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2 20:3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3分)
A.略无阙处(quē)  
沿溯阻绝(sù)   
飞漱其间(sù)
B.水皆骠碧(piǎo)  能与其奇(yǔ) 
藻、荇交横(xìng)
C.泠泠作响(líng)
互相轩邈(xuān)
嘤嘤成韵(yīng)
D.夕日欲颓(tuí)
隐天敝日(bì)
素湍绿潭(tuān)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清荣峻茂(茂盛)  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出行)  东皋薄暮望(轻微)
C.疏条交映(掩映)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D.互相轩邈(高)  
良多趣味(甚,很)
3.(2021·呼和浩特质检)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
C.《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D.《使至塞上》的颈联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为“千古壮观”之句。
5.默写。(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4)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5)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意而归的诗句是: 
 , 
 。?
(6)王维在《使至塞上》里写下“  
, 
 ”的诗句,将被朝廷疏远的失落熔铸于这旷远壮丽的塞外风光之中。?
(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名著阅读。(5分)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  
”,发动者是 
 和 
 。?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 
 ,政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方面派 
 前去谈判,结果政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10分)
八年级(1)班拟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材料一:西海都市报(记者
赵俊杰)记者从西宁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近日西宁市首家“无废”市场在城东区康西市场建成投运。
  康西市场是集蔬菜、水果、小商品、禽肉类、水产干鲜等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农贸市场。根据统一安排,商户每天将可循环回收的垃圾收集到资源回收点和饲料回收点,统一装车运走。市场内产生的菜梗、菜叶、果皮、骨骼、内脏等废弃物将集中加工成饲料,废弃的纸箱塑料筐等可回收垃圾将直接运往废品回收站。
  康西市场除了资源回收点和饲料回收点实现垃圾无废处理外,还在统一推行使用分色塑料袋上下了功夫。据介绍,康西市场统一使用的分色塑料袋可以自然降解,在两年时间内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生物分子,对环境没有污染。另外,市民通过使用这种分色塑料袋做到垃圾分类处理。
  材料二:政府帮助民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加拿大政府每年会给每家发一个垃圾回收日历,里面包括垃圾分类的介绍,以及你家所在街道哪天会收哪一种垃圾。政府也有专门的网站和手机App,可以查询到分类信息。
  材料三:居民家庭首先要做好垃圾分类,
然后是正确投放。英国每个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绿色,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的垃圾用作堆肥,玻璃、家具等42种垃圾则由专门机构定期回收。
7.任务一:请你给材料一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3分)
答: 
 ?
8.任务二:请你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出一些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两条先进经验。(每条不超过15字)(4分)
答:
?
9.任务三:假设你居住的小区(村庄)已设有垃圾分类箱,但你的父母怕麻烦一直未将垃圾分类,请你用一段话劝说父母进行垃圾分类。(3分)
答: 
 ?
三、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11题。(5分)
使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 
 ,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1分)?
11.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4分)
答: 
?
(二)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段,回答问题。(17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2.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晓雾将歇  
(  )           
(2)夕日欲颓    
(  )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
15.填空。(5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致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乙】文中写景的名句是“ 
 ”。?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 
 ;【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
(三)(2021·青海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1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略无阙处   
    
(2)至于夏水襄陵   
 ?
(3)沿溯阻绝
 
?
(4)虽乘奔御风
 
 ?
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
18.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几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3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大漠边上有一个小花园,里面栽了一株玫瑰,玫瑰的周围长满了骆驼刺。玫瑰迟迟不开花,主人焦急地问:“你为什么还不开花呢?”玫瑰答道:“你看周围,那些骆驼刺也没开花啊!”主人说:“可你不是骆驼刺。”玫瑰说:“我是啊,因为我和它们一样有刺。”主人只好又栽了一株玫瑰。春天到了,新来的那株玫瑰,开出了娇艳的花朵。原来的那株玫瑰十分震惊,终于明白自己本是一株玫瑰。不久后,它也鲜花满枝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答:  ?
参考答案
1.C A项,“漱”应读shù;B项,“骠”应为“缥”,“与”应读yù;D项,“敝”应为“蔽”。
2.B B项,“薄”应是“接近”的意思。
3.A 正确的划分应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C C项,《渡荆门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5.(1)芳草萋萋鹦鹉洲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腾蛇乘雾 (4)冰霜正惨凄 (5)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6)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7)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6.(1)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2)逼蒋抗日 周恩来
7.【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解答可抓住【材料一】消息的导语部分,即第一段,然后用“何人何事何地干何事有何结果”的思路回答即可。这里,“何人”指西宁,“干何事”指“建成首个‘无废’市场”。
答案:西宁建成首个“无废”市场
8.【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答要在整体感知材料的基础上,紧扣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本题,题干指向为“一些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可抓住【材料二】加拿大政府、【材料三】英国等的经验概括即可。
答案:①政府帮助民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②家庭按规定完成垃圾分类工作;③专门机构定期清运不同种类垃圾;④根据不同的垃圾类别合理处置。(写出两条即可)
9.【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解答要紧扣“劝说父母进行垃圾分类”这一基本要求,向他们说明垃圾分类的意义,有称谓,态度明确,有理有据;语言得体、委婉,简明连贯即可。
答案(示例):爸妈,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垃圾分类能有效节约原生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带动绿色发展,引领绿色生活。我们从现在开始在家里做好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正确投放,好吗?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颔联的意思是: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由此可判断。
答案:诗人(自己)
11.【解析】本题考察诗歌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本题,可抓住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答案:“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个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
12.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3.(1)消散 (2)坠落 (3)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4)只是
14.(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15.(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第(1)句中“阙”属于通假字,同“缺”,空隙,缺口的意思;第(2)句中“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是古今异义词,冲上,漫上的意思;第(3)句中“溯”根据前面的“沿(顺流而下)”,可知此处是逆流而上的意思;第(4)句中“奔”属于词类活用,本义是奔跑的意思,这里是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 (2)冲上,漫上 (3)逆流而上 (4)飞奔的马
17.【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第(1)句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曦月”,日月。第(2)句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荣”,茂盛;“峻”,山高;“良”,甚,很;同时要注意句子是省略句,要分别补上主语“水、树、山、草”。
答案:(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18.B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几句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并不能体现“山高”“回环曲折”的特点。
19.【写作提示】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可以先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再由这些关键词作深入透析,体现自己的思考。这是一则寓言,寓言中主要角色有两个:玫瑰、主人。而“骆驼刺”和“新来的那株玫瑰”明显代表了外部的环境。因此,从“玫瑰”的角度来定立意那就是: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需要发现自己的长处/潜力;我们要有自信,敢于追求梦想。本作文写议论文或说理性散文均可。
  从玫瑰自身的角度出发,还可以写对自己的认知。做人要正确认识自己,认清目标,努力前行,才能更好地绽放自己。此外,也可以站在花园主人的角度立意,如想改变他人,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无论选择从哪个角度写,都要谨记不能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