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
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组成层次
生物个体
种群
群落
+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
2、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特点: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
水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
陆地生态系统
1、自然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1、森林生态系统
(3)特点:
(4)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①人类的资源宝库 ,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业产品;
②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③改善生态环境,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2、草原生态系统
(2)典型的动植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1、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2、动物是许多的能快速奔跑的动物和啮齿目动物为多。它们的生活习性主要是挖洞、穴居或快速奔跑。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1)分布:
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
3、海洋生态系统
(1)分布及特点:
整个地球上的海洋连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71%。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不具备粗壮的茎杆和发达的根系;动物大都能够在水中游动,但不具备快速奔跑的能力;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而不是水。
4、农田生态系统
(1).特点
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这一系统的主要成员。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的结构单一。
(2).发展条件
必须依靠人类的管理才能维持
(3).退化因素
人的作用消失
5、城市生态系统
2.(2004年上海大综合,24)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全面禁止捕捞 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 ③控制鱼网网眼大小 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判断下列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生 态 系 统 的 结 构
教学目标(考点)
(1)生态系统的成分(B)
(2)食物链和食物网(C)
生态系统的成分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B)见书
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物成分
举例
作用
空气、水、无机盐;阳光、热能
生态系统的基础
生物类型
生物种类
池塘生态系统
自养生物
绿色植物等
藻类、香蒲
主要成分、存在的前提、数量最多
异养生物
各种动物
水蚤、水生昆虫鱼类等
重要作用
异养生物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不可缺少
分解有机物
可以缺少
生产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及其地位
光合作用
三进一出
一进三出
一进二出
二进一出
捕食
遗体、残骸
遗体、残骸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复习题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 )、( )和( ),生产者属于( )生物,主要指( ),是生态系统的( )成分;消费者属于( )生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赖( ),主要指( );分解者属于( )生物,主要指(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养
绿色植物
主要
异养
生产者
各种动物
异养
细菌和真菌等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及其地位
B
A
C
D
练习:写出生态系统各成分
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作用为__
作用为__
作用为__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作用为__
主要成分
重要作用:帮助生产者传粉授精传种,帮助分解者分解植物
不可少
物质和能量 输入线的条数 输出线的条数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生态系统图形中各成分的判断
分解者
3
1
1
3
1
2
2
1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C)
1、食物链
广义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包括腐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和捕食食物链等。
2、寄生食物链:含有寄生生活的生物
植物残体 纤维分解细菌 氨化细菌
牧草 黄鼠 跳蚤 鼠疫细菌
1、腐生食物链:含有腐生生活的生物
树 蝉 螳螂 黄雀
3、捕食食物链( 即狭义食物链)
狭义食物链:即捕食食物链。
绿色植物
昆虫
避役
生物
草
蝗虫
青蛙
鹰
蛇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食物链以不被捕食者为终点
结构模式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消费者比营养级少一级
2、食物网
(1)概念: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思考图5-5回答下列问题:
2、食物网
(2)思考图5-5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有___条食物链.
2).鹰有__种营养级,分别为_______.
3).青蛙和螳螂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
3
第3、4、5、营养级
捕食和竞争
19
3、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意义
(1)(2)见书P92
思考题
1.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有___条食物链.
2.猫头鹰有__种营养级,分别为_______.
3.猫头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4.生物:草 昆虫 青蛙 蛇 猫头鹰
生态系统成分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___
营养级___ ____ ____ ___ _____
4
第3、4、5、6营养级
捕食和竞争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9
5.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
生产者草
生产者草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捕食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营养结构
巩固与提高
1、下列哪一组名词,可以用于同一生物体上( )
A.生产者、异养生物
B.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C.寄生生物、自养生物
D.初级消费者、自养生物
B
2.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按照它们的_________来区分的,其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_______;把有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的成分是_______。
营养功能
生产者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分解者
3、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的是( )
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
C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
A.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分解者和消费者
A
5、下列哪组生物可和无机环境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
A.水藻、鸟
B.小鱼、大鱼
C.小草、昆虫、细菌
D.水藻、虾
C
6、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的鱼体内甲基汞的含量比周围的海水高出3000倍,甲基汞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是( )
A.饮水
B.食物链
C.鳃呼吸
D.皮肤的主动呼吸
B
7、对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四个营养级,两个次级消费者B.有三个营养级,一个生产者
C.食虫鸟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有三个营养级,三个消费者
C
8、下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马尾松、松毛虫和杜鹃三类生物种群的增长情况,请分析回答:
(1)A曲线代表___________种群,它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成分。
(2)B曲线代表___________种群,它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处于_______________地位。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
马尾松→松毛虫→杜鹃
马尾松
生产者
杜鹃
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9.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结果发生了以下变化。请问:
甲是______食性昆虫,乙是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植
肉
捕食
有抗药性
天敌乙昆虫减少
10.欧美国家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闭,内装有水和两三条小鱼,底部有珊瑚、沙子等,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妙在里面的小鱼、水藻常年都是活的。请问:
(1)此生态球应放在有__________的地方。
(2)此生态系统中除小鱼(或小虾)和水藻外,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3)此球内的小鱼和水藻能常年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阳光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水藻、小鱼和分解者等生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11、下图的南极生态系统中,包括______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生物属于三级消费者,_____________生物占有两种营养级。假设大鱼全部死亡,则磷虾数目将___________。
(见练P8012)
虎鲸、企鹅、海豹
虎鲸、海豹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大鱼
企鹅
虎鲸
磷虾
须鲸
小鱼
海豹
5
增多
思考题:
用生态学观点分析“树倒猢狲散”这一谚语的内涵。
生物
草
蝗虫
青蛙
猫头鹰
结构模式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蛇
四级消费者
第五营养级
消费者比营养级少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