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2内环境的稳态(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2内环境的稳态(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10 19:3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讨论:
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右图是某人的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的一部分。
问题探讨
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血液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而引起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因此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这说明:
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谷草转氨酶)略微低于正常值,这通常没有临床意义,建议定期复查。若该值偏高,说明肝功能受损。
(2)葡萄糖含量超标,且糖化血清白蛋白严重超标,可能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
(3)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他有什么重要意义?
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的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代谢后也会产生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机体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下面的探究活动将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
探究·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1、目的要求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2、材料用具
防护手套、护目镜、50mL烧杯、50mL量筒、pH计或pH试纸、镊子、自来水、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HCI(盛于滴瓶中)、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NaOH(盛于滴瓶中)、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肝匀浆等。
3、方法步骤:
1)在记录本中,画一个如下表所示的记录表。
2)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3)用pH计或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并作记录。
4)一次加入一滴0.1mol/LHCI,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5)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的pH。再如步骤4,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NaOH,测定并记录pH。
6)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7)充分冲洗烧杯,用肝匀浆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8)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生物材料、缓冲液pH变化的曲线。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pH的变化。以虚线表示加入碱后pH的变化。再用另两种颜色的线条表示缓冲液、肝匀浆pH的变化情况,也同样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加入酸、碱后的变化。
4.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说出不同实验材料pH的变化特点
实验记录表
材料
加入0.1mol/L的HCl
加入0.1mol/L的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5.5
5.1
4.6
4.1
3.5
3.0
2.5
5.6
6.6
7.5
8.5
9.0
10
11
缓冲液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肝匀浆
6.0
6.0
5.5
5.5
4.8
4.6
4.6
6.0
6.0
6.5
6.5
7.0
7.5
7.5
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实验结论:
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当一定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使内环境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的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二、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未被吸收的物质
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
直接相关的系统有: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酸碱缓冲物质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
Na2CO3
NaHCO3
乳酸
乳酸钠+H2CO3
碱性食物
正常机体
促进
pH↑
缓冲对中的H2CO3
pH↓
泌尿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NaHCO3
剧烈运动
缓冲对中的NaHCO3
呼吸中枢
CO2
刺激
pH↓
pH↑
CO2+H2O
内环境
外界环境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课堂总结
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二、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三、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
2.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
3.稳态是由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
4.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
5.内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
课堂练习
x

x
x
x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A.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
B.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温度、pH、渗透压恒定不变的状态
C.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D.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了机体细胞能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正常代谢
C
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是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是(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晕、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C
3.下列病症或疾病与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感冒发热,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尿毒症——尿
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