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课内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1)第一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特意提到“我”的原因是什么?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4)“呜呼,无法可想!”这句话包括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选文前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母亲从三个方面给了作者深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
第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粗词语分别指什么?
①“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三段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找出例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①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句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颠倒?为什么?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①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1)第①段在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满含粲然笑意时,说它犹如__________;那么,假如要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忧郁时,可以说它犹如___________。
(2)“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请列举第①段眼睛的不同感情表现。
(3)请赏析②段画线句“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1)选文第一段是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征来写的?
(2)请找出选文中的过渡句。
(3)“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双眼睛”,作者从“这对眼睛”中捕捉到了哪些感情?
(4)“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一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
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2)怎样理解“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这句话?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
(4)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我”对本级学生会人员怀疑中国人的能力的强烈愤慨。
(2)强调“我”也是中国人,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旁观者。
(3)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闲看者愚昧、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之情。
(4)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国人精神愚昧、麻木的感慨。
2.答案:(1)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2)①中国共产党
②“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3)①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②两个“能做到的”表达了作者对于实现尽忠于党和人民,让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这一愿望的坚定信念。
(4)不能。? 因为“创造了”表示已经创造,是总结过去;“创造着”指正在创造,是强调今天。若二者颠倒,则既不符合逻辑,又失去了强调的作用。
3.答案:(1)神奇的星光 一汪幽暗的湖水
(2)高兴时满含粲然笑意,在音乐中热泪涟涟,精神满足时闪闪发光,忧郁时黯然失色,也可以冷酷锐利,或涌出好奇的神色。
(3)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用“闪光的珠宝”比喻托尔斯泰的眼睛,用“甲壳”比喻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
解析:(1)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信息和补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思考与之特点相符的喻体,完成比喻句的补写。第一空可直接从文中找到;第二空应填体现眼睛忧郁、深邃的特点的喻体,所以可填写“一汪幽暗的湖水”。
(2)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和文章信息的筛选。“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概括出“高兴时满含粲然笑意”;“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概括出“在音乐中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概括出“精神满足时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概括出“忧郁时黯然失色”;由“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概括出“也可以冷酷锐利”;由“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概括出“涌出好奇的神色”。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句中用“闪光的珠宝”比喻托尔斯泰的眼睛,把他的“胡子、眉毛、头发”比喻成甲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睛在托尔斯泰面部的重要性,托尔斯泰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
4.答案:(1)日光犀利。
(2)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
(3)喜悦、热情、满足、忧郁、好奇。
(4)夸张。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人类面部最丰富的情感,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感。
5.答案:(1)居里夫妇终于揭开了镭的神秘面纱(或:居里夫妇终于发现并提炼出了镭)。
(2)这说明两位科学家为了科学实验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把献身工作视为极大的乐趣。
(3)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令玛丽夫妇朝思暮想的镭比作“零星的宝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镭的珍贵无比。
(4)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手法。形象地刻画出玛丽夫妇发现镭前后的举手投足和神情姿态,表现出两位科学家对自己实验成果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