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6 22: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诗五首
基础练习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东皋(gāo)薄(báo)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几处早莺(yīng)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ō)春泥。
晴川(chuān)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东皋薄暮望


芳草萋萋鹦鹉洲


征蓬出汉塞


来从楚国游


仍怜故乡水


几处早莺争暖树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填空。
《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野望”的意思是

《黄鹤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黄鹤楼和

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字
,有“诗佛”之称,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
合称“王孟”。
《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
”,与
合称“李杜”。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字
,晚年称
,与
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默写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崔颢《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


王维《使至塞上》表现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西湖春景美不胜收和诗人的喜爱与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同样书写思乡之情,崔颢在《黄鹤楼》中用“

”直抒胸臆;而李白在《渡荆门送别》
中用“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无限眷念。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2分)
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3分)
?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3?分)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
)之感。(1?分)
5.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
7.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2分)
?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2?分)
下9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本诗的颔联从动物的角度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拓拓展练习
阅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②。
白水明田外,碧峰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溪口:溪流的入河口。
1.本诗与杜甫的《春望》标题都有“望”字,但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比较其不同。

2.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由此推断诗中空白处最符合诗歌意境的字是(??????)
A.在???????B.压?????C.连?????D.出
阅读古诗,完成1—2题。
喜雨
(唐)白居易
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1.这首诗言简义丰,请仔细体会下,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说说三、四句开头两字”顿”“定”在突出标题”喜”字上的作用。
第三课唐诗五首答案版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东皋(gāo)薄(báo)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几处早莺(yīng)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ō)春泥。
晴川(chuān)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东皋薄暮望


芳草萋萋鹦鹉洲


征蓬出汉塞


来从楚国游


仍怜故乡水


几处早莺争暖树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3填空。
《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野望”的意思是

《黄鹤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黄鹤楼和

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字
,有“诗佛”之称,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
合称“王孟”。
《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
”,与
合称“李杜”。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字
,晚年称
,与
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4默写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崔颢《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


王维《使至塞上》表现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西湖春景美不胜收和诗人的喜爱与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同样书写思乡之情,崔颢在《黄鹤楼》中用“

”直抒胸臆;而李白在《渡荆门送别》
中用“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无限眷念。
答案:1.D
2.(1)接近
(2)草木茂盛的样子
(3)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4)往
(5)喜爱
(6)向阳的树
B
(1)王绩
眺望原野
(2)崔颢
岳阳楼、滕王阁
(3)王维
摩诘
孟浩然
(4)李白
诗仙
杜甫
(1)山山唯落晖
(2)大漠孤烟直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2分)
“望”既指诗人眺望,(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1分)
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3分)
颔联和颈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1分)领联和颈联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1?分)(如答白描手法也可)?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3?分)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1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3?分)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之感。(1?分)
5.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2分)
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突出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2?分。答出一点或就某联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1分)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1?分)
7.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2分)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但见大漠深处有一缕.笔直的孤烟在升腾,圆圆的落日低垂河面。(2分)
?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2?分)
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辽远无际的原野上流淌。(2?分)
下9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本诗的颔联从动物的角度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示例一“争”生动表现出西湖早春黄莺争抢向阳的树的活跃热闹景象,(1分)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1?分)
示例二“几处”?照应“早莺”,“谁家”修饰“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1分)写出了西湖初春季节的特点。(1?分)
拓拓展练习
阅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②。
白水明田外,碧峰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溪口:溪流的入河口。
1.本诗与杜甫的《春望》标题都有“望”字,但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比较其不同。
【答案】《新晴野望》写了雨后初晴的阳光下,面对开阔明亮、生机勃勃的景物,诗人表达了喜悦闲适之情。《春望》写了战火纷飞时的衰败零落之景,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前景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新晴野望》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是虚写,给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喜悦闲适之情。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可据此作答。
2.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由此推断诗中空白处最符合诗歌意境的字是(??????)
A.在???????B.压?????C.连?????D.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特点的能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理解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勾勒中这样的意境: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着,晃人眼目。依据语境,与“明”相对应的应是“出”字,将山峰拟人化: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出现在群山的身后,让人惊奇。这句诗描写动景,是采用以动写静的写法。显示出雨后的“新晴”的特点: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碧峰在山后”只是在交代碧色的峰峦在上的后面,语言平淡。而“碧峰压山后”中“压”字比较沉闷,不能给人新奇之感。“碧峰连山后”只是在描述客观、静止的画面,表现不出静态中富于动感、清幽明丽、生机勃勃的景色特点。故选D。
【参考译文】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阅读古诗,完成1—2题。
喜雨
(唐)白居易
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1.这首诗言简义丰,请仔细体会下,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为这场及时雨带来庄稼丰收而高兴,表现出一种关注下层百姓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结合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云至雨来,顿解禾苗干渴,表现了诗人看到这场及时雨缓解了旱情,为老百姓丰收有望而感到欣喜,表现了作者关注民生疾苦,对下层人民的体贴和关爱之情。
2.说说三、四句开头两字”顿”“定”在突出标题”喜”字上的作用。
【答案】“顿”表明这场雨来得及时,立刻缓解了旱情;“定”,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粮食的丰收充满了信心。这两个字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应结合诗句内容来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雨一下,旱情马上得到缓解,诗人为农人担忧的心也得到纾解。“定”意思是一定,语气肯定,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粮食丰收寄寓无穷的希望,充满了信心,表现了作者希望老百姓有个丰收年的美好愿望与期待,这两个字体现了作者的万分欣喜之情。
【参考译文】西北方向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云势浓重,一会儿浩浩荡荡大雨从天上飘空。立即疏解了万物焦渴的感觉,我相信一定能秋郊农业丰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