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课时课件(共27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课时课件(共27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9 20:20:50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导入新课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在1948年11月29日发起,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1.熟读课文,划分层次,理清结构。
2.学习运用时间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领悟说明方法的运用。(难点)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培养奋勇向前的精神。(重点)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周定舫:
1931年生,浙江省海淀县人。1953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走进作者
自主学习
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既介绍了纪念碑建筑上的特征,更突出了纪念碑的纪念意义。
写作背景
自主学习
瞻仰
镏金
上溯


庑殿


逾越
天堑
zhān
liú

chóng
màn

tiǎo
xìn

qiàn
自主学习
瞻仰:恭敬地看。瞻,往上或者往前看。
上溯:从现在往上推算。溯,逆流而上。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逾越:跨越,超越。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堑,壕沟。
自主学习
知识回顾
说明顺序:逻辑、时间、空间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统分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摹状貌、分类别等。
整体感知
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标题:
毛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写的题词。
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全文主旨。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整体感知
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表明本文说明对象,表现出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之情。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1)说明瞻仰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2—10)介绍纪念碑的外形、结构和各个部分;
(11)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整体感知
课文思路
点题,总领正文
(1节)
介绍纪念碑
(2—10节)
抒写瞻仰感受
(11节)
渗透着:无限崇敬
深切怀念
整体感知
阅读第2-5段
1.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
走去
越过
踏着
走到
踏上
到了
东长安街
纪念碑台阶前
第二层平台
理清顺序
精读探究
2.总体来看这部分是按照怎的序来写的?


远处
近处
空间顺序
精读探究
天安门
人民大会堂
纪念碑


西

纪念碑台阶前
第二层平台
东长安街
政协礼堂


这部分是按照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绍纪念碑。
精读探究
3.到了第二层平台,作者又如何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词、碑文和造型的?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精读探究
(1)先

(1)先

(1)先

四周
中间
台阶
碑身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
四周:
双层汉白玉栏杆
中间:



正面:


背面:






空间顺序
精读探究
第2—5段写了纪念碑的哪些内容?
位置——广场南部
材料——花岗石、汉白玉
兴建过程——1949年9月30日决议兴建、奠基礼,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
规模——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
碑顶高达37.94米
体会感情
精读探究
结构——台基、碑身
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碑文:“三年以来……永垂不朽!”
造型——①两侧上部是红星、松柏、旗帜组成的装
饰花纹(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②小碑座四周是木段画、荷花、菊花等组
成的8个大画圈(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
人民永远怀念和敬仰他们)
③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民族风格、新时代精神)
阅读第6-10段
1.文章在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结合。
空间顺序:东——南——西——北
时间顺序:即历史顺序
精读探究
方位
顺序
时间
事件
意义
东之北
1
1839年
销毁鸦片烟
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决心
1949年
解放全中国
东之南
2
1851年
金田起义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南之东
3
1911年
武昌起义
结束了封建帝制
南之中
4
1919年
五四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南之西
5
1925年
五卅运动
促使大革命风暴的爆发
西之南
6
1927年
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
北之东
8
热烈支援前线
北之西
10
欢迎慰劳解放军
西之北
7
抗日战争时期
敌后游击战
打击日本侵略者
北之中
9
胜利渡长江
虎门硝烟
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五四爱国运动
五卅运动
八一南昌起义
抗日敌后游击战
欢迎解放军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支援前线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划分层次,理清结构。
2.学习运用时间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领悟说明方法的运用。(难点)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培养奋勇向前的精神。(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在1948年11月29日发起,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2.播放视频——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朗诵
方明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周定舫:1931年生,浙江省海淀县人。1953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2.写作背景
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既介绍了纪念碑建筑上的特征,更突出了纪念碑的纪念意义。
3.字词积累
瞻仰(zhāngyǎng)矗(chù)立?五卅(sà)奠(diàn)基?砌(qì)墙??
上溯(sù)伟绩(jì)?镏(liú)金??挑衅(tiǎoxìn)逾越(yúyuè)
天堑(qiàn)重幔(chóngmàn)不朽(xiǔ)横幅(fǘ)?发髻(jì)
镶嵌(xiāngqiàn)???搀扶(chānfú)矗立??
瞻仰:恭敬地看。瞻,往上或者往前看。
上溯:从现在往上推算。溯,逆流而上。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逾越:跨越,超越。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堑,壕沟。
4.知识回顾
说明顺序:逻辑、时间、空间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统分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摹状貌、分类别等。
三、整体感知:理清行文思路
1.文章的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抒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副标题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内容分别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说明瞻仰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第2—10段):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纪念碑的构造、题字、碑文以及10幅浮雕。
第三部分(第11段):抒写瞻仰后的感受,呼应标题和开头。
小结:作者的思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纪念碑——抒写瞻仰感受。
四、精读探究
(一)理清说明顺序
1.阅读第2—5段。
(1)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
明确:向天安门广场走去——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纪念碑台阶前——踏上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2)从总体来看,这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明确:从远处到近处的空间顺序。
(3)到了第二层平台,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词和碑文的?
明确:空间顺序。碑身四周——碑身正面(题词)——碑身背面(碑文)。
2.阅读第7—10段,说说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相结合。空间顺序:东——南——西——北。时间顺序:历史事件发展顺序。
(二)体会文章情感
1.第2—5段写了纪念碑的哪些内容?
明确:位置——天安门广场南部
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兴建过程——1949年9月30日决议兴建、举行奠基礼,1952年8月1日动工
规模——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
材料——花岗石、汉白玉
结构——台阶、碑身
碑文——三年以来……永垂不朽!
造型——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