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21 15:12:22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欣赏
现存的青铜兵器大体有戈、戟、矛、戍、剑、刀、镞、弩机等八类。
戈 矛 剑 刀
龙虎戈
商蝉纹短柄翘首青铜刀
商代晚期 短骹铜矛
青铜钺
秦弩
越王勾践 剑
鎏金凸目纹 短剑
Guàn
盥水器
乐器
编钟




铜鼓
酒器
青铜鉴
青铜盂
农具


生活器具
青铜壶
铜镜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yǎn
毛公鼎
商 虎耳鼎
青铜饪 (rèn)食器是古代王公贵族在进行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和宴享、婚冠时举行礼仪所使用的器物。作为礼仪重器,不同规格大小的青铜器皿盛煮食物可以代表相应的贵贱等级。饪食器主要包括鼎(dǐng) 、鬲(1ì) 、甗(yǎn)三种.
看了这么多图片,想一想青铜器都有什么特点呢?
青铜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有哪些呢?
一、数量大,种类多。
二、造型生动、工艺精美
特点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青铜器出现于:
夏朝:
商朝:
西周:
种类逐渐增多
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青铜人立像、青铜神树。
著名的青铜器有:
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
司母戊鼎
1.33米
1.1米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因腹壁内“司母戊”铭文,所以被称为司母戊鼎,它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这说明了什么?
特点:生产规模大
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一种食器,后又作为一种礼器。自从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之后,九鼎开始成为传国重器和立国的象征。因此在中国古代,新兴势力向国家政权挑战被称之为“问鼎”而建立新王朝则谓之“定鼎”。常用:鼎力相助、一言九鼎、人声鼎沸···
四羊方尊
青铜立人像
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
青铜神树
分布广泛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一、数量大,种类多。
二、造型生动、工艺精美
特点
三、生产规模大、分布广泛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手工业发展的繁荣)
陶瓷业
青铜器
玉器制造业
农业、畜牧业、商业的繁荣发展
1.“五谷”等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2.已懂得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3.西周已使用青铜农具。
1.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 有牲畜圈栏。 2.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商业繁荣,都城繁华,交通发达,沿途有旅社。
请同学们阅读P28页内容
三、奴隶的悲惨命运
1、图片资料1:
在西周一件青铜器上,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外一个奴隶主买5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
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相比,奴隶们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根据下列资料,说说奴隶们的处境
说明奴隶牛马不如,可以随意买卖或转让,地位低下。
2、图片资料2:
说明奴隶没有
人身自由
3、文字资料:
  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一座大型祭祀坑,
其中有三百多具骨骸,他们是作为祭品被杀
的奴隶。
  另:在安阳的一座商王大墓中,有四百
多具奴隶作为殉葬品被活埋或杀死。他们有
的和车马、狗同葬。
奴隶主祭祀祖先:屠杀大量的奴隶作为供品。(人祭)
奴隶主死后:奴隶被杀死或活埋,作为殉葬品。(人殉)
说明:奴隶作为奴隶主的殉葬品可以被任
意的杀死或活埋。奴隶的地位和猪
狗一样。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
具的文化发展阶段。当时的青铜器已经渗透到农业、手工业、
畜牧业及商业之中(大量使用奴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铁器时代课题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主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
学 习 过 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复习识记《朝代歌》新授课预习导学导入:陶器、青铜器图片。师:揭示本课标题,青铜器、青铜文明。那么青铜文明是如何灿烂呢?师:1、出示青铜器图片(见课件)兵器、酒器、乐器、盥水器、生活器具、农具、饪食器2、看了这么多图片,想一想青铜器都有什么特点呢?3、青铜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有哪些呢?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P27部分内容。(二)课堂点拨师:中国古代的一种食器,后又作为一种礼器。自从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之后,九鼎开始成为传国重器和立国的象征。因此在中国古代,新兴势力向国家政权挑战被称之为“问鼎”而建立新王朝则谓之“定鼎”。常用:鼎力相助、一言九鼎、人声鼎沸···师:(出示图片)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因腹壁内“司母戊”铭文,所以被称为司母戊鼎,它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这说明了什么?师:出示“三星堆文化”视频。师:小结青铜器的特点:数量大,种类多。造型生动、工艺精美。生产规模巨大并分布广泛。师:这个时期不但手工业发展繁荣,农业,畜牧业、商业同样发展繁荣。指导学生阅读P27最后一段。师:你认为谁是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呢?指导学生阅读P28页内容。师:出示关于奴隶的材料,以上图片和材料说明了什么?三、小结四、作业 学生识记学生谈谈直观感受学生观察图片,猜测各类青铜器的用途;让学生描绘喜欢的图片,谈一谈为什么?学生归纳青铜器特点:数量大,种类多。造型生动、工艺精美。学生说明青铜器的发展情况: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增多。商朝时是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四川“三星堆”文化。学生仔细听讲解并观察图片,感受铸造青铜器的艰辛。得出另一个特点:生产规模巨大。学生欣赏三星堆文化及其出土的青铜器。并得另一个特点:分布广泛。学生自学P27内容,认识到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努力过着悲惨的生活。师生共同总结“灿烂的青铜文化” 让学生熟记朝代歌,知道朝代的顺序。揭示本课标题让学生大致了解什么是青铜器。什么是青铜文明。培养学生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归纳的技能。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鼎的又来用途,为介绍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做铺垫。深刻了解我国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精湛,分布广泛。深刻体会奴隶的悲惨生活和地位低下。了解青铜文明以及青铜文明所代表的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