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2章
神经调节
本节聚焦
一、人脑有哪些重要的高级功能?
二、学习与记忆的过程是怎样的?
三、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克服消极情绪、维持情绪稳定?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分为早老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AD以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以及语言障碍等症状为特征。患者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计算和推理等思维能力损(如迷路),情绪不稳定。研究发现,该病是由患者大脑内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造成的。
思考:
1.上述资料可以说明人的大脑有哪些区别于脊髓的高级功能?
2.人的大脑有哪些区别于动物大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具有记忆、语言、思维、情绪等功能
人脑大脑皮层具有言语区,具有语言功能。利用语言,人类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具有意识。有些动物也能对语言刺激作出反应,那是人类训练的结果,是简单的模仿和强化记忆的
结果
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因为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组成了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基本功能
高级功能
感知外部世界
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思维
学习和记忆
语言
长大的狼孩只能嚎叫不会说话但2~3岁甚至更小的幼儿左脑受损经过训练也能正常说话,为什么?
人类的语言中枢主要是在后天实践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一、语言功能
神经解剖学和脑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脑分成左、右两半球,左脑半球接收来自人体右侧的感觉信息,
如触觉、视觉等,并控制人体右侧的动作;右脑半球则接收来
自人体左侧的感觉信息,并控制人体左侧的动作。人的语言功能,包括说话、书写和计算等能力是左脑半球负责的;右脑半球则具有描述空间结构和临摹等能力。大脑两半球之间由大
约两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连接沟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正常的情况下,来自外界的信息,经胼胝体传递,左右两半球息息相通。人的每一种活动都是两半球信息交换、综合的结果。有些大脑两半球却被分割开来,
"老死不相往来",不仅信息不通,连行动也互不配合,于是形成了所谓的"裂脑人"
总结:人脑工作的基本模式是在脑区功能分割的基础上,通过神经纤维的连接实现不同区域功能的整合
资料1
一位病人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同别人交流思想,可是说话非常困难。经检查发现,病人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病人死后,经解剖发现,他的大脑左半球的S区发生了病变。
资料2
一位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他听不懂别人说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病人死后,研究者发现他的大脑左半球的H区有病变。
思考·讨论
(1)W区与S区接近躯体的运动中枢,V区接近视觉中枢,H区接近听觉中枢,这样的分布能给你什么联想?
言语区中的W区与书写有关,S区与讲话相关,这两个区都与运动中枢接近;V区与看懂文字相关,它接近视觉中枢;H区与听懂话语相关,它接近听觉中枢。“写”与“讲”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属于“运动”性的。这使人联想到,这两个言语区可能是从运动中枢演化而来的。V区的看懂与视觉相关,H区的听懂与听觉相关,这两个区使人联想到,它们可能分别是由视觉中枢与听觉中枢演化而来的
(2)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什么特点?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不同的区域既有分工,也有联系,共同负责人类复杂的语言功能
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主要由左半球负责。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
语言功能
人脑的高级功能
中枢名称
受损后的病症
症状
书写性语言中枢(W区)
失写症
病人能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
运动性失语症
病人能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缺不会说话
听觉型语言中枢(H区)
听觉性失语症
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懂文字,能听到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以模仿别人说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
失读症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即不能阅读
二、学习与记忆
1、概念:学习与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条件反射的建立也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
2、特点: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3、结构基础: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4、人类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
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及其联系
(1)感觉性记忆: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有效作用时间往往不超过1秒,所记的信息并不构成真正的记忆。感觉性记忆的信息大部分迅速消退,如果对于某一信息加以注意,如老师讲话的听觉刺激,或书本上文字的视觉刺激,则可以将这个瞬时记忆转入第一级记忆
(2)第一级记忆:第一级记忆保留的时间仍然很短,从数秒到数分钟,如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第一级记忆中的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这样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
第二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的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年不等,储存的信息可因之前或后来的信息干扰而遗忘。想要长久地记住信息,可以反复重复,并将新信息与已有的信息整合。有些信息,通过长年累月地运用则不易遗忘,就储存在第三级记忆中
第三级记忆:成为永久记忆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适当的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更好。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如学习四遍后恰能背诵,则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但再学习效果则适得其反,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
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学习与记忆的方法
三、情绪
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
1.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1)用表情调节情绪:烦恼时,用微笑来调节情绪,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
(2)人际调节:情绪不好时,可以向周围的人求助,和朋友聊天,娱乐会让你暂时忘记烦恼。
(3)环境调节:情绪不好时,可以去那些曾开心过的地方,会促使你想起愉快的事情。
(4)认知调节: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情绪。
(5)回避引起情绪的问题:情绪不好时,可以选择逃避问题,不去想它,待情绪稳定后再去解决。
课堂练习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W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讲话
C.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1.下图是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2.下列有关人脑的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语言文字有关的人类的听、说、读、写
B.
瞬时记忆可在注意的条件下形成短期记忆,再经重复刺激形成长期记忆
C.
生物学科考试专心答题时,与之有关的高级中枢是言语区的
V
区和
W
区
D.
言语区的
S区损伤后患者不能讲话,V区受损后患者不能形成视觉
D
3.2020年10月,Biospace报道,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对84285名新冠肺炎患者做了一项“大不列颠智力测试”研究,结果发现感染新冠病毒与严重认知障碍(记忆空白、注意力下降、器官功能下降)相关,住院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认知衰退症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学习和记忆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与脑内蛋白质合成无关
B.注意力下降,将会影响瞬时记忆转换至短时记忆过程
C.大脑皮层具有语言等高级功能,大多数人主导言语功能的区域在大脑右半球
D.大脑皮层虽然可控制机体反射活动,但是对外部世界感知不属于其功能范畴
B
4.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经常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解释相关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就不容易遗忘
C.人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长期情绪低落可能导致抑郁症
D.生物考试中,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和W区参与
D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