贫而尚节( 推崇 )
(2)其主犹以为少( 还,仍然 )
(3)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 普通,一般 )
(4)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接受 )
12.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停顿,限断两处。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__(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自己留下来做事。__
(2)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__邻家老人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和别人)一起责备批评那家主人,并且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__
14.
他身上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__示例:勤奋好学、做事认真、敢于承担责任等。__
【参考译文】
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博览群书,没有不知晓的(事情)。然而他不死记硬背章句。读完书,就到上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烧到别人家的房子。梁鸿于是寻访被烧的人家,问他损失的财产,用自己全部的猪给房子的主人作为赔偿。但那房子的主人还是嫌得到的补偿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自己留下来做事。”房子的主人同意了。于是为房主人做工勤奋,从早到晚从不松懈。邻家老人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和别人)一起责备批评那家主人,并且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从这时起,那家主人也开始尊敬梁鸿,并把所有的猪都还给他,梁鸿不肯接受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