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启蒙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8 21:5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全国初中历史优质课竞赛
郫县三中 肖贵英
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备课反思
学情分析
教学流程
说课提纲
教材分析
教学流程
备课反思
教材地位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1)从教材整体布局看:西方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产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本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因此,本课在整个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与必修1、2的联系看:启蒙运动源于西方政治经济基础,其产生又促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把握本课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思想文化与政治和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突破方法:采用学生分组辩论的形式,学生在辩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实现知识的提升。
教学难点
体验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明末思想的比较。
突破方法:采用情境创设法;表格对比法来让学生领悟和理解历史。
教材分析
教学流程
备课反思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教材分析
教学流程
备课反思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认知基础:通过前两课课学习,初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心理特征:是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喜欢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
不足之处:本科内容比较多,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掌握。
1、学生通过文本、图片等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概述出启蒙运动的背景,并进一步总结出分析思想文化背景的基本范式。
2、在预设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辩论的形式,学生理解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3、学生在背景与内容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的解读,认识到先进思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4、前后对比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认识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中外联系,与明末清初思想比较,理解近代中西方发展道路的选择。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确定依据: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
情景唤起法
比较
归纳法
启发式
教学法
讨论法
融入情景
归纳总结
情感升华
合作探究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课前准备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1、根据导学案完成对启蒙运动的初步了解
2、根据学生座位进行分组,每组代表一位思想家: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意图:了解基础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说明:为了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启蒙运动,将教材三、四进行整合,本节设计以《专制下的启蒙》为主
教学新课(导入)
意图: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同学们希望今天上课干什么呢?
教学新课(导入)
意图: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博物馆之夜
第一展厅:
探源启蒙
第二展厅:
感知启蒙
第三展厅:
感悟启蒙
第四展厅
留言厅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方式:提供文字、图片材料,并结合教材第一段,探讨启蒙运动的背景。
第一展厅—探源启蒙
意图:情境再现 思维培养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教师点拨:形成思想文化背景分析的范式
第一展厅—探源启蒙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与上帝直接对话的马丁·路德
粗读史料,概括大意;
再看问题,探寻思考;
综合分析,组织作答。
自主探究
授之以渔
第一展厅—探源启蒙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牛顿和苹果树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力学三定律和万
有引力定律F=G (m1m2/r2)
第一展厅—探源启蒙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自然科学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培根的归纳法,笛卡儿的演绎法
·本杰明·富来克林的风筝放电实验
·布丰等博物学家对动植物的研究
·地理勘察上的长足发展,如库克船长前往南
.太平洋观察太白金星的经过,勘察澳大利亚海域
第一展厅—探源启蒙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英国和法国物质生产总量增长指数
1715年 1791年 1800年 1804年
英国 100 — 182 —
法国 100 210 — 247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贩卖黑奴等活动,增加了欧洲的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领域为其发展开辟道路。
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随着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
第一展厅—探源启蒙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第一展厅—探源启蒙
(1)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大增,要求思想上反映自己的利益。
(2)政治上:
(3)思想理论上:
封建专制压制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于
是他们在思想上开展反封建运动,为夺权
斗争作理论准备。
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
②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家的理性主义思想,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认识: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二展厅——感知启蒙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1、方式:分组辩论
2、流程:小组代表阐述政治主张
其他组派代表评价主张的优劣
评价后由下一组阐述改组政治主张
……
意图: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归纳对比 化繁为简
说明:在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上,结合教材编排,将其分为政治主张和思想主张。本课设计重点放在英国和法国5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上。
3、归纳:在小组辩论后,对比归纳五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异同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第二展厅——感知启蒙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特点 共同点
政治主张 英国 霍布斯
洛克
法国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思想主张 德国 康德
法国 卢梭
启蒙运动的实践
他们逝世6年后,康德回答了什么是“启蒙运动”
9年后,美国颁布联邦宪法。
11年后,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00多年后,严复、梁启超等人开始研读他们的著作。
第三展厅——感悟启蒙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1、方式:材料解读
2、问题设计:根据材料,结合启蒙运动背景与内容的分析,归纳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意图:情境创设 难点突破
3、教师点拨:一定时期的思想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并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第三展厅——感悟启蒙
材料一: 这场思想的启蒙运动,她确实领导着全世界人们走进了一个理 性时代,大大推动了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的进步与发展。因此,18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欧洲。伏尔泰“天赋人权”的口号一出,便如暴风雨般刮遍了大西洋两岸。在美洲她激起了那场惊天动地的美国独立战争,孕育出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而在欧洲,它引发了一场为“自由平等”而战的法国大革命;200年后,这句话更由孙中山先生传到了中国,惊醒了我们这头古老的东方睡狮!
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 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
材料三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柏克:《法国革命论》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1、对欧洲的影响:
①它首先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文 精神得到更深刻的体现。
②为各国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尤其是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动员。
2、对世界的影响:
①为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政治体制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基础。
②为亚洲各国先进人士改造社会提供了思想武器。
第三展厅——感悟启蒙
留言厅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观后感:
总结启蒙运动
意图:建构知识体系
小结知识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的成熟——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兴起
背景
范围
思想武器
矛头
性质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政治主张
思想主张
启蒙思想的影响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问题设计:1、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
教师点拨:比较型问题如何找比较点
2、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夯实基础 突破难点
课堂演练 难点突破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课堂演练 难点突破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异 背景
内容
作用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有何异同?
意图:帮助理解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精神 的发展与成熟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课堂演练 难点突破
中国 西欧
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思想文化状况
外交政策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意图:通过比较中外历史,了解中国没有沿着西方式道路发展的历史原因。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课后演练 名言感读 知识延伸
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二: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 卢梭
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人文精神?
作为一个处于自我、国家和世界中的个人应该具备哪些人文品质?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教学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教材分析
备课反思
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法教法
备课困惑
1、如何兼顾基础知识的落实与能力的培养
2、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
3、如何兼顾增强课堂活力与保证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