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学情和教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它主要包
含三个子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
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西晋
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揭开了
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
作用,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大融合的时期。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理解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成一败
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
历史人物时,主要应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
生产力的发展。
三、说重难点
本课重点:
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曹操
四、说学情和教法
学情: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
思维活跃,但知识积累较少,还未形成正确史观,
所以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看图片和分析资料,
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自主获
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基本学情,本节课我准备采用
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材料分析、练
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课堂时间共45分钟,除去板书设计2分钟,其他时间安排如下)
(一)导入 3分钟
(二)自主学习 5分钟
(三)探究新课 25分钟
(四)课堂小结 3分钟
(五)巩固练习 5分钟
(六)布置作业 2分钟
第一环节——导入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P102—P107)
一、官渡之战:
__年,__主力直逼曹军所在___,___采纳谋士的计策,大败___,奠定了曹操统一___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___年,曹操想要统一南北。经过____和___等说服,孙权同意联合抗曹,双方组成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___一带和曹军对峙。___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奠定了______局面的形成。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___废掉汉献帝的,自称皇帝,国号___,定都___;221年,___在___称帝,史称___;222年,___称王,国号__,后定都__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第三环节—探究新课
一、三国鼎立的背景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一、三国鼎立的背景
匈 奴
刘 璋
张鲁
曹操
袁术
刘 表
袁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曹 操
袁 绍
十万人
乌巢
三四万人
1、官渡之战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2、赤壁之战
1.战前形势
刘备:
寄居荆州
孙权:
据江东
赤壁
之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三、三国鼎立
四、合作探究:你说我说大家说
1、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成一败原因的分析。因为之前曹操官渡之战胜利原因和赤壁之战失败原因都已做过分析,因此这个问题可迎刃而解,并在此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
2、如何评价曹操。通过展示历史名人对曹操的评价,使学生从侧面认识曹操,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承前启后,留下悬念,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
【随堂检测】(细心造就成功)
1、曹操在《蒿里行》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惨景发生在( )
A.东汉末年 B.东汉初年
C.三国 D.西晋
2、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与哪个人物有关(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材料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材料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战役的还有谁?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4)在这一战役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5)归纳这次战役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整理本节课知识体系,
并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
东汉末年
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孙权
刘备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魏
蜀
吴
六、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