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1章第2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去掉大部分叶片
保留全部叶片
植物的蒸腾现象
探究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关系
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
甲量筒中的水减少较多;
乙量筒中水几乎没变化。
上述实验现象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叶片越多,散失的水分越多。
为什么要对枝条做不同的处理?
作对照,更容易分析得出结论。
探究蒸腾作用强弱于叶片面积的关系
植物的蒸腾现象
蒸腾作用
定义: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主要器官: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茎处也能进行微弱的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部位:气孔。
植物的蒸腾现象
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植物的蒸腾现象
分组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如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描述叶片下表皮细胞的形态特点,找到下表皮上的保卫细胞并描述其形态特点。
植物的蒸腾现象
分组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叶
表皮
叶脉
叶肉
上表皮
下表皮
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导管和筛管),是叶片的“骨架”
位于叶片最外层,为保护组织,有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
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含有叶绿体。
植物的蒸腾现象
分组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叶片结构
气孔的构造
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内含叶绿体。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下表皮的气孔较多。
植物的蒸腾现象
分组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在进行蒸腾作用时,植物体中的水就是以气体状态(水蒸气)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
思考:气孔是三种气体进出的门户,是哪三种气体?
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
植物的蒸腾现象
分组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气孔的构造
植物的蒸腾现象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
分组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气孔的构造
吸水,膨胀——开放——发生
失水,缩小——关闭——不发生
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保卫细胞 气孔 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现象
分组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形状
有无叶绿体
作用
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不规则
半月形
无
有
保护作用
控制气孔的开闭
叶片结构比较
植物的蒸腾现象
分组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状,排列较紧密像栅栏;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不规则较为疏松像海绵。表皮细胞呈扁平状,排列紧密。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以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
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讨论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大树体内的水分却是从低处流到高处,这是为什么?
水分从气孔散失,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从而能够促进根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通过茎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
水自气孔排出
炎热的夏天,植物为什么不会因为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蒸腾作用使水分从叶表面大量散失,带走热量,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这样,植物就不会因为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讨论
蒸腾作用的器官是( )
A.叶肉 B.根 C.茎 D.叶
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 )控制
A.保卫细胞 B.叶肉细胞
C.生殖细胞 D.表皮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D
A
练习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
在我们这个地区,( ) 蒸腾作用最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列哪种物质不通过气孔进出(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无机盐 D.水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原因是( )
A.树冠遮阴,蒸腾作用带走周围空气的热量
B.大树能刮风,吹走了周围的热量
C.大树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中水分增多
A
C
B
树木为什么到了冬天会落叶?
在北方,天寒地冻,根吸收水分很难,而树叶的蒸腾作用却照常进行。树木为了保护自己采取的一种措施:脱落叶子,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光照射,气温较低;另外,大树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和氧,使空气凉爽和清新。
刚移栽的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萎蔫现象?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于根吸收来的水分,造成体内处于失水状态。
如何防止移栽植物的萎蔫现象?
1.剪去多余的枝叶。
2.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
3.注意遮阳。
4.移栽时,保护根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