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一年级上册2.1《在观察中比较》(课件51ppt+教学设计+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一年级上册2.1《在观察中比较》(课件51ppt+教学设计+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9 17:11:13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在观察中比较
一年级 科学
一、聚焦
我认为:
_________大,
_________小,
因为_______。
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





比较大小
二、探索




(1)______大;________小。
(2)_____比_____大。
(3)_____比_____小。








① 比 ③ 高
比较长短




① 比 ③ 长
比较胖瘦
比较胖瘦
比较胖瘦
① 比 ③ 胖
同一个平面,同一个起点。
怎样才能公平的比较?
比较三角龙
比较三角龙












从高到矮排序是:①、③、②
比较三只恐龙长短
从长到短排序是:①、②、③






比较三只恐龙胖瘦
从胖到瘦排序是:①、②、③




比较4只恐龙,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
















① ③ ② ④
① ② ③ ④
从胖到瘦 ① ② ④ ③
三、研讨
我们是怎样比较的?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公平比较
同一平面
同一起点
……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拓展
给小青蛙排队 日期:_________ 从大到小
从高到矮
从长到短
从宽到窄
给小青蛙排队 日期:_________ 从大到小
从高到矮
从长到短
从宽到窄
①②③
①②③
①②③
①②③
学折纸青蛙
《纸青蛙》折法
五、结束语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知道了
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能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
学会了
六、下节课材料准备
一只纸青蛙、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同学们,再见!《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观察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常常是事物之间互为参照物的对比,比较结果也是一种相对的结果,不是标准化测量的结果。
本节课学生将先从观察恐龙开始,比一比恐龙模型的大小。通过活动,学生会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学生们要学会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还要学会根据不同结果描述恐龙的大小。
本节课的设计在三个板块的基础上,增加了拓展版块。具体安排如下:
聚焦板块:比较图画中恐龙的大小。利用学生喜欢的恐龙情景,引出比较的话题。
探索板块: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恐龙模型的大小比较,目的是让学生去关注如何比较大小,学会公平比较的方法。
研讨板块:怎样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比较的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比较过程,引出公平比较的话题。比较需要公平和准确的话题也将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始终。
拓展版块:比较纸青蛙大小。利用本节课所学的比较的方法,公平准确地比较纸青蛙大小,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又为下节课的比较活动做铺垫。
【学生分析】
学生在观察和比较时通常会集中在物体外观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上,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在生活中,他们已有丰富的比较经验,例如比身高和体重,但对多个物体之间的比较结果的描述是有困难的。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意识到在比较的过程中需要公平和准确,只有公平的比较,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时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难点:尝试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
【教学准备】
四只恐龙模型(长短、高矮、胖瘦不同),A4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观察比较图中恐龙
1.谈话:地球上的恐龙虽然已经灭绝,但是科学家通过研究恐龙的化石,借助电脑技术再现恐龙生存的远古时代和恐龙原貌。
2.观察书中插图,比较哪只恐龙大,哪只恐龙小,说一说理由。
3.汇报交流:我认为____大,____小,因为________。
4.播放视频,思考:你们观察的结果正确吗?
小结:两个物体通过比较才能知道谁大谁小,物体离我们的远近也会影响我们判断物体的大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恐龙,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初步认识到,我们需要比较,这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二、探索:观察比较恐龙模型
过渡:怎样才能公平的比较恐龙大小呢?
活动一:比较恐龙大小
1.认识四只恐龙,给恐龙模型分组编号(1号和3号都是长颈龙为一组;2号和4号都是三角龙为一组)。
2.摆一摆,比一比:它们谁大谁小?
汇报交流:
⑴____大;____小。
⑵___比____大;____比____小。
思考:你们是怎么摆放的,又是怎么比较的?
4.汇报交流:只有与观察者的距离远近相同时,才能进行公平的比较。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即使是比较谁大谁小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一看”就能得出结论的,需要进行比较之后才能做出判断。
活动二:比较两只恐龙
过渡:除了比较恐龙的大小,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这四只恐龙呢?(比如高矮、长短、胖瘦等方面)
比较1号和3号长颈龙。
⑴思考:怎样才能公平的比较这两只恐龙的高矮、长短、胖瘦呢?
⑵讨论交流,方法指导。
①比较高矮。
图片方法:将恐龙放在同一个桌面上,用手掌作为标尺。
②比较长短。
方法一:(视频)双手分别放在恐龙的头和尾作为长度,保持长度不变,再比较另一只恐龙的长度。
方法二:(图片)让两只恐龙头对齐,比较尾部伸出的长短。或者尾对齐,比较头部伸出的长短。
③比较胖瘦。
方法一:(视频)用拇指和食指的距离,作为恐龙腹部或胸部的宽度,保持长度不变,再去比较另一只恐龙的腹部或胸部。
方法二:(视频)用两块橡皮分别卡在恐龙腹部或胸部,作为恐龙腹部或胸部的宽度,保持长度不变,再放入另一只恐龙,比较胖瘦。
⑶小结:在观察比较时,我们将恐龙放在同一平面上,在同一起点上比较高矮、比较长短、比较胖瘦等,这样才是公平的比较。
2.比较2号和4号三角龙
⑴你能用公平的方法比较2号和4号三角龙的高矮、长短、胖瘦吗?
⑵播放视频,比较并记录。
⑶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生活中,他们已有丰富的比较经验,例如比身高和体重。本环节分别比较同一种恐龙模型,从简单的两两对比入手,在比较恐龙模型大小的过程中,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公平的比较,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
活动三:比较三只恐龙
过渡:我们会比较同一种类恐龙了,那么你会比较不同种类的恐龙吗?
1.比较三只恐龙的高矮
⑴思考:怎样公平的比较三只恐龙的高矮呢?
⑵播放视频:比较恐龙高矮的方法以及对比图。
⑶排序做记录。从高到矮:1号、3号、2号
2.比较三只恐龙的长短
⑴播放视频,思考:在用手比较三只恐龙的长短时,你发现了什么?
⑵交流汇报。
⑶图片展示“恐龙的头或尾依靠挡板”的方法。
⑷排序做记录。从长到短:1号、2号、3号
3.比较三只恐龙的胖瘦
⑴播放视频“比较三只恐龙的胖瘦”。
⑵排序做记录。从胖到瘦:1号、2号、3号
小结:通过比较三只恐龙模型,我们发现因为比较的方法很多,所以比较的结果有所不同,可见公平地比较很重要。
设计意图:学生对三只恐龙模型进行比较的活动有难度。在比较恐龙模型的高矮、长短、胖瘦等方面,通过细致地方法指导,使学生明白比较的方法很多,比较结果也不同,进而得出公平比较最重要这一结论。
活动四:比较四只恐龙
过渡:如果再增加一只恐龙,你能够用公平的方法进行比较吗?
1.学生自由操作。
2.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学会了比较三只恐龙模型大小的方法基础上,对四只恐龙模型进行比较,同时要描述比较的方法和结果。重点是学生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比较方法得出结果,鼓励学生用排序的方法记录不同的比较结果。
三、研讨:我们是怎样比较的?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讨论:我们是怎样比较的?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要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如在同一平面上,用同一起点处等。用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述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重点关注比较方法有什么不同,以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更准确。
四、拓展:制作《折纸青蛙》
1.我们学会了公平地比较恐龙模型的方法,你能从多种角度比较这三只纸青蛙吗?请任意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公平比较。
2.学生活动要求:仔细观察,公平比较,准确排序,详实记录。
3.汇报交流。
4.播放视频:《学折纸青蛙》
设计意图:利用本节课所学的比较的方法,公平准确地比较纸青蛙大小,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又为下节课的比较活动做铺垫。
五、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还学会了:
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能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
认识到:只要做到公平的比较,就能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果。
六、下节课材料准备。
一只纸蛙、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
附:记录单
给小青蛙排队
日期:____
从大到小
从高到矮
从长到短
从宽到窄
在观察中比较
同一平面
公平比较 同一起点
……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