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起点和终点
小学一年级 科学
一、聚焦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一场争吵
谁跳得远?
起点
终点
谁跳得远?
我跳得远
二、探索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试玩纸蛙
确定纸蛙的起跳线
起点?
终点?
从起点到终点的长度,我们称它为距离。
确定纸蛙的起点和终点
纸带的制作方法
选取最远距离
起点
终点3
终点2
终点1
最远距离
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三、研讨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一只纸蛙跳出的最远距离
两只纸蛙跳远距离的比较
多只纸蛙跳远距离的比较
完成学生手册
保留数据结果
四、拓展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长跑冠军——经典纸飞机的折叠方法
纸飞机比赛的起点和终点
篮球场上的起点和终点
三分线
罚球线
五、结束语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起点 终点
距离
起点和终点
六、下节课材料准备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一条纸带,
一把剪刀,
一支油性笔,
一个胶棒。
43
ua a
画起跳线
◎
②
刚量纸带的制作方法
A
组组且组组
组组组组
hie
dian he zhong dian
起点和终点
wo de ke tang hu
huo dong
我的课堂活动记录
hi dai ke dul zhe
zhi wa tioo yuon bi sdi
纸蛙跳远比赛。
纸带可对折!
动H
号
BIHBANG SPORTS
2别人羡的马平该
3
OlSat IR B BIGBA
是孩的越隐线
R
ong shou lai ce liang
3用手来测量
D《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本单元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的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赛跑等。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学会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聚焦环节:怎样知道谁跳的更远?教材通过图片创设了跳远比赛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知道谁跳得更远”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答案,梳理学生与此知识相关的前概念,应用这些在生活中的零散内容,从而聚焦到起点与终点的内容上来。
探索环节:教科书设计的纸蛙跳远比赛,是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次公平的比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比赛是如何做到公平的。教科书巧妙的采用在纸带上做标记来表征纸蛙跳远的距离。引导学生在纸带的一端画纸蛙的起跳点,再根据纸蛙跳远的长度在纸带上画出纸蛙的位移终点标记,完成表征纸蛙跳跃的起点与终点的活动。学生将认识到起点和终点间纸带的长度就代表纸蛙跳跃移动的距离,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从长度到距离的概念转变。另外,用纸带表征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很好地呈现纸蛙三次跳远的结果,便于展示、比较和交流。
研讨环节:通过对哪只纸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将探索环节的比赛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改变他们有关长度的表述,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说他(或她)的纸带比另一个学生的长,可鼓励这个学生使用“距离”一词,即可以说:“我的纸带更长,表明我的纸蛙跳的距离更远。”
拓展环节: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安排了纸飞机飞行比赛的拓展活动,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新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公平测量的意义。在这个环节,仍然应用纸蛙比赛的规则就不适用了,于是根据纸飞机比赛的规则,我们要重新定义起点与终点,明确在不同的情境下,要重新来进行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再次复习上面的内容。同时会发现几厘米的纸蛙跳,会变成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距离长度,那用笔画线,将不再适用,也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迁移到真实情景,解决真实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比较出谁飞得更远,就是学生需要再次思考应用的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方法,通过测量,记录的数据来表示更长的距离。
【学生分析】
通过本单元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比较长度的意识,本课比较纸蛙跳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物体的首尾长度,而是一个物体位移的距离。在探究活动中,首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跳远比赛情景,从生活中的前概念入手,理解公平比赛的要求。通过纸蛙跳远的比赛,让学生思考:终点究竟是在纸蛙的头部画线,还是在尾部画线?甚至有学生可能会要求其他同学与自己的标记方法一致,这些都指向比较与测量中的公平与准确问题。学生在活动中,反复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标准,知道了起点是共同的起始线,终点是位移后标记的终止线。当自己的纸蛙多次跳跃的距离进行比较远近,或是与同伴、与小组的纸蛙跳跃距离远近相比较不便时,表征距离的纸带应运而生。“比较”进阶到“比量”,为“测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2.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
教学难点: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纸、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
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谁跳得远?
1.情境导入:一场跳远比赛引起的争吵
微课:跳远比赛的一场争吵
2.评判谁跳得远?
微课:相对跳
方向起点不同,不能比出谁跳的更远。
思考:怎样比赛才能公平比出谁跳的远?
3.揭示课题
我们要让两名同学从同一个地方出发,这个地方,我们称它为起点。
他们脚落地的地方就叫做终点。
确定好起点和终点对于比较和测量来说非常的重要。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认识到在跳远比赛中,确定和标记起点和终点对比较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二、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一)体验纸蛙跳远。
微课播放纸蛙跳远的方法。
学生进行纸蛙跳练习,尝试如何用适当的力量,让纸蛙跳得最远。
(二)纸蛙跳远比赛。
1.确定起点和终点
画一条起跳线,作为纸蛙跳远比赛的起点,
纸蛙的落地点作为终点。
2.公平比赛的要求
作为一场公平的比赛,还有哪些需要大家注意的思考的内容?
提示:纸蛙是站在起点前还是起点后起跳?
是以纸蛙的哪部位作为终点呢?
3.观看真实的跳远比赛
观看一个真实的跳远过程,总结出纸蛙跳远比赛的规则。
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跳远的选手要站在起点线后面,不能过线,最靠近起点线的部位作为终点线,从起跳线到终点线的长度,我们称它为距离。
4.纸蛙跳远比赛的规则
起跳前,纸蛙的头要对齐起点线,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现在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来确定纸蛙的起点和终点吧。
5.不同纸蛙跳远的距离该怎样进行记录和比较呢?
为了方便比较,要统一标准。我们可以做一个纸带,在纸带上标注出不同纸蛙跳远的起点和终点,就可以确定纸蛙跳远的距离了,每个纸带记录着一只纸蛙跳的距离,方便进行比较。
6.制作测量纸带
看视频学习制作纸带。
7.补充规则
在真实的比赛中,为了获得运动员的稳定成绩,跳远比赛中都是让运动员跳三次,选取三次中的最好成绩和别人比较,所以我们的纸蛙跳远比赛也可以跳三次,取最好的一次成绩比较。
8.学习如何用测量纸带
观看微课学习
9.操作实践
设计意图:根据在聚焦环节了解到的起点和终点的知识,进行应用,并逐渐丰富规则,从而理解起点与终点在公平比赛中的重要性,选择纸带进行记录,让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测量。
三、研讨:怎样比较哪只纸蛙跳得远?
1.选出一只纸蛙最远的跳远距离
2.两只纸蛙跳远距离的比较
3.多只纸蛙跳远距离的比较
4.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怎样比较哪只纸蛙跳的远,来进行一只纸蛙,两只纸蛙以及多只纸蛙跳远的距离比较,熟练运用起点终点的知识,多次运用纸带,为后面的课程打下基础。
四、拓展:生活中的起点和终点
1.折叠纸飞机
2.纸飞机比赛规则——如何确定起点终点
3.篮球比赛的规则
4.起点和终点位置的确定有很多种形式,都要根据现实情况来确定
设计意图:通过参加相似的比赛活动来验证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能否利用起点和终点设计公平比赛。同时认识到不同的情境中,起点和终点的确定是不一样的。
五、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会了通过标记起点和终点,才能得到物体运动后的距离,使比较公平、准确。
可以用来比赛跑步;可以用来比谁翻跟斗远;可以用来比哪个同学高;可以用来赛车.......
不论进行那些比较,都要确定好起点和终点。
六、下节课准备材料
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笔,一个胶棒。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