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第四单元课内阅读专练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四:第四单元课内阅读专练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7 18:3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课内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从词语使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什么又“赶紧拭干了泪”?
(4)选段中两次描写父亲的“背影”,请简要说说其在写法和感情抒发上的不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__A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B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C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D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①(批注: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看到年迈体胖的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艰难,内心非常感动,所以流下眼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②(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
(1)如何理解选文第一段中加粗词“聪明”的含义?
(2)给选文第二段中A、B、C、D四处填写准确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段中“我”两次流泪,这两次流泪的含意有所不同,请仿照①处的写法,把对第二次流泪的批注写在下面。
(4)选文第二段中两次写父亲的“背影”,请简要说说其在写法和感情抒发上的不同。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②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③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④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第①段中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中连续使用四个反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4)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至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纯洁”“强烈”两个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3)文中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云霄”与“尘世”分别指什么?
(4)下面是本文另一版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1)简要概括第一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2)文中提到了陈圆圆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3)作者在莲花池旁的一个小酒店喝酒时,写了店内外哪两种景物?这里将吟咏的诗写下来有什么表达效果?
(4)最后一段“我想念昆明的雨”在文中第二次出现,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月台头橘(望父买橘)。
(2)“攀”“缩”“倾”等动词,描绘出父亲买橘子时的艰难情形,突出表现了他对“我”的爱。
(3)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为“我”买橘,这使“我”很感动。? 既怕别人看见难为情,更怕父亲看见而伤心。
(4)前一次,作者具体细腻地从衣着、动作、体态等方面描绘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后一次,作者把父亲的背影放在人流中,由近而远,由显而隐,抒发了作者依恋、惆怅、悲悯、辛酸的情感。
2.答案:(1)“聪明”在这里是反语,应为“太幼稚,太不理解父亲”的意思。这句话体现了“我”深深的自责和内疚,悔恨自己的幼稚无知,表明“我”现在才真正理解了父亲,懂得了父爱。
(2)爬;攀;缩;倾;作用:运用这些动词,细致描绘出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艰难情形,生动展现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形象。
(3)第二次流泪,是因父亲离开,望着父亲混入人群的背影,而产生惜别、依恋、心酸的情感,所以流下眼泪。
(4)前一次,作者具体细腻地从衣着、动作、体态等方面描绘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后一次,作者把父亲的背影放在人流中,由近而远,由显而隐,抒发了作者依恋、惜别的情感。
解析:(1)反语就是正话反说,“聪明”在这里的意思是糊涂。换一句话说就是“一点也不聪明”,反映了“我”当时没体会到父亲的爱,以为自己很聪明,如今明白了之后的自责和内疚,表明“我”对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的悔恨。
(2)细致的动作描写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这几个动词传神刻画出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艰难情形,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朴实、慈爱的父亲。
(3)参照①处,根据第二次流泪的场景分析作者的情感即可。第二次流泪,作者把父亲的背影放在人流中,由近而远,表达了惜别之情。
(4)结合选文第二段内容及文章的情感基调,从写法和情感两方面分析,要答出两者的不同之处来。
3.答案:(1)不矛盾。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讲,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它极常见,极易生长,所以说它“极普通”;说它“不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因为作者赋予它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等美好的精神品格。
(2)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抑”,“但是”语意一转,变抑为扬,肯定它是“伟丈夫”。突出了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的特点。
(3)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按照由树到人、由浅入深(由形及神)的顺序,层层深人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读来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4)本段以楠木反衬白杨树,突出对白杨树的赞美。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讲的,指白杨树在西北高原上极常见,极易生长;“决不是平凡的树”则是从精神层面上讲的。回答时,先明确观点,再简析理由。
(2)作者要赞美白杨树是“伟丈夫”,却先说它不美,算不上“好女子”,这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结合画线句子的表述,分析其如何“抑”,如何“扬”,以及要突出的白杨树的精神品质即可。
(3)由四个句子的句式特点来看,连续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由句子表述的内容来看,按照由树到人、由浅入深的顺序,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结合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可知,这样表达让人读来感觉气势磅礴,酣畅淋漓。据此整合作答即可。
(4)本段将楠木和白杨树放在一起写,是以楠木反衬白杨树,据此分析归纳即可。
4.答案:(1)作者一生有三种追求,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情感,有力地指出了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3)云霄: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或:作者理想中的世界)尘世: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4)示例:我认为本文更好。因为本文的最后一段比较简洁,口语色彩较浓,这使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干脆利落、发自肺腑。(或:我认为另一版更好。因为它的书面色彩较浓,句子较长,语气较为舒缓,这使人觉得作者的思想感情仿佛是深思熟虑所得,表现得更为沉稳厚重);
5.答案:(1)作者回忆了在莲花池边的一个小酒店小酌的情景。
(2)由此交代40年后,莲花池这里发生的事仍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
(3)酒店里的鸡和院子里的大木香花。? 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在酒店喝酒时的所见所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4)点明文章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照应前文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