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浙科版必修2 5.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浙科版必修2 5.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8 22:1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不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
2.下列生物事例不能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的是( )
A.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黑色桦尺蠖数量较多
B.有的蝴蝶翅色鲜艳,有类似猛禽眼睛的眼斑
C.大肠杆菌具有极大的繁殖潜力,存在多种变异类型
D.老斑马在群体被狮子追逼时迎上去,以自杀来保护群体
3.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能积累种群内有利变异
B.随机交配将打破平衡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
C.种群间个体的双向迁移会导致种群内变异量增大
D.大多数突变基因不会在种群中扩展而会被删除掉
4.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 B.50% C.42% D.21%
5.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 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 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B.种群中某个基因的频率最高,会导致进化过程中该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
C.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则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D.一个种群中,表现为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频率之和为1
7.如图是五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G、H、Q、W、X)的进化历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五个物种中,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物种最可能是X和Q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D.基因重组不一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8.某地区的一种蜗牛(a)被突然隆起的山丘分隔成两个种群,若干年后山丘障碍消失,该种蜗牛的进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2和c2、d1和d2之间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
B.蜗牛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种类可能不变
C.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
D.蜗牛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改变
9.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突变只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不能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C.某些环境因素能引起突变,但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改变
D.若无自然选择影响,某随机交配的小种群基因频率也可能改变
10.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中国虎的两个亚种,分别分布在我国东北和华南,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于灭绝。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长期的地理隔离没有导致生殖隔离
B.东北虎和华南虎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C.环境变化对东北虎和华南虎的选择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地理隔离可诱发东北虎和华南虎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异
11.进化思想从提出到被人们普遍接受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拉马克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方向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B.达尔文从事实出发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进化的原因也作出了合理解释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全面接受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结果,仍在争论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12.研究人员在某地区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壁虎(壁虎甲)。它们有一条像叶片一样宽大的尾巴,修长的身形和四肢,还有一双巨大的眼睛,这些特征有利于该壁虎很好地适应丛林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该地区还有一种普通壁虎,若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应如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3)壁虎甲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为1︰1,雌性个体中XAXA、XAXa、XaX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60%、30%和10%,雄性个体中XAY、XaY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各占50%。
①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②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该种群中这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由此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是可遗传变异的,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
D、自然选择不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D正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B选项描述的分别是保护色和警戒色,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可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适者生存”去解释: C选项可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度繁殖、遗传变异"去解释; D选项描述的为种内互助,不能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去解释。
3.答案:B
解析:
4.答案:C
解析: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则a基因频率为1-80%=20%,AA基因型频率=80%×80%=64%,aa 基因型频率=20%×20%=4%,Aa的基因型频率=2×80%×20%=32%;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1-60%=40%,则AA基因型频率=60%×60%=36%,aa 基因型频率=40%×40%=16%,Aa 基因型频率=2×60%×40%=48%。假设两个种群数量均为100,合并后A基因频率=(64×2+32+36×2+48)/(200×2)=70%,a基因频率=1-70%=30%,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不变,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综上所述,C正确。
5.答案:A
解析: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 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 Q点时A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基因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6.答案:D
解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但是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A错误;种群中某个基因的频率最高,但是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该基因的频率可能会降低,B错误;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可能不变,如某基因型为Aa的植物种群(雌雄同株,闭花受粉)连续自交过程中,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不变,C错误;一个种群中,表现为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频率之和为1,D正确。
7.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X和Q相距最近,应是亲缘关系最近,A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错误;基因重组一般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若重组后产生了致死或早夭的个体就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8.答案:B
解析:从题干信息不能判断出b2和c2、d1和d2之间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化过程中基因种类可能不变,B正确,D错误;经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某些多倍体植物是新物种,但其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C错误。
9.答案:B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结构,而染色体变异能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基因突变为例: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改变,若显性纯合子中只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得到的个体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个体表现型也不改变,在核基因内含子区域发生碱基对的替换、缺失或增添,一般也不会影响性状;某随机交配的小群体的个体数量较少,即便无自然选择、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因素的出现,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即可能出现基因漂变)。
10.答案:D
解析: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长期的地理隔离并没有导致生殖隔离,只形成两个亚种,并没有形成新物种;东北虎和华南虎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大肆捕杀和环境的破坏等;环境变化对东北虎和华南虎进行了定向的自然选择,从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不能诱发东北虎和华南虎产生变异。
11.答案:C
解析: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拉马克,他认为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进化的,A正确;达尔文提出的进化学说,立足事实,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B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自然选择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并没有全面接受自然选择学说,如进化的单位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等,C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是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结果,仍在争论中不断发展,D正确。
12.答案:(1)不一定;若后代可育,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属于不同物种
(2)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①2/3;②A的基因频率逐渐变大,a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小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但是不清楚该后代是否可育,因此不能判断两者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若后代可育,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属于不同物种。
(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①假设该种群中雌雄个体各有100个,则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60×2+30+50)÷(200+100)=2/3。②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则A的基因频率逐渐变大,a的基因频率逐渐变小,由此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