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30 09:5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说课过程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一、说教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一、说教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优势: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不足:还没有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谈话法
讲解法
表格归纳法、
历史短剧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分钟)
讲授新课(34分钟)
巩固总结(3分钟)
课后作业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分钟)
“大一统”的概念
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汉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寻找答案。
三、说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34分钟)
文景之治(10分钟)
汉武帝的大一统(17分钟)
东汉的统治(7分钟)
(二)讲授新课
1. 文景之治(10分钟)
阅读教材,归纳文景之治的背景
填写表格(秦后期和汉初文景时期统治政策的对比 )
用一句话定义“文景之治”
过渡:汉初文景时期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讲授新课
2.汉武帝的大一统(17分钟)
阅读,回答问题:汉武帝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
小组讨论,总结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两大方面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推恩令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过渡: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了衰亡。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在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
(二)讲授新课
3. 东汉的统治(7分钟)
自主学习
“光武中兴”
东汉的灭亡
(三)巩固总结 (3分钟)
(四)课后作业
写一写:
俗话说,功过自有后人评,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但在秦二世而亡,而汉朝经历了百余年后才走向衰亡,你怎样看待这两位皇帝?
谢谢大家!
欢迎批评指正!
秦后期 文景时期
农业
刑法
赋税徭役
工事
西汉推恩令效果图
历史短剧
请四位学生到讲台上,其中一个扮演汉武帝;三个扮演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由汉武帝选择采用,如能说明为什么这样选择,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