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 通过书籍和影视剧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说说你知道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谁能告诉大家 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么样产生的呢? 请 大家看“导入框”中的内容。[那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历史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谁能为大家讲述一下?有关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到底是怎样的?我国的历史 究竟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们看 课本第1页上“元谋人的牙齿”图。这是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 发现的,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颗上门齿,同属一个成年人,根据考古研究判断,这两颗牙齿的特征,近似于现代蒙古人种。元谋人出土的有七件石器,经考古学家断定,石器是打制而成的。在化石地层中,后来又发现了动、植物化石、大量炭屑和烧骨。经考证认为,这是当时人类用火的遗迹。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那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看看古猿是怎样演变成人的?古猿生活在森林里 。 生活在这里的古猿 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猿类。而那些失去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过着陆地生活。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古猿不适应环境变化死去了, 活着的古猿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学会了利用前肢来采集果实、捕捉动物、折树枝和抓取石块当作武器,以抵御野兽的侵袭,这样后肢主要用来支撑身体和行走。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渐出现了。这种分工导致了前肢的进一步发展和后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又引起了整个身体结构的变化。 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大脑有了意识,希望把看到的事物和行为表达出来。因此有了呼叫、手势表达、发出声音,语言产生了 。 经过漫长的过程,这些古猿在劳动中进化为人类。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亲历了由猿到人的过程。使我们对古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了解。 那么,早期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呢 ?古人类文化遗址中,北京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 周口店龙骨山。最早是20世纪开始发现的, 我国考古工作者裴文中 ,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以后又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迄今为止,北京人遗址共发现头盖骨6个,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以及其他的遗骨化石,共属于40多个个体。还有石器和经过打击的石片、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等。这些发现证明北京人已经使用火。北京人使用 石器和火遗迹的发现, 为从猿到人演变提供了有力证据。经过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的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 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呢?请大家看第2页“北京人”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北京人使用什么工具?有什么特征?说明了什么问题?2、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有什么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3、,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自然火,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大家回答了有关北京人的一些问题,对北京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了解。其实,在古人类文化遗址中,除元谋人、北京人之外,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活动遗址还分布着许多,距今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就是其中之一。大家看课本3—4页有关山顶洞人的内容,然后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1、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同学们应该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2、同学们可以看课本中“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画 ,思考:山顶洞人会制造骨针,有了装饰品,这说明什么?谁能为大家就你了解的有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情况,用不同形式向大家展示, 以便 使同学们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刚才我们通过填表把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作了一个比较。大家是否发现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这就是课本上提到的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 氏族是一种组织形式,就像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北京人生活的原始人群。氏族的形成与当时的婚姻状况有关,在原始人群阶段,由于刚刚由猿转化而来,因此彼此之间没有婚姻观念。属于群婚 状况,也就是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而且没有辈份观念。到了山顶洞人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在婚姻形态上比原来进了一大步。尽管还属于群婚的性质,但已经有了初步的家庭观念。这个时候的婚姻状况属于族外群婚 ,就是两个集体之间的男女可以通婚,但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所以很难确定后代的身份,后代只能按母亲的血统把有血缘关系的人集合在一起,组成的集体,就是氏族。我们一定要明确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没有私有财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群体。 《西游记》、姜子牙、曹操、康熙等学生看书、讨论 学生1:上帝用泥土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后又取其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让二人结为夫妻,他们成了人类的始祖,他们生活在伊甸园,生活美满幸福,后来,受到一条蛇引诱他们偷吃了树上的禁果,懂得了爱情、羞耻、心明眼亮、聪明起来。但是这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被赶出了伊甸园,到了人间,他们就成了人类的祖先。学生2:盘古把宇宙分成天和地两部分,但没有人类存在。有个女神叫女娲把泥土揉到一块,捏成了一个个小人,吹口气,人就活了,后来,女娲累了, 便用一根藤条从泥中一抽。甩出许多泥点,泥点变成了一个个小人,这样就有了人类。学生3:人是由古猿变来的 。学生1: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依靠原始而简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斗争。教师引导:说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学生2: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构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师:北京人为什么以这种方式生活?为什么不像我们今天一家一户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环境恶劣、生产工具极其简单决定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下去,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争,才有生存的可能。学生3 :北京人可以用火来吓跑野兽、烧烤食物、照明、防寒。师: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了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这一切使北京人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学生4 :是在下雨打雷时引发森林大火,北京人从森林里捡到了烧熟的动物的尸体,从而知道了熟食的味道更加鲜美,把火种保留了下来。学生5 :天气炎热干燥,森林草木自然起火,北京人保存了火种。学生6:露天煤的自然起火,给北京人提供了火种。学生7:北京人在制造工具时,石块碰撞摩擦起火。 学生看书、讨论……学生:天亮以后,北京人开始成群结队往外走,男子去狩猎,女子去采集,傍晚时,采集狩猎回来后,他们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男子把打到的猎物剥皮,把肉割开,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烧烤。烧熟后,分配给大家。当人们吃饱肚子后,就又进入梦乡,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远处的野兽自然也不敢靠近山洞。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这从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可以看得出来。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佩带装饰品,这说明他们已经懂得爱美。山顶洞人已开始进入氏族生活。 “氏族”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必须详细讲述,这有利于学生对此之前之后原始社会组织结构的了解。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1、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2、 北京人发现时间:1929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生存年代:20—70万年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3、 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巩固练习:(见课件)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共29张PPT)
中国历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 上册
预习、听课、记笔记、完成作业、课后复习
史海聆潮 http://lishi./Index.asp
读书、理解、记忆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中国——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
西方——上帝创造亚当、夏娃的故事
北京人遗址
山顶洞人遗址
元谋人遗址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发现地点:
主要遗存:
两枚门齿化石→
粗糙的石器→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炭屑和烧骨→
知道用火
会制造工具
人类特征
距今年代:约170万年
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云南元谋县
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1、发现的地点 :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2、距今年代 70万——20万年
3、特点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劳动。
古
猿
北
京
人
现
代
人
项目 前额 眉脊骨 颧骨 吻部 下颌
古猿
北京人
现代人
明显
很不明显
很不明显
前伸
前伸
后敛
高突
高突
低突
粗壮
粗壮
细柔
低平
低平
高耸
北京人的头部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结论:
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4、过群居生活
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话?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5、北京人已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大自然雷电生火;火山爆发引燃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北京人遗址里为什么会留下这么多的灰烬堆?
因为他们使用天然火,需要保存火种。
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想象
也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
三、山顶洞人
2、距今年代 约三万年
3、模样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1、发现的地点 :
同现代人已经基本相同。
3、使用打制石器,会磨光、钻孔技术和人工取火
4、处于氏族公社时期
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
说明山
顶洞人走得
很远,已经
到了海边。
不对!说明北京当时距海很近,因为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与现在不同。
三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基本相同。因此,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
椐《北京晚报》报道:最新地理考察发现, 三万多年前北京地区地貌同现在不同,处于大海之滨。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代。
1.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
右图是北京人使用过的一件石器,假如让你来使用,你怎样操作?用它来干什么最方便?
课堂小结
代表
文化 距今
时间 出土
地点 体质
形态 工具
制造 生产
活动 观念 社会
组织
元谋
人
北京
人
山顶
洞人
约170
万年
打制
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
人群
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
石器
采集
狩猎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约三
万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
渔猎
人工
取火
懂得
爱美
氏族
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生活?
A、用火烧烤食物
B、 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 会使用骨针
D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制造工具 B、 是否使用打制石器
C、能否使用天然火 D、 懂不懂磨制石器
A
3.元谋人生活距今大约有
A.200万年 B.190万年
C.180万年 D.170万年
D
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B
5.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A
6.会制造骨针的远古人类
A.蓝田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C
7.下列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的远古人类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A
推荐作业
一、自己制作一个表格: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从距今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用火情况、使用工具、生产状况、社会组织来对比
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提示:思路一:可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
思路二: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共11张PPT)
祖国境内
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马坝人
长阳人
和县人
蓝田人
丁村人
金牛山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谁是我国最早的人类?
云南省元谋县-元谋人发现地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元谋人时期的石器
北京人枕骨头盖骨
北京人打制的石器
周口店龙骨山全貌
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
名称
距今时间(约)
发现地点
体型特征
工具、生产、生活
社会组织
元谋人
170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较多猿的特征
制造工具 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
70—20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
保留了猿类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
三万年
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与现代人基本相似
打制石器 兼有磨制技术人工取火
氏族
原始人群
关于我国远古人类的比较
若不期
入痛
契古后将
、飞
若不期随知
或道
其乙不北人份
从天随上三些常言有块等
不人
支
乙拉司
畅
关化1向自
中国远古人美注奖遗亞
元谋人今170万年若
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前
鲍北京人030万年
社
山顶别人距今构1800年」代
姆戏原始民居约5-6千年前新
坡原始民居约5-6千年前
会公[大淡口原始民约45千年前器
刻传说中的黄帝4子年前时
国远古入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元谋人遗址
元谋人制造、使用的石器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周口店龙骨山全貌
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
围a》<63
2厘米
N O
5
6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1、2、3穿洞兽牙4穿孔小砾石5穿孔海蚶壳
6骨管7小石珠8钻孔鲩鱼眼上骨
6
…
A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