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第一课时课件(共39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第一课时课件(共39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7 16:11:17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毅然奔赴抗日前线。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制订阅读任务和目标。
3.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走近作者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迫害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背景资料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你知道书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吗?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作者于
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写作经历
内容简介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识别体裁特点: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具体来说,它包括新闻、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阅读方法: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比如,斯诺带着疑虑出发,采访结束之后,他又有怎样的观点。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并从中获得启迪,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问题清单:
1.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2.中国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考是什么?
红星照耀中国
采访时间
采访路线
采访对象
采访内容
采访感想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
北平→西安→保安→预旺→保安→西安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
红军将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
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不可征服的力量
篇次
篇名
创作特征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作者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了解张学良、杨虎城同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叙述了作者在进人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以及周恩来、贺龙等红军领导人与红军战士们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篇
在保安
叙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以及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和红军大学、红军剧社的有关情况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叙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篇
长征
写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等英勇事迹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写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还讲述了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等各方面政策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叙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和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叙述了作者深入到红军内部的实地考察,司令员彭德怀的悲惨童年和生活情况,以及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叙述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以及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叙述了红色中国的少年们在苏区的生活和学习,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叙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叙述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和结果及其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毛泽东
人物肖像
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人物形象
成长时期:富有反抗性,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好学进取,有恒心和毅力;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
成熟时期:质朴纯真,生活简朴;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同时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者
人物介绍
毛泽东
相关情节
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
②剪辫子、参军;
③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④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引起的死人事件,他总是眼睛湿润;
⑤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⑥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
周恩来
人物肖像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人物形象
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平易近人,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相关情节
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③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
④在上海和工人领袖成功组织了五万名工人的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领导举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
朱德
人物肖像
年过半百,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是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
人物形象
沉默谦虚、爱护部下、天性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爱党爱民,是一个为革命甘愿丢弃个人财富和地位的共产党人,同时还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杰出军事家
朱德
相关情节
①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一起讲故事、打球;
②他喜欢运动,乒乓球打得挺好,篮球也打个“不厌”;
③他也喜欢读书,仔细制订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④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⑤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
⑥在柏林参加共产党为声援五卅运动而召开的大会时被捕;
⑦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注:斯诺在陕北期间,并未见到朱德。书中关于朱德的部分,是依据作者搜集的资料和他人采访朱德的资料写成)
贺龙
人物肖像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身体健康,不知疲倦
人物形象
英勇善战,口才好,威望高,忠诚谦虚
相关情节
①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②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
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取意见;
④使地主士绅闻风逃跑,行军神出鬼没(注:书中关于贺龙的部分,也是采访他人而写成)
彭德怀
人物形象
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富有才智、吃苦耐劳、精力旺盛、性格刚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是一位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相关情节
①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
②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
③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红小鬼”),将棉衣披给小号手;
④将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传单收集起来印刷红军宣传品;
⑤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老师,将祖母的鸦片烟踢掉;
⑥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术;
⑦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
徐海东
人物形象
有强烈的自豪感,热情真诚,大胆无畏,英勇善战,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阶级意识
相关情节
①为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而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
②在学堂回击富家子弟的欺压;
③组织起湖北省的第一支“工农军队”;
④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全身多处都受过伤;
⑤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表现出强烈的阶级意识
1.高度纪实性,深刻洞察力。
本书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特别是很多采访,都采用了“口述实录”的新闻叙事方法。正是在奔走了解红军、党政机关、经济、文化、教育、宣传等各方面情况,在同革命领袖、普通战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做了无数次谈话的基础上,才有了本作品的问世。作品中还蕴含着斯诺周密思虑的见地,渗透着正义的火花和激情。斯诺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对新闻事件进行忠于事实、合乎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评价和入木三分的预见性结论,他理性的思辨给读者带来更深的思考。
艺术特色
2.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
作者善于表现人物的外貌、心理、个性,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特写等手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许多红军将领:气度恢宏、学识渊博的毛泽东,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周恩来,健壮如虎、疾恶如仇的贺龙,德高望重、老当益壮的徐特立,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令读者过目难忘。
3.善设悬念,擅长场景刻画。
作者善设悬念,以替读者揭开谜底的方式叙述。作品一开头,斯诺就以人们对于红色中国的种种疑问入文,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亦擅长场景刻画。书中描绘了不少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硝烟征尘,磅礴气势立显笔底,读来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有强烈的现场感。
4.语言朴素生动、风趣幽默。
作者将陕甘宁边区的生活描绘得亲切生动:比如小脚老太太坚持杀鸡招待客人时与同伴的应答,使人读来倍感亲切。另外,斯诺在行文中也不时表现出风趣幽默的特点:如对“红小鬼”与彭德怀的对话的描写就非常幽默。
精彩片段
那是六月初,北京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无数的杨柳和巍峨的松柏把紫禁城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奇境,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
(选自《探寻红色中国·去西安的慢车》)
精彩选读
要点批注
语段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北京城优美清幽的环境、金碧辉煌的宫殿,与“劳苦的、饥俄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平和,一边却是水采火热,反衬出外国侵略者的丑恶面目,以及战争中中国人的艰难处境。
精彩片段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选自《在保安·苏维埃掌权人物》)
要点批注
语段写作者对毛泽东的整体印象。最后一句中,作者将“夭真质朴”与“机智”“世故”合用,形象刻画出一个懂得世故却不玩弄世故,睿智机敏却心地淳朴的人,深刻展现出了人物身上的复杂性。同时,用“奇怪”一词修饰“天真质朴”,反而展现出在特殊环境下这种品质的难得。
精彩片段
但是根据力学原理,历史的洪水必须找到排泄口。它是不能强制倒流到发洪水前的渠道上去的。日本要关上闸门为时已太迟了。共产党人了解即使日本最能干的领导人认识到暂停的必要性,日本也不能在中国转而采取静止政策。共产党的这一预见,在七月八日似乎已得到卢沟桥事变的充分证实。因为在这里,日本改变心意的暂时假面具给戳破了。
(选自《又是白色世界·红色的天际》)
要点批注
作者用理性的思维阐述必然的规律,旨在说明历史如洪水倾泻,不可挽回。红星注定照耀中国,千千万万被蚕食的灵魂,终将裹挟着历史的泥沙,滚滚前去,冲垮敌人苟延残喘的堡垒。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
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制订阅读任务和目标。
3.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东方战场:斯诺敬佩伟大领袖,连夜写下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毅然奔赴抗日前线。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二、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2.背景资料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迫害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3.作品简介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4.写作经历
作者于
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5.内容简介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三、掌握读法,把握技巧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也是一部写作精良的报告文学。对于这样的纪实作品,阅读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阅读方法。
1.识别体裁特点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具体来说,它包括新闻、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2.把握作品所写事实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66—67页内容,然后探讨如何阅读纪实作品。
课件出示:
阅读方法: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比如,斯诺带着疑虑出发,采访结束之后,他又有怎样的观点。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并从中获得启迪,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在阅读这本著作时,我们不妨也像斯诺那样,列一个问题清单,带着问题阅读,会更有的放矢。
课件出示:
问题清单:
1.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2.中国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考是什么?
另外,书中记录了那个时期的相关史实,全面叙述了“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未来。由于这部分较为复杂,和我们的时代相隔较远,又有一些专业术语,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部分内容可以和相关历史资料联系起来,互相参照,也可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了解大概内容,以表格的方式整理其中的政策方针和历史事件。
四、阅读展示
(一)写作经历导图
(二)作品主要内容PPT14-19(小组发言人发言)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作者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了解张学良、杨虎城同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篇
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叙述了作者在进人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以及周恩来、贺龙等红军领导人与红军战士们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篇
在保安——叙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以及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和红军大学、红军剧社的有关情况。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叙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篇
长征——写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等英勇事迹。
第六篇
西北的红星——写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还讲述了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等各方面政策。
第七篇
到前线去的路上——叙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和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篇
在红军中(上)——叙述了作者深入到红军内部的实地考察,司令员彭德怀的悲惨童年和生活情况,以及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篇
在红军中(下)——叙述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以及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叙述了红色中国的少年们在苏区的生活和学习,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去——叙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篇
回到白色区域——叙述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和结果及其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分析人物形象(小组发言人发言)PPT19-26
《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涵盖了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等领袖人物和革命将领。作者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记载精神,对他们的描写真实而生动,既写他们坚定的决心和信念,有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牺牲精神,也报道他们身上的缺点。阅读时,在涉及人物描写的地方我们应该重点圈点、勾画和批注,并通过自己的概括和归纳对人物进行点评。
毛泽东:
1.肖像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2.出身
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3.人物特点
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
他博览群书,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生活节俭,平易近人,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爱吃辣的癖好。
4.相关情节
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
②剪辫子、参军;
③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④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引起的死人事件,他总是眼睛湿润;
⑤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⑥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
周恩来:
1.肖像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2.出身
大官僚家庭出身。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3.人物特点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
4.相关情节
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③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
④在上海和工人领袖成功组织了五万名工人的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领导举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
(四)艺术特色
1.高度纪实性,深刻洞察力。
本书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特别是很多采访,都采用了“口述实录”的新闻叙事方法。正是在奔走了解红军、党政机关、经济、文化、教育、宣传等各方面情况,在同革命领袖、普通战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做了无数次谈话的基础上,才有了本作品的问世。作品中还蕴含着斯诺周密思虑的见地,渗透着正义的火花和激情。斯诺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对新闻事件进行忠于事实、合乎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评价和入木三分的预见性结论,他理性的思辨给读者带来更深的思考。
2.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
作者善于表现人物的外貌、心理、个性,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特写等手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许多红军将领:气度恢宏、学识渊博的毛泽东,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周恩来,健壮如虎、疾恶如仇的贺龙,德高望重、老当益壮的徐特立,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令读者过目难忘。
3.善设悬念,擅长场景刻画。
作者善设悬念,以替读者揭开谜底的方式叙述。作品一开头,斯诺就以人们对于红色中国的种种疑问入文,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亦擅长场景刻画。书中描绘了不少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硝烟征尘,磅礴气势立显笔底,读来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有强烈的现场感。
4.语言朴素生动、风趣幽默。
作者将陕甘宁边区的生活描绘得亲切生动:比如小脚老太太坚持杀鸡招待客人时与同伴的应答,使人读来倍感亲切。另外,斯诺在行文中也不时表现出风趣幽默的特点:如对“红小鬼”与彭德怀的对话的描写就非常幽默。
五、精彩选读(优秀批注展示)
那是六月初,北京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无数的杨柳和巍峨的松柏把紫禁城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奇境,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
语段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北京城优美清幽的环境、金碧辉煌的宫殿,与“劳苦的、饥俄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平和,一边却是水采火热,反衬出外国侵略者的丑恶面目,以及战争中中国人的艰难处境。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语段写作者对毛泽东的整体印象。最后一句中,作者将“夭真质朴”与“机智”“世故”合用,形象刻画出一个懂得世故却不玩弄世故,睿智机敏却心地淳朴的人,深刻展现出了人物身上的复杂性。同时,用“奇怪”一词修饰“天真质朴”,反而展现出在特殊环境下这种品质的难得。
但是根据力学原理,历史的洪水必须找到排泄口。它是不能强制倒流到发洪水前的渠道上去的。日本要关上闸门为时已太迟了。共产党人了解即使日本最能干的领导人认识到暂停的必要性,日本也不能在中国转而采取静止政策。共产党的这一预见,在七月八日似乎已得到卢沟桥事变的充分证实。因为在这里,日本改变心意的暂时假面具给戳破了。
作者用理性的思维阐述必然的规律,旨在说明历史如洪水倾泻,不可挽回。红星注定照耀中国,千千万万被蚕食的灵魂,终将裹挟着历史的泥沙,滚滚前去,冲垮敌人苟延残喘的堡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名著导读《红星照耀
实作品的阅读
星照耀中国》
寻找并加入共产党
我在四川离开刘湘以后,就搭长
下,到上海寻找共
国已回到军阀的封建时期,前途

年,即一九二○年,我染
但在一九二O年底
唐继尧手中逃脱出来
买了一些戒烟的药
船上,继续戒烟。到上海时,差不多已经戒脱
在上海广慈医院住
期,我完全戒
我在
年离开四川去
共产党的时候
党发生关系

样的联系。事实
才组织起来
后来知道的。我对于共产
义的兴趣,是在我自己阅读有关俄国革命的书籍后引起的。对我的其
有跟法国留学生的几次谈
维我

的时候
我能够找到的关于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书籍,我都读了。在
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保
民国和在中国实现
民主政治的战
失败和后来全国陷入劳民伤财的军阀混
战,使我大失所望。我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更进一步,必须像俄囯革命一样彻底,俄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给了我以
希望
我在上海找不到共产党的踪迹,因
继续寻找。当时孙中山的机关报《民报》的主笔孙炳文也跟
我同去寻找共产党
在北京我
好,仍找不到共产党
回到上


南方,像一匹脱缰
我的主要印象是国
收和滑稽
然而在另
我又碰到许多学生,我
有些一同
活动
艮好的印象
汪精卫、胡汉民和其他国民党领袖
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诚恳、坚
他要我去打陈炯明,我没有答应。他又要我到美国去
却要到德国去研究军事学,亲眼看看
世界大
果。我
赴欧,经过新加坡和马赛
黎,我
张从埃
俯瞰巴黎全景的
柏林,我碰到周恩来(现在是红军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产党

达柏林,那
岁左右。我一找到共产党
(选自《战争与和平·关于朱德》)
毛泽东印象
毛泽东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
间,玩得很高兴。我记得有一次在抗日剧社看戏,储
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林彪
军大学的校长,只有
前是蒋介石参谋部里一个著名的年轻军校毕业生。林彪

脸,讲了几勺很得体的话,请女共产党员代替他们唱支歌,逃脱了“点名表演
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
种癖
就很随便。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挥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
首先举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
命家出名的
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证明他的说
可是后来有人提出意大利
辣椒和大蒜出名
来反驳他,他又只得笑着认输了。附带说
赤匪”中间流行的一首最有趣的歌
的是辣椒对自己活着供
没有意义感到不满
嘲笑
浑浑噩噩,没有
生活,终于
场蔬菜的起义。这首
席最爱
自大狂的征象,但
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
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
到别人说,他有几次曾
种时候,据说他嬉
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
于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甚至在长征途上,红军似乎也收到无线电新闻广播

毛泽东熟读世界历史,对于欧洲社会和政
也有实际的了解。他对英国的工党很感
党目前的政策,很快就使我答不上来
觉得很难
英国那样工人有参政权
家,为
人的政府。我的答案恐怕并没有使他满意
麦克唐纳表示极端的蔑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