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饮酒》其五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饮酒》其五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8 17: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
学生课前搜集复习陶渊明诗词《归园田居》,自主搜集学习饮酒诗序文,以此全面的了解陶渊明。带着对陶渊明的个人命运的曲折的了解去学习《饮酒》其五,更加深学生对陶渊明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够熟读背诵。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闲适恬淡的感情。
3.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品读诗句,体悟诗歌的表现手法,初步养成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感悟诗中要表达的“物我合一”的真意。
导入新课:今天,李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位中国文人——陶渊明。学生谈对陶渊明的初步了解,老师总结,他是东晋开国元勋的后代。一生三次做官,官职不大。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肯屈服于权贵,三次选择归隐,归隐之后,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开创了中国田园式的先河。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陶渊明,老师出示
PPT通过
PPT来完整的了解陶渊明。
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词:归园田居。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背诵《归园田居》老师补充:他一生有三大爱好。爱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让我们再次走进陶渊明的另一篇诗词《饮酒》通过他的作品,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理解他的情怀。序文学习:陶渊明一生以饮酒为题写了
20首诗歌,我们今天即将要学的是《饮酒》其五。在这
20首诗歌之前,他写了一篇序文,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师友互助学习序文。
以此了解陶渊明写作这些诗词的背景。以读促学:朗读诗词,体会诗歌的大意,通过齐读,范读个读的形式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诗词大意:师友合作探究,结合文中的注释,请学生把对诗的理解说一说。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译,学生说出对诗词的理解。
师生明确诗句中的关键词:心远、油然、真意。抓住关键词再去朗读诗词。以读促悟:析意象:在中国的诗词当中,有些名词已经从他本来的意思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含义。我们把它叫做象征意,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讲,我们把它称之为意象。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柳树,代表的是送别和伤感。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梧桐代表的是悲伤和凄凉的意思,比如,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比如红豆代表的是相思与爱情,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请同学们思考古典文学中的东篱作为一种意象,他指什么呢?借助以往诗词理解。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陶渊明先生说,采菊东篱下,那么这里的东篱象征着什么呢?师友互助学习。
师生明确:东篱,它不仅仅是指院子东边的篱笆,而是只而且指陶渊明使用了东篱这个词之后,他已经成为隐士的心态和生活的一种象征。隐士是心灵栖居的地方。同样的,南山仅仅是指南边的山吗?不是的。南山在世人的眼里已经成为隐士的精神家园,是的,精神家园,是隐士心灵休息的地方。南山恰恰象征着一种人生的悟道之处啊。在中国的陕西,就一座终极的人生悟道之地,这座山就是终南山。是中国道士最多的地儿,现在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在此修行悟道。因此,我们来理解这句诗南山,在优美的南山脚下,这是我心灵栖息的地方,我在这里悠然的采菊,悠然的生活。于自然的山水融为一体,我的心就释然了,我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我的心灵。终于有了归属。所以陶渊明才勇敢的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的此,就是南山脚下的生活啊!这种生活有真意啊!因为心远,所以悠然,因为悠然所以有真意。
南山是他心灵栖息的地方,是他灵魂的归属地啊!至此诗人的情感水到渠成表达出来。带着这份理解大声朗读诗词。
品心远:远离凡尘俗世,远离功名利禄,返朴归真。不背负太多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物质生活也许匮乏,但他悠然自乐,所以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品真意:真意就是人生的真正意义,因为懂得,所以心愿。因为心软,所以悠然因为悠然,所以回归。陶渊明的这首诗词为我们找寻了一方精神的宁静天空,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在遵循于自己的本心,找自己的人生真意,让心灵有自己的归宿。当堂背诵本首诗词。
课堂归纳:今天我们徜徉于中国古典诗词当中,对诗词的意境,我们流连忘返,最后让我们再次背诵陶渊明的这首诗,作为本节课的结束。愿我们喜欢诗歌,愿我们在陶渊明的诗歌意境当中让我们的心灵回家。师友互助的课堂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师友互助。以两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培养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合作精神。
在学习和生活中,争取实现“师傅”帮“学友”,“学友”帮“师傅”,互帮互助的和谐场面。改变上课方式,适当的“放手”,课堂上多给学生留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启发,多引导,多提醒。要做到充分备课。重在研究学生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设计问题,分几个层次,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要做好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要做好在课堂上师傅们都不会回答的问题老师应如何解决这一准备。课堂总是遗憾的课堂,不完善的地方我会反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