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单元测试题(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单元测试题(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14 16:57: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4人进行乒乓球单循环比赛(每两个人都要比赛一场),结果甲胜了丁,并且甲、乙、丙胜的场数相同,则丁胜的场数是(
)
A.3
B.2
C.1
D.0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2个锐角
D.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
A.定义都是真命题
B.单项式-的系数是-4
C.若|x-1|+(y-3)2=0,则x=1,y=3
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B.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C.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5.如图,两根竹竿AB,DB靠在墙CE上,测得∠CAB=40°,∠CDB=30°,则两竹竿的夹角∠ABD的度数为(
)
A.70°
B.60°
C.50°
D.10°
6.如图,在△ABC中,∠A=35°,∠C=45°,则与∠ABC相邻的外角的度数是(
)
A.35°
B.45°
C.80°
D.100°
7.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2,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是(
)
A.4
B.6
C.8
D.10
8.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则∠α的度数是(
)
A.45°
B.60°
C.75°
D.85°
二、填空题
9.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AB=3,AC=4,DF=1.5,则DE=_______.
10.如图,在Rt△ABC中,∠B=90°,∠ACB=50°,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交于D点,则∠BCD的度数是________.
11.已知△ABC的面积为6,AD是△ABC的中线,则△ABD的面积为__
__.
12.如图,△ABC的两条高线AD,BE相交于点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BEC(不添加其他字母及辅助线),你添加的条件是
.
13.如图,在△ABC中,AB=5,AC=3,AD是△ABC的中线,则AD长的取值范围是
.
14.如图,已知BD,CE是△ABC的高线,点F在BD上,BF=AC,点G在CE的延长线上,CG=AB,连结AF,AG.求证:AG⊥AF.
15.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16.如图所示,已知AB=DC,DB=AC.
(1)求证:∠ABD=∠DCA;
(2)在(1)的证明过程中需要作辅助线,它的意图是什么?
17.证明命题“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是真命题.
解:已知:如图,△ABC≌△EFG,AD,EH分别是△ABC和△EFG的对应边BC,FG上的高.
求证:AD=EH.
18.已知:如图,AB∥DE,∠A=∠D,BE=CF.求证:△ABC≌△DEF.
19.在数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ABD和△ACE两个三角形,并写出四个条件:①AB=AC;②AD=AE;③∠1=∠2;④∠B=∠C.请你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出三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
题设:___________;结论:_______.(均填写序号)
证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4人进行乒乓球单循环比赛(每两个人都要比赛一场),结果甲胜了丁,并且甲、乙、丙胜的场数相同,则丁胜的场数是(
)
A.3
B.2
C.1
D.0
【答案】D.
【解析】解:四个人共有6场比赛,由于甲、乙、丙三人胜的场数相同,
所以只有两种可能性:甲胜1场或甲胜2场;
若甲只胜一场,这时乙、丙各胜一场,说明丁胜三场,这与甲胜丁矛盾,
所以甲只能是胜两场,
即:甲、乙、丙各胜2场,此时丁三场全败,也就是胜0场.
答:甲、乙、丙各胜2场,此时丁三场全败,丁胜0场.
故选:D.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2个锐角
D.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C
【解析】A.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错误,为假命题;
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错误,为假命题;
C.三角形的三个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故正确,为真命题;
D.有两边和其中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错误,为假命题,
故选C.
3.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
A.定义都是真命题
B.单项式-的系数是-4
C.若|x-1|+(y-3)2=0,则x=1,y=3
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答案】B
【解析】A.定义都是真命题,是真命题.
B.单项式-的系数是是假命题.
C.若,则x=1,y=3,是真命题.
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是真命题.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B.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C.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答案】B
5.如图,两根竹竿AB,DB靠在墙CE上,测得∠CAB=40°,∠CDB=30°,则两竹竿的夹角∠ABD的度数为(
)
A.70°
B.60°
C.50°
D.10°
【答案】D
6.如图,在△ABC中,∠A=35°,∠C=45°,则与∠ABC相邻的外角的度数是(
)
A.35°
B.45°
C.80°
D.100°
【答案】C
【解析】该外角=∠A+∠C=35°+45°=80°.故选C.
7.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2,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是(
)
A.4
B.6
C.8
D.10
【答案】C.
【解析】解:设第三边长为x,
则8﹣2<x<2+8,
6<x<10,
故选:C.
8.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则∠α的度数是(
)
A.45°
B.60°
C.75°
D.85°
【答案】C.
【解析】解:如图,
∵∠ACD=90°、∠F=45°,
∴∠CGF=∠DGB=45°,
则∠α=∠D+∠DGB=30°+45°=75°,
故选:C.
二、填空题
9.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AB=3,AC=4,DF=1.5,则DE=_______.
【答案】2
【解析】∵△ABC中,AD为中线,∴BD=DC,∴
∵DE⊥AB于E,DF⊥AC于F,AB=3,AC=4,DF=1.5,


∴DE=2.
故答案为2.
10.如图,在Rt△ABC中,∠B=90°,∠ACB=50°,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交于D点,则∠BCD的度数是________.
【答案】10
【解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ACB的度数,再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CD,则可得∠A=∠ACD=40°,从而求得结果.
∵∠B=90°,∠A=40°,∴∠ACB=50°,
∵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D=CD,
∴∠A=∠ACD=40°,
∴∠BCD=∠ACB-∠ACD=10°.
11.已知△ABC的面积为6,AD是△ABC的中线,则△ABD的面积为__
__.
【答案】3
【解析】∵△ABC的面积为6,AD是△ABC的中线,
∴△ABD的面积=×6=3.
12.如图,△ABC的两条高线AD,BE相交于点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BEC(不添加其他字母及辅助线),你添加的条件是
.
【答案】AC=BC(答案不唯一)
13.如图,在△ABC中,AB=5,AC=3,AD是△ABC的中线,则AD长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AD是△ABC的中线,
∴BD=CD.
在△EBD和△ACD中,

∴△EBD≌△ACD(SAS),∴EB=AC=3.
∵AB-EB∴5-3<2AD<5+3,∴1三、解答题
14.如图,已知BD,CE是△ABC的高线,点F在BD上,BF=AC,点G在CE的延长线上,CG=AB,连结AF,AG.求证:AG⊥AF.
【答案】【解】设BD与CG相交于点H.
∵BD,CE是△ABC的高线,∴∠BEC=∠CDB=90°.
∵∠EHB=∠DHC,∴∠EBH=∠DCH.
又∵BF=CA,AB=GC,∴△ABF≌△GCA(SAS),∴∠BAF=∠G.
∵∠AEG=90°,∴∠G+∠GAE=90°,
∴∠BAF+∠GAE=90°,即∠GAF=90°,
∴AG⊥AF.
15.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DE=BE﹣AD.
【解析】(1)∵∠ACB=90°
∴∠ACD+∠BCE=90°
又∵AD⊥MN,BE⊥MN
∴∠ADC=∠CEB=90°
∴∠BCE+∠CBE=90°
∴∠ACD=∠CBE
在△ADC和△CEB中,
∴△ADC≌△CEB
∴AD=CE,DC=BE
∴DE=DC+CE=BE+AD;
(2)在△ADC和△CEB中,
∴△ADC≌△CEB
∴AD=CE,DC=EB
∴DE=CE﹣DC=AD﹣EB;
(3)DE=BE﹣AD.
在△ADC和△CEB中,
∴△ADC≌△CEB
∴AD=CE,DC=BE
∴DE=DC﹣CE=BE﹣AD.
16.如图所示,已知AB=DC,DB=AC.
(1)求证:∠ABD=∠DCA;
(2)在(1)的证明过程中需要作辅助线,它的意图是什么?
【答案】(1)证明见解析;(2)作辅助线的意图是通过作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构造全等三角形.
【解析】(1)如图所示,连结AD,
在△BAD和△CDA中,
∵,
∴△BAD≌△CDA(SSS),
∴∠ABD=∠DC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作辅助线的意图是通过作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构造全等三角形.
17.证明命题“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是真命题.
解:已知:如图,△ABC≌△EFG,AD,EH分别是△ABC和△EFG的对应边BC,FG上的高.
求证:AD=EH.
【答案】见解析
【解析】∵△ABC≌△EFG,∴AB=EF,∠B=∠F,
∵AD,EH分别是△ABC和△EFG的对应边BC,FG上的高,
∴∠ADB=∠EHF=90°,
在△ABD和△EFH中,,
∴△ABD≌△EFH(AAS),
∴AD=EH.
18.已知:如图,AB∥DE,∠A=∠D,BE=CF.求证:△ABC≌△DEF.
【答案】证明:∵BE=CF,∴BC=EF,
∵AB∥DE,∴∠B=∠DEF,
∵∠A=∠D,∴△ABC≌△DEF.
19.在数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ABD和△ACE两个三角形,并写出四个条件:①AB=AC;②AD=AE;③∠1=∠2;④∠B=∠C.请你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出三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
题设:___________;结论:_______.(均填写序号)
证明:
【答案】①②③,④.
【解析】答案不唯一.如:
已知:在△ABD和△ACE中,AB=AC,AD=AE,∠1=∠2.
求证:∠B=∠C.
证明:∵∠1=∠2,
∴∠BAD=∠CAE.
在△ABD和△ACE中,AB=AC,∠BAD=∠CAE,AD=AE,
∴△ABD≌△ACE(SAS),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1=∠2,
∴∠BAD=∠CAE,
在△ABD和△ACE中,
AB=AC,∠BAD=∠CAE,AD=AE,
∴△ABD≌△ACE(SAS)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