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作用?
2.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作用?
3.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作用?
4.脱落酸的合成部位?分布?作用?
5.乙烯的合成部位?作用?
6.各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系为?
7.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根本原因?
8.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和植物激素的不同点?
9催熟香蕉的植物激素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为?
导
判断是否属于种群
池塘里面所有的鱼
一栋居民楼里所有的蟑螂
棉田中由幼蚜、有翅和无翅成熟蚜等组成的全部棉蚜
导
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棉田中由幼蚜、有翅和无翅成熟蚜等组成的全部棉蚜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问
这块草地上杨树的种群密度?怎么算?问三叶草的种群密度怎么算?
1minP60黑体字读两遍并背诵
4minP60-61背诵样方法的过程及取样方法
3mimP62背诵第一段及标志重捕法
阅读页数:60-62(前两段)
思
思
对议:
讨论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组议:
总结如何判断理论值和实际值的大小
议
展
自由展
展
1.种群密度的概念?
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
?
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
2调查方法: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
估算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逐个计数法
3.估算方法: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趋光性昆虫:
灯光诱捕法
展
样方法以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例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为为X1X2
…
Xn,
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
。
(X1+X2+…+Xn)/n
取样的方法有?
取样的关键为?
计数原则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展
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N=M(第一次捕获)×n(第二次捕获)
m(第二次捕获被标记)
,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还是偏大:
①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
②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③标记物过于明显,易被天敌捕食
④标记物过于明显,易被人捕捉
⑤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⑥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评
单子叶(小麦苗)
双子叶(大豆苗)
平行脉
网状脉
两种估算方法的比较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取平均值)
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
放回→重捕、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N╱N1﹦N2╱N0)
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1m2)
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
④最好选双子叶植物
①无大量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③标志物不易脱落;
④标志物不影响正常生活行为
评
两种估算方法的比较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取平均值)
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
放回→重捕、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N╱N1﹦N2╱N0)
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1m2)
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
④最好选双子叶植物
①无大量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③标志物不易脱落;
④标志物不影响正常生活行为
检
检
整理背诵
1.
背诵种群密度的概念、意义并判断实例是否属于种群
2.
识记样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流程、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3.
阐述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操作流程、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4.根据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过程判断不同情况下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大小
检
1.种群密度调查时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为?
2.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适用对象是?取样的关键是?取样方法有?
3.标志重捕法适用对象是?
4.对于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生物常用什么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5.动物是不是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6.调查下列种群密度可采取哪种方法: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某地麻雀、蚯蚓的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调查时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为?
2.
样方法适用对象是?取样的关键是?取样方法有?计数原则?
3.标志重捕法适用对象是?计算公式?
4.对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常使用
调查种群密度。
5.对于范围比较小,个体有限的生物常采用什么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导
进行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
1.逐个计数法的适用范围是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
估算法的适用范围是分布范围广
2.
样方法适用对象是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
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
3.标志重捕法适用对象是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
100m的草地,取10个样方,相邻样方间距是
10m
1.种群密度的概念?一亩地粮食的年产量是否是种群密度?
2.
调查下列种群密度可采取哪种方法:
调查古树木、跳蝻、大熊猫、蚯蚓的种群密度
3.判断下列实际值大还是估算值大?
标记物过于明显,易被天敌捕食
标记物过于明显,易被人捕捉
4.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是?含义是?初捕并标记100只,重捕的动物中有标记的20只,未标记的30只,则总数为?
5.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样方法的适用范围?
导
总数=初捕×重捕/重捕中标记数目
估算值大
实际值大
250只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还有哪些特征?
种群密度是否能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导
空间特征
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导
63页小字内容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看书页数:62-63页
种群的特征
关系
前3min阅读P62,背诵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的概念
后4min阅读P63,判断图4-3对应的年龄组成的类型
阅读页数:62-63
思
思
议
对议:
写出甲乙丙的名称?与种群密度有直接关系的是?其中正相关的是?负相关的是?
组议:
右上图表示的年龄组成类型是?总结判断方法?注意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
自由展示
展
展
6.判断下列是种群的种群数量特征还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①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②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③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④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2.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展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如何判断?
关键是比较个年龄期的比例
展
出生率
死亡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种群数量
年龄组成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性别比例
评
(2)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是主要因素。
③年龄组成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⑤与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有关的是年龄组成,只与出生率有关的是性别比例
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评
②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
评
③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考虑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为雌少雄多型
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评
三、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图解
评
(2)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是主要因素。
③年龄组成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⑤与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有关的是年龄组成,只与出生率有关的是性别比例
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评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
(3)类型: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减小
(4)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的最直接因素
评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类型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降低
(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评
3.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年龄组成
①概念:一个种群中各________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
年龄组成情况
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
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所属类型
A
幼年多,老年少
>
增加
增长型
B
各年龄段比例适中
=
波动
稳定型
C
幼年少,老年多
<
降低
衰退型
评
年龄
在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稳定型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
意义: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
5.性别比例
①♀>♂
②♀≈♂
③♀<♂
增长快
相对稳定
增长慢
意义:
通过影响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应用: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评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评
1.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样方数和物种数的关系是什么?
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3
,则种群密度为?
评
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1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含义模式图
2.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3.性别比例直接影响?最终影响的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谁?
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4.空间特征包括
检
增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