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浙科版必修2 4.1基因突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 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浙科版必修2 4.1基因突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 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8 22:0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因突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该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环境的改变
2.某植物幼苗中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缺失了一个碱基对,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从而使幼苗叶片发黄。该幼苗所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3.如图表示在生物的一个种群中某一基因的类型及其关系。下列哪项不能从图中分析得出( )
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 D.这些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
4.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
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
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突变一定会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
5.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B.紫外线可诱发基因突变
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D.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利的
6.下面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一定能改变性状
C.突变基因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
D.突变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
7.研究发现,某种动物体内某基因发生碱基的替换会使其所编码的蛋白质中相应位置上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结果导致( )
A.该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改变
C.突变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发生改变 D.突变基因所编码蛋白质中的肽键数发生改变
8.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9.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诱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病毒感染 B.紫外线照射 C.秋水仙素处理 D.摄入亚硝酸盐
10.汽车尾气中有多种因子能诱发基因突变。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汽车尾气会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C.基因突变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D.基因突变一定导致遗传性状的改变
11.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12.某野生型个体正常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的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DNA→RNA→多肽”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两个阶段。
2.若该基因位置①的碱基对由G-C变成了A-T,属于__________,对应的密码子变为__________(终止密码子)。与正常蛋白质比较,变化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将__________。
3.若位置②插入了一个碱基对A-T,则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A
解析: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但图示不能表明其具有普遍性,A符合题意;图示表示各基因之间为复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不符合题意;图示各基因之间是双箭头,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C不符合题意;这些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所以各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D不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很多,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A项错误;环境所引发的变异,若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为可遗传变异,B项正确;辐射导致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般不会导致基因的缺失,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可诱发基因突变,B正确;自然状态下,突变率是很低的,人工诱变可以提高突变率,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不一定都是有利的,D错误。
6.答案:D
解析: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如体细胞基因突变一般不传递给子代;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如AA→Aa;基因突变包括诱发突变和自发突变,其中诱发突变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少或替换,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故选D
7.答案:A
解析:由于基因发生碱基的替换,所以该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A正确;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B错误;由于该基因发生碱基的替换,故突变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数相等,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突变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故肽键数目可能不变,D错误。
8.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膜蛋白基因含有重复序列,若CTCTT重复次数改变,则由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即会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CTCTT重复次数增加,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不变,B错误;CTCTT重复6次,碱基对增加数量是3的整数倍,重复序列之后的密码子没有变化,所以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正确;CTCTT重复次数增多,可能会影响该基因的功能,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D错误。
9.答案:A
解析: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三个方面。(一)物理因素:主要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等。(二)化学因素:化学诱变剂种类很多,如工业污染中的煤烟和汽车废气中的苯并芘,工业试剂及工业原料中的乙烯亚胺、甲醛,食品工业中的亚硝酸盐,食品污染中的黄曲霉毒素等等,都可以引起突变。(三)生物因素:有些病毒如SV40、腺病毒、逆转录病毒等可诱发哺乳类动物的基因突变。因此病毒感染属于生物因素,A项正确;紫外线照射属于物理因素,B项错误;秋水仙素处理、摄入亚硝酸盐属于化学因素,C、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A、基因突变能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汽车尾气不会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B错误;
C、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一般会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给后代,C错误;
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D错误。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白花植株的出现是X射线诱变的结果,A错误;X射线诱变引起的突变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通过杂交实验,根据后代是否出现白花及白花的比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C正确;白花植株自交,若后代中出现白花植株则为可遗传变异,若无则为不可遗传变异,D正确。
12.答案:1.转录、翻译; 2.基因突变; UGA; 变小; 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均可能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