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 25课《诗词五首》课题诗词赏析—《饮酒》
学情分析
这首诗诗句平淡质朴而又感情丰富、寓理深远,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还有一定难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贯彻“诵读文言文,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课标要求。我采取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朗读的方法与文本交流。运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问题启发他们思考,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体会作者情感。在课堂上,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1、了解陶渊明及他的作品和创作背景。
2、通过朗读、想象了解诗歌意象作用,体会诗人情感。
3、结合课内具体诗句了解诗歌语言平淡质朴,而又融事、景、情、理于一体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梳理景物、意象,把握诗歌表达的感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3. 结合诗歌内容,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妙处。
教学资源
1、课内诗歌及同时期诗词作品
2.课件教学重点体会陶诗的特色,把握诗词赏析的角度和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教材分析教学难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诗歌语言平淡质朴,而又融事、景、情、理于一体的特色。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以自主思维学堂为主体,根据课程单元整合的要求,采取诵读式、启发式、小组合作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准备
1、把握教材,了解学情,确定这节课的切入点和重点。
2、教师搜集相关助读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由《爱莲说》,中“晋陶渊明独爱菊”,引出陶渊明,东坡先生提到他,永远都是学生的口吻:称“渊明吾师”,“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引出苏东坡这等颇有文学成就的大文豪,尚且对陶渊明有如此之高的评价,走近陶渊明,以陶渊明的诗歌为范例走进诗词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爱莲说》,回顾苏轼的相关文学成就,引出陶渊明及其诗词。学生齐背《爱莲说》,学生谈苏轼的文学成就。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品读分析诗歌
(一)作者简介
(二)初读诗文
(三)再读诗文
(四)品读佳句,寻踪美点:
师预设: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美,美在整句之意境,美在“东篱”之意象。整合链接意象知识点,进而体味诗人超然物外归隐田园的感彩。(屏显)进而拓展用到东篱意象的诗文(屏显)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美在炼字—“见”字之妙用。品味“见”与“望”字哪个更贴切?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自然,体现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看”“望”是有意而为之,与恬淡闲适的心境不符。整合链接古人在炼字方面孜孜以求的典范诗句。
3、赏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画面美。链接整合如何描绘画面。
4、赏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美在真意。“真意”何在?请同学们再次回读整首诗,仔细挖掘,学生自由回答,小组思维碰撞。整合拓展链接《五柳先生》及《归田园居》组诗。
师结:真意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就在陶渊明的心中,在于他懂得用心灵感受自然之趣、人生真谛。四季无远近,循环在眼底,所谓天人合一,陶翁真正领悟了其真意:如白云出岫飞鸟归林,无论置身何处,无论贫贱与否,无论荣利得失,皆能悠然自如!
四、小结:这就是陶渊明,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他的诗歌在平淡中见美感,大巧若拙,大象无形。中国历代辞官者,数以万计,唯有陶渊明,将朴素的欣悦,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正可谓:房前屋后皆风景,一草一木亦关情。
教师点播,及时更正,再次明确赏析诗歌的思路。师引导学生自由地从不同角度(意境之美、画面之美、炼字之美、情感之美等)赏析诗句。学生自主完成:读懂内容,初步了解句意。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划分,读出韵味和美感,初步体会诗歌的感情。
师点拨:“东篱菊”不管新附着了多少个人的情思,其精髓仍然未变,是源自陶渊明的精神上的超脱出尘。师结:炼字,指诗中最精练传神、最有表现力的一个字,它是洞察诗歌旨趣的窗口。诗词鉴赏时,抓住关键词语品味诗歌的情趣、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师作总结:此诗中,真意就在诗句中,就在字里行间。其真,真在他的《饮酒》序言一文中,他酒后吐真言,率性而作 20 首饮酒诗。其真,真在“心远”,真在其“身处人境”却无“车马喧”的淡然。其真,更真在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又逢山气日夕佳飞鸟正归林,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美好纯净,人的心境和自然之景浑然妙合,人的精神也自然从尘俗世界中得以放松和解脱。他的真不仅仅在《饮酒》中,陶渊明的诸多诗文,无不透露着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对田园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作业设置
1、搜集积累陶翁的诗文,
2、进一步体会其真意所在,把握诗词赏析的表现手法。
板书设计
饮酒
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
房前屋后皆风景,一草一木亦真情
教学效果预测
诗词赏析加整合内容多,容易造成拖沓、需要很好地进行知识的储备和精神的调整。同时需要师生在课前做大量的自学、准备。本节课目标明确,要求具体,运用启发式、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贯穿始终,让读书声回荡在每一个环节;在情感方面引导学生把握古人的情感是与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分不开的。注重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对问题的设定有层次性,有梯度;尊重学生个性,给了更多学生展示的机会,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参与面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学与时俱进。师生共同完成从教到学,从学到用的转变,并能较好的进行自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