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八
年
级(上)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时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重点)
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重点)
走进作者“钟声”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写作背景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人民日报》的记者就此事件写了这篇新闻评论,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知识备查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也就是:
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
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
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请互相讨论交流。
在战争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为目标实施空袭,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
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
杀人比赛
重点字注音
公祭(jì)
宝鼎(dǐnɡ)
国殇(shānɡ)
杀戮(lù)
悼念(dào)
惨遭绝人寰(huán)
篡改(cuàn)
抵赖(lài)
妄图(wànɡ)
警惕(tì)
呓语(yì)
振聋发聩(kuì)
遁形(dùn)
矢志(shǐ)
捍卫(hàn)
誓言(shì)
彰显(zhānɡ)
磅礴(pánɡbó)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缅怀:怀念;追想(以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初衷:最初的心愿。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
悼念:怀念死者,表示哀痛。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的过失或罪行。
呓语:梦话。
词语解释
妄图:狂妄地谋划。
辱没:玷污;使不光彩。
遁形:隐藏形体。
捍卫:保卫(多用于抽象事物)。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彰显:鲜明地显示。
磅礴:(气势)盛大。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
点。人寰,人间。
丑态百出: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聩,聋。
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
部。贯,贯穿。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精读细研
题解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1.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2.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精读细研
1、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
2、第一段“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1.什么是插叙?
插
叙
3、日军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进行阐述。
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4、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5、第二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组织的做法,具体阐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论证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而论证解决“怎样进行论证”的问题。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论证方法
什么是论证方法?
6、第三段交代“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用意何在?
在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
在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严峻形势。
7、结合第四段内容,说说人们对于日本顽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
日本右翼分子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
8、第四段交代日内瓦、联合国对待日本的态度有何用意?
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用两个事实具体印证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正义的力量对之反击,进而阐明“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论断,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9、第五段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作用?
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
另一方面,与下文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形成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
10、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
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变迁的意义:(1)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方便全世界的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3)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11、写全世界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有什么作用?
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
纪念死难者。列举众多事例,证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都尊重历史、缅怀历史。
12、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日本右翼否认历史、美化侵略的无耻行径,与第2段形成鲜明对比,言辞犀利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13、试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本句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强调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誓言、信念和力量,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尽显大国风范。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
14、试简要分析这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思路。
1、思想深刻,说理性强。
写作特色
文章围绕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既有全世界正义之士的纪念,又有日本右翼势力的痴心妄想,摆事实,讲道理,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阐明观点,认识有高度,思想针对性强。
2、事实清楚,准确性强。
这篇新闻评论中作者大量运用事实,特别是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的相关事实来阐明自己的认识,印证观点,并且引用原材料,大大增强了评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使文章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3、运用对比。
文章第2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第3段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战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子顽固态度的强烈批判。
揭示史实
表明公祭目的
正义之士
日本右翼
(对比)
南京命运变迁的意义
(表态)
铭记历史
维护和平与正义
文章结构
文章主旨
本文报道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事件,主要讲述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否认,态度鲜明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态度,表明了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
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没有记忆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吸取灾难的教训,开启崭新的时代故事。我们经历了黑暗的南京大屠杀,我们有30万同胞死难,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实现民族记忆的世代传承,警钟长鸣,才能不让历史重演。今天,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吸取灾难教训,积淀民族记忆,团结全世界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学后感悟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