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上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课件51ppt+教学设计+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上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课件51ppt+教学设计+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9 12:15:33

文档简介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手来测量距离,但由于用手测量的“拃”单位是非标准的长度单位,所以测量结果不同。本节课将选用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发现测量结果比手的测量结果更准确。同时发现用橡皮、小立方体、回形针和木棒分别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结果不同。通过比较不同物体(不同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分析原因,理解测量单位的重要性,为下节课学习用同样的标准单位测量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设计在三个板块的基础上,增加了拓展版块。具体安排如下:
聚焦板块:问题导入“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长度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固定长度的物体来代替手,作为工具来测量。
探索板块:用物体来测量。提供四种常见物体,有回形针、小棒、橡皮和小立方体。为了减少测量任务,保证一节课时间能够完成,选择其中两种进行测量。此外,让学生在选择中思考,什么样的物体能使测量更方便、更准确。
研讨板块:对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法进行反思。引导学生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用物体测量哪个更准确?”让学生可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拓展版块:测量家里的物品。让学生学会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认识到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有关测量的基础,认识到了一些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起点、终点、测量时需要首尾相连,同时也认识到用不同学生的手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不一样,不准确。这节课学生要学会使用回形针、小棒、橡皮和小立方体等随手可得的固定长度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测量教室里的课桌、书等物体的长度。学生对于这些现象感到好奇,充满探究的兴趣,同时产生想要比较规范地描述物体长度的欲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3.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4.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3.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并学习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聚焦:质疑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利用手、脚、手臂等人体部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但由于每个人的手指长短、脚的大小、手臂的长短不一样,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
2.思考:除了人体部位可以作为工具测量长度,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长度呢?
3.认识身边常见的物体:回形针、橡皮、小棒、小立方体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固定长度的物体来代替手,作为工具来测量。
二、探索:用物体来测量。
过渡:如何正确利用物体进行测量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活动一:用橡皮测量书的长度。
1.观察橡皮的形状。
⑴认识长、宽、高。
⑵动手摆一摆。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选择橡皮的哪个位置测量物体的长度,速度最快呢?
⑶交流总结:为了提高测量速度,我们一般选择较长的一边进行摆放测量。
测量书的长度。
⑴预测。
①用拃来测量《科学》书的长度时,它的长度是几拃?用你的“一拃”和橡皮比一比,预测一下,书的长度相当于多少块橡皮的长度呢?说说你的理由。
②汇报交流。
过渡:那么《科学》书到底有多长呢,我们用橡皮来测量一下吧!比一比,用拃测量和用橡皮测量,哪个更准确一些。
⑵测量。
①方法指导。
方法一:用一块橡皮测量。
播放视频:首先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从起点开始,像这样让橡皮的首尾相连,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沿书的直线边缘测量。我们也可以选择做标记的方法测量,这样能更加准确地做到首尾相连。当测量到终点时,记录数据。如果不够整块橡皮的数量,我们也可继续使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几+”来记录。
方法二:用两块橡皮测量。
播放视频:用两块一样的橡皮“交替法”进行测量。
方法三:用多块橡皮测量。
播放视频:用多块一样的橡皮来测量。如果数量足够,就一直摆到终点。
概括测量方法要领:
起点到终点;首尾要相连;摆放沿直线;“几+”记下来。
②实践测量。
播放视频:三种不同的的测量方法。
⑶记录。
①汇报数据。
②分析比较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用拃测量书的长度,虽然每组都是“1拃多”,那到底多多少呢,因为每个人手的长短不同,所以多出来的那部分长短又不同,因此不能准确测量出书的长度。与橡皮测量的数据作比较,我们发现用统一长度的橡皮测量书本比用拃测量要更准确。
设计意图:因为橡皮与回形针、橡皮、小棒、小立方体比较,形状特殊,学生会出现用不同的长作为测量单位,也可能会选择它的宽作为测量单位。所以用橡皮作为范例,指导学生测量方法,并学会按预测、测量、记录的顺序完成测量,培养科学思维及探究能力。
活动二:用橡皮测量桌面长度。
1.用橡皮测量桌面,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完成测量呢?
2.汇报总结。
第一步:预测。说出预测的理由。
第二步:测量。要牢记四句要领。
第三步:记录。数据要准确详实。
3.学生测量桌面的长度。
4.分析数据。
5.讨论交流:用橡皮测量长度和用拃来测量,哪个准确?
小结:通过分析数据,再次说明通过用橡皮来测量长度,测量的数据比用拃来测量要准确一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测量方法,经历测量过程,学会分析数据。
活动三:用橡皮测量桌子高度。
1.回忆上节课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2.用橡皮测量上节课的纸带。
3.分析数据。
4.讨论交流:用拃测量纸带的数据和用橡皮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用“拃”测量,因为手的大小不同,所以数据结果不一致,差距较大。用橡皮测量,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利用物体测量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数据。
设计意图:测量桌子的高度是本节课的难点。使用第3课的纸带,并使用第3课纸带的背面进行再次测量。这样做有一举两得的效果,既便于测量,又便于比较用物体测量和用手测量的结果,为后面研讨问题———“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服务。
活动四:选择不同物体测量。
1.提出活动要求:任意选择两种物体作为测量工具,依次测量“桌面长度、桌子高度、书的长度”。
2.指导填写表格。
3.方法指导: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先学习视频中的测量方法,再去测量。也可以求助身边的人和你一起完成这项任务。
4.学生选择不同物体测量。
5.汇报交流,统计数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经历整个测量活动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到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是否确定了相同的起点, 每一个计量单位是否首尾相连。在这里学生要使用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等随手可得的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测量课桌、书等物体的长度,认真读数,做好统计记录,为后续的研讨分析提供准确数据。
三、研讨:对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法进行反思。
1.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
⑴横向分析数据。
①比较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使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测量结果差别比较小,因为单位长度一致,多次的测量结果之间可以相互比较。
②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⑵纵向分析数据。
①比较这些数据,你又发现了什么?
使用不同物体测量的结果差别非常大,由于单位长度不一致,测量结果之间没有比较的意义。
②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2.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讨论交流:
⑴不同的人,手的长度不同,一拃的长度也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⑵不同的人,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结果基本相同,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小结:用同一种物体作为测量标准,测量结果比用手测量更准确。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图表的形式整理信息和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拓展:测量家里的物品。
用“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这四种物体作为测量工具,测量家里的物品,并记录数据。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认识到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通过测量让学生也发现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为下节课的学习留存数据。
五、结束语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
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学会了:
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六、下节课材料准备。
小立方体、剪刀、透明胶带、纸带、学生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不可以比较。(共51张PPT)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一年级 科学
一、聚焦
一拃 一脚 一庹
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长度呢?
二、探索
用物体来测量




( )( )( )
起点
终点
预测:
书的长度相当于多少块
橡皮的长度?
起点
终点
用一块橡皮测量
用一块橡皮测量
用两块橡皮测量
用多块橡皮测量
起点到终点;
首尾要相连;
摆放沿直线;
“几+”记下来。
《学生活动手册》第11页
用一块橡皮测量 用两块橡皮测量 用多块橡皮测量
测量《科学》书的长度
用橡皮测量《科学》书的长度
1.预测:说出预测的理由。
2.测量:要牢记四句要领。
3.记录:数据要准确详实。
用橡皮测量桌面长度
用一块橡皮测量 用两块橡皮测量 用多块橡皮测量
用橡皮测量桌面长度
测量桌子的高度
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步骤
③测量纸带有几“拃”长
①用纸带确定桌子高度
②剪掉多余部分
用橡皮测量桌子高度
用一块橡皮测量
用两块橡皮测量
用多块橡皮测量
用橡皮测量桌子高度
用手测量桌子高度
三、研讨
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
横向分析测量的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
分析用小棒测量的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
分析用回形针测量的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
分析用小立方体测量的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

横向分析测量的数据
测量桌面长度的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
测量桌子高度的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
测量书长度的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


纵向分析测量的数据
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1.不同的人,手的长度不同,一拃的长度也不同,
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2.不同的人,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结果基本相同,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我们发现:
用同一种物体作为测量标准,测量结果比用手测量更准确。
四、拓展
测量家里的物品
测量家里的物品
五、结束语
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知道了
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学会了
六、下节课材料准备
小立方体,剪刀,透明胶带,纸带,学生活动手册。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