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距今约 年。
2、北京人发现的地点是 ,距今约 年使用 石器,过着 生活,会使用用 ,还会保存火种。 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3、 ,距今约三万年,已掌握了 和 技术,会 火,能用 缝制衣服。
4、山顶洞人的生活集体是 ,它是按 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
能否制造工具
元谋人
170万
70万—20万
北京周口店
打制
群居
天然火
火
山顶洞人
磨制
钻孔
人工取
骨针
氏族公社
血缘
原始人采集和狩猎得来的食物总有吃完的那一天,那他们该如何生存呢?
我来想一想 ……
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以促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
想一想
古之人,皆食禽兽,至于神农,人民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神农播种五谷
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第2课
参观中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网络博物馆
活动: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
主要遗址网络博物馆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大汶口文化遗址
展品1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石锄
磨制石器 骨耜、石斧等是当时主要的生产工具.
展品2号
这说明河姆渡居民已学会种植水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出土的陶猪
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长圆形钵
展品3号
这说明河姆渡居民已学会制陶、养猪,产生了原始手工业和原始畜牧业.
骨哨(河姆渡)
骨针(河姆渡)
展品4号
河姆渡居民已有了乐器
比山顶洞人先进的地方
展品5号
这说明河姆渡居民已学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展品6号
思考:从左图我们能够获得什么信息?这种房屋的样式名称是什么?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有何优点?
⑴信息与名称:河姆渡原始居民已开始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⑵原因: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⑶优点:通风防潮,上面住人,下面可以圈养牲畜。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距今年代:
发现地区:
生产工具:
原始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原始生活:
约一万年
浙江余姚
磨制石器,耒耜
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饲养家畜(猪、狗……)
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
定居,挖掘水井,住干栏式房屋
动 动 脑 :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食物来源:
居住条件:
生产工具与生产用具:
社会分工:
不固定(采集与渔猎);固定(原始农业)
天然洞穴;定居
打制;磨制、耒耜、制陶、挖井、制作简单的 玉器和原始乐器
无明显分工;出现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原始畜牧业
展品1号
这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学会使用弓箭和钓鱼,也能反映出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打猎和捕鱼仍是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展品2号
这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学会种植粟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
展品3号
这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学会养猪,原始的畜牧业出现.
展品4号
半坡人面网纹盆
半坡舞蹈纹彩陶盆
这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会制作彩陶,陶器上的一些符号有可能是文字的雏形,也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丰富的精神生活.
展品5号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锥
半坡居民用纺轮把麻纤维捻成线,织成麻布,然后再用骨锥等工具把兽皮和麻布缝合起来.
这说明河姆渡居民已学会纺织,已穿上了麻布衣服.
展品6号
思考: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半地穴式的房屋?有何优点?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有哪些区别?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别?说明了什么?
⑴原因与优点: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冬暖夏凉。
⑵造成差别的原因:由南北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
⑶说明:人们能够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距今年代:
发现地区:
生产工具:
原始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原始生活:
约六千余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磨制石器
种植粟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猪狗等动物
彩陶(人面鱼纹盆)
定居,住半穴居式房屋
观察与比较 :
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两者有哪些的共同特征?又有哪些主要不同呢?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共同特征:
主要不同:
不同原因:
农耕,磨制石器,原始家畜饲养业和原始手工业,定居生活。
房屋的结构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地理自然环境不同,一南方湿润多雨,一北方干旱少雨。
大汶口文化玉锛
大汶口陶器
三、大汶口文化
1、距今时间:
距今约四五千年
2、发现地点:
山东泰安大汶口
3、使用工具:
4、原始手工业:
磨制石镰、石锄等
黑陶、白陶
墓中男子是墓主,旁边是女子和幼童。三人同时埋葬,但是随葬物品主要放在了男子的身边。这表明了什么?
墓中男子是墓主,旁边是女子和幼童。三人同时埋葬,但是随葬物品主要放在了男子的身边。 这表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并且出现了私有财产。
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随葬品多少的现象出现?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
私有财产
贫富分化
( 阶级出现
国家产生 )
三、大汶口文化
1、距今时间:
距今约四五千年
2、发现地点:
山东泰安大汶口
3、使用工具:
4、原始手工业:
磨制石镰、石锄等
黑陶、白陶
5、生产关系: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有哪些?
各代表哪个地区的成就?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母系)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母系)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父系)
南方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
北方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
旧石器
新石器
旧石器是打制的,比较粗糙;
新石器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础上,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是磨制的,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磨制刃部,还可以多次使用,因此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想一想
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著名的古人类遗址?
元谋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
山顶洞人遗址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人面鱼纹陶盆
半坡陶器
舞蹈纹彩陶盆
它由三列相同的舞蹈场面组成。每组5人,手与手相连,排列整齐,动作协调,呈踏歌状。每组相邻之间用8条下垂的内向弧线,线与线之间绘制了一形似柳叶的图形。使人们联想到先民们在随风飘拂的柳树下手拉手,载歌载舞,似乎在欢庆着春的到来和祈祷丰收。
原始舞蹈和宗教
2.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1.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B.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C.最早栽培了水稻
D. 还能够饲养家畜
练一练
5.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3.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 河姆渡原始居民 ⑤大汶口原始居民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4.在半坡遗址发掘过程,考古人员发现一个罐子
里存储芥菜籽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7.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出现在
A、山顶洞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居民 D、大汶口文化
6.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
A、建造房屋 B、原始农业的出现
C、使用磨制石器 D、原始手工业出现
下课!
活动与探究:
假设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秋天庄稼收获后能够互访,你能否利用课本提供的材料,为他们分别设计一份接待对方一天的日程表,要求:
早上参观活动:
下午娱乐活动:
午餐,晚餐:
纪念品:
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半坡人看着满仓的粟和大堆的蔬菜,跳起了丰收的舞蹈。为了让遥远的河姆渡人也能分享到自己的快乐,他们带上了自己的产品不远万里来到了浙江余姚,受到了河姆渡人的热情款待,面对半坡人带来的粟,精美的衣服,彩陶,精致的骨制箭头等,河姆渡人表示了万分的感谢,早早的安排了半坡人歇了下来。第二天,天刚亮,河姆渡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首先安排了他们参观了自己那一望无边的稻田,参观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干栏房屋,令人自豪的水井,同时为远方的客人奉上了甘甜的井水。而半坡人也为主人的热情所感染,真诚的向主人表示了丰收的祝福。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到了中午。主人办了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客人,主要有香喷喷的大米饭,鱼,肉,鸡和鸡蛋,同时也将客人的粟做成了粥,真是一顿海吃。
午休之后,娱乐活动开始了,热情好客的河姆渡人用他们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了对伏曦和神农的赞美乐曲,还跳起了欢快的迎宾舞,受感染的客人也加入了进去,乘着玉器的清脆敲打声舞动着。晚餐同样的丰盛。尽了兴的主客渐渐的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客人就要回去了,为了表示双方的思念,半坡人向河姆渡人赠送了绘有美丽图案的彩陶,而主人回赠的则是精美的玉器和挂饰,相约明年的丰收时刻,彼此再同庆祝!期盼彼此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