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5教学素材:《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5教学素材:《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8 22:40:31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讽刺诗)
(陈显荣)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仅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诗人“幽他一默”是希望这些人思想解放一点,别老捧着那本老皇历不放。诗人对老掌柜的典型心态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句,令人叫绝。从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害怕新事物这一点上,我们会想起好多好多的人和事。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领略一下作者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契诃夫(1860—1904),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又译为《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l860~1904)
相关链接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法国的莫泊桑
俄国的契诃夫
美国的欧·亨利
莫泊桑:《羊脂球》《漂亮朋友》
《我的叔叔于勒》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警察和赞美诗》
案 发
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性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2011年9月,清流一中高二某班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侦查。
自杀?他杀?
--“别里科夫之死” 专案调查报告
案发背景: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书刊,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察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这年夏季的一天,人们在一所中学的男教工宿舍里,发现了一具死尸,死者为男性,中年,属非正常死亡,死亡原因疑点很多。死者生前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平时行为古怪,谨小慎微,但又刻板守旧,以他的思想辖制全城。在这年的五月突然病倒,大约一月后死亡。死前正处于恋爱中,甚至打算结婚。
死者僵直躺在床上,被子蒙头,头发蓬乱,脸色苍白,眼球突出,一脸恐惧,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种恐吓或痛苦。耳内赛有棉花球,身穿羊毛衫,床头堆放有黑眼镜、棉大衣,床边放有雨鞋、雨衣、雨伞。房间里没有任何打斗的迹象。一张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张漫画被揉成一团,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间的大箱子里几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并标注着具体发布日期。
整理别理科夫的病历记录
症状
病因
病源
病害
六神不安,心慌意乱,无精打采,脸色苍白,垂头丧气,唉声叹气,怕出乱子
现实生活刺激和惊吓,
胆怯、憎恶现实,仇视新生事物
沙皇专制统治,奴性心理
辖制了别人,也送了自己的命
姓名:别里科夫
性别:男
出生日期:某年某月某日
生前职务:某中学的希腊文教师
住所:某中学的一所男性职工宿舍
婚配情况:未婚
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性格行为特征: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制度
人际关系:无密友,但却辖制着全城,曾与女友之间有冲突,于死前一个月被推下楼梯,但没造成大的伤害。
死前状况:郁郁寡欢,闭门不出
封闭:
晴朗的日子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随身携带的东西放在套子里;脸藏在衣领里;带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坐车要支起车篷.
怀旧: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的东西,教“古代语言”。
胆小、多疑
一上床就用被子蒙头;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怕贼溜进来,深怕出事;
什么事都让他心慌得很,一个劲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封闭,怀旧,胆小、多疑:
表面看是:
实质上是:
性格孤僻
逃避外界 生活
维护现行制度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他觉得官方批准的东西老是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
总怕闹出什么乱子,对于违法、不合常规的事当然会引起他的心慌,即使和他毫不相干的事他也要闷闷不乐。
有关人士采访
华连卡
柯瓦连科
“我”(布尔金)
华连卡
1.你和别里科夫有什么关系?
校长太太曾尽力撮合我和别里科夫,我们差一点结婚。
2.差一点,为什么?
他生病前一天到我家,从楼梯上滚下来,
那实在太可笑了
3.为什么会从楼梯 上滚下来?
呵呵,不小心吧!
柯瓦连科
1.柯瓦连科,别里科夫死前为什么会从楼梯上滚下来?
他想法奇怪,并干扰我的私生活,什么不许骑自行车,不能拿着书在大街上走,甚至不能穿绣花衬衫。
2.那么这件事会不会成为造成他死亡的原因?
不可能。因为他当时安然无恙地爬了起来。
“我”(布尔金)
1.听说别里科夫被称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到底有哪些套子?
有形的
无形的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只求不出乱子
禁闭开除学生
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衣着打扮
生活习性
行为
思想
言论
婚事
死亡
有形的套子
无形的套子
(保守、僵化)
(反动、虚弱)
套住了自己
套自己也套别人
2.别里科夫为什么把自己藏
在“套子”里?(联系背景)
害怕改变现状
害怕新生事物
因循守旧
保守反动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套子

比喻
束缚、禁锢
旧思想旧生活旧制度
3.听说全城的人都怕他,有什么具体表现吗?人们为什么怕他?
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人们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 ,不敢教人念书写字...全城人战战兢兢的活了十到十五年。
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旧制度旧思想。城里的人没勇气和他斗,都受他辖制全城的人都怕他。(可憎、可恶)
4.别里科夫结婚的喜剧转眼间变成死亡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别里科夫满脑袋是“套子”思想,满口是“套子式论调”,处处是“套子式”举动的角色,教师们怕,校长怕,城里许多人都怕的别里科夫,却怕结婚,这正说明别里科夫是伪善的、腐朽的、脆弱的,实际上是丢失了生活权利的人,同时也说明别里科夫固然可憎,但他毕竟还是专制制度的牺牲品,他也是一个可悲者.(可悲)
5、别里科夫性格二重性
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
又是牺牲品
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士,
又是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6.别里科夫死后,城里人有什么反应?
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人们从心里感到自由。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
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呢?
7.怎样理解“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不知道还有多少”?
只要沙皇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只有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才能真正埋葬别里科夫这样的人,人们才能过上自由快活的生活。
结案报告
别里科夫之死既属于自杀,又属于他杀。
一方面,从他的日常穿着与习惯不难看出,他的思想极为保守,正是这种保守顽固的思想杀死了他。
另一方面,别里科夫的死也属于他杀,当时的俄国实行沙皇专制统治,而别里科夫就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从根本上说沙皇专制制度是杀害别里科夫的罪魁祸首。
小说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别里科夫   
恋爱
日常生活
主要情节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正面交锋
婚事风波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骑自行车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
当面交锋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
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性格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故事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华连卡
热情大方
开朗乐观
富有朝气
别里科夫
结婚
尝试走出套子
恋爱失败
“套子”思想根深蒂固
象征
新思想
新事物
新生活
结合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
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
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
说明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
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但
思想中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深蒂
固,他们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恋爱”故事的深刻意义
华连卡姐弟在别里科夫的生命历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
柯瓦连卡:向往自由、光明正大、敢作敢为、仇视憎恨反动保守势力,向往自由光明的新势力的代表人物。
华连卡:在婚姻问题上先前有些糊涂,为人率真、爽朗、明净、纯洁,活泼可爱、向往自由。
为什么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和进步,他的存在让许多人生活在压抑和窒息的环境中,他的死使大家有了一种解脱感。
别里科夫形象:
1、孤僻胆怯、因循守旧、敌视新生、维护专制的猥陋、卑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2、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朽的势力;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3、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结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意。“大快人心”表现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愿望,而不久“恢复旧样子”却是告诉人们愿望和现实还有距离。别里科夫是社会的产物,只要当时那样的社会还存在,就会有新的别里科夫存在,就会一切“又恢复旧样子”的。
别里科夫死后不久,
为什么“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
别里科夫死后不久,
为什么“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
明确:
(1)社会的角度: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别里科夫能辖制小城的人们,其根源就在于有反动政府的统治作为他的后台;
(2)个人的角度:别里科夫作为一个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顽固,恐惧社会进步,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他在政治上成了反动政府的卫道士;他在现实生活中,也因为和众人格格不人而孤僻一生,最终孤独地死去。
别里科夫个人的一幕幕丑剧、喜剧、悲剧,都是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造成的,因此,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可恶之处:性格上的顽固保守、躲避现实、害怕变革和人格上的卑劣
  可怜之处: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整天六神无主、战战兢兢、为了维护专制制度而丧失了自我。他既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总之,他不但不知自己的"奴隶"身份,而且想极力地让"全城的人"都生活在"做稳奴隶的时代"。
讽刺手法运用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思考:
别里科夫害怕新事物,反对社会变革,把自已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
请你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 “套子”, 如果有, 我们该怎样对待?
提示:
“套子”可理解为行为规则。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定反思,挣脱羁绊,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1《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高二语文 臧笑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把握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细节描写等来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教学重难点】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细节描写等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对于可怜的人,可怜的生活的善意嘲笑,使得契诃夫的作品具有喜剧性,他的作品逐步形成了一种机智幽默,略含讥刺,平而不淡,浓而不烈的风格。
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由于作品中的人物本身有着滑稽可笑的东西,同时他又遇着了不和谐的环境,因此他的行为动作、他的思想心理无一不显得可笑,这便给作品奠定了幽默的基础,增加了喜剧的成分。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安东 巴甫洛维奇 契柯夫(1860~1904),19世纪末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胖子和瘦子》,剧本《樱桃园》等。
2.写作背景
契河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但是,在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别里科夫正是沙皇卫道士的典型。
3.课文是原小说主要部分的节选。原作开头是中学教师布尔金同兽医伊凡 伊凡尼奇去打猎,因为耽误了时辰,便在村外过夜。布尔金给他的同伴讲了这个别里科夫的故事。原作结尾还有伊凡的一段议论。
别里科夫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已成为保守、反动、扼杀新思想、阻挡革命潮流的代词。
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作家以故乡塔于洛格初级学校的一个教员兼学监狄河诺夫为原型塑造的。契诃夫对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知识界做了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把知识分子中的“狄河诺夫”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集中起来进行艺术概括,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典型形象。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读音
削(xiāo) 默(mò)许  祈祷(qí dǎo) 怂恿(sǒng yǒng)
降(xiánɡ)服  辖(xiá)制 ?搓(cuō)?胆怯(qiè) 噩(è)梦
讥诮(qiào) 憎恶(wù)
2.词语解释
六神不安:心神不安。我国道家迷信说法,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叫六神。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辖制:管束。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撮合:从中介绍促成(多指婚姻)。
体统:指体制、格局、规矩等。
讥诮:冷言冷语地嘲讽。
第二课时
一、剖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
题目中最关键的是哪个词?(套)那就让我们从这个“套”字入手吧!
1.请同学描述别里科夫的形象,思考: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
明确:穿着打扮:
①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异于常人)
②戴黑眼镜,耳朵用棉花堵(隔绝人世)
③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害怕刺激)
有形的套子:
①伞、表、刀装在套子里(惶恐不安)
②坐上马车,支起车篷(战战兢兢)
③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与外界融绝)
④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守旧)
⑤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害怕变革)
无形的套子:
①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②禁止学生晚九点后上街;
③担心开建戏剧俱乐部、阅览室、茶馆等;禁闭开除学生(顽固保守)
2.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思想性格特点?
(1)为什么这个人总想把自己装进套子里呢?小说中怎么解释的?
明确:段1,“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他老是六神不安。”
(2)这里提到一个词“现实”,现实怎么了,有些什么东西让他如此憎恶、害怕?
启发:结合背景,当时社会上涌现出很多什么,如马克思主义思潮、男女骑自行车,开茶楼等等。
明确:新事物。也就是说别里科夫表面上憎恶的是现实,实际上憎恶的是新事物。
(3)憎恶新事物,言外之意喜欢——旧事物,说明这个人顽固守旧、胶柱鼓瑟,而这里的“旧”结合背景应该指什么?
明确:旧制度下的旧思想、旧形式等等。
总之,因此别里科夫把自己装进套子里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以上我们分析的这几点——憎恶新事物、维护旧制度、顽固守旧。
3.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对周围有影响吗?
(1)肯定有!段4的后半部分。
明确: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可见这些套子紧紧地束缚着周围的人。
(2)为什么“别理科夫”能辖制全校甚至全城10至15年之久?
明确: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的。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这句话暗含了作者的用意:别里科夫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代表,是旧势力的代表,因此这句话暗示了旧势力的顽固,新生力量的薄弱,当然这里的薄弱是星星燎原之火式的薄弱,只是暂时的。(其实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暗示了旧势力的顽固,就是别里科夫乒乒乓乓滚下楼梯之后,完好无损这一细节,也暗示了旧势力不是那么容易被动摇得。很好有的同学注意到了,解读文本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3)这是对别人的影响,对自己呢?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明确:有影响——婚姻!
(4)快速浏览有关内容,思考:别里科夫生活中发生了那么多事,小说为什么把他的婚姻作为主要情节?
明确:①先来阅读几个片断,再思考这个问题。段6—17、段35—37。
板书:
寻常 幸福 寄托
婚姻大事
(典型性) 奇怪 痛苦 要命
奇怪到我们甚至不允许自己想到这个满身是套子的人也会结婚?谁这么想不是“别”不正常,而是你不正常,而别里科夫最终结婚是因为——他昏了头!而不是爱情。这还不足为奇,结婚弄得他六神不安,通宵失眠,婚姻给他的感觉太痛苦了。
②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小说为什么把“婚姻”作为主要情节?
明确:婚姻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给别里科夫造成的伤害最深,是对他人性的伤害,最能体现出别里科夫思想和行为的怪异,最能看出套子对他的影响之大,因此这个事件最具典型性、戏剧性、讽刺性。
总结:借鉴这些套子不但紧紧地套住了别人,也牢牢地套住了自己。
4.婚姻失败后只一个月,别里科夫就死了,病死的?意外身亡?还是另有其因?
明确:笑死(最直接原因)、吓死、饿死(注意到人生存的一个最根本条件)、抑郁死、气死。所有这些死因的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死因?对他生活影响最深的是什么?——套子!所以杀害别里科夫的元凶应该是——套子!
5.别里科夫死了,三所学校的人去参加了葬礼,假如你也去了,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
明确:大快人心?惋惜?可怜?一句话——让我欢喜让我忧!
6.总结:(1)你的心情其实就是对别里科夫人物形象的总结。你既高兴又有些伤感,说明他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一方面他用旧制度的条条框框束缚着我们,是旧制度的维护者,我们觉得他可恶,因此这样一个人死了是一件大块人心的事;另一方面他在束缚别人的同时又把自己给束缚死了,又成了旧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所以我们又觉得他可怜。
7.柯瓦连科兄妹俩在文中有何作用,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柯瓦连科和华连卡是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代表有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力量,有正常的人类情感的人,敢于和“套中人”斗争的人。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不但鲜明地展示了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水火不相容和他们所代表的新旧思想的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暴露了别里科夫“套中人”思想的虚伪、腐朽和反动,表达了作者鞭挞丑恶的旧事物,支持生活中的积极进步力量的立场。
华连卡的笑声一方面是正常人对“套中人”越出常轨出洋相的嘲弄,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追求自由生活的进步力量对窒息生命的反动势力的斗争的胜利。
二、正确认识人物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1.我们由套子入手分析了人物,下面让我们再回到套子。这里的“套子”是个比喻义,是个形象的说法,它的本意可以用哪几个词来替换它?
明确:束缚、禁锢、枷锁、桎梏、笼子等等。
板书:套子——束缚(即旧制度下的旧思想旧形式等对人们的种种束缚)
2.因此契诃夫塑造这个“套中人”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吧?
明确:揭露旧制度对人们的束缚,唤醒人们的自由意识,呼唤人们挣脱束缚,追求自由。这就是“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了。
3.别里科夫身上有这么多套子,我们身上有没有?找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套子。
明确:如:①学校的校规、校纪;②法律法规;③办事要托关系走门子;④时下生活中的很多车奴、房奴、卡奴;⑤父母的爱;⑥心理上的束缚:自卑、自闭、自负、恐惧等;⑦体形上的套子、年龄上的套子;⑧父母的爱等等。
4.面对套子我们该怎么办?(挣脱束缚)都挣脱吗?我们该怎么对待刚才我们找的这些生活中的套子?
明确:有一些束缚,如法律法规、校规校纪、衡量事物正确与否的标准等等,这些套子不但不能挣脱,而是应严格遵守,而且这些用“套子”界定,也不是很妥当,应称为“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但自卑啊、保守啦、走后门啦等等,这些不合理的套子是应该大胆地挣脱的。总之,要正确、合理的对待生活中的“套子”,这就是百年之后,我们再来认识别里科夫的最现实的意义吧!
三、讨论课文中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幽默的讽刺手法的运用。
1.请同学找出文中典型的带有幽默的讽刺性的句子。
2.分组讨论这种手法的作用。
3.老师总结
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1)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2)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3)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
1.同学找细节描写的例句。
如:摔下楼梯、哈哈哈大笑、笑之后的心理描写等等。
2.分组讨论其好处。
3.老师总结。
这些细节和《守财奴》里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更好的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四、作业布置
1.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或选一幅较幽默的漫画让同学们写一段话,练习幽默讽刺的手法。
2.课外读一两篇反映生活现实的微型小说,并作简要的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