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诗词五首《赤壁》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6诗词五首《赤壁》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3 15:09: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赤壁》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对于当年那场流传至今的经典战役,唐代诗人杜牧有何感慨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牧的七言绝句《赤壁》,品读杜牧对那段历史的思考。
二、目标
教学目标:
1.
了解
作者及“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反复诵读,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3.
学习本诗“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重点:通过赏析诗句,品味本诗表达的情感。
难点:学习本诗“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三、原文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四、注释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
籍出版社1978版)。
赤壁: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诗中所写的赤壁,实际为黄州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周郎:即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五、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在水底还没有销蚀掉,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来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六、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七、写作特色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折戟——赤壁之战——英雄人物——国家命运——历史思考
②议论入诗,立意新颖;
观点新奇独特,议论生动形象,富有情感。
③咏史抒怀,两种感情。
八、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诗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代表诗作有《过华清宫》《江南春》《泊秦淮》《赤壁》等。
2、写作背景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写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3、历史链接
赤壁之战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统一天下。同年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军取得荆州,刘备败走长坂坡。与此同时,孙权联合刘备准备抗曹,迎战曹操与乌林、赤壁。曹操为了方便训练水军,提高战斗力,将战船用铁索相连。周瑜施以火攻,曹军伤亡惨重。赤壁之战持续一个多月,周瑜大军以三万精锐大败曹操十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九、问题探究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参考:
沉沙的折戟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由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这样也很自然的为后文诗人对历史的咏叹做了铺垫。以小见大的手法。
(2)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进行赏析?
参考:
作者以小见大,借“东风”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论,又虚拟一个带有传奇性的结局。表现其非凡的见识外,反映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参考: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不直接表明战争的胜负,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深刻警策。一般议论较抽象,但诗人在议论中用具体形象来点缀,使得表达既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富有情致。
(4)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参考:
虚写。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5)全诗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两句,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6)你怎样看待《赤壁》一诗中最后两句对周郎的评价?
参考:
示例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议论赤壁大战中周瑜战胜曹操的事情。战胜曹操有各种历史原因,其中天时的作用不可忽略。诗人抓住这一点发表议论,认为周瑜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东风,他从反面着笔:假使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历史将会完全改写。
示例2:诗人笔锋一转,将赤壁之战的胜负归结于侥幸和偶然,完全改变了周瑜在战争中的决定性地位与作用。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他常以武略自负,自认知兵。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的自负之情的自然流露。
(7)有人认为杜牧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喊冤,你认为呢?
参考:
我认为不是,这首诗借史抒怀,作者用来说明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是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郁闷心情。
这是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郁闷心情。
十、诗歌主旨
本诗写了诗人由折戟引起的感慨,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十一、课堂小结
1、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前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折戟”,
让诗人思绪万千,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后两句诗人进行了逆向思维,他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
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2、熟读成诵。
十二、板书设计
【基础过关】
1.《赤壁》是
(朝代)的
写的一首诗,该作者字
,有“
”之称。
【答案】
唐朝
杜牧
牧之
樊川居士
【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
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折戟
②铁未销
③磨洗
④周郎
【答案】①j?
②xiāo
③mó
④lánɡ
【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戟:
(2)销:
(3)将:
(4)认前朝:
【答案】
(1)古代兵器。
(2)销蚀。
(3)拿,取。
(4)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实战过关】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
,自将磨洗认前朝。
2、东风不与周郎便,

【答案】
1、折戟沉沙铁未销
2、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戟”“销”“雀”“锁”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杜牧的《赤壁》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的诗句是:


3、杜牧的《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的《赤壁》
:“

”写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答案】
1、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4、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戟”“销”“雀”“锁”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2011·贵州中考真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解析】
一问,考查诗歌的写法,即表达方式。根据题干句“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的提示,在根据诗作所写的内容“东风不与周郎便”,即可断定属于“咏史”类诗歌。
二问,考查这种写法的特点。
即:借史实抒情。这类诗歌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案】
“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解析】
一问,考查对诗句中重要词语“东风”的理解。
“东风”显然指火烧赤壁一事。此题在考查历史文化知识。二问,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历史将被改写。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
【2019·北京中考模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5.结合诗歌阅读,完成小题。
⑴本诗开头一句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下列诗词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开头的一项是(
)。
A.《诗经?周南?关雎》
B.《使至塞上》(王维)
C.《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D.《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⑵下列诗句中也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样借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答案】
⑴D
⑵A
【解析】
(1)D也运用了“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联想过去)这种方法开头。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对去年饮酒听歌的追忆,作者在这里用倒置的手法,把去年饮酒听歌的事情放在前面,用以突出去年的欢乐。作者借此引发的感慨。与“折戟沉沙铁未销”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它几项都不是这种写法。
(2)A借用了典故。“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而其它几项都没有用典。
56.下面是李白的同题材作品《咏赤壁》,与杜牧的《赤壁》比较有什么不同?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答案】
示例:李诗宏观地描写了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战争场面,客观述说了吴军大胜曹军的历史。
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折戟沉沙的结局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表现得如此蕴藉,还进一步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
【解析】
比较阅读。
要求比较李白《咏赤壁》与杜牧的《赤壁》不同点,答案比较开放,可选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如相比而言,李诗描写的角度宏观大气(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述说的是历史客观真实(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而杜诗从细节入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还有对历史主观的评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7.诗人杜牧托物咏史,借赤壁之战慨叹英雄成败。这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或哪场战争?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答案】
示例一:我联想到诸葛亮,他身遇明主,将毕业精力奉献于兴复汉室,他为蜀汉政权的建立鞠躬尽瘁,即使“出师未捷身先死”,他的功绩与品格仍令后人深深敬仰。
示例二:我联想到官渡之战,曹操率军与袁绍展开决战。曹操派兵奇袭乌巢,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解析】
考查学生的联想能力。
具体考查由杜牧托物咏史,借赤壁之战慨叹英雄成败,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或哪场战争。
并说说会产生这样的联想的原因。
此题在作答时不要由杜牧的《赤壁》联想到《三国演义》“赤壁之战”。
而应该有更丰富的联想。注意题干“慨叹英雄成败”几个字。
如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占据河北的袁绍军事集团作为强势一方率先向曹操集团发起进攻,曹操率军与袁绍展开决战。
双方在官渡一带沿河对峙一年有余,最终战争以曹操率军偷袭乌巢粮仓,进而击溃袁绍军主力告终。
曹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从而确定了统一北方的大局。
诗歌鉴赏
【2012·全国初三专题练习】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案】
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特点:借史实抒情。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答案】
“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
【解析】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题目。
【2017·全国初二课时练习】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9.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答案】
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有某种机遇、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60.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答案】
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或“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以)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这两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61.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D项不正确,作者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赤壁之战。
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下面小题。
【2017·湖北中考模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2.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本题时,一定要联系诗歌内容与背景。
本诗作者杜牧一生抑郁,空有一身才干却没有施展的机会,但曹操和周瑜却得到了很好的机会,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63.诗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语句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本题时,一定要认真读指定句子并联系全诗,即可作。
本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前两句是后两句抒情的来源。诗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铺垫。
古诗鉴赏。【2017·福建初二月考】
赤壁
杜牧
(唐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0.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_。诗人杜牧和_______合称“小李杜”。
【答案】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周瑜
李商隐
【解析】
考查对诗歌重要内容的提取能力。
“东风”是火攻赤壁时借来的东南风,在这里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7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解析】
考查诗句的表达特色。首先亮明观点:不好。
“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一“锁”字,重台密阁,加重了藏娇之意。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
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类,而拈出“二乔”入魏以暗喻,把东吴领袖人物之风流儒雅的风神传递出来了。
这样用含蓄的口吻来表达更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高明之处不言而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2019·河南中考模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6.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妙处。
【答案】
用“磨”“洗”“认”几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发现“折戟”到“认出”它是前朝之物的过程,自然引出后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咏叹(或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
【解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磨”“洗”“认”几个动词,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77.这首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解读这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答案】
示例一:从一件沉埋沙底数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引发对历史重大事件和前朝人物的慨叹。
示例二:以东吴美女“二乔”的个人命运,暗指赤壁之战吴魏双方形势的变化,劝诫当朝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含蓄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
考查对诗歌“以小见大”的手法的理解。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阅读杜牧的《题齐安城楼》,完成下列小题。
【2015·江苏初三期中】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80.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答案】
(2分)“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1分),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1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揣摩实施的情感。
“寒”的不仅仅是温度,更是自己的内心。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1.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答案】
(2分)“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1分),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惆等)之情(1分)
【评分要点及说明】写出“家乡遥远”给1分,写出“思乡之情”给2分。意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七十五”写出自己所处的位置离家乡很远,很远。从“故乡七十五长亭”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思乡之情。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2018·江苏初二期末】
题扬州禅智寺①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①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杜牧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
82.“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表现出扬州禅智寺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以声衬静
幽静
【解析】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说明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
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十分精细。
“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83.有评论者认为“斜阳下小楼”中的“下”改成“照”更好。你认为有道理吗?请说说理由。
【答案】
不好,“下”不但写出“斜阳”西照之景,更写出“斜阳”逐步西沉之动态,写出时间之变化,“照”则无“斜阳”西沉之动态和时间变化,所以不能换。
【解析】
考查对诗歌词语的鉴赏。
“斜阳下小楼”,诗句从色彩明暗的变化中写出禅智寺的静境。
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透过深树暮霭,看到一抹斜辉逐渐在小楼上消失,写出西沉之动态,写出时间之变化。
而“照”字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所以不能替换。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2018·陕西省西安高新逸翠园学校中考模拟】
泊秦淮
杜牧
烟筑寒水月笼沙,夜治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2.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
【答案】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
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解析】
赏析诗句。
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烟筑寒水月笼沙”: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
运用了典型的景物描写的方法。
诗的第一句就不同凡响,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烘托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
73.本诗和《赤壁》都是咏史诗,都借用了典故的写作手法,表达诗人的感情。请结合后两句和《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进行分析。
【答案】
本诗诗人采用曲笔的形式,表面上斥责商女,实际上批判那些不知亡国恨的醉生梦死的士大夫宦官,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之情);《赤壁》
最后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后两句诗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解析】
比较阅读,考查两首诗运用典故的写作手法及所表达的感情。
《泊秦淮》运用《后庭花》的典故,表面上斥责商女,实际上批判那些不知亡国恨的醉生梦死的士大夫们,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间接地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2016·甘肃中考真题】
题乌江亭①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①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的乌江镇,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74.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_______诗。
【答案】
咏史
【解析】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
写景抒情诗②
咏物言志诗③
即事感怀诗,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⑤边塞征战诗。由此可知,本诗属于“怀古咏史诗”。
【考点定位】
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5.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根据其假设,项羽如果不自杀,
卷土重来,是能取得胜利的。
【考点定位】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杜牧的《齐安郡晚秋》。
【2016·江苏初三月考】
齐安郡晚秋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67.诗歌中最能表现晚秋景色的一句是:

【答案】
柳岸风来影渐疏
【解析】
仔细阅读诗歌,理解内容,抓住“晚秋”一词梳理内容,“柳岸风来影渐疏”一句中的“影疏”指柳生长不要茂盛,暗指晚秋。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8.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诗人看似游赏山水,闲适自得;(1分)但实际上,酒醒人散见雁来,诗人倍感孤独寂寞和在政治上受排挤的失落之情。(1分)
【解析】
首先要了解颔联和颈联是中间两联,抓住关键字词“自如”“孤枕”来体会诗人观景里的闲适心态和内心中的孤独之感。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9.请赏析“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这两句的妙处。
【答案】
运用对比(用典)(虚实结合)(1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手法,将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的场景,与如今只有蓑翁坐此独钓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孤独寂寞的身影
(1分)
,表达诗人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满怀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1分)
【解析】
赏析句子,要从内容、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评析,要点析其中生动的字词,说明其精妙的作用。
本题首先要分析对比的写法,再说明诗歌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2019·渠县文崇中学初三月考)诗歌鉴赏。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答案】
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解析】
题干要求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前提。
《赤壁》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后两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所以答案可整理为: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题乌江亭》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所以答案可归纳为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清?
【答案】
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
【解析】
考查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赤壁》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题乌江亭》作者杜牧在惋惜、批判项羽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意见和用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鼓励百折不挠的精神。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2017·江苏郭村第一中学初一期中】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赤壁怀古
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①一炬②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注】①喧阗:声音大而杂。②一炬:一把火。指三江口周瑜纵火。
65.有人认为,甲诗最后一句“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知好恶”,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不好。原句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感情表达更含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分析原因。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66.甲乙两诗都借赤壁抒怀,但抒发的情感各有不同,请你分别赏析。
【答案】
甲诗诗人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乙诗诗人表达了对功名荣华易逝的感慨,对死于战乱之人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甲诗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乙诗表达了对对战争的厌恶。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2018·河北中考模拟】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
B.甲诗中“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C.乙诗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D.在乙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
D项理解不正确,诗人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79.你认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诗人反说其事,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解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作者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历史是具备偶然性的,不以成败论英雄),告诫统治者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迁移拓展】
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赏析:
敢于针砭本朝世事,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一骑红尘”“妃子笑”“千门”“次第”等词的使用,无不彰显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深厚的功力。
题乌江亭
杜牧?(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