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8 12: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2.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纪实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3.下列表述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红军剧社的主题是抗日和革命,大力提倡拉丁化来促进群众教育,演员几乎都是在当地招来的。
B.?飞夺泸定桥时,红军战士背着毛瑟枪和手榴弹,爬上沸腾的河流,抓住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C.?斯诺动身去中国之前注射了凡是他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包括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疫苗。
D.?1936年斯诺来到中国进行采访,依次到西安、上海、保安等地,并搜集了关于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4.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
5.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二、名著导读
6.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 片段一
???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 片段二
??? 毛泽东和他的夫人(指贺子珍)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毛氏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
(1)片段一是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中国红军一件重要历史事件的赞颂,请结合全书说出这是哪一事件?
(2)阅读片段二,说说毛泽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7.斯诺在序言中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请结合著作的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根据名著内容写出以下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哪几位领袖人物。
①二十六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做了布留赫尔将军的亲信,布留赫尔将军当时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号俄国顾问。________
②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度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他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他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________
③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布命令——这是革命军队的领导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因素。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____”。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________。
10.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1)【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任选一项作答。
内容呈现:
??? Ⅰ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 Ⅱ据红军告诉我 , 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 , 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①结合“内容呈现”中划线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②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Ⅰ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2)【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三、综合题
11.《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真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1)班上准备开展“《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就如何清楚地把握《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所写的事实设计出合乎逻辑的学习步骤,让一个从没读过这本书的同学知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后做什么,表述清楚每一步该做的具体事项。(至少包含三个步骤)
(2)全班共同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将分三个专题探究。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领袖的革命之路。专题二:关于长征。专题三:信仰与精神。假如你是组长,请代表组员选择一个专题,并围绕你所选的专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拟定3-5个探究项目,便于组员分工查阅相关内容,完成专题探究任务。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D
3. C
4. B
5. B
二、名著导读
6. (1)红军长征(长征)
(2)从选段可见毛主席是一个生活简朴、与士兵平等的红军领袖。
7. 作品的素材是来源于中国革命者的斗争生活经历(或很多内容是“口述实录”)。例如,作品中写毛泽东,就引用了他大量的口述内容。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不是作者写的;但素材的整理与艺术加工是需要作者完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又是作者写的。
8. 周恩来;毛泽东;朱德
9. 红小鬼;我认为“勇者”是信念坚定、乐观坚强的人。“红小鬼”们相信红军,相信革命,在长征途中,历经艰难困苦,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他们就是真正的“勇者”
10. (1)①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②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2)“人”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疯子”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三、综合题
11. (1)步骤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如读《红星照耀中国》通过阅读序言可以发现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步骤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步骤三: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步骤四:阅读后思考,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2)选专题一,可从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出身与家庭、童年的经历、受教育的情况、参加革命的起因、参加革命后的经历等项目入手。选专题二,可从长征的起因、长征的路线、长征中面临的困难、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长征的历史价值。选专题三,可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长征精神的内涵、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