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同步练习——梦回繁华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汴京(biàn)??? 绢本(juàn)??? 翰林(hàn)???? 题跋(bō)
B.?衣冠(guān)??? 遒劲(jìn)???? 摄取(shè)???? 桅杆(wéi)
C.?擅长(shàn)??? 料峭(qiào)??? 踏青(tà)????? 簇拥(cù)
D.?枢纽(shū)???? 沉檀(tán)???? 纤夫(xiān)??? 岔道(chà)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筹??? 行旅??? 修面整容??? 疏林薄雾????????????????????B.?宏敞?? ?摄取??? 内忧外患??? 逆水行驶
C.?城郭??? 酒肆??? 无遐一顾??? 无所不备????????????????????D.?御下??? 槽船??? 繁而不乱??? 结构严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几串噼里啪啦的鞭炮,窗外春寒料峭 , 屋内暖意融融,一整年打拼的疲惫能在这一瞬被治愈。
B.?主播小阿雷经常长途跋涉到偏远地区捐助,为孤贫老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怀。
C.?一块巨型电子屏幕上缓缓铺陈开来的《清明上河图》受到了观众的交口称赞。
D.?汪曾祺的出版热潮至今络绎不绝 , 全集出版只是这个热潮的一部分。
4.下列对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列数字)
B.?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打比方)
C.?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
D.?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分类别)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①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②绘画中的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个物象的界线的。
③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④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⑤再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A.?②①④③⑤?????????????????????B.?①③⑤④②?????????????????????C.?②①③⑤④?????????????????????D.?①④③⑤②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B.?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长大约18公里左右。
C.?四川广元沉船事故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D.?《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
二、填空题
7.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________)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________)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________)
(4)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________)
8.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形容初春的寒冷。________
②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________
③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________
9.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汴梁
田畴
沉檀
遒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擅长
桅杆
冗长
舳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春寒料峭
无暇一顾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列说明性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当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几个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清明民俗》有改动)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人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3)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清明上河图》命名之谜
??? ①北宋画家张择端风俗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荣景象,是汴京繁荣的见证。可是带有“清明”二字,真的和清明节有关系吗?
??? ②《清明上河图》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一幅存世精品。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一千六百多人,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主要描写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两岸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以及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 ③首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等认为,该作品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取名为“清明上河图”,其含义就是清明节去河边。郑振铎先生甚至指出就是清明节这一天。
??? 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上河图》就是人们上河边、扫墓归来后的狂欢景象。
??? ⑤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
??? ⑥然而如果是清明节,那么画中的西瓜从何而来?按常理,西瓜应该是夏天的产物,怎么出现在了春寒料峭的清明?没有地膜覆盖技术、冷藏技术、温室培育技术的大宋王朝,难道用古井冰镇,跨过三个季节拿出了大西瓜?这点让人疑惑,让人费解。
??? ⑦孔宪易先生在文章中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画的是秋景。“清明”,是指“清明坊”。汴京城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
??? ⑧不过,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对孔宪易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是拂暑驱蝇,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领神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
??? ⑨持“清明盛世”观点的专家学者,有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他认为:“清明非指清明节这一天,而是作为称颂太平盛世的寓意,清明即政治清明。”
??? ⑩北宋“偃武修文”,宰相蔡京为取悦宋徽宗,曾倡导“丰享豫大”,旨在形容天下富足、太平安乐。《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繁盛景象,鲜明体现了“偃武修文”的时代特色。不过,《清明上河图》中的乞丐、军纪不整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 ?不管是真清明还是假清明,而今的开封开始积极传播清明文化,打造旅游品牌。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蕴含“大宋文化”的近百项特色清明民俗文化活动集中“亮相”,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清明节的种种庆祝活动。
??? ?一幅古画,一座古城,一段历史,尽在这里浓缩。
(1)阅读全文,专家学者对《清明上河图》“清明”之意的考证观点之一是清明节。除此之外,还有哪两种观点?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②段画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四、综合题
12.学习了《梦回繁华》一文后,同学们对《清明上河图》兴趣倍增,为此,班级拟开展以“走进《清明上河图》,感悟传统文化精华”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参加并解决下列问题。
(活动一:画卷前世)
(1)有位同学写了一段《清明上河图》的独白,其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按照要求帮助他修改。
(A)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说话的精美画卷 , 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B)看集市商贩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九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①(A)句语意重复,可将“________”删去。
②(B)句前后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请根据下面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宋朝社会的一部“小百科全书”,________;从市面中的酒旗招展,我们也可以想象北宋东京酒楼业的发达;《清明上河图》画出的毛驴与骡子比马匹多得多,亦是宋朝缺乏马匹的真实写照。
(3)请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人民网香港2019年7月29日电(记者? 陈然)? 气势恢宏的“盛世长卷”、原汁原味的宋朝工艺、妙趣横生的互动体验……本月26日,形式新颖的《清明上河如图.0》数码艺术香港展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正式开幕,展期一个月。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及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艺术展是其走出故宫、走向海外的第一站,力求通过全新的数码、文化及艺术语言,令《清明上河图》“活”起来,为香港市民带来一场展现华夏瑰宝的世界级视听盛宴。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B
3. D
4. D
5. C
6. D
二、填空题
7. (1)列数字
(2)举例子、作比较
(3)打比方
(4)引资料
8. 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9. biàn;chòu;tán;qiú jìng;shàn;wéi;rǒng;zhú lú;zhǒng;luó yì;qiào;xiá
三、现代文阅读
10. (1)关于风筝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风筝上图案绘制的寓意等。
(2)举例子
(3)当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11. (1)“清明坊”;“清明盛世”。
(2)①由名画《清明上河图》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的命名之谜,②用疑问引出下文,引发读者思考;③激发读者兴趣。
(3)列数字、作比较。列出具体的数字,把《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与三部中国古典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作比较,具体有力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中人物之多,可见《清明上河图》是画中的精品。
(4)逻辑顺序。首先点明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的命名之谜;接着通过专家考证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名字的三种由来;最后指出《清明上河图》名字的现实意义。
四、综合题
12. (1)①说话;②看;听
(2)(示例)从汴河上的舟楫往来,我们可以想见宋代汴河漕运的繁华 (活动二:画卷今生)
(3)古画“活”起来——《清明上河图3.0》亮相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