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相关链接
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唧唧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 《毛泽东传1949-197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
思考:毛泽东通过哪几场重要战役把蒋介石赶到海岛上去了?
渡江战役
一、小试身手
边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边找出新闻六要素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六要素 具体内容
何人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故
如何
何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⑵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⑶、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何地
何人
何时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⑸;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⑹。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如何
何故
小试身手
边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边找出新闻六要素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六要素 具体内容
何人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故
如何
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22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追问提升
通过这次课的学习,说说我们该如何在新闻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新闻六要素呢?
一、抓住关键词句
二、辨析整合相关同类信息
三、精准概括核心要素
二、读消息,明结构层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
主体
电头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背景
追问深化认识
如果要把这则消息迅速告知他人,你会怎么说?
如果要把这则消息概括性告知他人,你会怎么说?
如果要把这则消息具体地告知他人,你会怎么说?
标题
导语
主体部分
三、深化理解
消息主体部分涉及中、西、东三路军,他们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所遇敌情:西路军与中路军情况相似,所遇抵抗不强,而东线抵抗比较顽强。
时间顺序:中路军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
时间顺序以及三路军实际情况的内在逻辑展开报道。
新发现——消息特点
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
条理清晰
四、品读语言,思考:
1.题目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真的有百万大军吗?这体现新闻什么特点?
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
四、品读语言,思考:
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系列动词精准地写出了敌军节节败退的样子。“占领”表示我军已经把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解放,而“控制”则表示江阴要塞目前还在敌方手中,用词准确严密且包含作者的自豪与兴奋之情。
四、品读语言,思考:
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4.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5.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运筹帷幄,所向披靡
实事求是
客观,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精准
四、品读语言,思考: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精炼
四、品读语言,思考:
英勇、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微弱、不想再打了、都很泄气……
人民解放军雄赳赳必胜的状态
敌方节节败退的状态
感情鲜明
新闻语言特点
精准
精炼
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