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名著导读之《昆虫记》课件(幻灯片41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名著导读之《昆虫记》课件(幻灯片41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7 15:32:42

内容文字预览

(共41张PPT)
《昆虫记》·名著导读
观看视频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说:“《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昆虫记》,近距离领略一下它的无穷的趣味与意义。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苍蝇等。
内容介绍
在《昆虫记》一书中,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和为了生存、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等,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内容介绍
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一户农家。十九岁的他从阿维尼翁师范学校毕业后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并逐步走上了研究植物和动物之路。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1860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后来他辞去教学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一住就是十余年。在
作者简介
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1878年,他曾以沃克吕兹的真菌为主题写下许多精彩的学术文章。他对块菰的研究也十分详尽,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们声称能从真正的块菰中品出他笔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一直居住到逝世。在这块昆虫钟爱的土地,法布尔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他一边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作者简介
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还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拥有多重身份的他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牛虻诗人”。
作者简介
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被誉为“昆虫之父”,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
创作背景
法布尔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1849年,他被任命为科西嘉岛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师。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热情。阿维尼翁的植物学家勒基安向他传授了自己的学识。此后,他又跟随着莫坎?唐通四处采集花草标本,这位博学多才的良师为法布尔后来成为博物学家、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法布尔辞去教学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居住十余年。
创作背景
在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一直居住到逝世。荒石园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这里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作品介绍
《昆虫记》是科普作品,科普小说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小说,它以易于理解的內容和易于接受的形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其特点是通俗性、科学性、文学性、人文性。作为科普作品,读《昆虫记》的意义在于学习昆虫知识,感受人文情怀,领悟科学精神;作为文学作品,读《昆虫记》的意义在于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文笔的流畅优美,思想的深邃宽广。
作品评价
?1.“《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
2.?“这个大学者(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
?
?
?
?
3.“他以人性照虫性,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巴金?
?
?——法国著名剧作家罗斯丹?
?
?
?
?
?
?
?
?
?
?
?
?
?
?
?
?
?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思想家周作人?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个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了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书中介绍了上百种昆虫,如蟋蟀、螳螂、蝉、圣甲虫等。
作品结构
昆虫相似习性
母性
被管虫
松毛虫
条纹蜘蛛
蜣螂
舍腰蜂
在产卵后舍弃自己的衣服以保幼子安然生活,即使死了还要拿身体当屏障保护幼子。
母松毛虫会把自己身上的毛给她的卵(孩子)做一件温暖的外套。
它在替它的卵(孩子)做巢时可以耗尽自己所有的丝,乃至死去。
把自己的卵包裹在精心准备的最适宜的食物里,使得幼儿刚出生时就能大吃起来,不至
于挨饿。
将蜘蛛作为食物,蜂卵总是放在蜘蛛身上最肥的地方,方便幼虫进食。
昆虫相似习性
唱歌

蟋蟀
蝗虫
长耳鸮
铃蟾
绿蝈蝈
蟋蟀
用生命歌唱生活
小心翼翼地唱着歌
追逐阳光的歌者
独唱爱情忧伤歌曲
奏鸣曲的敲钟者
敲着小小三角铁意大利
拨动小提琴
E弦
昆虫相似习性
捕猎
凶狠
而科

螳螂
白面孔螽斯
先刺杀猎物的颈部,然后再咬住它的运动神经,使它立刻失去抵抗的能力。
一般从颈部攻击抓到的猎物,啃咬其神经节。
昆虫相似习性
勤劳
舍腰蜂
在筑巢时可以坚持不懈、不辞劳苦地工作下去。
被管虫
幼虫从出生后就开始为自己做衣服,即使面对美食也不改变它的目标。
蜣螂
不停地从土面收集污物,搓卷成圆球,然后滚到它希望到达的地方。
昆虫相似习性
松毛虫
即使走错巢,它们也会很平静,和平相处,团结吐丝织巢。
蜣螂
运送粪球时会有同伴相助(但有时也会有贼蜣螂偷盗同伴的粪球)。
斑纹蜂(矿蜂)
每一只蜂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互不侵犯。
团结/
和平
相处
昆虫相似习性
蜜蜂、猫、红蚂蚁、松毛虫
认路
主题思想
在《昆虫记》一书中,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人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艺术特色
①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②以人性观照虫性,又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③大量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
④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充满情趣。
阅读启示
①《昆虫记》中不仅有绚烂旖旎的虫类生活,也有一个博物学家对弱小生命的尊重。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不应该被忽视,都需要我们去理解。
②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一、填空
1.《昆虫记》又名《________________》,全书分十卷,是________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惊世之作。《昆虫记》兼顾艺术与科学的双重性,既是一部优秀的___________,又是公认的________。
2.《昆虫记》是法布尔耗尽一生的光阴而创造的奇迹,被誉为“____________”。
昆虫物语

科普著作
文学经典
昆虫的史诗
抢答时间
3.本书不仅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____________,全书充满了对____________的尊重,充满了对_____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4.在《蟋蟀》中,蟋蟀差不多和____________一样有名。
5.蟋蟀之所以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__________,还有它出色的______________。
社会人生
生命
自然万物

住所
歌唱才华
抢答时间
6.____________不靠别人生活,反倒________________为饥饿所趋乞求哀恳这个歌唱家。
7.事实与寓言相反,____________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
8.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________一样,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它是______________。

蚂蚁
蚂蚁


螳螂
抢答时间
9.螳螂凶猛如_____________,
残忍如妖魔,专食______的动物。
10.螳螂有____________而优雅的姿态,____________的体色,____________的长翼,颈部柔软,__________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转动。
11.__________这种稀奇的小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上像挂了一盏____________似的。
饿虎

纤细
淡绿
轻薄如纱

萤火虫
尾巴

抢答时间
12.萤火虫长着______只短短的______,当雄萤火虫发育成熟,会生出____________,像真的甲虫一样。
13.萤火虫有两个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孔雀蛾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____________,全身披着____________的绒毛,靠吃____________为生。
15.会结网的蜘蛛是个____________能手。


翅盖
取食物的方法独特
尾巴上有灯
长得很漂亮
欧洲
红棕色
杏叶
纺织
抢答时间
16.水蛛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____________。
17.条纹蜘蛛十分____________,为了替它的卵造一个安乐窝,可以孜孜不倦地工作。
空气
勤快
抢答时间
18.《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是书中的动物的一项是(  )
A.象鼻虫、蟋蟀    B.蜘蛛、蜜蜂
C.螳螂、蝎子     D.骆驼、恐龙
19.《昆虫记》中,______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D
螳螂
杨柳天牛

抢答时间
二、名著阅读
1.请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抢答时间
(1)这段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
(2)本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________________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__________的特点。
昆虫记

准备捕食蝗虫
机警从容
抢答时间
2.周作人阅读完《昆虫记》这本书后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种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结合下面文字,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探究周作人称赞这本书的作者是“诗人”的原因。
抢答时间
如果不提它那置人于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担惊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颚,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昆虫之中,唯有螳螂引导目光,可以观察,可以打量,几乎还带面部表情。
抢答时间
【示例】这段话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螳螂的形态,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抢答时间
谢谢观看!Dylan制品
《昆虫记》
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一、导读概要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作者介绍】
法布尔(1823~1915年),一位严谨、细致、热爱生命、珍爱自然的昆虫学家。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47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达尔文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在《物种起源》中称法布尔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
【主要内容】
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①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
②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作品简评】?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浅出,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作者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典型事例:
1、两只塔蓝图拉毒蛛惊心动魄的厮杀场面;
2、螳螂捕食的情景
启示或感受: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我们人类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共创我们和谐的家园。
【作品价值】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
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若不是有位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二、填空题
1.《昆虫记》是一部(世界昆虫史诗)。
2.《昆虫记》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3.这部书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4.在《蟋蟀》中,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5.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6.(蝉)不靠别人生活。反倒(蚂蚁)位饥饿所趋乞求哀恳的歌唱家。
7.蝉怎样喝水,(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管子,尖利如锥,收藏在胸部的一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吸管插进桶孔,就可以了)
8.事实与寓言相反,(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奋)的生产者是(蝉)。
9.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
唱歌),它是(螳螂)。
10.螳螂凶猛如(
饿虎),
(
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11.螳螂外表(纤细)而(优雅),(淡绿色)的体色,(轻薄如纱
)的长翼,颈部(柔软),(
头)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转动)。
12.(萤)这种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

)似的。
13.萤火虫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当雄萤发育成熟,会生出(翅盖),像(甲虫)一样。
14.萤火虫有两个特点:1(获取食物方法
)
2(它尾巴上有灯)
15.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
最大)的来自(
欧洲),全身披着(
红棕色)的绒毛,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16.会结网的(蜘蛛)是个(纺织)高手。
17.一种黑色蜘蛛,叫(美洲狼蛛
)。
18.水蛛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
19.蟹蛛十分(勤快),为了自己的安乐窝,可以孜孜不倦地工作。
20.蟹蛛它(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它横着走路)。
三、选择题
1、昆虫记共有(
C
)?
A、八卷?
B、九卷?
C、十卷?
D、十一卷?
2、法布尔被誉为(
A
)
A、昆虫界的荷马
B、昆虫界的圣人
C、昆虫至圣
D、昆虫界的托尔斯泰?
3、昆虫记是一部(
A
)
A、文学巨著、科学百科
B、文学巨著
C、科学百科
D、优秀小说?
4、法布尔为写昆虫记(
D
)
A、调查了许多资料
B、翻阅了许多百科全书
C、养了许多虫子D、一生都在观察虫子?
5、法布尔的昆虫记曾获得(
B
)
A、普利策奖
B、诺贝尔奖提名
C、安徒生奖
D、诺贝尔奖
6、《昆虫记》是(
A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A、法国
法布尔
B、法国
儒勒.凡尔纳
C
、英国
笛福
D、丹麦
安徒生?
7、法布尔曾担任(
C
)
A、皇家科学院会员
B、植物学教授
C、物理教师
D、探测员?
8、塔蓝图拉蜘蛛易于(
D
)?
A、暴躁
B、愤怒
C、杀死
D、驯服?
9、法布尔的生活十分(
A
)?
A.贫穷
B.富裕
C.忙碌
D.悠闲?
10、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C
)
A、历史
B、社会机制
C、社会人生?
11、菜豆象是一种(
B
)。A、大象
B、昆虫
C、鸟类?
12、舍腰蜂喜欢将巢筑在(
C
)的环境中。
A、干燥
B、寒冷
C、温暖
13、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
A
)。
A、蝉
B、蟋蟀
C、蝈蝈?
14、(
B
)是毛虫的天敌。?
A黑步甲
B金步甲
C被管虫?
15、天生攀岩家是(
B
)。?
A、狼蛛
B、蜣螂
C、蚱蜢?
16、如果旁边稍有动静,意大利蟋蟀会(
B
)。
A、喉咙发音
B、腹部发音
C、嘴巴发音
17、《昆虫记》中蟹蛛爱吃(
A
)。
A、蜜蜂
B、蝎子
C、蝴蝶?
18、蜣螂认为绵羊的天赐美食是(
B
)。
A、绵羊的毛
B绵羊的粪便?
19、大孔雀蝶是(
C
)。
A、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
B、亚洲最大的蝴蝶
C、欧洲最大的蝴蝶?
20、蜜蜂在《昆虫记》中被称为(B
)。
A、勤劳的使者
B、不会迷失的精灵?
21、黑步甲擅长(
A
)。
A、装死
B、耍伎俩?
22、蟋蟀舒服的“住宅”是(
B
)建造的。
A、利用现成的洞穴
B、自己挖掘的
C、与别的昆虫一起挖掘?
23、《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是书中的动物是:(D
)
A、象鼻虫、蟋蟀
B、蜘蛛、蜜蜂
C
螳螂、蝎子
D
、骆驼、恐龙?
24、试验证明:(
B
)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
A
)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A、蚂蚁
B、蜜蜂
25、关于萤火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C
)
A.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
B.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
C.雌萤的光带在交尾期如果受到强烈的惊吓,发光会受到影响
D.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2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蟋蟀的洞穴不豪华但很粗糙
B.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
C.蟋蟀的住所远胜于所有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D.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27、蜘蛛知道蜘蛛网上的猎物的方法是(
D
)
A、用眼睛看到的B、用耳朵听到的
C、用嗅觉感知到的D、通过猎物在网上振动感觉到的
28、枯露菌是一种(
C
)。
A、甲虫
B、长在树上的蘑菇
C、长在地底下的蘑菇?
29、不同蜘蛛网的辐数不同,角蛛的网有(
A
)根辐,条纹蜘蛛有(
B
)根,而丝光蛛有(
C
)根。
A、21根?
B、32根
C、42根
30、(
A
)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领,那就是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A、萤火虫
B、黄蜂
C、园蛛
四、简答题
1、《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3个出来。
举例: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2、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螳螂
喜欢的理由:凶残但机警,生活能力强,但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

3、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
法布尔
;这本书是《
昆虫记
》,这本书又译为《
昆虫物语
》或《
昆虫学札记
》,被誉为“
昆虫的史诗
”。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课文叫做《绿色蝈蝈》。本书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4、简述《昆虫记》的主题:
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5、《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你的看法呢?
答:那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这么丰富多彩!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主角。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知道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智慧和进步。这些渺小的昆虫们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趣味。
6.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答:?《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7、你写出《昆虫记》所描绘的昆虫中你不喜欢一种动物是_____?,理由是

例:狼蛛;一口就能咬到敌人致命的部位,是一招致死的杀手。
8、蝉的视力情况在地上地下有什么不同?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地下,蝉当然是什么也看不见了,它是靠触觉完成地下的工作。
9、螳螂的外貌和它的性情有怎样的反差?螳螂常常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它真是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它是专食活的动物的。看来,在它温柔的面纱下,隐藏着十分吓人的杀气。
10、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11、虫是如何摄取它的食物的?
这种萤火虫可通过模仿其他种类萤火虫的雌性闪光来“引诱”雄性,等雄性萤火虫以为自己的求爱得到应答,赶来幽会时,就会被对方吃掉。
12、火虫发的光可以调控吗?
答:不可以。
13、火虫是如何发光的?
答:在萤火虫体内有一种磷化物-发光质,经发光酵素作用,会引起一连串化学反应,它发出的能量只有约1成多转为热能,其余多变作光能,其光称为冷光.
14、于萤火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A.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
B.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
C.雌萤的光带在交尾期如果受到强烈的惊吓,发光会受到影响
D.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15、蚁靠什么来指引它们回家的路?
靠视觉认路的,蚂蚁还具有极强的记忆力
2Dylan制品
《昆虫记》简答题
(一)关键情节类
1.石蚕的小鞘有什么作用?
1.①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②小鞘能帮助石蚕在水里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像是它的潜水艇。
2.螳螂为什么是暗器高手?
①身上的武器、暗器多,因此,它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自我保护。②
前足上生长着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
3.蝉为什么无休止地歌唱?
无休无止地歌唱,并不是为了召唤伙伴、求偶。
4.舍腰蜂为什么是流浪汉?
①非常怕冷,将巢筑在烟囱等温度高的地方。②有一种孤僻的流浪习性,将巢穴筑在离家族成员亲属较远的地方。
5.斑纹蜂(矿蜂)的舌头有什么妙用?
用舌头来建筑他们的小巢,小巢内部光滑精致,不透水。
6.蟋蟀为什么是伟大的音乐家?
①它的乐器是一只弓,而且是在右弓盖着左弓时发出声音。②它发出的声音音调圆满,非常响亮、明朗而精美,而且延长之处仿佛无休止一样。③会发出距离不定的幻声,迷惑来捕捉它的人。这是由两种方法造成的声音的高低与抑扬,它们根据下翼鞘被弓压迫的部位而不同或者翼鞘位置变化来改变声音。如果要发较高的声音,翼鞘就会抬举得很高;如果要发较低的声音,翼鞘就低下来一点。
7.蝗虫的声音为什么是断断续续的?
①蝗虫发出的声音很微扇,时断时续。它声音的产生是因为它将自己的腿不停地提高和放低而形成的一种颤动。②只要阳光照射,它就一直料动,唱个不停,阳光越强,抖动越强烈。
8.被管虫为什么会被称为“了不起的母亲”?
①不怕冷的它们拥有会移动的“茅屋”(衣服)。②被管虫在产卵后舍弃自己的衣服以保幼子安然生活,即使死了还要拿身体当屏障保护幼子。
9.松毛虫走错巢后,会发生什么事?
松毛虫即使走错巢,它们也会很平静,和平相处,团结吐丝织巢。
10.蜘蛛为什么不会被自己的蛛网粘住?
蜘蛛不会被自己蛛网粘住,是因为它自己身上涂了一层油,而这种油是有限的,会越来越少,所以蜘蛛大部分时间静止在“休息室”里。
11.蜣螂(圣甲虫)是如何运送粪球的?
①从四面手机污物,搓卷成圆球,然后滚到它希望到达的地方;②具有合作精神,运送粪球时会有同伴相助,但有时会遇到贼甲虫,用狡猾的手段甚至是武力掠夺劳动成果。
12.萤火虫如何猎食?
捉食它的俘虏以前,它总是先要给它打一针麻醉药,使这个小猎物失去知觉,从而也就失去了防卫抵抗的能力,以便它捕捉并食用。
13.白面孔螽斯是如何杀戮的?
①善咬,能把人的指头咬出血;
②有一套科学的杀戮方法,先刺杀猎物的颈部,然后再咬住它的运动神经,使它立刻失去抵抗的能力。
(二)艺术特色类
1.在《昆虫记》里,法布尔如何做到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的?
以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汇到行文之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昆虫的生活,以人性观照虫性,使笔下的昆虫具有了与人类相似的独特灵性,同时作者又以虫性反观社会和人生,睿智的思考不时跃然纸上,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敬畏之情,如作者以“可怜天下父母心”去歌颂被管虫的母爱,由团结和平的松毛虫想到了人类的私有财产和斗争。
2.为了让昆虫可爱地进入我们的视野,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
表现手法多样。①书中不仅大量运用了拟人手法,而且随处可见各种象征手法,昆虫的交配成了别开生面的婚礼,挖洞、织网成了建造住房……这一切都充满了浓厚的爱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②为了突出各种昆虫的异同之处,法布尔还大量运用了对比手法,有时候是同一种昆虫的雌雄、长幼间的对比,有时候是同一课、属的昆虫进行对比,有相同习惯或生活方式、体貌特征的昆虫也可以进行对比。在不断的对比中,各种昆虫的独特性得到了彰显。
3.《昆虫记》的语言有何魅力?
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和诗意。通篇充满着盎然的生机和情趣,如杨柳天牛在作者笔下是个吝啬鬼,一身短尾燕尾服似乎缺了一块布料,黑耳毛的鹅鸟则穿了一件黑白相间的衣服,看上去好像是黑衣僧。
(三)感悟启示类
1.请你结合作品中的一种昆虫,说一说我们如何面对挫折。
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待人生、对待社会要充满自信。如石蚕虽弱小,但是能躲避凶猛的天敌。石蚕虽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却能借助小鞘尽情遨游。
2.请你结合蝉的例子,说明认识事物如何做到全面。
要有辩证思维。如作者采用辩证的手法赞颂蝉的歌唱。由于蝉绝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地下,所以当它面对外面阳光灿烂的生活的时候,它就过得弥足珍惜,不舍得浪费一点时间,不停歇地鸣叫,我们也要像蝉一样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辜负人生中的大好年华。
(四)强化记忆类
1.写出原著中你熟悉的一种昆虫的名片,介绍这种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及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等信息。
示例:名称:狼蛛
特长:捕猎高手
食物:小昆虫
住所:砾石土堆里细长的坑
捕猎方式:伏击
外形:眼睛像钻石,厉害的鳌角,非常漂亮
习性:①用心织卵球,小心护卵袋;②不会辨别卵袋真假;③雌蛛会吃掉雄蛛;④幼蛛抱团母背五六个月才独自生活;⑤母蛛照收别家跌落的幼蛛;⑥幼蛛跌落后不管是否同类都爬到背上;⑦恋家,不喜欢出门,除非猎物经过洞口。
2.归纳出原著中你熟悉的一种昆虫的特征,并从原著中再举出一种具有相同习性的昆虫,并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种习性的看法。
示例:螳螂:会吞食同类,尤其是在婚配期间,雌螳螂吞食雄螳螂。与之相似的有金步甲、朗格多克蝎。看法:螳螂、金步甲、朗格多克蝎在交配的时候,雌性昆虫都会吃掉雄性昆虫;这显得非常残忍,但这却是这几类昆虫在繁衍方面的本能反应。
3.书中有不少批注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对生命的关爱、对万物赞美之情。请联系实际,说说昆虫世界中的人性在生活中有什么借鉴价值。
(1)关于团结:
松毛虫总是排着队,一条跟着一条出去觅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生活在一起。
启示: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2)关于奉献:
松毛虫不管是在自己的巢穴还是在别人的巢穴,每条小小的松毛虫都会竭尽一己之力,造出属于大家的壁垒。
启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为别人做出奉献的同时,我们也在享受别人给予的奉献。
(3)关于原则:
第一条松毛虫到什么地方去,后面的松毛虫就会死心塌地跟着走,它们排成一条整齐的队伍,相互之间既不拥挤,也不拉开距离。
启示:一个人做事要讲原则,有些事情要努力去做,有些事情不能去做,该做的就毫不犹豫,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4)关于生活本领:
①塔蓝图拉毒蛛它能未雨绸缪,为一切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②想截断蜘蛛的退路,不是那么简单。有时候,你把小刀插进去碰到的却是坚硬的石头,因此必须另寻良计。
③塔蓝图拉毒蛛不是一种克制的蜘蛛,不会用理智的用餐办法,不会将猎物保留几个星期,每次只吃一小部分。
启示:告诉我们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是制胜的魔棒;遇到失败另寻良策是理智的决定;克制欲望,才不会患得患失。这些都是生活的本领。
4.《昆虫记》既是科普作品,又是文学经典,结合书中精彩的片段,鉴赏、点评《昆虫记》的写作手法。
《昆虫记》送给我们四个写作锦囊:抓住主要特征描写事物;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用细节描写把事物写生动、具体。
结合书中内容分析示例:对比手法:蝈蝈与蝉叫声的对比,蝈蝈与螳螂食性的对比。
5.鲁迅评价《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读来很有趣,也很有益。《昆虫记》中有哪些让你觉得有趣的昆虫故事和让你受到教益的昆虫呢,请各举出一例。
①昆虫故事:如螳螂在捕食时会采用“盯人战术”,给敌人施加压力,让敌人感到恐惧,最后轻松将敌人斩杀。
②受到教益:蝉从卵长成幼虫需要四年之久,但却只有五个星期的生命。所以当它面对外面阳光灿烂生活的时候,不舍得浪费一点时间,不停不歇地鸣叫,我们也要像蝉一样珍惜时间,不辜负人生中的大好年华。
6.研读法布尔着力探究的若干个具体案例,总结他的科学探究经验。法布尔有哪些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原著进行分析。
作者虽然进行多次试验,但并没有找到结果,敢于如实反映,这是实事求是精神;法布尔对大孔雀蝶进行多次试验,即使试验有很大的阻碍,仍然想尽办法,这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法布尔在实验时做好充分准备,并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调整,这是科学严谨的实验精神。
7.在《昆虫记》中,每种昆虫都有它独特的个性,请联系原著,列出不少于3种。
①螳螂:昆虫界的刽子手。
②米诺多蒂菲:无私的奉献者。
③蟋蟀:田野的音乐家。
④蜘蛛:天才的纺织家。
8.在《昆虫记》这本著作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原著的相关内容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将蚂蚁夺食的行为比作了人类世界的罪犯,不仅是罪犯,还是“凶悍的强盗”;而将蝉比作歌唱家,“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将蝉的安逸舒适描写得淋漓尽致。
第2页
共4页Dylan制品
名著导读之《昆虫记》章节内容梗概
一、
内容简介《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二、《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共三十七章。
第一章
论祖传各人有各人独特的性格,有时,这种性格看起来似乎来自先辈的遗传,但当你想追问这种性格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却又十分困难。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与自然界事物亲近的渴望。如果你觉得我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的性格是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那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因为我的祖先们都是没受过教育的乡下人,他们唯一知道和关心的,就是他们自己养的牛和羊。在我的祖父辈之中,也只有一个人翻过书本。
第二章
神秘的池塘当我凝视着池塘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感到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在生生不息地忙活着。池塘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追逐着;长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缓缓地前进;在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将各自的身体隐藏在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用来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
第三章
石蚕我往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这种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
第四章
蜣螂蜣螂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球似的东西。他们当然很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个奇形怪状的旋转物体,像今日布罗温司的农民那样。从前埃及人想象这个圆球是地球的模型,蜣螂的动作与天上星球的运转相合。他们以为这种甲虫具有这样多的天文学知识,因而是很神圣的,所以他们叫它"神圣的甲虫"。同时他们又认为,甲虫抛在地上滚的球体,里面装的是卵子,小甲虫是从那里出来的。但是事实上,这仅是它的食物储藏室而已。里面并没有卵子。
第五章
蝉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第六章
泥水匠蜂有很多种昆虫都非常喜欢在我们的屋子旁边建筑它们的巢穴,在这些昆虫中最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要首推那种叫舍腰蜂的动物了。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在于,舍腰蜂有着十分美丽而动人的身材,非常聪明的头脑,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就是它那种非常奇怪的窠巢。但是,知道舍腰蜂这种小昆虫的人却是很少的。甚至有的时候,它们住在某一家人的火炉的旁边,但是,这户人家都对这个小邻居竟然一无所知。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于它那种天生下来就具备了的,安静,而且平和的本性。的确,这个小东西居住得十分隐避,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七章
螳螂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如果它也有一种钹,它的声誉,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在形状上与习惯上都十分的不平常。它将是一名出色的乐手。多年以前,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叫做螳螂,或先知者。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在无知识的农夫看来,它好像是一个女尼,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呼它为祈祷的螳螂了。
第八章
蜜蜂、猫和红蚂蚁我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关于蜜蜂的故事。我曾听人说起过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于是我想亲自试一试。有一天,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叫我的小女儿爱格兰等在屋檐下,然后我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着它们走了二里半路,接着打开纸袋,把它们抛弃在那里,看有没有蜜蜂飞回来。为了区分飞到我家屋檐下的蜜蜂是否是被我扔到远处的那群,我在那群被抛弃的蜜蜂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在这过程中,我的手不可避免地被刺了好几口,但我一直坚持着,有时候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痛,只是紧紧地按住那蜜蜂,把工作做完,结果有二十多只损伤了,当我打开纸袋时,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一拥而出地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区分该从哪个方向回家一样。
第九章
开隧道的矿蜂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它们的身材大小不同,大的比黄蜂还大,小的比苍蝇还小。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的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我这里要讲的是关于矿蜂中的一种有红色斑纹的蜂。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至于它的身材,大约和黄蜂差不多。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溃的危险。比如,我们家院子里那条平坦的小道就是它们最理想的屋基。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这个地方安营扎寨。每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黄蜂。这地方简直成了它们的大都市。
第十章
萤在昆虫的各种类型中,很少有能够发光的。但其中有一种是以发光而出名的。这个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它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即便是我们不曾与它相识,不曾见过它在黑夜中从草丛上飞过,不曾见过它从圆月上落下来。就像一点点火星儿一样,那么,至少从它的名字上,我们可以多少对它有一些了解。古代的时候,希腊人曾经把它叫做亮尾巴,是很形象的一个名字。现代,科学家们则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萤火虫(Iamqyris)。
第十一章
被管虫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只要长着一对眼睛,就可以看清楚世界上任何东西的人,在破旧的墙壁和尘土飞扬的大路上,或者是在那些空旷的土地上,都能够发现一种比较奇怪的小东西。那是一个小小的柴束,不知因为什么,它能自己自由自在地行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没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不会活动的居然能够跳动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点的确非常稀奇,而且很令人感到奇怪。不过如果我们靠近些仔细地看一看,很快就能解开这个谜了。
第十二章
蝉:蝉的卵普通的蝉喜欢把卵产在干树枝上。它选择最小的树枝,大多数树枝有枯草与铅笔之间那么大。这些小树枝很少是垂下的,通常向上翘起,而且是差不多已经枯死了的那种。蝉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尖利的工具给它刺上一排好像用针斜刺下去的小孔。一根枯枝,常常被刺成三十或四十个孔。它的卵就产在这些小孔里,每个小孔内通常产大约十个卵,总数共约三百或四百个。
第十三章
樵叶蜂如果你在园子里漫步,会发现丁香花或玫瑰花的叶子上,有一些精致的小洞,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好像是被谁用巧妙的手法剪过了一般。有些叶子的洞实在太多了,最后只剩下了叶脉。这是谁干的呢?它们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好吃,还是好玩呢?这些事都是樵叶蜂干的,它们用嘴巴作剪刀,靠眼睛和身体的转动,剪下了小叶片。它们这么做,既不是觉得好吃,也不是为了好玩,而是这些剪下来的小叶片在它们的生活中实在太重要了。它们把这许多小叶片凑成一个个针箍形的小袋,袋里可以储藏蜂蜜和卵。每一个樵叶蜂的巢都有一打针箍形的袋,那些袋一个个地重叠在一起。
第十四章
采棉蜂和采脂蜂我们知道,有许多蜜蜂像樵叶蜂一样自己不会筑巢,只会借居别的动物遗留或抛弃的巢作自己的栖身之所。有的蜜蜂会借居泥匠蜂的故居,有的会借居于蚯蚓的地道中或蜗牛的空壳里,有的会占据矿蜂曾经盘踞过的树枝,还有的会搬进掘地蜂曾经居住过的砂坑。
第十五章
西班牙犀头的自制我希望你还记得神圣甲虫,它消耗掉它的时间,做成即可以当食物,又可以当梨形窝巢的基础的圆球。我已经指出,这种形状对于小甲虫的利处和害处,因为圆形是顶好的形状,可以保存好食物使其不干也不硬。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这种甲虫的工作,我开始怀疑我极力赞扬它的本能,或许是我估计错误了。它们是否真的关心它们的小幼虫,并且替它们预备下最柔软最合适的食物呢?
第十六章
两种稀奇的蚱蜢海是生物最初出现的地方,至今还存在许多种奇形怪状的动物,让人们无法统计出它们的具体数目,也分不清它们的具体种类。这些动物界原始的模型,保存在海洋的深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海洋是人类无价的宝库,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在陆地上,从前的奇形动物,差不多都已经灭绝了,只有少数的还遗留下来,能留到现在的大多都是一些昆虫类的动物。其中之一就是那种祈祷的螳螂,关于它特有的形状和习性,我已经在前文对你们说过了。别一种则是恩布沙。
第十七章
黄蜂在九月里的一天,我和我的小儿子保罗跑出去,想去瞧一瞧黄蜂的巢。小保罗的眼力非常好,再加上特别集中的注意力,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的观察很好地进行。我们两个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小径两旁的风景。忽然,小保罗指着不远的地方,冲着我喊了起来:"看!一个黄蜂的巢。就在那边,一个黄蜂的巢,比什么都要更清楚呢!"果然,在大约二十码以外的地方,小保罗看见一种运动得非常快的东西,一个一个地从地面上飞跃起来,立即迅速地飞去,好像那些草丛里面隐避着小小的即将爆发的火山口,马上要将它们一个个喷出来一般。
第十八章
蛴螬的冒险围绕着卡本托拉斯(Carpenras)乡下沙土地的高堤一带,是黄蜂和蜜蜂最喜欢光临的地方了。它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这个地方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的阳光非常充足,而且这一带还非常容易开凿,很适合黄蜂和蜜蜂在这里安居乐业。在五月份这样的天气,主要有两种蜜蜂特别的多。它们都是泥水匠蜂,是地下的一个个小屋的建造者。其中的一种蜜蜂,它们在自己的住宅门口,建筑起一道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防御用的壁垒——一个土筒。它的里面留有空白,而且整个筒是呈弧形的。筒的长和宽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一样。
第十九章
蟋蟀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是一样有名气的。它们在有数的几种模范式的昆虫中,表现是相当不错的。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只占有这其中的一项,是不足以让它们成就如此大的名气的。一位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对于它只谈了简单的几句,仿佛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动物的天才与名气。
第二十章
娇小的赤条蜂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丝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赤条蜂的巢穴是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的。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地方的草长得很稀疏,都是黄蜂最理想的住所。在春季,四月初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找到它们。
第二十一章
西西斯我希望你们听过了关于清道的甲虫做球的奇怪的事情,还不至于厌倦。我已经告诉过你们神圣甲虫和西班牙的犀头,现在我想再讲一些这种动物的其它种类。在昆虫的世界里,我们遇到过许多模范母亲,现在只是为了好玩,来注意一回好的父亲吧!除非在高等动物中,好的父亲是很少见的。在这方面,鸟类是优秀的,而人类最能尽这种义务。低级动物当中,父亲对家族中的事情是漠不关心的。很少有昆虫是这种定律的例外。
第二十二章
捕蝇蜂你已经知道了赤条蜂和黄蜂怎样麻痹毛毛虫或蟋蟀来喂自己的孩子,然后怎样封闭洞口,离开巢飞到别处去。不过并不是每一种蜂都是这样生活的,现在你将要听到另一种蜂,它们每天用新鲜的食物喂它的孩子,这就是捕蝇蜂。这种蜜蜂喜欢在明亮的阳光下和蔚蓝的天空中选择最轻最松的泥土做它的巢。我有时候会在一片没有树荫的广场上观察它们。天气很热,要避免烈日的煎熬只有躺在小沙堆后面,把头钻进兔子洞,或是为自己预备一把大伞。
第二十三章
寄生虫在八九月里,我们应该到光秃秃的、被太阳灼得发烫的山峡边去看看,让我们找一个正对太阳的斜坡,那儿往往热得烫手,因为太阳已经把它快烤焦了。恰恰是这种温度像火炉一般的地方,正是我们观察的目标。因为就是在这种地方,我们可以得到很大的收获。这一带热土,往往是黄蜂和蜜蜂的乐土。它们往往在地下的土堆里忙着料理食物——这里堆上一堆象鼻虫、蝗虫或蜘蛛,那里一组组分列着蝇类和毛毛虫类,还有的正在把蜜贮藏在皮袋里、土罐里、棉袋里或是树叶编的瓮里。
第二十四章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有许多昆虫,它们在这世界上做着极有价值的工作,尽管它们从来没有因此而得到相应的报酬和相称的头衔。当你走近一只死鼹鼠,看见蚂蚁、甲虫和蝇类聚集在它身上的时候,你可能会全身起鸡皮疙瘩,拔腿就跑。你一定会以为它们都是可怕而肮脏的昆虫,令人恶心。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它们正在忙碌着为这个世界做清除工作。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其中的几只蝇吧,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有益于人类,有益于整个自然界了。
第二十五章
松毛虫在我那个园子里,种着几棵松树。每年毛毛虫都会到这松树上来做巢,松叶都快被它们吃光了。为了保护我们的松树,每年冬天我不得不用长叉把它们的巢毁掉,搞得我疲惫不堪。你这贪吃的小毛虫,不是我不客气,是你太放肆了。如果我不赶走你,你就要喧宾夺主了。我将再也听不到满载着针叶的松树在风中低声谈话了。
第二十六章
卷心菜毛虫卷心菜几乎可以说是我们所有的蔬菜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我们知道古时候的人就已经开始吃它了。而实际上在人类开始吃它之前,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很久很久,所以我们实在是无法知道究竟是什么时候,它出现了,又是什么时候人类第一次种植它们,用的又是什么方法。植物学家告诉我们,它最初是一种长茎、小叶、长在滨海悬崖的野生植物。历史对于这类细小的事情的记载是不愿多花笔墨的。
第二十七章
孔雀蛾孔雀蛾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脖子上有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横贯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翅膀周围有一圈灰白色的边,中央有一个大眼睛,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线条。这种蛾是由一种长得极为漂亮的毛虫变来的,它们的身体以黄色为底色,上面嵌着蓝色的珠子。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第二十八章
找枯露菌的甲虫我们现在就来讲讲找蘑菇的甲虫吧。这是一种美丽的甲虫,小小的,黑黑的,有一个白绒肚皮,形状是圆的,像一粒樱桃的核,当它用翅膀的边缘擦着腹部的时候,就会发出一种柔软的"唧唧"声,就像小鸟看见母亲带着食物回来时所发出的声音一样。雄的甲虫头上还长着一个美丽的角。
第二十九章
爱好昆虫的孩子现在,有许多人总喜欢把一切人的品格、才能、爱好等归于遗传。也就是说承认人类及一切动物的智慧都是从祖先那儿得来的。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我现在就用我自己的故事来证明我那喜爱昆虫的嗜好并不是从哪个先辈身上继承下来的。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从来没有对昆虫产生过丝毫的兴趣和好感。关于我的外祖父,我不大知道,我只知道他曾经历过相当苦难的日子。
第三十章
条纹蜘蛛不管是谁,大概都不会喜欢冬季。在这个季节里,许多虫子都在冬眠。不过这并不说明你没有什么有虫子可观察了。这时候如果有一个观察者在阳光所能照到的沙地里寻找,或是搬开地下的石头,或是在树林里搜索,他总能找到一种非常有趣的东西,那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那些有幸欣赏到这艺术作品的人真是幸福。在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发现这种艺术品的喜悦使我忘记了一切不快,忘记了一天比一天更糟的气候。如果有人在野草丛里或柳树丛里搜索的话,我祝福他能找到一种神秘的东西:这是条纹蜘蛛的巢。正像我眼前所呈现的一样。
第三十一章
狼蛛蜘蛛有一个很坏的名声: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一种可怕的动物,一看到它就想把它一脚踩死,这可能和蜘蛛狰狞的外表有关。不过一个仔细的观察家会知道,它是一个十分勤奋的劳动者,是一个天才的纺织家,也是一个狡猾的猎人,并且在其它方面也很有意思。所以,即使不从科学的角度看,蜘蛛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动物。但大家都说它有毒,这便是它最大的罪名,也是大家都惧怕它的原因。不错,它的确有两颗毒牙,可以立刻致它的猎物于死地。
第三十二章
克鲁蜀蜘蛛克鲁蜀蜘蛛是一个极为聪明、灵巧的纺织家,而且就一只蜘蛛而言,克鲁蜀蜘蛛算是很漂亮的了。它这名字是取自古希腊三位命运女神中的一位,也是最年幼的一位,她是掌管纺线杆的,从她那里纺出了万物各自不同的命运。克鲁蜀蜘蛛能为自己纺出最精美的丝,克鲁蜀女神却不能为我们纺出幸福的命运和舒适的生活,这实在是一件令世人遗憾的事!
第三十三章
迷宫蛛会结网的蜘蛛称得上是个纺织能手,它们用蛛网来猎取自投罗网的小虫子们,可谓"坐享其成,得来全不费功夫"。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蜘蛛,它们用许多别的聪明的方法猎取食物,同样可以以逸待劳,大获丰收。其中有几种在这方面很有造诣,几乎所有的有关昆虫的书都会把它们列举出来。那是一种黑色的蜘蛛,也有人叫它美洲狼蛛,它们是住在洞里的,就像我以前讲到的欧洲狼蛛一样。但是它们的洞穴比欧洲狼蛛的洞穴要完备精细得多。
第三十四章
蛛网的建筑即使在最小的花园里,也能看到园蛛的踪迹。它们都算得上是天才的纺织家。如果我们在黄昏的时候散步,我们可以从一丛迷迭香里寻找蛛丝马迹。我们所观察的蜘蛛往往爬行得很慢,所以我们应该索性坐在矮树丛里看。那里的光线比较充足。让我们再来给自己加一个头衔,叫做"蛛网观察家"吧!世界上很少有人从事这种职业,而且我们也不用指望从这行业上嫌点钱。
第三十五章
蜘蛛的几何学当我们观察着园蛛,尤其是丝光蛛和条纹蛛的网时,我们会发现它的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那些辐排得很均匀,每对相邻的辐所交成的角都是相等的;虽然辐的数目对不同的蜘蛛而言是各不相同的,可这个规律适用于各种蜘蛛。我们已经知道,蜘蛛织网的方式很特别,它把网分成若干等份,同一类蜘蛛所分的份数是相同的。
第三十六章
蜘蛛的电报线在六种园蛛中,通常歇在网中央的只有两种,那就是条纹蜘蛛和丝光蜘蛛。它们即使受到烈日的焦灼,也决不会轻易稍离开网去阴凉处歇一会儿。至于其它蜘蛛,它们一律不在白天出现。它们自有办法使工作和休息两个互不相误,在离开它们的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隐蔽的场所,是用叶片和线卷成的。白天它们就躲在这里面,静静地,让自己深深地陷入沉思中。这阳光明媚的白天虽然使蜘蛛们头晕目眩,却也是其它昆虫最活跃的时候:蝗虫们更活泼地跳着,蜻蜓们更快活地飞舞着。
第三十七章
蟹蛛前面我们讲到过的条纹蜘蛛虽然工作很勤快,为了替它的卵造一个安乐窝,一直孜孜不倦地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可是到了后来,它却不能再顾到它的家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寿命太短。它在第一个寒流到达之时就要死了。而它的卵要过了冬天才能孵化。它不得不丢下它的巢。如果小宝宝在母亲还在世的时候能出世,我相信母蛛对小蛛的细心呵护不会亚于鸟类。另外一种蜘蛛证明了我的推测;它是一种不会织网的蜘蛛:只是等着猎物跑近它才去捉,而且它是横着走路的,有点儿像螃蟹,所以叫蟹蛛。
第2页
共6页《昆虫记》文段导读(答案版)
(一)论祖传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已经有一种与自然界的事物接近的感觉。……
记得有一天,我去攀登离我家很近的一座山。在这座山顶上,有一片很早就引起我浓厚兴趣的树林,从我家的小窗子里看出去,可以看见这些树木朝天立着,在风中摇摆,在雪里弯腰,我很早就想能有机会跑到这些树林那儿去看一看了。这一次的爬山,爬了好长的时间,而我的腿又很短,所以爬的速度十分缓慢,草坡十分陡峭,就跟屋顶一样。
忽然,在我的脚下,我发现了一只十分可爱的小鸟。我猜想这只小鸟一定是从它藏身的大石头上飞下来的。不到一会儿工夫,我就发现了这只小鸟的巢。这个鸟巢是用干草和羽毛做成的,而且里面还排列着六个蛋。这些蛋具有美丽的纯蓝色,而且十分光亮,这是我第一次找到鸟巢,是小鸟们带给我许多的快乐中的第一次。我简直高兴极了,于是我伏在草地上,十分认真地观察它。
这时候,母鸟十分焦急的在石上飞来飞去,而且还“塔克!塔克!”地叫着,表现出一种十分不安的样子。我当时年龄还太小,甚至还不能懂得它为什么那么痛苦,当时我心里想出了一个计划,我首先带一只蓝色的蛋回去,作为纪念品。然后,过两星期后再来,趁着这些小鸟还不能飞的时候,将它们拿走。我还算幸运,当我把蓝鸟蛋放在青苔上,小心翼翼地走回家时,恰巧遇见了一位牧师。
他说:“呵!一个萨克锡柯拉的蛋!你是从哪里捡到这只蛋的?”
我告诉他前前后后捡蛋的经历,并且说:“我打算再回去拿走其余的蛋,不过要等到当新生出的小鸟们刚长出羽毛的时候。”
“哎,不许你那样做!”牧师叫了起来,“你不可以那么残忍,去抢那可怜母鸟的孩子。现在你要做一个好孩子,答应我从此以后再也不要碰那个鸟巢。”
从这一番谈话当中,我懂得了两件事:第一件,偷鸟蛋是件残忍的事;第二件,鸟兽同人类一样,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名字。
于是我自己问自己:“在树林里的,在草原上的,我的许多朋友,它们是叫什么名字呢?萨克锡柯拉的意思是什么呢?”几年以后,我才晓得萨克锡柯拉的意思是岩石中的居住者,那种下蓝色蛋的鸟是一种被称为石鸟的鸟儿。有一条小河沿着我们的村子旁边悄悄地流过,在河的对岸,有一座树林,全是光滑笔直的树木,就像高高耸立的柱子一般,地上铺满了青苔。
在这座树林里,我第一次采集到了野菌。这野菌的形状,猛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母鸡生在青苔上的蛋一样。还有许多别的种类的野菌形状不一,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形状长得像小铃儿,有的形状长得像灯泡,有的形状像茶杯,还有些是破的,它们会流出像牛奶一样的泪,有些当我踩到它们的时候,就变成蓝蓝的颜色了。其中,有一种最稀奇的,长得像梨一样,它们顶上有一个圆孔,大概是一种烟筒吧。我用指头在下面一戳,会有一簇烟从烟筒里面喷出来,我把它们装满了好大一袋子,等到心情好的时候,我就把它们弄得冒烟,直到后来它们缩成一种像火绒一样的东西为止。
1.选文记叙了哪两次作者难以忘怀的经历?(情节概述)
第一次去寻找鸟巢和第一次去采集野菌的经历。
2.牧师的话让我明白了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情节概述)
一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二要懂得世界上的每一种生物都是独特的。
3.《昆虫记》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艺术特色)
选文中,作者将用于描写人类情绪的“焦急”“不安”用来形容母鸟,将母鸟比作一位护子心切但又毫无办法的母亲,表达出作者内心的不忍以及对石鸟的喜爱之情。
4.法布尔介绍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体验看法)
人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性格,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二)神秘的池塘
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并缓缓地前进;在那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各自将身体隐匿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来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用的。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鲲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在这个地方你还会见到水蝎,只见它交叉着两肢,在水面上悠闲地做出一副仰泳的姿势,那神态,仿佛它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游泳好手。还有那蜻蜓的幼虫,穿着沾满泥巴的外套,身体的后部有一个漏斗,每当它以极高的速度把漏斗里的水挤压出来的时候,借着水的反作用力,它的身体就会以同样的高速冲向前方。
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蛙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子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人喊打的坏蛋。
乍一看,这是一个停滞不动的池塘,虽然它的直径不超过几尺,可是在阳光的孕育下,它却犹如一个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它多能打动和引发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啊!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的记忆中的第一个池塘怎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激发起我的好奇心。
1.结合原著,概括选文第一段中出现的石蚕的小鞘有什么样的作用。(内容理解)
.小鞘不但是石蚕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小鞘能帮助石蚕在水里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像是它的潜水艇

2.表面看起来平静的池塘,在作者的笔下热闹非凡。这些小昆虫你喜欢哪一种?写在下面,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体验看法)
示例:我喜欢石蚕。因为石蚕很聪明,它会用金蝉脱壳的方法来躲避凶猛的天敌。石蚕虽不懂得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原理,但是能善用小鞘,小鞘能帮助石蚕在水里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像是它的潜水艇。
3.法布尔被认为拥有“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请你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就这三方面中的任一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艺术特色)
.示例: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由事物的表面看到了它蕴含的本质,体现了哲学家一般的思想。
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在阳光的孕育下,它却犹如一个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于一个普通的池塘,只有像美术家一般观察细看,才能发现它的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像文学家一般的写——“只见它交叉着两肢,在水面上悠闲地做出一副仰泳的姿势,那神态,仿佛它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游泳好手”,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蝎的泳姿。
4.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整本书阅读)
1)《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2)《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三)石蚕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1.结合选文分析《昆虫记》的主题。(内容理解)
“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结合选段,说说为什么鲁迅将这本书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体验看法)
这本书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石蚕仿佛化身为一位优秀的潜水艇艇长,“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将石蚕的生理习性描写得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石蚕。所以说这本书被鲁迅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3.请列举出《昆虫记》中其他两种动物,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情节概述)
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4.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反映了作者什么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体验看法)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我们在生活中,除了要善于发现,拥有会发现美的眼睛,更要有一个懂得思考的心灵。
(四)螳螂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文段的内容。(情节概述)
本段文字主要记叙了螳螂捕食的情景。
2.选文中作者把螳螂比作心理专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艺术特色)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人性观照虫性,将螳螂比作会运用“盯人战术”让敌人感到恐惧的心理专家,不仅惟妙惟肖地将螳螂捕食的样子写得活泼生动,盎然多趣,同时也凸显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对昆虫痴迷。
3.选文的语言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具体例子进行分析。(艺术特色)
《昆虫记》善用拟人手法,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通篇充满着盎然的生机和情趣。作者用了“怪里怪气”“怯生生”“慌了神儿”等词语将两种昆虫强弱之间的对峙写得情态毕现,十分有趣。
4.请列举出《昆虫记》中所观察的其他昆虫,不少于五种。(情节概述)
蟋蟀,蝉,塔蓝图拉毒蛛,金龟子,杨柳天牛。
5.螳螂“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是什么?请写下来。
对于螳螂奇怪的姿态,蝗虫过于害怕,甚至往前移动到螳螂可以攻击到它的范围以内,螳螂就毫不客气的,用自己的“掌”击打蝗虫,再用两条锯子用力把空压住.
6.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螳螂的习性。
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例如: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生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
7.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描述也折射出他对社会的思考,给人以启迪。从上文中你得到哪些启迪?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
要做生活的强者;危险时要从容镇定,不惧怕,不慌乱;
要充满自信,不要被别人的虚张声势吓住。(答出一点即可)
(五)蝉的卵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钱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选文最后一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原著,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内容理解)
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或: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2.请从原著中举出一种与选文中提到的蚋具有相同习性的昆虫,并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种习性的看法。(情节概
述,体验看法)
.①和蚋一样具有寄生习性的是金锋。它潜进了别人的茧子,把卵产在那睡得正酣的幼虫的旁边,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虫,就会把茧子的主人当作丰美的食物。
②寄生虫的行为通常是我们所不齿的损人利己的行为。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我们都应该学会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得幸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
3.举例说明选文的语言特色。(艺术特色)
.选文语言充满情趣,如“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蝉面对蚋来侵害蝉卵时无所作为的本能,融入了作者的惋惜的心情。
4.蝉的一生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体验看法)
人生的价值在奋斗,不管结果是否成功。奋斗的过程漫长,在奋斗的时候需要忍受孤独、寂寞,然而,没有这个艰苦奋斗过程,就不会有成功的辉煌。
(六)金龟子
在昆虫的日历里,金龟子是最准时的。它在夏至露面,跟首批出世的知了同时。当白天变得最长,阳光使庄稼披上金黄色时,金龟子准时奔向树林。在那段日子里,每当傍晚降临,小虫就来拜访我住所边上的松树。
我抓住机会跟踪它们,观察它们。雄虫满怀激情地展开触角末端的折扇,悄悄地反复向停有雌虫的树枝飞去,它们的黑色身影掠过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飞飞停停,左右盘旋。这样的情景一直要持续半个月。它们在忙什么呢?
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作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就算有人用手去抓它们,它们也不逃走。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舞。
要想观察清楚它们在空中的舞姿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早上,乘它们打瞌睡时抓了四对,关进宽敞的铁丝网里,再放点松枝进去让它们歇息。等来等去,它们就是不肯作空中舞蹈表演。因为它们无法高飞。最多也就是一只雄虫飞近它的对象,打开它的折扇,轻轻地晃动,像是在问“能接受我的爱吗?”它在炫耀它的美貌,尤其那时折扇更是它的魅力所在。可惜的是,雌虫一动不动,似乎对它的献媚无动于衷。雌虫还没有从失去自由所造成的抑郁中解脱出来。它们之间更进一步的交往,我就无法观察到了。它们可能要到深夜才交配,我没能守候到最好的时机。
1.在本选文中,法布尔向读者们描述了关于金龟子的哪些发现?(情节概述)
金龟子在夏至露面,傍晚出来,半个月的时间忙着求偶,每晚忙到深夜,白天睡觉,雄虫向雌虫求爱时,打开触角上的折扇展示它的魅力。
2.作者法布尔是如何观察金龟子的行踪及动作的?(情节概述)
每到傍晚,法布尔便跟踪金龟子,观察它们,一直持续半个月,每天观察到深夜。第二天早上继续观察。为看着它们的舞姿,早上抓了四对关进铁丝网,他在旁边守候观察。
3.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是什么?(艺术特色)
动作、神态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龟子求爱的情景。
4.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和态度?(内容理解)
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松毛虫
在八月份的前半个月,如果我们去观察松树的枝端,一定可以看到在暗绿的松叶中,到处点缀着一个个白色的小圆柱。每一个小圆柱,就是一个母亲所生的一簇卵。这种小圆柱好像小小的手电筒,大的约有一寸长,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寸宽,裹在一对对松针的根部。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透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
这鳞片软得像天鹅绒,很细致地一层一层盖在简上,做成一个屋顶,保护着简里的卵。没有一滴露水能透过这层屋顶渗进去。这种柔软的绒毛是哪里来的呢?是松毛虫妈妈一点一点地铺上去的。它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毛。它用自己的毛给它的卵做了一件温暖的外套。
如果你用钳子把鳞片似的绒毛刮掉,那么你就可以看到盖在下面的卵了,好像一颗颗白色珐琅质的小珠。每一个圆柱里大约有三百颗卵,都属于同一个母亲。这可真是一个大家庭啊!它们排列得很好看,好像一颗玉蜀黍的穗。无论是谁,年老的或年幼的,有学问的还是没文化的,看到松蛾这美丽精巧的“穗”,都会禁不住喊道:“真好看啊!”多么光荣而伟大母亲啊!
最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不是那美丽的珐琅质的小珠本身,而是那种有规则的几何图形的排列方法。一只小小的蛾知道这精妙的几何知识,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吗?但是我们愈和大自然接触,便愈会相信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安排的。比如,为什么一种花瓣的曲线有一定的规则?为什么甲虫的翅鞘上有着那么精美的花纹?从庞然大物到微乎其微的小生命,一切都安排得这样完美,这是不是偶然的呢?似乎不大可能吧?是谁在主宰这个世界呢?我想冥冥之中一定有一位“美”的主宰者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这个缤纷的世界。我只能这样解释了。
1.请从原著中再举出松毛虫的其他两个习性。(情节概述)
①松毛虫即使走错巢,它们也会很平静,和平相处,团结吐丝织巢;②它们怕雨雪天,可以利用它们进行天气预报。
2.《昆虫记》中不乏像松毛虫这样有着伟大母性的昆虫,请你再从原著中举出两例。(情节概述)
①蜘蛛在母性方面的表露令人叹服,它将卵产在自己丝织的袋子里,这个袋子既可防水又可保暖,是未来的小蜘蛛们的安乐床;②母被管虫在产卵后舍弃自己的衣服以保幼子安然生活。即使死了还要拿身体当屏障保护幼子。
3.选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法布尔怎样的情感?(体验看法)
表达了法布尔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对神奇造物的赞叹

4.班级举行读书分享会,假设你要向同学们推荐《昆虫记》,请以选文的内容为例向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整本书阅读)
示例:我想要向大家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有关昆虫的知识,作者用了拟人手法,把各种各样的昆虫当作人来描述,语言活泼有趣。阅读这
本书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比如书中谈到的松毛虫,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毛,用来给它的卵做一件温暖的外套。这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也让我明白要学会感恩父母。
(八)蟋蟀的住宅
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不注意的话,就会不为人知地隐藏着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在这里,即便是下了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的。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有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的情况和性质,或是弯曲,或是垂直。差不多如同定律一样,总是要有一叶草把这间住屋半遮掩起来,其作用是很明显的,如同一所罩壁一样,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避在黑暗之中。蟋蟀在出来吃周围的青草的时候,决不会去碰一下这一片草。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很宽敞。这里就是它们的一座平台,每当四周的事物都很宁静的时候,蟋蟀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了。多么温馨的促夏消暑音乐啊!
屋子的内部并不奢华,有暴露的,但是并不粗糙的墙。房子的住户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去修整太粗糙的地方。隧道的底部就是卧室,这里比别的地方修饰得略微精细些,并且宽敞些。大体上说,这是个很简单的住所,非常清洁,也不潮湿,一切都符合卫生标准。从另一方面来说,假如我们考虑到蟋蟀用来掘土的工具十分简单,那么可以说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
一直要到十月末,寒气开始袭人时,蟋蟀才开始动手建造自己的巢穴。如果以我们对养在笼子里的蟋蟀的观察来判断,这项工作是很简单的。挖穴并不在裸露的地面上进行,而是常常在莴苣叶——残留下来的食物——掩盖的地点。或者是其他的能代替草叶的东西,似乎为了使它的住宅秘密起见,这些掩盖物是不可缺少的。
这位矿工用它的前足扒着土地,并用大腮的钳子,咬去较大的石块。我看到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蹬踏着土地,后腿上长有两排锯齿式的东西。同时,我也看到它清扫尘土将其推到后面,把它倾斜地铺开。这样,就可以知道蟋蟀挖掘巢穴的全部方法了。
工作开始做得很快。在我笼子里的土中,它钻在下面一呆就是两个小时,而且隔一小会儿,它就会到进出口的地方来。但是它常常是向着后面的,不停地打扫着尘土。如果它感到劳累了,它可以在还没完成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特别无力地摆动,一副倦怠的样子。不久它又钻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劳作。后来,休息的时间渐渐加长,这使我感到有些不耐烦了。
这项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完成了。洞口已经有两寸多深了,足够满足一时之需。余下的事情,可以慢慢地做,今天做一点,明天再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蟋蟀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如果冬天的天气比较暖和,太阳照射到住宅的门口,仍然还可以看见蟋蟀从洞穴里面抛撒出泥土来。在春天尽情享乐的天气里,这住宅的修理工作仍然继续不已。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直到主人死去。
1.结合原著和选文,你认为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情节概述)
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2.《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结合选文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体验看法)
就是两个小时(1)聪明,如:把住宅建在隐秘的地方。(2)勤劳,如:钻在下面一呆。(3)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它的洞随天气的变冷和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4)善于管理家务,如: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
3.《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请结合选文并从写作特色方面进行分析。(艺术特色)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把蟋蟀的住宅比喻为“家”,生动形象;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就像一个人在精心设计自己的住房,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4.《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整本书阅读)
热爱大自然,热爱细小生命的生活态度,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九)斑纹蜂门警
让我们把眼睛睁大些仔细地观察,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呢!当一只蜜蜂从花田里采了花粉回到洞口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堵住洞口的活门忽然落下,开出一条通路来。当外来的蜂进去以后,这活门又升上来把洞口堵住。同样,当里面的蜜蜂要出来的时候,这活门也是先降下,等里面的蜜蜂飞出去后,又升上来关好。
这个像针筒的活塞一般忽上忽下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只蜂,是这所房子的门卫。它用它的大头顶住了洞口。当这所房子的居民要进进出出的时候,它就把“门栓”一拔,也就是说,它立刻退到一边,那儿的隧道特别宽大,可以容得下两只蜂。当别的蜜蜂都通过了,这“门警”又上来用头顶住洞口。它一动不动地守着门,那样的尽心尽责,除非它不得不去驱除一些不知好歹的不速之客,否则它是不会擅自离开岗位的。
当这位门警偶尔走出洞口的时候,让我们趁机仔仔细细地看看它吧。我们发现它和其他蜂一样,不过它的头长得很扁,它的衣服是深黑色的,并且有着一条条的纹路。身上的绒毛已经看不出来了,它本该有的那种美丽的红棕色的花纹也没有了。这一套破碎的衣服似乎告诉了我们一切。
这一只用自己的身躯顶住门口充当老门警的蜜蜂看起来比谁都显得沧桑和年老。事实上它正是这所屋子的建筑者,现在的工蜂的母亲,现在的幼虫的祖母。就在三个月之前,它还挺年轻的,那时候它正在独自辛辛苦苦地建筑这座房子。现在它算是告老退休了——不,这不是退休,它还要发挥它的余热,用它的全力来保护着这个家呢。
你还记得那多疑的小山羊的故事吗。它从门缝里往外张望一下,然后对门外的狼说,
“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请你把白腿伸给我看,如果你的腿是黑色的,我们就不开门。”
我们这位老祖母的警惕绝不亚于那小山羊。它对每一位来客说:
“把你的蜜蜂黑脚伸给我看,否则我就不让你进来。”
只有当它认出这是它家的一员时,它才会开门,否则它是决不会让任何外客进入到它家里去的。
1.联系原著,谈谈斑纹蜂有哪些特点。(情节概述)
很精致。①身体细长,腹部底端有可以保护自己的刺。②勤劳智慧。它们筑巢、采蜜、所筑巢穴防水,采蜜回来后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小巢。它们年老时还发挥余热,老蜜蜂还做门警保护家庭。③精心细致。它们在筑巢、采运花粉花蜜和育儿过程中都表现得有耐心,所筑巢穴
2.选文中引用的多疑的小山羊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引用小山羊的故事使得文章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将“多疑”的小山羊与充当门警的老蜜蜂进行类比,凸显老门警的尽职尽责和对“家庭子女”的热爱。
3.请简要分析选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艺术特色)
生动形象地叙述出作为“老祖母”的蜜蜂尽心尽职守卫蜂巢、赶走侵略者的故事。将蜜蜂人格化不仅使得文章语言诙谐活泼,趣味盎然,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种昆虫的喜爱和赞美。选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老蜜蜂比作警惕的老门警,赋予蜜蜂人的性格和语言
4.你从“老门警”身上受到什么启发?(体验看法)
.已经退休的老蜜蜂还要发挥余热,用它的全力,尽忠职守地来保护家庭。这启示我们:不管我们处于哪个年龄阶段,我们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固守职位,竭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十)绿色蝈蝈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嗦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1.选文第一段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情节概述)
追捕蝉时动作敏捷迅速、勇敢顽强的特点。
2.作者在介绍蝈蝈捕蝉时,拿鹰追捕云雀相比,那么蝈蝈与鹰相比有何异同点?作者这样写有何好处?(艺术特色)
相同点:动作勇敢凶猛;不同点:鹰是以强欺弱,而蝈蝈是不甘示弱,敢于向比自己强壮的敌人挑战。好处:通过对比,更突出了蝈蝈勇敢顽强的特点。
3.蝈蝈为什么首先吃蝉的肚子?作者是如何得知的?(情节概述)
“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嗦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得出的。
4.联系原著,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从法布尔及其创作的《昆虫记》得到的启发。(体验看法)
示例:①《昆虫记》中不仅有绚烂旖旎的虫类生活,也有一个博物学家对弱小生命的尊重。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不应该被忽视,都需要我们去理解;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对昆虫进行观察和试验,并获得了许多新发现,填补了当时昆虫学的许多空白。
(十一)蝉和蚁
七月,午后酷热难耐,成群的昆虫干渴难忍,在枯萎打蔫儿的花上爬来爬去,想找点儿水解渴,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容中钻了开来。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
如果我们多盯着它看一会儿,也许会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悲惨事情。果然,许许多多渴得不行的家伙在转悠着。它们发现了这口井,因为井边渗出汁液而暴露了。它们一拥而上,一开始还有点儿小心翼翼,只是舔舔渗出来的汁液。我看见拥挤在甜蜜的井口旁的有胡蜂、苍蝇、球嫂、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龟,最多的是蚂蚁。
最小的,为了靠近清泉,便从蝉的肚腹下钻过去,宽厚仁慈的蝉便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个头儿大的急得直跺脚,挤上前去,飞快地嘬上一口,退了出来,跑到旁边的树枝上兜上一圈,然后又更加大胆地返回来。不速之客们贪心越来越大:刚才还谨小慎微的它们突然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掘井者从井边驱逐掉。
在这群冲锋陷阵的强盗中,最大胆最坚决的就是蚂蚁。我看见有一些蚂蚁在咬蝉爪,还看见一些蚂蚁在扯蝉翼尖,趁势爬上蝉背,挠蝉的触角。一只胆大包天的蚂蚁就在我的眼前咬着蝉的吸管,拼命地往外拽。
被这帮小蚂蚁如此这般地搅扰,巨蝉没了耐心,终于弃井而去。它在逃走时还向这帮劫匪撒了一泡尿。对于蚂蚁来说,蝉的这种高傲的蔑视无伤大雅!反正它的目的达到了。它成了这口井的主人了,但是,使井冒水的泵已不再转,井很快也就干涸了。井水虽少,但甘甜。一旦再有机会,它们还会用同样的法子再喝上几大口的。
大家都看到了,事实彻底地把寓言臆想的角色给调换过来了。毫不客气、抢劫时决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蝉。
1.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1)如“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窑中钻了开来”,可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
(2)如“被这帮小蚂蚁如此这般地搅扰,巨蝉没了耐心,终于弃井而去”,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些
显著的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文学经典。
2.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
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唱歌;毫不客气、抢劫时决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蝉:能工巧匠等。
3.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加以分析。
“在这群冲锋陷阵的强盗中,最大胆最坚决的就是蚂蚁”将蚂蚁夺食的行为比作了人类世界的强盗,不仅是强盗,还是“最大胆最坚决的强盗”;又将蝉比作歌唱家,“七月,午后酷热难耐,成群的昆虫干渴难忍,在枯萎打蔫儿的花上爬来爬去,想找点儿水解渴,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将蝉的安逸舒适也描写得淋漓尽致。
(十二)蟋蟀出世记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空。可以用莴苣叶做空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耍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空。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空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空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zhōng)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坚埋在土空,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来。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摸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围孔围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fū)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空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空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空。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整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须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尘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文章按照__时间___________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
2.细读文章③⑥⑦段,将下面图示中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___→______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__→_____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_
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3.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示例:“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示例:这句话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的欣喜之情。
5.结合文章,并根据你对法布尔《昆虫记》的了解,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法布尔是一位“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鲜活的生命。他笔下的昆虫是那么生动、美丽、聪明、勇敢对生命(昆虫、自然)的尊重与热爱他在郊外的“荒石园”星,用简陋的设备观察昆虫真实的生活,并记录了那么多珍贵的资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位科学工作者
严谨、细致、持之以恒的可贵品质。
(十三)红蚂蚁
在一块废墟上,有一处地方是红蚂蚁的山寨。红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为了生存,只好用不道德的办法去掠夺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将来这些被它们占为己有的蚂蚁就永远沦为了奴隶。
夏天的下午,我时常看见红蚂蚁出征的队伍,这队伍大约有五六码长。当它们看见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前面的队伍出现一阵忙乱。几只间谍似的蚂蚁先离开了队伍往前走。一队的蚂蚁仍旧列着队伍蜿蜒不停地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小径,有时在荒草的枯叶中若隐若现。
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就长驱直入地进入到小蚂蚁的卧室里,把它们抱出了巢。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有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让强盗们把自己的孩子抢走。
我再讲一下它们一路上怎样回去的情形吧。
有一天我看见一队出征的蚂蚁沿着池边前进,那时天刮着大风,许多蚂蚁被吹落了,白白地做了鱼的美餐。这一次鱼又多吃了一批意外的食物——黑蚂蚁的婴儿。显然蚂蚁不会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只会沿着原路回家。
我不能把整个下午都消耗在蚂蚁身上,所以我叫小孙女拉茜帮我监视它们。她喜欢听蚂蚁的故事,也曾亲眼看到红蚂蚁的战争,她很高兴接受我的嘱托。凡是天气不错的日子里,小拉茜总是蹲在园子里,瞪着小眼睛往地上张望。
有一天,我在书房里听到拉茜的声音:“快来快来!红蚂蚁已经走到黑蚂蚁的家里去了!”
“你知道它们走的是哪条路吗?”
“是的,我已经做了记号。”
“什么记号?你怎么做的?”
“我沿路撒了小石子。”
我急忙跑到园子里,拉茜说得没错。红蚂蚁们正沿着那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呢!我取了一张叶子,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这证明它们并不是像蜂那样,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也照旧回得来。
1.红蚂蚁有哪些特性?
.①红蚂蚁不会抚育儿女;②不会寻找食物;③靠俘获的小黑蚂蚁供养它们。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以)
2.作者通过观察红蚂蚁回家的情形得出了什么结论?
红蚂蚁不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三段的主要内容。
描述了红蚂蚁出征黑蚂蚁并俘获其幼蚁的过程。
(十四)蟋蟀的歌唱
这种距离不定的幻声,是由两种方法造成的,声音的高低与抑扬,根据下翼鞘被弓压迫的部位而不同,同时,它们也受翼鞘位置的影响,要发较高的声音,翼鞘就会抬举得很高;如果要发较低的声音,翼鞘就低下来一点,淡色的蟋蟀会迷惑来捕捉它的人,用它颠动板的边缘压住柔软的身体,以此将来者搞昏。
在我所知道的昆虫中,没有什么其他的歌声比它更动人、更清晰的了,在八月夜深人静的晚上,可以听到它。我常常俯卧在我荒石园里迷选香旁边的草地上,静静地欣赏这种悦耳的音乐。那种感觉真是十分的惬意。
意大利蟋蟀聚集在我的小花园中,在每一株开着红花的野玫瑰上,都有它的歌颂者,欧薄荷上也有很多,野草莓树、小松树,也都变成了音乐场所,并且它的声音十分清澈,富有美感,特别动人。所以在这个世界中,从每棵小树到每根树枝上,都飘出颂扬生存的快乐之歌。简直就是一曲动物之中的“欢乐颂”!
高高的在我头顶上,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而在地面上,围绕着我的,有昆虫快乐的音乐,时起时息。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我已然完全陶醉于动听的音乐世界之中了。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缺少一个大的秘密-一生命。确实,我们的理智告诉我们:那些被太阳晒热的地方,同我们的一样,不过终究说来,这种信念也等于一种猜想,这不是一件确实无疑的事。
在你的同伴里,相反的啊,我的蟋蟀,我感到生命的活力,这是我们土地的灵魂,这就是为什么我不看天上的星展,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你们的夜歌的原因了。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它的快乐和痛苦,比无限大的物质,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1.蟋蟀幻声的发声原理及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蟋蟀的幻声是由声音的高低与抑扬造成的,同时受翼鞘位置的影响
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本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蟋蟀的叫声比作快乐之歌,突出了蟋叫声的悦耳动人。在读者听来,蟋蟀的歌声竟然从每棵小树到每根树枝上飘出,极言蟋蟀之多及其声音之清脆辽远。修辞方法的运用让作者对蟋蟀喜爱之情得以彰显。
3.作者不看天上的屋辰,而将注意力集中于蟋蟀的歌声的原因是什么?请据此总结文章的主题。
作者陶醉在蟋蟀的歌声里而忘记了星辰美景。在蟋蟀的歌声里,作者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快乐。即便蟋蟀是那么微小,但它的生命让作者感动,作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蟋蟀的喜爱,有力地凸显了文章的主题:尊重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热爱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
(十五)
第三天,一切还都像第二天一样。这天夜里非常冷,可怜的毛虫又受了一夜的苦。我发现它们在花盆沿分成两堆,谁也不想再排队。它们彼此紧紧地挨在一起,为的是可以暖和些。现在它们分成了两队,按理说每队该有一个自己的领袖了,可以不必跟着别人走,各自开辟一条生路了。我真为它们感到高兴。看到它们那又黑又大的脑袋迷茫地向左右试探的样子,我想不久以后它们就可以摆脱这个可怕的圈子了。可是不久我发现自己又错了。当这两支分开的队伍相逢的时候,又合成一个封闭的圆圈,于是它们又开始了整天兜圈子,丝毫没有意识到错过了一个绝佳的逃生机会。
后来的一个晚上还是很冷。这些松毛虫又都挤成了一堆,有许多毛虫被挤到丝织轨道的两边,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轨道外面,就跟着轨道外的一个领袖走,这个领袖正在往花盆里面爬。这队离开轨道的冒险家一共有七位,而其余的毛虫并没有注意它们,仍然在兜圈子。
到达花盆里的毛虫发现那里并没有食物,于是只好垂头丧气地依照丝线指示的原路回到了队伍里,冒险失败了。如果当初选择的冒险道路是朝着花盆外面而不是里面的活,情形就截然不同了。
一天又过去了,这以后又过了一天。第六天是很暖和的。我发现有几个勇敢的领袖,它们热得实在受不住了,于是用后脚站在花盆最外的边沿上,做着要向空中跳出去的姿势。最后,其中的一只决定冒一次险,它从花盆沿上溜下来,可是还没到一半,它的勇气便消失了,又回到花盆上,和同胞们共甘苦。这时盆沿上的毛虫队已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圆圈,而是在某处断开了。也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唯一的领袖,才有了一条新的出路。两天以后,也就是这个实验的第八天,由于新道路的开辟,它们已开始从盆沿上往下爬,到日落的时候,最后一只松毛虫也回到了盆脚下的巢里。
我计算了一下,它们一共走了四十八个小时。绕着圆圈走过的路程在四分之一公里以上。只有在晚上寒冷的时候,队伍才没有了秩序,使它们离开轨道,几乎安全到达家里。可怜无知的松毛虫啊!有人总喜欢说动物是有理解力的,可是在它们身上,我实在看不出这个优点。不过,它们最终还是回到了家,而没有活活饿死在花盆沿上,说明它们还是有点头脑的。
1.作者想要通过实验证明什么?
作者想要证明松毛虫从众的习性会不会让它们在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的圆形路线不停地打转。
2.鲁迅说《昆虫记》“很有益”,该书的“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该书让我们了解到昆虫的生活和习性;
②该书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或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敬畏);
③该书让我们了解到实地观察与反复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或体会到作者积极探索、务实的科学求真精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选文中作者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①松毛虫的团结和盲从习性让它们在花盆上走了48小时,找不到回家路。这启示我们要保持保持清醒、独立的意识,不盲从,在面对困局时要多加思考,善于变通。
②作者为了进行实验而持续八天对毛毛虫进行观察,这启示我们凡事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十六)条纹蜘蛛
蜘蛛在母性方面的表露甚至比猎取食物时所显示的天才更令人叹服。它的巢是一个丝织的袋,它的卵就产在这个袋里。它这个巢要比鸟类的巢神秘,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气球,大小和鸽蛋差不多,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围着一圈扇蛤形的边。整个看来,这是一个用几根丝支持着的蛋形的物体。
巢的顶部是凹形的,上面像盖着一个丝盖碗。巢的其它部分都包着一层又厚又细嫩的白缎子,点缀着一些丝带和一些褐色或黑色的花纹。我们立刻可以猜到这一层的白缎子的作用,它是防水的,雨水或露水都不能浸透它。
为了防止里面的卵被冻坏,仅仅使巢远离地面或藏在枯草丛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些专门的保暖设备。让我们用剪刀把包在外面的这层防雨缎子剪开来看看。在这下面我们发现了一层红色的丝。这层丝不是像通常那样的纤维状,而是很蓬松的一束。这种物质,比天鹅的绒毛还要软,比冬天的火炉还要暖和,它是未来的小蜘蛛们的安乐床。小蜘蛛们在这张舒适的床上就不会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了。
建巢的工作完成后,蜘蛛就头也不回地跨着慢步走开了。再也不会回来,不是它狠心,而是它真的不需要再操心了。时间和阳光会帮助它孵卵的,而且,它也没有精力再操心了。在替它的孩子做巢的时候,它已经把所有的丝都用光了,再也没有丝给自己张网捕食了。况且它自己也已经没有食欲了。衰老和疲惫使它在世界上苟延残喘了几天后安详地死去了。这便是我那匣子里的蜘蛛一生的终结,也是所有树丛里的蜘蛛的必然归宿。
1.结合选文,概括条纹蜘蛛的巢有什么特点?
①形状奇特、神秘;②可以防水;③可以保暖
2.《昆虫记》中不乏像条纹蜘蛛这样有着伟大母性的昆虫,请你再从原著中举出两例。
.①松毛虫妈妈会把自己身上的毛给它的卵做一件温暖的外套;
②母被管虫在产卵后舍弃自己的衣服以保幼子安然生活。即使死了还要拿身体当屏障保护幼子
3.
罗曼·罗兰说法布尔“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举两例说明该作者掌握的小虫子的秘密。
①蝉的危险来自蚋,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蝉在地下生活四年而在地上生活一个月;②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③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④蜜蜂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蚂蚁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十七)对蝎子的免疫力
金匠花金龟的反应明确告诉我们它具有对蝎子的免疫力。但是即使昆虫类中有某种昆虫能预防蝎子的刺伤,那也不应该是金匠花金龟。因为它和蝎子出没的场所没有交集,几乎见不着面,再说金匠花金龟的幼虫并没有被注射了毒针,我放在蝎子面前的那些幼虫恐怕是第一批见到蝎子的金匠花金龟幼虫。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它们没有任何防备,但却有抵抗竭毒的能力。
刺猬能够消灭蛇毒,可以从这是它们从事这种职业所必需的特长来解释,这倒是符合逻辑的说法。同样生活在地中海沿岸最美丽的鸟——蜂虎它的肚子里装满了活的胡蜂也会安然无恙;杜鹃的胃里爬满了毛毛虫却不会痒:因为它们所从事的职业要求如此。
我想弄一些肥胖的、能够忍受蝎子刺伤的虫子。于是我从橄榄树腐烂的树根上,找到了一些葡萄根柱犀金龟的幼虫。这些虫子只有拇指粗细,活像一根小肥肠。这个胖乎乎的虫子被蝎子刺伤后一头钻进大口瓶里我为它准备的腐朽的橄榄木块中,它们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也没有在意,照样吃得很香。八个月后依然变得膘肥体壮,并为自己准备好了一个窝,打算在里面蜕变,它能够经历可怕的实验却安然无恙。
为了获取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我还要找更多的虫子来配合。我家门口的两棵桂樱树上恰好就有合适的,这两棵桂樱树,一年四季青翠碧绿。可是一只可恶的天牛把它们毁了,为了挽救我的树,得用斧子帮忙了。
我把被损害的最严重的树根砍掉,从一截劈开的树干里,得到了十二只天牛幼虫。现在是我和它们算账的时候了,它破坏了我的绿化,我要让它接受我的蝎子实验,死于蝎子的毒针之下。接受实验后,天牛成虫很快就死去了,可是幼虫却活了下来,在大口瓶里优哉游哉的啃吃着木头碎片。我又找来像树上的天牛,结果也是如此。带角的成虫死了,幼虫却对蝎子的毒针满不在乎。
1.在选文中,作者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原著中,作者最后得出结论又是什么?
①幼虫是否对蝎子的毒具有免疫力。
②接受实验的昆虫越是低级,抵抗蝎子毒针的能力就越强。
2.对比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作者进行了哪些对比,这样又有怎样的效果?
(1)
①将金匠花金龟的幼虫与葡萄根柱犀金龟接受蝎毒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
②将刺猬、蜂虎、杜鹃等动物与昆虫的抗毒性进行比较;
③将天牛的幼虫与成虫接受蝎毒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
(2)这样写的好处有:
①使得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更真实可信;
②体现了作者严谨、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3.联系原著,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从法布尔及其创作的《昆虫记》得到的启发。
示例:
①《昆虫记》中不仅有绚烂旖旎的虫类生活,也有一个博物学家对弱小生命的尊重。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不应该被忽视,都需要我们去理解;
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对昆虫进行观察和试验,并获得了许多新发现,填补了当时昆虫学的许多空白。
(十八)蝉的歌唱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工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统,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有删改)
1.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
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一样的乐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2.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
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细节),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3.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
作者用土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都写了蝉鸣,其用意有何不同?
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旨在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法布尔的《蝉》旨在探究科学奥秘: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
4
(十九)圣栎胭脂虫
五月,我耐心地观察朝阳的圣栎树或绿橡树的细枝,再去走访一些叫灌栎的植物。我将会在圣栎上发现一些黑得发亮、像小豌豆般的小虫,它就是胭脂虫,一种比较奇怪的昆虫。
它真的是昆虫吗?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的人,根本想不到它是一种昆虫,而会把它当成一种浆果,一种黑色的醋栗。尤其是用牙一咬,小球就会爆开,流出略带苦味的甜汁,就更容易让人把它当成果子了。
这种味道不错的果子是一种动物,肯定地说,这是一种昆虫。我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对它的头、胸、腹和腿。它根本就没有头,也没有胸、腹和腿,它就像是一颗大珍珠,和用煤玉做的普通珍珠别无二致,像光滑的象牙那么平滑。
它的底部与树枝接触,显得有些扁平,虽然没有它的背部那么光滑,但依然是光秃秃的一片。胭脂虫似乎并不需要什么支撑,它们好像天生就是粘在树上的。
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它占据了多半个圆面。在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就像扣眼似的。就是通过这个唯一的裂口,胭脂虫才得以与外面接触。这条裂缝有多种用途,首先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我摘了几枝有胭脂虫的圣栎树枝,并将树枝的截断面浸泡在水里,以此来使树枝保鲜。不久,我就看到有一种无色的透明黏液从裂口处渗出来,两天之后,黏液便积成了一个跟胭脂虫肚子同样大小的水滴,当水滴足够重了,它就滴了下来。接着,第二个水滴又很快地形成,泉眼就这样不断地滴出水来。我用小手指蘸了一点儿,味道真是棒极了,就如同蜜一般。要是我们能大量饲养这种昆虫的话,那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宝贵的糖厂,随时都可以收获它们的富裕产品。不过,还是让别人尽情去开发吧。
别人是谁呢?它们就是耐心的收获者——蚂蚁。与蚜虫相比,胭脂虫可是慷慨多了,蚂蚁们总会蜂拥而至。蚜虫对自己的精美食物可是小气得很,你需要长时间在它那胖胖的肚子上搔痒,才能从它们的触角尖上得到一小口糖浆。胭脂虫可就大方得多,无论何时,无论是谁,只要你想喝它的蜜糖,它就让你喝个痛快。就这样,胭脂虫无私地将自己的美味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六月份马上过去,糖浆最近不往外渗出了,蚂蚁们也就不到这里来采集了。一切都表明胭脂虫的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从它的表面看不到任何的异常,仍然和往常一样,是一个乌黑发亮的小球。我拿一把小刀,将这个乌黑的小球与肥大底座相对的顶盖用力破开。
小球里是白色和红色混合成的干粉。放在放大镜下,所见的情景真是令人震惊。干粉在骚动,它活了。如此多的数目要想数清楚,那可是骇人听闻的。白色的是尚未孵化的卵,六月底,这样的卵已为数不多。其他颜色的干粉是活动的小昆虫,它们呈浅棕红色或橘黄色。其中又以白色素最多,那是一堆蜕下的卵壳。小球被一层横隔膜隔成上下两层。这层隔膜是由干燥的雌胭脂虫的尸骨组成。胭脂虫自身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一层容易破碎的皮。除此之外,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卵的。幼儿居住的上层,比底层要好。
当出发的日子来到,由卵孵出的小胭脂虫从下层很容易出去,因为底下有一扇门。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它是敞开的,而且总是敞开得很大。可是,要是从上层出去,小胭脂虫该怎么做呢?小胭脂虫绝对不可能将那层膜挖破的,因为它太虚弱、太瘦小。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圆形的天窗位于隔膜正中央。下层的居民可以直接从扣眼形的门出去,而上层的居民可以从圆形的天窗下来。胭脂虫母亲想得真是无比周到。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中圣栎胭脂虫的外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文章写蚂蚁采集糖浆时,为什么还要提到蚜虫?
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文章说圣栎胭脂虫与树枝接触处的裂缝“有多种用途”,请你概括出裂缝的两种用途。
它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二十)清洁工
①有一种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在最短的期限内,把所有腐烂物质消灭干净。巴黎至今还没有解决可怕的垃圾问题,那集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倾其财力智力,都不能解决的,在那小小的村庄,却用不着花钱,甚至不用操心就办到了。
②大自然给田野创造了两种清洁工,没有什么能让这些清洁工厌烦、气馁。第一种清洁工包括苍蝇、埋葬虫、皮素、食尸虫类、阎虫科,它们被指派来解剖尸体。它们把尸体分割切碎,在胃坚把死尸的残骸细细研磨之后再还给生命。
③一只鼹鼠被耕作农具划开了肚皮,已经发紫的内脏弄脏了田间小道;一条躺在草地上的游蛇被过路的人踩死,而这个笨蛋还以为做了件大好事呢;一只还没长毛的雏鸟从窝坚掉了下来,摔在托着它的大树脚下,可怜地变成了肉饼;还有成千上万的类似的残骸,出现在各个角落,分散在四处。如果没谁去清理空们,空们腐烂后散发的奥气就很有害。不过不要担心。只要哪儿出现一具显眼的尸体,小小的收尸工马上就赶到了。空们处理尸体,掏空肉质,把尸体吃得只剩下骨头,或者至少也会把尸体变成风干的木乃伊。不到一天,鼹鼠、游蛇、雏鸟,就都不见了,这环境卫生真令人满意。
④第二种清洁工,干起活儿来同样热情高涨。城市空用来减轻我们负担的氦气刺鼻的厕所,乡村空几乎见不到。当农民想一个人呆一会儿的时候,随便一堵矮墙,一排篱笆或一丛荆棘,就是他需要的避人场所。用不着多说,在这种无拘无束的场合,您会撞见什么。苔藓花、厚厚的青苔、一簇簇的长生草和其他美丽的东西,装点着久经风雨的石堆,吸引您走过去,来到看起来是一垛给葡萄培土的墙跟前。好家伙!在装饰得那么美丽的掩蔽所的墙脚一带,有一大滩可怕的东西!您拔腿便跑,什么苔藓、青苔、长生草,都吸引不了您。不过,您明天再来,就会看到那推东西不见了,那个地方干干净净;因为,食粪虫已经到过这儿。
⑤这些掩埋工做的工作,对田野空的环境卫生意义重大。而我们,则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净化工作的主要受益者。但我们给这些忘我的工作者的,差不多就是轻蔑的一瞥,还用俗语给它们加上种种难听的名字。做好事的,背骂名,受歧视,挨石头砸,给脚跟踩。这好像成了一条规律。蟾蜍、蝙蝠、刺猬、猫头鹰,还有别的一些帮助我们的动物,都证明了这条规律。它们为我们做贡献,可要求我们的只是一点点儿宽容。
1.选文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花了___30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时间写就的这部科普巨著共10卷,为我们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____昆虫的史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自然给田野创造了两种清洁工”,这两种清洁工及它们所从事的工作分别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一种清洁工是苍蝇、埋葬虫、皮素、食尸虫类、阎虫科。它们从事尸体解剖工作。
第二种清洁工是食粪虫。它们从事粪便清理工作
3.
《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你的看法呢?
那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这么丰富多彩!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主角。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知道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智慧和进步。这些渺小的昆虫们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趣味。
(二十一)
①虽然狼蛛很多时候都是“等而无获”,但它的确不大会受到饥饿的威胁,因为它有
一个能节制的胃。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比如我那实验室里的狼
蛛,有时候我会连续一个星期忘了喂食,但它们看上去照样气色很好。在饿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狼一样。
②在狼蛛还年幼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藏身的洞,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不过
它有另外一种觅食的方法。那时它也有一个灰色的身体,像别的大狼蛛一样,就是没有黑绒
腰裙——那个要到结婚年龄时才能拥有。它在草丛里徘徊着,这是真正的打猎。当小狼蛛看
到一种它想吃的猎物,就冲过去蛮横地把它赶出巢,然后紧迫不舍,那亡命者正预备起飞逃
走,可是往往来不及了——小狼蛛已经扑上去把它逮住了。
③我喜欢欣赏我那实验室里的小狼蛛捕捉苍蝇时那种敏捷的动作。苍蝇虽然常常歇在
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④但是这只是狼蛛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它们身体比较轻巧,行动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心所欲。以后它们要带着卵跑,不能任意地东跳西窜了。所以它就先替自己挖个洞,整天在洞口守候着,这便是成年蜘蛛的猎食方式。
1.
请写出第②③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第②段:打比方。把狼蛛比喻成人,形象风趣,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第③段:作比较。把狼蛛和猫相比较,突出强调了狼蛛捕食动作敏捷的特点。
2.第④段中“不受任何限制”中的“任何”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任何”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小狼蛛捕食随心所欲,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结合选文,说说狼蛛“就像狼一样”的特点有哪些?
①捕食动作敏捷。②对猎物蛮横凶狠。③饥饿时极其贪婪。
(二十二)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①有许多昆虫,它们在这世界上做着极有价值的工作,尽管它们从来没有因此而得到相
应的报酬和相称的头衔。当你走近一只死鼹鼠,看见蚂蚁、甲虫和蝇类聚集在它身上的时候,
你可能会全身起鸡皮疙瘩,拔腿就跑。你一定会以为它们都是可怕而肮脏的昆虫,令人恶心。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它们正在忙碌着为这个世界做清除工作。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其中的几只
蝇吧,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所作所为是多么地有益于人类,有益于整个自然界了。
②你一定看见过碧蝇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绿头苍蝇”。它们有着漂亮的金绿色
的外套,发着金属般的光彩,它们还有一对红色的大眼睛。
③当它们嗅出在很远的地方有死动物的时候,会立即赶过去在那里产卵。几天以后,你
会惊讶地发现那动物的尸体变成了液体,里面有几千条头尖尖的小虫子,你一定会觉得这种
方法实在有点令人反胃,可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更好更容易的方法消灭腐烂发臭的动
物的尸体,让它们分解成元素被泥土吸收而再为别的生物提供养料呢?是谁能够使死动物的
尸体奇迹般地消失,变成一滩液体的呢?正是碧蝇的幼虫。
④如果这尸体没有经过碧蝇幼虫的处理,它也会渐渐地风干,这样的话,要经过很长一
段时间才会消失。碧蝇和其他蝇类的幼虫一样,有一种惊人的本事,那就是能使固体物质变
成液体物质。有一次我做了一个试验,把一块煮得很老的蛋白扔给碧蝇做食物,它马上就把
这块蛋白变成一滩像清水一样的液体。而这种使它能够把固体变成液体的东西,是它嘴里吐
出来的一种酵母素,就好像我们胃里的胃液能把食物消化一样。碧蝇的幼虫就靠着这种自己
亲手制作的肉汤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⑤其实,能做这种工作的,除了碧蝇之外,还有灰肉蝇和另一种大的肉蝇。你常常可以
看到这种蝇在玻璃窗上嗡嗡飞着。千万不要让它停在你要吃的东西上面,要不然的话,它会
使你的食物也变得充满细菌了。不过你可不必像对待蚊子一样,毫不客气地去拍死它们,只
要把它们赶出去就行了。因为在房间外面,它们可是大自然的功臣。它们以最快的速度,用
曾经活过的动物的尸体产生新的生命,它们使尸体变成一种无机物质被土壤吸收,使我们的
土壤变得肥沃,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良性循环。
(选自《昆虫记》,有删节)
1.绿头苍蝇作为“新陈代谢的工作者”,主要的功用是什么?
绿头苍蝇的幼虫嘴里吐出来的一种酵母素,能使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消灭腐烂
发臭的动物的尸体,使其变成一种无机物质被土壤吸收。
2.作者要说明绿头苍蝇,开篇却没有直接入笔,为什么?
绿头苍蝇是令人讨厌的,作者先由人们主观地对一些昆虫的偏见看法写起,然后引
出说明对象,目的是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3.
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文中第④段中的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准确的说明了苍蝇的
幼虫嘴里吐出来的一种酵母素能把固体变成液体,增加了文中的说服力,也为下文说明
苍蝇是功臣做了铺垫。
4.读文末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因为在房间外面,它们可是大自然的功臣。它们以最快的速度,用曾经活过的动物的
尸体产生新的生命,它们使尸体变成一种无机物质被土壤吸收,使我们的土壤变得肥沃,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良性循环。
读了这段文字,你对绿头苍蝇有怎样的看法?获得的什么启示。
绿头苍蝇传播细菌,但又是大自然的功臣,我们应当对其辨证地看待它。
启示:万事万物都有其优点和不足,看待事物不能用偏见的眼光看待,要一分为二,辨证的去看待。
(二十三)意大利蟋蟀
①在南方的夏夜里,原野上,到处听得见一种调式简单重复,然而情致陶冶人心的乐曲,这音乐在北方可难得听到。春天,在太阳当空的时间里,有交响乐演奏家野蟋蟀献艺;夏天,在静谧宜人的夜晚,大显身手的交响乐演奏家是意大利蟋蟀。演日场的在春天,演夜场的在夏天,两位音乐家把一年的最好时光平分了。头一位的牧歌演季刚一结束,后一位的夜曲演季便开始了。
②意大利蟋蟀与蟋蟀科昆虫的某些特征不太一致,这表现在它的服装不是黑色的,它的体型不那样粗笨。它栖驻在各种小灌木上,或者高高的草株上,过着悬空生活,极少下到地面上来。从7月到10月,每天自太阳落山开始,一直持续大半夜,它都在那里奏乐。在闷热的夜晚,这演奏正好是一台优雅的音乐会。
③乐曲由一种缓慢的鸣叫声构成,听起来是这样的:咯哩——咿咿咿,咯哩——咿咿咿。由于带颤音,曲调显得更富于表现力。凭这声音你就能猜到,那振膜一定特别薄,而且非常宽阔。如果没什么惊扰,它安安稳稳呆在低低的树叶上,那叫场便会始终如一,绝无变化;然而只要有一点儿动静,演奏家仿佛立刻就把发声器移到肚子里去了。你刚才听见它在这儿,非常近,近在眼前;可现在,你突然又听到它在远处,20步开外的地方,正继续演奏它的乐曲。
④你完全摸不着头脑了,已经无法凭听觉找到这虫类正在唧唧作声的准确位置。我捉到那么几只意大利蟋蟀,投放到笼子里,这之后,我才得以了解到一点儿情况,一点儿有关演技高
超到迷惑我们耳朵的演奏家的情况。
⑤两片鞘翅都是干燥的半透明薄膜,薄得像葱头的无色皮膜,均可以整体振动。其形状都像侧置的弓架,处于蟋蟀上身的一端逐渐变窄。右鞘翅内侧,在靠近翅根的地方,有一块胼胝硬肉。从胼胝那里,放射出五条翅脉,其中两条上行,两条下行,另一条基本呈横切走向。横向翅脉略显橙红颜色,它是最主要的部件,说白了就是琴弓。虫鸣大作之际,两片鞘翅始终高高抬起,其状宛如宽大的纱罗布船帆。两片翅膜,只有内侧边缘重叠在一起。两支琴弓,一支在上一支在下,斜向铰动摩擦,于是支展开的两个膜片产生了发声振荡。
⑥上鞘翅的琴弓在下鞘翅上摩擦,同样,下鞘翅的琴弓在上鞘翅上摩擦,摩擦点时而是粗糙的胼胝,时而是四条平滑的放射状翅脉中的某一条,因此,发出的声音会出现音质变化。这大概已经部分地说明问题了:当这胆小的虫类处于警戒状态时,它的鸣唱就会使人产生幻觉,让你以为此时声音既好像从这儿传来,又好像从那儿传来,还好像从另外一个地方传来。
音量的强弱变化,音质的亮闷转换,以及由此造成的距离变动感,这些都给人以幻觉;而这恰恰就是腹语大师的艺术要诀。这虫类的鸣叫,不仅能产生距离幻觉,而且还具备以和颤音形式出现的纯正音色。八月的夜晚,在那无比安宁的氛围之中,我的确听不出还有什么昆虫的鸣唱,能有意大利蟋蟀的鸣唱那么优美清亮。不知多少回,我躺在地上,背靠着迷迭香支成的屏风,“在文静的月亮女友的陪伴下”,悉心倾听那情趣盎然的“荒石园”音乐会!
⑦那高处,我的头顶上,天鹅星座在银河里拉长自己的大十字架;这低处,我的四周,昆虫
交响曲汇成一片起伏荡漾的声浪。尘世金秋正吐露着自己的喜悦,令我无奈地忘却了群星的
表演。我们对天空的眼睛一无所知,它们像眨动眼皮般地闪烁着,它们盯着我们,那目光虽平静,但未免冷淡。
⑧我的蟋蟀啊,有你们陪伴,我反而能感受到生命在颤动;而我们尘世泥胎造物的灵魂,恰恰就是生命。正是为了这个缘故,我身靠迷迭香樊篱,仅仅向天鹅星座投去些许心不在焉的目光,而全副精神却集中在你们的小夜曲上。
1.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意大利蟋蟀有哪些特征?
肤色不是黑色的;体型不粗笨;栖驻在小灌木或草株上,过着悬空生活;在夏天夜晚持续奏
乐。
2.当四周有动静时,意大利蟋蟀的鸣叫声为什么会突然产生变化?
鸣叫声产生变化是为了使对手产生幻觉,辨别不出蟋蟀的位置,以使自己摆脱危险。
3.
文中的第⑦自然段的画线句子应当如何理解。
这句话的前半句说的是意大利蟋蟀在夜晚尽情歌唱,后半句“群星的表演”指的是“天鹅星座在银河里拉长自己的大十字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意大利蟋蟀的歌声的特别喜爱。
4.文中作者不断变换对意大利蟋蟀的称呼,请找出这些称呼,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因为琴弓与鞘翅摩擦时所接触到的摩擦点不一样,摩擦点有时是粗糙的胼胝,有时是四条平滑的放射状翅脉中的某一条。
5.蟋蟀的叫声很常见,但作者却能将这常见的叫声写得如此细致、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要了解事物就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
(二十四)杰出的建筑师
①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蟋蟀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隐居在这里面。“
②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蟋蟀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蟋蟀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宽敞整洁。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起舞的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
③确实,在建造窠穴方面,蟋蟀可以算是超群出众了。在各种各样的昆虫之中,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拥有稳固的家庭住所。即使在一年之中最坏的时节,大多数其他种类的昆虫,都只是在一个临时的隐避所里暂且躲避身形,躲避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尽管这些昆虫在很多时候,也会制造出一些让人感到惊奇的东西,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作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
④经过辛苦劳作造出的家,无论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严冬,都让蟋蟀无比依赖,不想迁移到任何其他地方去。虽然蟋蟀屋子内部并不奢华,隧道部就是卧室,但这里很宽敞,也不潮湿。这样一个居住之所,是为安全舒适而建的,是蟋蟀的别墅。其他动物,或许正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正卧在露天里,或许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它们正为没有一个稳固的住所而烦恼昵。
⑤要想建成一个稳固的住宅,并不那么简单。在我的住地不远的地方,有狐狸和獾猪的洞穴,它们绝大部分只是由不太整齐的岩石构建而成,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些洞穴都很少修整。对于这类动物而言,只要能有个洞,暂且偷生,“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也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兔子要比它们聪明一些。如果有些地方没有天然的洞穴可以供兔子们居住,以便躲避外界的侵袭与烦扰,那么,它们就会到处寻找自已喜欢的地点进行挖掘。
⑥然而,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聪明得多。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洞穴,因为这些洞不合适没有安全保障。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处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因此,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
⑦除去人类,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蟋蟀更加精湛,它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大师。
1.文中蟋蟀的住所有哪些特点?请提取文中的三个词语加以概括。
安全(隐蔽)
舒适
稳固
2.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
不能,因为“最多”表示最大限度,用在原文是指这个隐蔽的隧道最深处不超过九寸,不是很深,去掉后就变成这个隧道深九寸,不符合实际,语言不准确。
3.文章第⑤段不是写蟋蟀的,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第⑤段主要介绍狐狸、獾猪和兔子的洞穴,与蟋蟀的居所形成对比(或反衬、或作比较),突出蟋蟀的建筑技艺之高(聪明,更会选址)。
4.下面是《辞海》中个绍蟋蟀的文字,其语言与选文有何区别?选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辞海》:“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至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素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的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本文的语言富有文学性,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又带有明显的感彩,亲切自然。而《辞海》中的文字显得平实准确,趣味性不强。
第2页
共23页《昆虫记》文段导读(练习版)
(一)论祖传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已经有一种与自然界的事物接近的感觉。……
记得有一天,我去攀登离我家很近的一座山。在这座山顶上,有一片很早就引起我浓厚兴趣的树林,从我家的小窗子里看出去,可以看见这些树木朝天立着,在风中摇摆,在雪里弯腰,我很早就想能有机会跑到这些树林那儿去看一看了。这一次的爬山,爬了好长的时间,而我的腿又很短,所以爬的速度十分缓慢,草坡十分陡峭,就跟屋顶一样。
忽然,在我的脚下,我发现了一只十分可爱的小鸟。我猜想这只小鸟一定是从它藏身的大石头上飞下来的。不到一会儿工夫,我就发现了这只小鸟的巢。这个鸟巢是用干草和羽毛做成的,而且里面还排列着六个蛋。这些蛋具有美丽的纯蓝色,而且十分光亮,这是我第一次找到鸟巢,是小鸟们带给我许多的快乐中的第一次。我简直高兴极了,于是我伏在草地上,十分认真地观察它。
这时候,母鸟十分焦急的在石上飞来飞去,而且还“塔克!塔克!”地叫着,表现出一种十分不安的样子。我当时年龄还太小,甚至还不能懂得它为什么那么痛苦,当时我心里想出了一个计划,我首先带一只蓝色的蛋回去,作为纪念品。然后,过两星期后再来,趁着这些小鸟还不能飞的时候,将它们拿走。我还算幸运,当我把蓝鸟蛋放在青苔上,小心翼翼地走回家时,恰巧遇见了一位牧师。
他说:“呵!一个萨克锡柯拉的蛋!你是从哪里捡到这只蛋的?”
我告诉他前前后后捡蛋的经历,并且说:“我打算再回去拿走其余的蛋,不过要等到当新生出的小鸟们刚长出羽毛的时候。”
“哎,不许你那样做!”牧师叫了起来,“你不可以那么残忍,去抢那可怜母鸟的孩子。现在你要做一个好孩子,答应我从此以后再也不要碰那个鸟巢。”
从这一番谈话当中,我懂得了两件事:第一件,偷鸟蛋是件残忍的事;第二件,鸟兽同人类一样,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名字。
于是我自己问自己:“在树林里的,在草原上的,我的许多朋友,它们是叫什么名字呢?萨克锡柯拉的意思是什么呢?”几年以后,我才晓得萨克锡柯拉的意思是岩石中的居住者,那种下蓝色蛋的鸟是一种被称为石鸟的鸟儿。有一条小河沿着我们的村子旁边悄悄地流过,在河的对岸,有一座树林,全是光滑笔直的树木,就像高高耸立的柱子一般,地上铺满了青苔。
在这座树林里,我第一次采集到了野菌。这野菌的形状,猛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母鸡生在青苔上的蛋一样。还有许多别的种类的野菌形状不一,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形状长得像小铃儿,有的形状长得像灯泡,有的形状像茶杯,还有些是破的,它们会流出像牛奶一样的泪,有些当我踩到它们的时候,就变成蓝蓝的颜色了。其中,有一种最稀奇的,长得像梨一样,它们顶上有一个圆孔,大概是一种烟筒吧。我用指头在下面一戳,会有一簇烟从烟筒里面喷出来,我把它们装满了好大一袋子,等到心情好的时候,我就把它们弄得冒烟,直到后来它们缩成一种像火绒一样的东西为止。
1.选文记叙了哪两次作者难以忘怀的经历?(情节概述)
2.牧师的话让我明白了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情节概述)
3.《昆虫记》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艺术特色)
4.法布尔介绍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体验看法)
(二)神秘的池塘
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并缓缓地前进;在那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各自将身体隐匿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来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用的。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鲲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在这个地方你还会见到水蝎,只见它交叉着两肢,在水面上悠闲地做出一副仰泳的姿势,那神态,仿佛它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游泳好手。还有那蜻蜓的幼虫,穿着沾满泥巴的外套,身体的后部有一个漏斗,每当它以极高的速度把漏斗里的水挤压出来的时候,借着水的反作用力,它的身体就会以同样的高速冲向前方。
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蛙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子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人喊打的坏蛋。
乍一看,这是一个停滞不动的池塘,虽然它的直径不超过几尺,可是在阳光的孕育下,它却犹如一个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它多能打动和引发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啊!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的记忆中的第一个池塘怎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激发起我的好奇心。
1.结合原著,概括选文第一段中出现的石蚕的小鞘有什么样的作用。(内容理解)
2.表面看起来平静的池塘,在作者的笔下热闹非凡。这些小昆虫你喜欢哪一种?写在下面,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体验看法)
3.法布尔被认为拥有“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请你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就这三方面中的任一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艺术特色)
4.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整本书阅读)
(三)石蚕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1.结合选文分析《昆虫记》的主题。(内容理解)
2.结合选段,说说为什么鲁迅将这本书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体验看法)
3.请列举出《昆虫记》中其他两种动物,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情节概述)
4.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反映了作者什么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体验看法)
(四)螳螂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文段的内容。(情节概述)
2.选文中作者把螳螂比作心理专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艺术特色)
3.选文的语言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具体例子进行分析。(艺术特色)
4.请列举出《昆虫记》中所观察的其他昆虫,不少于五种。(情节概述)
5.螳螂“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是什么?请写下来。
6.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螳螂的习性。
7.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描述也折射出他对社会的思考,给人以启迪。从上文中你得到哪些启迪?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
(五)蝉的卵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钱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选文最后一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原著,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内容理解)
2.请从原著中举出一种与选文中提到的蚋具有相同习性的昆虫,并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种习性的看法。(情节概
述,体验看法)
3.举例说明选文的语言特色。(艺术特色)
4.蝉的一生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体验看法)
(六)金龟子
在昆虫的日历里,金龟子是最准时的。它在夏至露面,跟首批出世的知了同时。当白天变得最长,阳光使庄稼披上金黄色时,金龟子准时奔向树林。在那段日子里,每当傍晚降临,小虫就来拜访我住所边上的松树。
我抓住机会跟踪它们,观察它们。雄虫满怀激情地展开触角末端的折扇,悄悄地反复向停有雌虫的树枝飞去,它们的黑色身影掠过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飞飞停停,左右盘旋。这样的情景一直要持续半个月。它们在忙什么呢?
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作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就算有人用手去抓它们,它们也不逃走。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舞。
要想观察清楚它们在空中的舞姿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早上,乘它们打瞌睡时抓了四对,关进宽敞的铁丝网里,再放点松枝进去让它们歇息。等来等去,它们就是不肯作空中舞蹈表演。因为它们无法高飞。最多也就是一只雄虫飞近它的对象,打开它的折扇,轻轻地晃动,像是在问“能接受我的爱吗?”它在炫耀它的美貌,尤其那时折扇更是它的魅力所在。可惜的是,雌虫一动不动,似乎对它的献媚无动于衷。雌虫还没有从失去自由所造成的抑郁中解脱出来。它们之间更进一步的交往,我就无法观察到了。它们可能要到深夜才交配,我没能守候到最好的时机。
1.在本选文中,法布尔向读者们描述了关于金龟子的哪些发现?(情节概述)
2.作者法布尔是如何观察金龟子的行踪及动作的?(情节概述)
3.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是什么?(艺术特色)
4.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和态度?(内容理解)
(七)松毛虫
在八月份的前半个月,如果我们去观察松树的枝端,一定可以看到在暗绿的松叶中,到处点缀着一个个白色的小圆柱。每一个小圆柱,就是一个母亲所生的一簇卵。这种小圆柱好像小小的手电筒,大的约有一寸长,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寸宽,裹在一对对松针的根部。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透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
这鳞片软得像天鹅绒,很细致地一层一层盖在简上,做成一个屋顶,保护着简里的卵。没有一滴露水能透过这层屋顶渗进去。这种柔软的绒毛是哪里来的呢?是松毛虫妈妈一点一点地铺上去的。它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毛。它用自己的毛给它的卵做了一件温暖的外套。
如果你用钳子把鳞片似的绒毛刮掉,那么你就可以看到盖在下面的卵了,好像一颗颗白色珐琅质的小珠。每一个圆柱里大约有三百颗卵,都属于同一个母亲。这可真是一个大家庭啊!它们排列得很好看,好像一颗玉蜀黍的穗。无论是谁,年老的或年幼的,有学问的还是没文化的,看到松蛾这美丽精巧的“穗”,都会禁不住喊道:“真好看啊!”多么光荣而伟大母亲啊!
最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不是那美丽的珐琅质的小珠本身,而是那种有规则的几何图形的排列方法。一只小小的蛾知道这精妙的几何知识,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吗?但是我们愈和大自然接触,便愈会相信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安排的。比如,为什么一种花瓣的曲线有一定的规则?为什么甲虫的翅鞘上有着那么精美的花纹?从庞然大物到微乎其微的小生命,一切都安排得这样完美,这是不是偶然的呢?似乎不大可能吧?是谁在主宰这个世界呢?我想冥冥之中一定有一位“美”的主宰者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这个缤纷的世界。我只能这样解释了。
1.请从原著中再举出松毛虫的其他两个习性。(情节概述)
2.《昆虫记》中不乏像松毛虫这样有着伟大母性的昆虫,请你再从原著中举出两例。(情节概述)
3.选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法布尔怎样的情感?(体验看法)
4.班级举行读书分享会,假设你要向同学们推荐《昆虫记》,请以选文的内容为例向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整本书阅读)
(八)蟋蟀的住宅
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不注意的话,就会不为人知地隐藏着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在这里,即便是下了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的。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有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的情况和性质,或是弯曲,或是垂直。差不多如同定律一样,总是要有一叶草把这间住屋半遮掩起来,其作用是很明显的,如同一所罩壁一样,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避在黑暗之中。蟋蟀在出来吃周围的青草的时候,决不会去碰一下这一片草。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很宽敞。这里就是它们的一座平台,每当四周的事物都很宁静的时候,蟋蟀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了。多么温馨的促夏消暑音乐啊!
屋子的内部并不奢华,有暴露的,但是并不粗糙的墙。房子的住户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去修整太粗糙的地方。隧道的底部就是卧室,这里比别的地方修饰得略微精细些,并且宽敞些。大体上说,这是个很简单的住所,非常清洁,也不潮湿,一切都符合卫生标准。从另一方面来说,假如我们考虑到蟋蟀用来掘土的工具十分简单,那么可以说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
一直要到十月末,寒气开始袭人时,蟋蟀才开始动手建造自己的巢穴。如果以我们对养在笼子里的蟋蟀的观察来判断,这项工作是很简单的。挖穴并不在裸露的地面上进行,而是常常在莴苣叶——残留下来的食物——掩盖的地点。或者是其他的能代替草叶的东西,似乎为了使它的住宅秘密起见,这些掩盖物是不可缺少的。
这位矿工用它的前足扒着土地,并用大腮的钳子,咬去较大的石块。我看到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蹬踏着土地,后腿上长有两排锯齿式的东西。同时,我也看到它清扫尘土将其推到后面,把它倾斜地铺开。这样,就可以知道蟋蟀挖掘巢穴的全部方法了。
工作开始做得很快。在我笼子里的土中,它钻在下面一呆就是两个小时,而且隔一小会儿,它就会到进出口的地方来。但是它常常是向着后面的,不停地打扫着尘土。如果它感到劳累了,它可以在还没完成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特别无力地摆动,一副倦怠的样子。不久它又钻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劳作。后来,休息的时间渐渐加长,这使我感到有些不耐烦了。
这项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完成了。洞口已经有两寸多深了,足够满足一时之需。余下的事情,可以慢慢地做,今天做一点,明天再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蟋蟀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如果冬天的天气比较暖和,太阳照射到住宅的门口,仍然还可以看见蟋蟀从洞穴里面抛撒出泥土来。在春天尽情享乐的天气里,这住宅的修理工作仍然继续不已。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直到主人死去。
1.结合原著和选文,你认为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情节概述)
2.《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结合选文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体验看法)
3.《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请结合选文并从写作特色方面进行分析。(艺术特色)
4.《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整本书阅读)
(九)斑纹蜂门警
让我们把眼睛睁大些仔细地观察,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呢!当一只蜜蜂从花田里采了花粉回到洞口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堵住洞口的活门忽然落下,开出一条通路来。当外来的蜂进去以后,这活门又升上来把洞口堵住。同样,当里面的蜜蜂要出来的时候,这活门也是先降下,等里面的蜜蜂飞出去后,又升上来关好。
这个像针筒的活塞一般忽上忽下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只蜂,是这所房子的门卫。它用它的大头顶住了洞口。当这所房子的居民要进进出出的时候,它就把“门栓”一拔,也就是说,它立刻退到一边,那儿的隧道特别宽大,可以容得下两只蜂。当别的蜜蜂都通过了,这“门警”又上来用头顶住洞口。它一动不动地守着门,那样的尽心尽责,除非它不得不去驱除一些不知好歹的不速之客,否则它是不会擅自离开岗位的。
当这位门警偶尔走出洞口的时候,让我们趁机仔仔细细地看看它吧。我们发现它和其他蜂一样,不过它的头长得很扁,它的衣服是深黑色的,并且有着一条条的纹路。身上的绒毛已经看不出来了,它本该有的那种美丽的红棕色的花纹也没有了。这一套破碎的衣服似乎告诉了我们一切。
这一只用自己的身躯顶住门口充当老门警的蜜蜂看起来比谁都显得沧桑和年老。事实上它正是这所屋子的建筑者,现在的工蜂的母亲,现在的幼虫的祖母。就在三个月之前,它还挺年轻的,那时候它正在独自辛辛苦苦地建筑这座房子。现在它算是告老退休了——不,这不是退休,它还要发挥它的余热,用它的全力来保护着这个家呢。
你还记得那多疑的小山羊的故事吗。它从门缝里往外张望一下,然后对门外的狼说,
“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请你把白腿伸给我看,如果你的腿是黑色的,我们就不开门。”
我们这位老祖母的警惕绝不亚于那小山羊。它对每一位来客说:
“把你的蜜蜂黑脚伸给我看,否则我就不让你进来。”
只有当它认出这是它家的一员时,它才会开门,否则它是决不会让任何外客进入到它家里去的。
1.联系原著,谈谈斑纹蜂有哪些特点。(情节概述)
2.选文中引用的多疑的小山羊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3.请简要分析选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艺术特色)
4.你从“老门警”身上受到什么启发?(体验看法)
(十)绿色蝈蝈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嗦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1.选文第一段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情节概述)
2.作者在介绍蝈蝈捕蝉时,拿鹰追捕云雀相比,那么蝈蝈与鹰相比有何异同点?作者这样写有何好处?(艺术特色)
3.蝈蝈为什么首先吃蝉的肚子?作者是如何得知的?(情节概述)
4.联系原著,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从法布尔及其创作的《昆虫记》得到的启发。(体验看法)
(十一)蝉和蚁
七月,午后酷热难耐,成群的昆虫干渴难忍,在枯萎打蔫儿的花上爬来爬去,想找点儿水解渴,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容中钻了开来。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
如果我们多盯着它看一会儿,也许会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悲惨事情。果然,许许多多渴得不行的家伙在转悠着。它们发现了这口井,因为井边渗出汁液而暴露了。它们一拥而上,一开始还有点儿小心翼翼,只是舔舔渗出来的汁液。我看见拥挤在甜蜜的井口旁的有胡蜂、苍蝇、球嫂、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龟,最多的是蚂蚁。
最小的,为了靠近清泉,便从蝉的肚腹下钻过去,宽厚仁慈的蝉便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个头儿大的急得直跺脚,挤上前去,飞快地嘬上一口,退了出来,跑到旁边的树枝上兜上一圈,然后又更加大胆地返回来。不速之客们贪心越来越大:刚才还谨小慎微的它们突然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掘井者从井边驱逐掉。
在这群冲锋陷阵的强盗中,最大胆最坚决的就是蚂蚁。我看见有一些蚂蚁在咬蝉爪,还看见一些蚂蚁在扯蝉翼尖,趁势爬上蝉背,挠蝉的触角。一只胆大包天的蚂蚁就在我的眼前咬着蝉的吸管,拼命地往外拽。
被这帮小蚂蚁如此这般地搅扰,巨蝉没了耐心,终于弃井而去。它在逃走时还向这帮劫匪撒了一泡尿。对于蚂蚁来说,蝉的这种高傲的蔑视无伤大雅!反正它的目的达到了。它成了这口井的主人了,但是,使井冒水的泵已不再转,井很快也就干涸了。井水虽少,但甘甜。一旦再有机会,它们还会用同样的法子再喝上几大口的。
大家都看到了,事实彻底地把寓言臆想的角色给调换过来了。毫不客气、抢劫时决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蝉。
1.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2.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
3.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加以分析。
(十二)蟋蟀出世记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空。可以用莴苣叶做空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耍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空。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空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空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zhōng)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坚埋在土空,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来。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摸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围孔围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fū)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空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空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空。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整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须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尘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
2.细读文章③⑥⑦段,将下面图示中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3.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结合文章,并根据你对法布尔《昆虫记》的了解,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法布尔是一位“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鲜活的生命。他笔下的昆虫是那么生动、美丽、聪明、勇敢,让我们感悟到一位昆虫学家
;他在郊外的“荒石园”星,用简陋的设备观察昆虫真实的生活,并记录了那么多珍贵的资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位科学工作者
的可贵品质。
(十三)红蚂蚁
在一块废墟上,有一处地方是红蚂蚁的山寨。红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它们为了生存,只好用不道德的办法去掠夺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将来这些被它们占为己有的蚂蚁就永远沦为了奴隶。
夏天的下午,我时常看见红蚂蚁出征的队伍,这队伍大约有五六码长。当它们看见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前面的队伍出现一阵忙乱。几只间谍似的蚂蚁先离开了队伍往前走。一队的蚂蚁仍旧列着队伍蜿蜒不停地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小径,有时在荒草的枯叶中若隐若现。
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就长驱直入地进入到小蚂蚁的卧室里,把它们抱出了巢。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有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让强盗们把自己的孩子抢走。
我再讲一下它们一路上怎样回去的情形吧。
有一天我看见一队出征的蚂蚁沿着池边前进,那时天刮着大风,许多蚂蚁被吹落了,白白地做了鱼的美餐。这一次鱼又多吃了一批意外的食物——黑蚂蚁的婴儿。显然蚂蚁不会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只会沿着原路回家。
我不能把整个下午都消耗在蚂蚁身上,所以我叫小孙女拉茜帮我监视它们。她喜欢听蚂蚁的故事,也曾亲眼看到红蚂蚁的战争,她很高兴接受我的嘱托。凡是天气不错的日子里,小拉茜总是蹲在园子里,瞪着小眼睛往地上张望。
有一天,我在书房里听到拉茜的声音:“快来快来!红蚂蚁已经走到黑蚂蚁的家里去了!”
“你知道它们走的是哪条路吗?”
“是的,我已经做了记号。”
“什么记号?你怎么做的?”
“我沿路撒了小石子。”
我急忙跑到园子里,拉茜说得没错。红蚂蚁们正沿着那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呢!我取了一张叶子,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这证明它们并不是像蜂那样,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也照旧回得来。
1.红蚂蚁有哪些特性?
2.作者通过观察红蚂蚁回家的情形得出了什么结论?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三段的主要内容。
(十四)蟋蟀的歌唱
这种距离不定的幻声,是由两种方法造成的,声音的高低与抑扬,根据下翼鞘被弓压迫的部位而不同,同时,它们也受翼鞘位置的影响,要发较高的声音,翼鞘就会抬举得很高;如果要发较低的声音,翼鞘就低下来一点,淡色的蟋蟀会迷惑来捕捉它的人,用它颠动板的边缘压住柔软的身体,以此将来者搞昏。
在我所知道的昆虫中,没有什么其他的歌声比它更动人、更清晰的了,在八月夜深人静的晚上,可以听到它。我常常俯卧在我荒石园里迷选香旁边的草地上,静静地欣赏这种悦耳的音乐。那种感觉真是十分的惬意。
意大利蟋蟀聚集在我的小花园中,在每一株开着红花的野玫瑰上,都有它的歌颂者,欧薄荷上也有很多,野草莓树、小松树,也都变成了音乐场所,并且它的声音十分清澈,富有美感,特别动人。所以在这个世界中,从每棵小树到每根树枝上,都飘出颂扬生存的快乐之歌。简直就是一曲动物之中的“欢乐颂”!
高高的在我头顶上,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而在地面上,围绕着我的,有昆虫快乐的音乐,时起时息。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我已然完全陶醉于动听的音乐世界之中了。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缺少一个大的秘密-一生命。确实,我们的理智告诉我们:那些被太阳晒热的地方,同我们的一样,不过终究说来,这种信念也等于一种猜想,这不是一件确实无疑的事。
在你的同伴里,相反的啊,我的蟋蟀,我感到生命的活力,这是我们土地的灵魂,这就是为什么我不看天上的星展,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你们的夜歌的原因了。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它的快乐和痛苦,比无限大的物质,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1.蟋蟀幻声的发声原理及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3.作者不看天上的屋辰,而将注意力集中于蟋蟀的歌声的原因是什么?请据此总结文章的主题。
(十五)
第三天,一切还都像第二天一样。这天夜里非常冷,可怜的毛虫又受了一夜的苦。我发现它们在花盆沿分成两堆,谁也不想再排队。它们彼此紧紧地挨在一起,为的是可以暖和些。现在它们分成了两队,按理说每队该有一个自己的领袖了,可以不必跟着别人走,各自开辟一条生路了。我真为它们感到高兴。看到它们那又黑又大的脑袋迷茫地向左右试探的样子,我想不久以后它们就可以摆脱这个可怕的圈子了。可是不久我发现自己又错了。当这两支分开的队伍相逢的时候,又合成一个封闭的圆圈,于是它们又开始了整天兜圈子,丝毫没有意识到错过了一个绝佳的逃生机会。
后来的一个晚上还是很冷。这些松毛虫又都挤成了一堆,有许多毛虫被挤到丝织轨道的两边,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轨道外面,就跟着轨道外的一个领袖走,这个领袖正在往花盆里面爬。这队离开轨道的冒险家一共有七位,而其余的毛虫并没有注意它们,仍然在兜圈子。
到达花盆里的毛虫发现那里并没有食物,于是只好垂头丧气地依照丝线指示的原路回到了队伍里,冒险失败了。如果当初选择的冒险道路是朝着花盆外面而不是里面的活,情形就截然不同了。
一天又过去了,这以后又过了一天。第六天是很暖和的。我发现有几个勇敢的领袖,它们热得实在受不住了,于是用后脚站在花盆最外的边沿上,做着要向空中跳出去的姿势。最后,其中的一只决定冒一次险,它从花盆沿上溜下来,可是还没到一半,它的勇气便消失了,又回到花盆上,和同胞们共甘苦。这时盆沿上的毛虫队已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圆圈,而是在某处断开了。也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唯一的领袖,才有了一条新的出路。两天以后,也就是这个实验的第八天,由于新道路的开辟,它们已开始从盆沿上往下爬,到日落的时候,最后一只松毛虫也回到了盆脚下的巢里。
我计算了一下,它们一共走了四十八个小时。绕着圆圈走过的路程在四分之一公里以上。只有在晚上寒冷的时候,队伍才没有了秩序,使它们离开轨道,几乎安全到达家里。可怜无知的松毛虫啊!有人总喜欢说动物是有理解力的,可是在它们身上,我实在看不出这个优点。不过,它们最终还是回到了家,而没有活活饿死在花盆沿上,说明它们还是有点头脑的。
1.作者想要通过实验证明什么?
2.鲁迅说《昆虫记》“很有益”,该书的“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
3.选文中作者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十六)条纹蜘蛛
蜘蛛在母性方面的表露甚至比猎取食物时所显示的天才更令人叹服。它的巢是一个丝织的袋,它的卵就产在这个袋里。它这个巢要比鸟类的巢神秘,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气球,大小和鸽蛋差不多,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围着一圈扇蛤形的边。整个看来,这是一个用几根丝支持着的蛋形的物体。
巢的顶部是凹形的,上面像盖着一个丝盖碗。巢的其它部分都包着一层又厚又细嫩的白缎子,点缀着一些丝带和一些褐色或黑色的花纹。我们立刻可以猜到这一层的白缎子的作用,它是防水的,雨水或露水都不能浸透它。
为了防止里面的卵被冻坏,仅仅使巢远离地面或藏在枯草丛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些专门的保暖设备。让我们用剪刀把包在外面的这层防雨缎子剪开来看看。在这下面我们发现了一层红色的丝。这层丝不是像通常那样的纤维状,而是很蓬松的一束。这种物质,比天鹅的绒毛还要软,比冬天的火炉还要暖和,它是未来的小蜘蛛们的安乐床。小蜘蛛们在这张舒适的床上就不会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了。
建巢的工作完成后,蜘蛛就头也不回地跨着慢步走开了。再也不会回来,不是它狠心,而是它真的不需要再操心了。时间和阳光会帮助它孵卵的,而且,它也没有精力再操心了。在替它的孩子做巢的时候,它已经把所有的丝都用光了,再也没有丝给自己张网捕食了。况且它自己也已经没有食欲了。衰老和疲惫使它在世界上苟延残喘了几天后安详地死去了。这便是我那匣子里的蜘蛛一生的终结,也是所有树丛里的蜘蛛的必然归宿。
1.结合选文,概括条纹蜘蛛的巢有什么特点?
2.《昆虫记》中不乏像条纹蜘蛛这样有着伟大母性的昆虫,请你再从原著中举出两例。
3.
罗曼·罗兰说法布尔“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举两例说明该作者掌握的小虫子的秘密。
(十七)对蝎子的免疫力
金匠花金龟的反应明确告诉我们它具有对蝎子的免疫力。但是即使昆虫类中有某种昆虫能预防蝎子的刺伤,那也不应该是金匠花金龟。因为它和蝎子出没的场所没有交集,几乎见不着面,再说金匠花金龟的幼虫并没有被注射了毒针,我放在蝎子面前的那些幼虫恐怕是第一批见到蝎子的金匠花金龟幼虫。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它们没有任何防备,但却有抵抗竭毒的能力。
刺猬能够消灭蛇毒,可以从这是它们从事这种职业所必需的特长来解释,这倒是符合逻辑的说法。同样生活在地中海沿岸最美丽的鸟——蜂虎它的肚子里装满了活的胡蜂也会安然无恙;杜鹃的胃里爬满了毛毛虫却不会痒:因为它们所从事的职业要求如此。
我想弄一些肥胖的、能够忍受蝎子刺伤的虫子。于是我从橄榄树腐烂的树根上,找到了一些葡萄根柱犀金龟的幼虫。这些虫子只有拇指粗细,活像一根小肥肠。这个胖乎乎的虫子被蝎子刺伤后一头钻进大口瓶里我为它准备的腐朽的橄榄木块中,它们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也没有在意,照样吃得很香。八个月后依然变得膘肥体壮,并为自己准备好了一个窝,打算在里面蜕变,它能够经历可怕的实验却安然无恙。
为了获取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我还要找更多的虫子来配合。我家门口的两棵桂樱树上恰好就有合适的,这两棵桂樱树,一年四季青翠碧绿。可是一只可恶的天牛把它们毁了,为了挽救我的树,得用斧子帮忙了。
我把被损害的最严重的树根砍掉,从一截劈开的树干里,得到了十二只天牛幼虫。现在是我和它们算账的时候了,它破坏了我的绿化,我要让它接受我的蝎子实验,死于蝎子的毒针之下。接受实验后,天牛成虫很快就死去了,可是幼虫却活了下来,在大口瓶里优哉游哉的啃吃着木头碎片。我又找来像树上的天牛,结果也是如此。带角的成虫死了,幼虫却对蝎子的毒针满不在乎。
1.在选文中,作者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原著中,作者最后得出结论又是什么?
2.对比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作者进行了哪些对比,这样又有怎样的效果?
3.联系原著,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从法布尔及其创作的《昆虫记》得到的启发。
(十八)蝉的歌唱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工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统,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有删改)
1.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
2.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
3.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
4.“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都写了蝉鸣,其用意有何不同?
(十九)圣栎胭脂虫
五月,我耐心地观察朝阳的圣栎树或绿橡树的细枝,再去走访一些叫灌栎的植物。我将会在圣栎上发现一些黑得发亮、像小豌豆般的小虫,它就是胭脂虫,一种比较奇怪的昆虫。
它真的是昆虫吗?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的人,根本想不到它是一种昆虫,而会把它当成一种浆果,一种黑色的醋栗。尤其是用牙一咬,小球就会爆开,流出略带苦味的甜汁,就更容易让人把它当成果子了。
这种味道不错的果子是一种动物,肯定地说,这是一种昆虫。我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对它的头、胸、腹和腿。它根本就没有头,也没有胸、腹和腿,它就像是一颗大珍珠,和用煤玉做的普通珍珠别无二致,像光滑的象牙那么平滑。
它的底部与树枝接触,显得有些扁平,虽然没有它的背部那么光滑,但依然是光秃秃的一片。胭脂虫似乎并不需要什么支撑,它们好像天生就是粘在树上的。
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它占据了多半个圆面。在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就像扣眼似的。就是通过这个唯一的裂口,胭脂虫才得以与外面接触。这条裂缝有多种用途,首先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我摘了几枝有胭脂虫的圣栎树枝,并将树枝的截断面浸泡在水里,以此来使树枝保鲜。不久,我就看到有一种无色的透明黏液从裂口处渗出来,两天之后,黏液便积成了一个跟胭脂虫肚子同样大小的水滴,当水滴足够重了,它就滴了下来。接着,第二个水滴又很快地形成,泉眼就这样不断地滴出水来。我用小手指蘸了一点儿,味道真是棒极了,就如同蜜一般。要是我们能大量饲养这种昆虫的话,那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宝贵的糖厂,随时都可以收获它们的富裕产品。不过,还是让别人尽情去开发吧。
别人是谁呢?它们就是耐心的收获者——蚂蚁。与蚜虫相比,胭脂虫可是慷慨多了,蚂蚁们总会蜂拥而至。蚜虫对自己的精美食物可是小气得很,你需要长时间在它那胖胖的肚子上搔痒,才能从它们的触角尖上得到一小口糖浆。胭脂虫可就大方得多,无论何时,无论是谁,只要你想喝它的蜜糖,它就让你喝个痛快。就这样,胭脂虫无私地将自己的美味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六月份马上过去,糖浆最近不往外渗出了,蚂蚁们也就不到这里来采集了。一切都表明胭脂虫的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从它的表面看不到任何的异常,仍然和往常一样,是一个乌黑发亮的小球。我拿一把小刀,将这个乌黑的小球与肥大底座相对的顶盖用力破开。
小球里是白色和红色混合成的干粉。放在放大镜下,所见的情景真是令人震惊。干粉在骚动,它活了。如此多的数目要想数清楚,那可是骇人听闻的。白色的是尚未孵化的卵,六月底,这样的卵已为数不多。其他颜色的干粉是活动的小昆虫,它们呈浅棕红色或橘黄色。其中又以白色素最多,那是一堆蜕下的卵壳。小球被一层横隔膜隔成上下两层。这层隔膜是由干燥的雌胭脂虫的尸骨组成。胭脂虫自身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一层容易破碎的皮。除此之外,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卵的。幼儿居住的上层,比底层要好。
当出发的日子来到,由卵孵出的小胭脂虫从下层很容易出去,因为底下有一扇门。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它是敞开的,而且总是敞开得很大。可是,要是从上层出去,小胭脂虫该怎么做呢?小胭脂虫绝对不可能将那层膜挖破的,因为它太虚弱、太瘦小。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圆形的天窗位于隔膜正中央。下层的居民可以直接从扣眼形的门出去,而上层的居民可以从圆形的天窗下来。胭脂虫母亲想得真是无比周到。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中圣栎胭脂虫的外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写蚂蚁采集糖浆时,为什么还要提到蚜虫?
3.文章说圣栎胭脂虫与树枝接触处的裂缝“有多种用途”,请你概括出裂缝的两种用途。
(二十)清洁工
①有一种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在最短的期限内,把所有腐烂物质消灭干净。巴黎至今还没有解决可怕的垃圾问题,那集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倾其财力智力,都不能解决的,在那小小的村庄,却用不着花钱,甚至不用操心就办到了。
②大自然给田野创造了两种清洁工,没有什么能让这些清洁工厌烦、气馁。第一种清洁工包括苍蝇、埋葬虫、皮素、食尸虫类、阎虫科,它们被指派来解剖尸体。它们把尸体分割切碎,在胃坚把死尸的残骸细细研磨之后再还给生命。
③一只鼹鼠被耕作农具划开了肚皮,已经发紫的内脏弄脏了田间小道;一条躺在草地上的游蛇被过路的人踩死,而这个笨蛋还以为做了件大好事呢;一只还没长毛的雏鸟从窝坚掉了下来,摔在托着它的大树脚下,可怜地变成了肉饼;还有成千上万的类似的残骸,出现在各个角落,分散在四处。如果没谁去清理空们,空们腐烂后散发的奥气就很有害。不过不要担心。只要哪儿出现一具显眼的尸体,小小的收尸工马上就赶到了。空们处理尸体,掏空肉质,把尸体吃得只剩下骨头,或者至少也会把尸体变成风干的木乃伊。不到一天,鼹鼠、游蛇、雏鸟,就都不见了,这环境卫生真令人满意。
④第二种清洁工,干起活儿来同样热情高涨。城市空用来减轻我们负担的氦气刺鼻的厕所,乡村空几乎见不到。当农民想一个人呆一会儿的时候,随便一堵矮墙,一排篱笆或一丛荆棘,就是他需要的避人场所。用不着多说,在这种无拘无束的场合,您会撞见什么。苔藓花、厚厚的青苔、一簇簇的长生草和其他美丽的东西,装点着久经风雨的石堆,吸引您走过去,来到看起来是一垛给葡萄培土的墙跟前。好家伙!在装饰得那么美丽的掩蔽所的墙脚一带,有一大滩可怕的东西!您拔腿便跑,什么苔藓、青苔、长生草,都吸引不了您。不过,您明天再来,就会看到那推东西不见了,那个地方干干净净;因为,食粪虫已经到过这儿。
⑤这些掩埋工做的工作,对田野空的环境卫生意义重大。而我们,则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净化工作的主要受益者。但我们给这些忘我的工作者的,差不多就是轻蔑的一瞥,还用俗语给它们加上种种难听的名字。做好事的,背骂名,受歧视,挨石头砸,给脚跟踩。这好像成了一条规律。蟾蜍、蝙蝠、刺猬、猫头鹰,还有别的一些帮助我们的动物,都证明了这条规律。它们为我们做贡献,可要求我们的只是一点点儿宽容。
1.选文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时间写就的这部科普巨著共10卷,为我们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自然给田野创造了两种清洁工”,这两种清洁工及它们所从事的工作分别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你的看法呢?
(二十一)
①虽然狼蛛很多时候都是“等而无获”,但它的确不大会受到饥饿的威胁,因为它有
一个能节制的胃。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比如我那实验室里的狼
蛛,有时候我会连续一个星期忘了喂食,但它们看上去照样气色很好。在饿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狼一样。
②在狼蛛还年幼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藏身的洞,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不过
它有另外一种觅食的方法。那时它也有一个灰色的身体,像别的大狼蛛一样,就是没有黑绒
腰裙——那个要到结婚年龄时才能拥有。它在草丛里徘徊着,这是真正的打猎。当小狼蛛看
到一种它想吃的猎物,就冲过去蛮横地把它赶出巢,然后紧迫不舍,那亡命者正预备起飞逃
走,可是往往来不及了——小狼蛛已经扑上去把它逮住了。
③我喜欢欣赏我那实验室里的小狼蛛捕捉苍蝇时那种敏捷的动作。苍蝇虽然常常歇在
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④但是这只是狼蛛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它们身体比较轻巧,行动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心所欲。以后它们要带着卵跑,不能任意地东跳西窜了。所以它就先替自己挖个洞,整天在洞口守候着,这便是成年蜘蛛的猎食方式。
1.
请写出第②③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第④段中“不受任何限制”中的“任何”能否去掉,为什么?
3.结合选文,说说狼蛛“就像狼一样”的特点有哪些?
(二十二)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①有许多昆虫,它们在这世界上做着极有价值的工作,尽管它们从来没有因此而得到相
应的报酬和相称的头衔。当你走近一只死鼹鼠,看见蚂蚁、甲虫和蝇类聚集在它身上的时候,
你可能会全身起鸡皮疙瘩,拔腿就跑。你一定会以为它们都是可怕而肮脏的昆虫,令人恶心。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它们正在忙碌着为这个世界做清除工作。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其中的几只
蝇吧,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所作所为是多么地有益于人类,有益于整个自然界了。
②你一定看见过碧蝇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绿头苍蝇”。它们有着漂亮的金绿色
的外套,发着金属般的光彩,它们还有一对红色的大眼睛。
③当它们嗅出在很远的地方有死动物的时候,会立即赶过去在那里产卵。几天以后,你
会惊讶地发现那动物的尸体变成了液体,里面有几千条头尖尖的小虫子,你一定会觉得这种
方法实在有点令人反胃,可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更好更容易的方法消灭腐烂发臭的动
物的尸体,让它们分解成元素被泥土吸收而再为别的生物提供养料呢?是谁能够使死动物的
尸体奇迹般地消失,变成一滩液体的呢?正是碧蝇的幼虫。
④如果这尸体没有经过碧蝇幼虫的处理,它也会渐渐地风干,这样的话,要经过很长一
段时间才会消失。碧蝇和其他蝇类的幼虫一样,有一种惊人的本事,那就是能使固体物质变
成液体物质。有一次我做了一个试验,把一块煮得很老的蛋白扔给碧蝇做食物,它马上就把
这块蛋白变成一滩像清水一样的液体。而这种使它能够把固体变成液体的东西,是它嘴里吐
出来的一种酵母素,就好像我们胃里的胃液能把食物消化一样。碧蝇的幼虫就靠着这种自己
亲手制作的肉汤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⑤其实,能做这种工作的,除了碧蝇之外,还有灰肉蝇和另一种大的肉蝇。你常常可以
看到这种蝇在玻璃窗上嗡嗡飞着。千万不要让它停在你要吃的东西上面,要不然的话,它会
使你的食物也变得充满细菌了。不过你可不必像对待蚊子一样,毫不客气地去拍死它们,只
要把它们赶出去就行了。因为在房间外面,它们可是大自然的功臣。它们以最快的速度,用
曾经活过的动物的尸体产生新的生命,它们使尸体变成一种无机物质被土壤吸收,使我们的
土壤变得肥沃,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良性循环。
(选自《昆虫记》,有删节)
1.绿头苍蝇作为“新陈代谢的工作者”,主要的功用是什么?
2.作者要说明绿头苍蝇,开篇却没有直接入笔,为什么?
3.
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读文末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因为在房间外面,它们可是大自然的功臣。它们以最快的速度,用曾经活过的动物的
尸体产生新的生命,它们使尸体变成一种无机物质被土壤吸收,使我们的土壤变得肥沃,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良性循环。
读了这段文字,你对绿头苍蝇有怎样的看法?获得的什么启示。
(二十三)意大利蟋蟀
①在南方的夏夜里,原野上,到处听得见一种调式简单重复,然而情致陶冶人心的乐曲,这音乐在北方可难得听到。春天,在太阳当空的时间里,有交响乐演奏家野蟋蟀献艺;夏天,在静谧宜人的夜晚,大显身手的交响乐演奏家是意大利蟋蟀。演日场的在春天,演夜场的在夏天,两位音乐家把一年的最好时光平分了。头一位的牧歌演季刚一结束,后一位的夜曲演季便开始了。
②意大利蟋蟀与蟋蟀科昆虫的某些特征不太一致,这表现在它的服装不是黑色的,它的体型不那样粗笨。它栖驻在各种小灌木上,或者高高的草株上,过着悬空生活,极少下到地面上来。从7月到10月,每天自太阳落山开始,一直持续大半夜,它都在那里奏乐。在闷热的夜晚,这演奏正好是一台优雅的音乐会。
③乐曲由一种缓慢的鸣叫声构成,听起来是这样的:咯哩——咿咿咿,咯哩——咿咿咿。由于带颤音,曲调显得更富于表现力。凭这声音你就能猜到,那振膜一定特别薄,而且非常宽阔。如果没什么惊扰,它安安稳稳呆在低低的树叶上,那叫场便会始终如一,绝无变化;然而只要有一点儿动静,演奏家仿佛立刻就把发声器移到肚子里去了。你刚才听见它在这儿,非常近,近在眼前;可现在,你突然又听到它在远处,20步开外的地方,正继续演奏它的乐曲。
④你完全摸不着头脑了,已经无法凭听觉找到这虫类正在唧唧作声的准确位置。我捉到那么几只意大利蟋蟀,投放到笼子里,这之后,我才得以了解到一点儿情况,一点儿有关演技高
超到迷惑我们耳朵的演奏家的情况。
⑤两片鞘翅都是干燥的半透明薄膜,薄得像葱头的无色皮膜,均可以整体振动。其形状都像侧置的弓架,处于蟋蟀上身的一端逐渐变窄。右鞘翅内侧,在靠近翅根的地方,有一块胼胝硬肉。从胼胝那里,放射出五条翅脉,其中两条上行,两条下行,另一条基本呈横切走向。横向翅脉略显橙红颜色,它是最主要的部件,说白了就是琴弓。虫鸣大作之际,两片鞘翅始终高高抬起,其状宛如宽大的纱罗布船帆。两片翅膜,只有内侧边缘重叠在一起。两支琴弓,一支在上一支在下,斜向铰动摩擦,于是支展开的两个膜片产生了发声振荡。
⑥上鞘翅的琴弓在下鞘翅上摩擦,同样,下鞘翅的琴弓在上鞘翅上摩擦,摩擦点时而是粗糙的胼胝,时而是四条平滑的放射状翅脉中的某一条,因此,发出的声音会出现音质变化。这大概已经部分地说明问题了:当这胆小的虫类处于警戒状态时,它的鸣唱就会使人产生幻觉,让你以为此时声音既好像从这儿传来,又好像从那儿传来,还好像从另外一个地方传来。
音量的强弱变化,音质的亮闷转换,以及由此造成的距离变动感,这些都给人以幻觉;而这恰恰就是腹语大师的艺术要诀。这虫类的鸣叫,不仅能产生距离幻觉,而且还具备以和颤音形式出现的纯正音色。八月的夜晚,在那无比安宁的氛围之中,我的确听不出还有什么昆虫的鸣唱,能有意大利蟋蟀的鸣唱那么优美清亮。不知多少回,我躺在地上,背靠着迷迭香支成的屏风,“在文静的月亮女友的陪伴下”,悉心倾听那情趣盎然的“荒石园”音乐会!
⑦那高处,我的头顶上,天鹅星座在银河里拉长自己的大十字架;这低处,我的四周,昆虫
交响曲汇成一片起伏荡漾的声浪。尘世金秋正吐露着自己的喜悦,令我无奈地忘却了群星的
表演。我们对天空的眼睛一无所知,它们像眨动眼皮般地闪烁着,它们盯着我们,那目光虽平静,但未免冷淡。
⑧我的蟋蟀啊,有你们陪伴,我反而能感受到生命在颤动;而我们尘世泥胎造物的灵魂,恰恰就是生命。正是为了这个缘故,我身靠迷迭香樊篱,仅仅向天鹅星座投去些许心不在焉的目光,而全副精神却集中在你们的小夜曲上。
1.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意大利蟋蟀有哪些特征?
2.当四周有动静时,意大利蟋蟀的鸣叫声为什么会突然产生变化?
3.
文中的第⑦自然段的画线句子应当如何理解。
4.文中作者不断变换对意大利蟋蟀的称呼,请找出这些称呼,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5.蟋蟀的叫声很常见,但作者却能将这常见的叫声写得如此细致、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二十四)杰出的建筑师
①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蟋蟀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隐居在这里面。“
②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蟋蟀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蟋蟀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宽敞整洁。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起舞的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
③确实,在建造窠穴方面,蟋蟀可以算是超群出众了。在各种各样的昆虫之中,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拥有稳固的家庭住所。即使在一年之中最坏的时节,大多数其他种类的昆虫,都只是在一个临时的隐避所里暂且躲避身形,躲避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尽管这些昆虫在很多时候,也会制造出一些让人感到惊奇的东西,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作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
④经过辛苦劳作造出的家,无论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严冬,都让蟋蟀无比依赖,不想迁移到任何其他地方去。虽然蟋蟀屋子内部并不奢华,隧道部就是卧室,但这里很宽敞,也不潮湿。这样一个居住之所,是为安全舒适而建的,是蟋蟀的别墅。其他动物,或许正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正卧在露天里,或许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它们正为没有一个稳固的住所而烦恼昵。
⑤要想建成一个稳固的住宅,并不那么简单。在我的住地不远的地方,有狐狸和獾猪的洞穴,它们绝大部分只是由不太整齐的岩石构建而成,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些洞穴都很少修整。对于这类动物而言,只要能有个洞,暂且偷生,“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也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兔子要比它们聪明一些。如果有些地方没有天然的洞穴可以供兔子们居住,以便躲避外界的侵袭与烦扰,那么,它们就会到处寻找自已喜欢的地点进行挖掘。
⑥然而,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聪明得多。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洞穴,因为这些洞不合适没有安全保障。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处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因此,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
⑦除去人类,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蟋蟀更加精湛,它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大师。
1.文中蟋蟀的住所有哪些特点?请提取文中的三个词语加以概括。
2.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
3.文章第⑤段不是写蟋蟀的,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是《辞海》中个绍蟋蟀的文字,其语言与选文有何区别?选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辞海》:“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至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素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的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第2页
共24页《昆虫记》文段导读
·
参考答案
(一)论祖传
1.第一次去寻找鸟巢和第一次去采集野菌的经历。
2.一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二要懂得世界上的每一种生物都是独特的。
3.选文中,作者将用于描写人类情绪的“焦急”“不安”用来形容母鸟,将母鸟比作一位护子心切但又毫无办法的母亲,表达出作者内心的不忍以及对石鸟的喜爱之情。
4.人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性格,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二)神秘的池塘
1.小鞘不但是石蚕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小鞘能帮助石蚕在水里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像是它的潜水艇。
2.
示例:我喜欢石蚕。因为石蚕很聪明,它会用金蝉脱壳的方法来躲避凶猛的天敌。石蚕虽不懂得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原理,但是能善用小鞘,小鞘能帮助石蚕在水里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像是它的潜水艇。
3.示例: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由事物的表面看到了它蕴含的本质,体现了哲学家一般的思想。
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在阳光的孕育下,它却犹如一个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于一个普通的池塘,只有像美术家一般观察细看,才能发现它的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像文学家一般的写——“只见它交叉着两肢,在水面上悠闲地做出一副仰泳的姿势,那神态,仿佛它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游泳好手”,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蝎的泳姿。
4.(1)《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2)《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完全是靠它们的本(三)石蚕
1.“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这本书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石蚕仿佛化身为一位优秀的潜水艇艇长,“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将石蚕的生理习性描写得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石蚕。所以说这本书被鲁迅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3.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4.“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我们在生活中,除了要善于发现,拥有会发现美的眼睛,更要有一个懂得思考的心灵。
(四)螳螂
1.本段文字主要记叙了螳螂捕食的情景。
2.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人性观照虫性,将螳螂比作会运用“盯人战术”让敌人感到恐惧的心理专家,不仅惟妙惟肖地将螳螂捕食的样子写得活泼生动,盎然多趣,同时也凸显。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对昆虫痴迷
3.《昆虫记》善用拟人手法,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通篇充满着盎然的生机和情趣。作者用了“怪里怪气”“怯生生”“慌了神儿”等词语将两种昆虫强弱之间的对峙写得情态毕现,十分有趣。
4.。蟋蟀,蝉,塔蓝图拉毒蛛,金龟子,杨柳天牛
5.
对于螳螂奇怪的姿态,蝗虫过于害怕,甚至往前移动到螳螂可以攻击到它的范围以内,螳螂就毫不客气的,用自己的“掌”击打蝗虫,再用两条锯子用力把空压住.
6.
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例如: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生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
7.
要做生活的强者;危险时要从容镇定,不惧怕,不慌乱;
要充满自信,不要被别人的虚张声势吓住。(答出一点即可)
(五)蝉的卵
1.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或: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2.①和蚋一样具有寄生习性的是金锋。它潜进了别人的茧子,把卵产在那睡得正酣的幼虫的旁边,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虫,就会把茧子的主人当作丰美的食物。
②寄生虫的行为通常是我们所不齿的损人利己的行为。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我们都应该学会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得幸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
3.选文语言充满情趣,如“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蝉面对蚋来侵害蝉卵时无所作为的本能,融入了作者的惋惜的心情。
4.人生的价值在奋斗,不管结果是否成功。奋斗的过程漫长,在奋斗的时候需要忍受孤独、寂寞,然而,没有这个艰苦奋斗过程,就不会有成功的辉煌。
(六)金龟子
1.金龟子在夏至露面,傍晚出来,半个月的时间忙着求偶,每晚忙到深夜,白天睡觉,雄虫向雌虫求爱时,打开触角上的折扇展示它的魅力。
2.每到傍晚,法布尔便跟踪金龟子,观察它们,一直持续半个月,每天观察到深夜。第二天早上继续观察。为看着它们的舞姿,早上抓了四对关进铁丝网,他在旁边守候观察。
3.动作、神态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龟子求爱的情景
4.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松毛虫
1.①松毛虫即使走错巢,它们也会很平静,和平相处,团结吐丝织巢;②它们怕雨雪天,可以利用它们进行天气预报。
2.。①蜘蛛在母性方面的表露令人叹服,它将卵产在自己丝织的袋子里,这个袋子既可防水又可保暖,是未来的小蜘蛛们的安乐床;②母被管虫在产卵后舍弃自己的衣服以保幼子安然生活。即使死了还要拿身体当屏障保护幼子
3。.表达了法布尔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对神奇造物的赞叹
4.示例:我想要向大家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有关昆虫的知识,作者用了拟人手法,把各种各样的昆虫当作人来描述,语言活泼有趣。阅读这本书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比如书中谈到的松毛虫,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毛,用来给它的卵做一件温暖的外套。这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也让我明白要学会感恩父母。
(八)蟋蟀的住宅
1.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2.就是两个小时(1)聪明,如:把住宅建在隐秘的地方。(2)勤劳,如:钻在下面一呆。(3)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它的洞随天气的变冷和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4)善于管理家务,如: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
3.《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把蟋蟀的住宅比喻为“家”,生动形象;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就像一个人在精心设计自己的住房,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4.热爱大自然,热爱细小生命的生活态度,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九)斑纹蜂门警
1.很精致。①身体细长,腹部底端有可以保护自己的刺。②勤劳智慧。它们筑巢、采蜜、所筑巢穴防水,采蜜回来后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小巢。它们年老时还发挥余热,老蜜蜂还做门警保护家庭。③精心细致。它们在筑巢、采运花粉花蜜和育儿过程中都表现得有耐心,所筑巢穴
2.引用小山羊的故事使得文章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将“多疑”的小山羊与充当门警的老蜜蜂进行类比,凸显老门警的尽职尽责和对“家庭子女”的热爱。
3.,生动形象地叙述出作为“老祖母”的蜜蜂尽心尽职守卫蜂巢、赶走侵略者的故事。将蜜蜂人格化不仅使得文章语言诙谐活泼,趣味盎然,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种昆虫的喜爱和赞美。选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老蜜蜂比作警惕的老门警,赋予蜜蜂人的性格和语言
4.已经退休的老蜜蜂还要发挥余热,用它的全力,尽忠职守地来保护家庭。这启示我们:不管我们处于哪个年龄阶段,我们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固守职位,竭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十)绿色蝈蝈
1.追捕蝉时动作敏捷迅速、勇敢顽强的特点。
2.相同点:动作勇敢凶猛;不同点:鹰是以强欺弱,而蝈蝈是不甘示弱,敢于向比自己强壮的敌人挑战。好处:通过对比,更突出了蝈蝈勇敢顽强的特点。
3.“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嗦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得出的。
4.示例:①《昆虫记》中不仅有绚烂旖旎的虫类生活,也有一个博物学家对弱小生命的尊重。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不应该被忽视,都需要我们去理解;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对昆虫进行观察和试验,并获得了许多新发现,填补了当时昆虫学的许多空白。
(十一)蝉和蚁
1.(1)如“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窑中钻了开来”,可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
(2)如“被这帮小蚂蚁如此这般地搅扰,巨蝉没了耐心,终于弃井而去”,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些显著的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文学经典。
2.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唱歌;毫不客气、抢劫时决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蝉:能工巧匠等。
3.“在这群冲锋陷阵的强盗中,最大胆最坚决的就是蚂蚁”将蚂蚁夺食的行为比作了人类世界的强盗,不仅是强盗,还是“最大胆最坚决的强盗”;又将蝉比作歌唱家,“七月,午后酷热难耐,成群的昆虫干渴难忍,在枯萎打蔫儿的花上爬来爬去,想找点儿水解渴,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将蝉的安逸舒适也描写得淋漓尽致。
(十二)蟋蟀出世记
1.时间
2.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3.示例:“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4.示例:这句话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的欣喜之情。
5.示例:对生命(昆虫、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严谨、细致、持之以恒
(十三)红蚂蚁
1.①红蚂蚁不会抚育儿女;②不会寻找食物;③靠俘获的小黑蚂蚁供养它们。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以)
2.
红蚂蚁不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
3.描述了红蚂蚁出征黑蚂蚁并俘获其幼蚁的过程。
(十四)蟋蟀的歌唱
1.蟋蟀的幻声是由声音的高低与抑扬造成的,同时受翼鞘位置的影响。
2.本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蟋蟀的叫声比作快乐之歌,突出了蟋叫声的悦耳动人。在读者听来,蟋蟀的歌声竟然从每棵小树到每根树枝上飘出,极言蟋蟀之多及其声音之清脆辽远。修辞方法的运用让作者对蟋蟀喜爱之情得以彰显。
3.作者陶醉在蟋蟀的歌声里而忘记了星辰美景。在蟋蟀的歌声里,作者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快乐。即便蟋蟀是那么微小,但它的生命让作者感动,作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蟋蟀的喜爱,有力地凸显了文章的主题:尊重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热爱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
(十五)
1.作者想要证明松毛虫从众的习性会不会让它们在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的圆形路线不停地打转。
2.
①该书让我们了解到昆虫的生活和习性;
②该书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或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敬畏);
③该书让我们了解到实地观察与反复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或体会到作者积极探索、务实的科学求真精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①松毛虫的团结和盲从习性让它们在花盆上走了48小时,找不到回家路。这启示我们要保持保持清醒、独立的意识,不盲从,在面对困局时要多加思考,善于变通。
②作者为了进行实验而持续八天对毛毛虫进行观察,这启示我们凡事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十六)条纹蜘蛛
1.①形状奇特、神秘;②可以防水;③可以保暖
2.①松毛虫妈妈会把自己身上的毛给它的卵做一件温暖的外套;
②母被管虫在产卵后舍弃自己的衣服以保幼子安然生活。即使死了还要拿身体当屏障保护幼子。
3.
①蝉的危险来自蚋,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蝉在地下生活四年而在地上生活一个月;②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③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④蜜蜂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蚂蚁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十七)对蝎子的免疫力
1.①幼虫是否对蝎子的毒具有免疫力。
②接受实验的昆虫越是低级,抵抗蝎子毒针的能力就越强。
2.(1)
①将金匠花金龟的幼虫与葡萄根柱犀金龟接受蝎毒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
②将刺猬、蜂虎、杜鹃等动物与昆虫的抗毒性进行比较;
③将天牛的幼虫与成虫接受蝎毒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
(2)这样写的好处有:
①使得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更真实可信;
②体现了作者严谨、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3.示例:
①《昆虫记》中不仅有绚烂旖旎的虫类生活,也有一个博物学家对弱小生命的尊重。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不应该被忽视,都需要我们去理解;
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对昆虫进行观察和试验,并获得了许多新发现,填补了当时昆虫学的许多空白。
(十八)蝉的歌唱
1.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一样的乐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2.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细节),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3.作者用土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旨在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法布尔的《蝉》旨在探究科学奥秘: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
(十九)圣栎胭脂虫
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它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二十)清洁工
1.
30
昆虫的史诗
2.第一种清洁工是苍蝇、埋葬虫、皮素、食尸虫类、阎虫科。它们从事尸体解剖工作。
第二种清洁工是食粪虫。它们从事粪便清理工作。
3.那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这么丰富多彩!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主角。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知道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智慧和进步。这些渺小的昆虫们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趣味。
(二十一)
1.第②段:打比方。把狼蛛比喻成人,形象风趣,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第③段:作比较。把狼蛛和猫相比较,突出强调了狼蛛捕食动作敏捷的特点。
2.不能去掉;“任何”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小狼蛛捕食随心所欲,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①捕食动作敏捷。②对猎物蛮横凶狠。③饥饿时极其贪婪。
(二十二)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1.绿头苍蝇的幼虫嘴里吐出来的一种酵母素,能使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消灭腐烂
发臭的动物的尸体,使其变成一种无机物质被土壤吸收。
2.绿头苍蝇是令人讨厌的,作者先由人们主观地对一些昆虫的偏见看法写起,然后引
出说明对象,目的是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3.文中第④段中的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准确的说明了苍蝇的
幼虫嘴里吐出来的一种酵母素能把固体变成液体,增加了文中的说服力,也为下文说明
苍蝇是功臣做了铺垫。
4.绿头苍蝇传播细菌,但又是大自然的功臣,我们应当对其辨证地看待它。
启示:万事万物都有其优点和不足,看待事物不能用偏见的眼光看待,要一分为二,辨证的去看待。
(二十三)意大利蟋蟀
1.肤色不是黑色的;体型不粗笨;栖驻在小灌木或草株上,过着悬空生活;在夏天夜晚持续奏
乐。
2.鸣叫声产生变化是为了使对手产生幻觉,辨别不出蟋蟀的位置,以使自己摆脱危险。
3.这句话的前半句说的是意大利蟋蟀在夜晚尽情歌唱,后半句“群星的表演”指的是“天鹅
星座在银河里拉长自己的大十字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意大利蟋蟀的歌声的特别喜爱。
4.因为琴弓与鞘翅摩擦时所接触到的摩擦点不一样,摩擦点有时是粗糙的胼胝,有时是四条
平滑的放射状翅脉中的某一条。
5.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要了解事物就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把观察
和思考结合起来。
(二十四)杰出的建筑师
1.安全(隐蔽)
舒适
稳固
2.不能,因为“最多”表示最大限度,用在原文是指这个隐蔽的隧道最深处不超过九寸,不是很深,去掉后就变成这个隧道深九寸,不符合实际,语言不准确。
3.不能删去。第⑤段主要介绍狐狸、獾猪和兔子的洞穴,与蟋蟀的居所形成对比(或反衬、或作比较),突出蟋蟀的建筑技艺之高(聪明,更会选址)。
4.本文的语言富有文学性,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又带有明显的感彩,亲切自然。而《辞海》中的文字显得平实准确,趣味性不强。
第2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