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11 15:1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山顶洞人
北京人
距今70至20万年
天然火,保存火种
采集、狩猎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群居生活
距今3万年
人工取火
采集、狩猎、捕鱼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氏族
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狩猎、捕鱼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神农氏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距今时间:
3、生活状况
居住状况
食物来源
工具使用
生活用具
2、分布地点:
距今约7000年
长江流域
河姆渡出土石器
石凿
石斧
工具使用
石锄
骨耜
骨耜
耒耜耕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食物来源
河姆渡出土植物之稻谷
河姆渡出土植物之果核
河姆渡出土植物之南酸枣
河姆渡出土植物之菱角
河姆渡出土动物之狗头骨
河姆渡出土动物之猪下颌骨
河姆渡出土动植物遗物
干栏式的房屋
居住状况
苇席残片
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七千年前的古水井
河姆渡人的水井和井架复原图
生活用具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黑陶)
河姆渡出土之陶器
扁腹釜
扁圆陶纺轮
人首塑
鱼塑
这是做什么用的?
蒸食物
河姆渡出土的原始乐器
骨哨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
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呢?
原始居民 工具使用 食物来源 居住状况 生活用具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居民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并用耒耜
耕地
采集
渔猎
天然的
洞穴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有固定的
食物来源)
会建造
自己的
房屋-
干栏式
房屋
会制造陶
器、玉器
乐器
磨光和钻
孔技术,
例骨针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距今时间:
2、分布地点:
距今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
(黄河流域)
3、生活状况
居住状况
食物来源
工具使用
生活用具
石刀
石锄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工具使用
石磨棒
食物来源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居住状况
半地穴式的房屋
半坡遗址想像图
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半地穴式
干栏式
生活用具
人面鱼纹陶盆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汲水的瓶子呢?这又说明了什么?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
彩陶
原始符号
半坡的原始纺织业
三、大汶口的原始居民
1、距今时间: 距今约四五千年
2、分布地点: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
3、特点:
原始农业、手工业
贫富分化出现
大汶口白陶
大汶口出土的“陶钵”
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财产出现
贫富分化
原始居民 时间 地点 原始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1111
半坡
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距今约五六千年
浙江余姚
陕西西安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
饲养猪、狗、水牛等
饲养猪、狗、牛、羊、鸡等
烧制黑陶、干栏式房屋
烧制彩陶、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想一想
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著名的古人类遗址?
元谋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
山顶洞人遗址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是我国____流域和_____流域的早期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___的国家。
长江
黄河
水稻

1、下列各项与半坡原始居民无关的一项是
A.使用磨制石器 B.种植水稻
C.种植粟 D.使用弓箭
2、下面几项表现了我国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时代不可能出现的
情况是
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
B. 使用陶器器皿
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
D. 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
3、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 河姆渡原始居民 ⑤大汶口原始居民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4、原始农耕生活时,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
A.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
B.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大汶口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5、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
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6、在半坡遗址发掘过程,考古人员发现一个罐子
里存储芥菜籽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7、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出现在
A、山顶洞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居民 D、大汶口文化
8、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
A、建造房屋 B、原始农业的出现
C、使用磨制石器 D、原始手工业出现
9、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食培 育、牲畜饲养的品种方面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 自然条件的差别
C 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 生活时代不同
活动与探究:
假设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秋天庄稼收获后能够互访,你能否利用课本提供的材料,为他们分别设计一份接待对方一天的日程表,要求:
早上参观活动:
下午娱乐活动:
午餐,晚餐:
纪念品:
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半坡人看着满仓的粟和大堆的蔬菜,跳起了丰收的舞蹈。为了让遥远的河姆渡人也能分享到自己的快乐,他们带上了自己的产品不远万里来到了浙江余姚,受到了河姆渡人的热情款待,面对半坡人带来的粟,精美的衣服,彩陶,精致的骨制箭头等,河姆渡人表示了万分的感谢,早早的安排了半坡人歇了下来。第二天,天刚亮,河姆渡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首先安排了他们参观了自己那一望无边的稻田,参观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干栏房屋,令人自豪的水井,同时为远方的客人奉上了甘甜的井水。而半坡人也为主人的热情所感染,真诚的向主人表示了丰收的祝福。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到了中午。主人办了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客人,主要有香喷喷的大米饭,鱼,肉,鸡和鸡蛋,同时也将客人的粟做成了粥,真是一顿海吃。
午休之后,娱乐活动开始了,热情好客的河姆渡人用他们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了对伏曦和神农的赞美乐曲,还跳起了欢快的迎宾舞,受感染的客人也加入了进去,乘着玉器的清脆敲打声舞动着。晚餐同样的丰盛。尽了兴的主客渐渐的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客人就要回去了,为了表示双方的思念,半坡人向河姆渡人赠送了绘有美丽图案的彩陶,而主人回赠的则是精美的玉器和挂饰,相约明年的丰收时刻,彼此再同庆祝!期盼彼此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