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1.下列有关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豌豆是异花传粉植物
B.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
C.豌豆有利于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D.豌豆的一些品种之间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下列概念与实例的相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相对性状——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B.纯合子——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
C.等位基因——基因A和a D.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
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4.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李清照描写海棠的词句“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与“红瘦”
B.新疆棉花中的长绒棉与彩色棉
C.“雄兔脚扑朔,雌免眼迷离”中的“脚扑朔”与“眼迷离”
D.兔的长毛和短毛
5.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① 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 F1(Dd)形成的两种配子(D和d)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 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 F1体细胞中各遗传因子表达的机会相等
⑥ 一对遗传因子间是完全的显隐性关系
A. ① ② ⑤ ⑥ B. ① ② ③ ④ ⑥ C. ① ③ ④ ⑤ ⑥ D.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6.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F1的黄色豌豆自交,F2中既有黄色豌豆,又有绿色豌豆
B.F1的直毛雌果蝇与直毛雄果蝇交配,F2中既有直毛果蝇,又有分叉毛果蝇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子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高茎圆粒豌豆与矮茎圆粒豌豆杂交,子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高茎圆粒豌豆和矮茎圆粒豌豆
7.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
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8.以豌豆为材料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B. 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
C. 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9.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
B.在统计结果时,F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
C.孟德尔根据其假说内容进行演绎推理,得出杂合子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为1︰1,并通过实际实验来验证
D.孟德尔根据实验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10.某种羊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两种,受常染色体上一对完全显隐性的等位基因(A/a)控制.若一头白羊(甲)和一头黑羊(乙)交配,产生两头白羊(丙和丁),不考虑突变和环境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该种羊毛色的基因在遗传上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B.若甲和乙都是纯合子,则毛色性状中显性性状为白色
C.若甲和乙的交配也称为测交,则甲羊的基因型为Aa
D.甲和乙的基因型是不同的,但丙和丁的基因型是相同的
11.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
B.F2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
D.F2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
12.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亲本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交配组合 F1表现型
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
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A错误;
B、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B正确;
C、豌豆的花大,便于进行人工杂交试验,C正确;
D、豌豆的一些品种之间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这便于实验结果的观察及统计,D正确.
故选:A.
2.答案:D
解析: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属于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基因型 为AA和aa的个体中,一对基因都纯合,所以是纯合子,B正确;基因A和a属于一对等位基因,C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 个体中两对基因都纯合,所以是纯合子,D错误。
3.答案:D
解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故答案选D。
4.答案:D
解析:李清照描写海棠的词句“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描述的是海棠的绿叶,“红瘦”描述的是海棠的红花,二者不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新疆棉花中的长绒棉与彩色棉不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脚扑朔”与“眼迷离”不是同一种性状,二者不属于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兔的长毛和短毛是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二者属于相对性状,D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本题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背景,考查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能使实验结果更接近3∶1的分离比,①正确;F1(Dd)形成的两种配子(D和d)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能够保证3∶1分离比的出现,②正确;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也是3∶1分离比出现的必备条件,③正确;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也是3∶1分离比出现的必备条件,④正确;F1体细胞中各遗传因子表达的机会不会相等,与3∶1分离比出现无关,⑤错误;一对遗传因子间是完全的显隐性关系是3∶1分离比出现的必备条件之一,⑥正确。综上所述,B项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F1的黄色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黄色豌豆,又有绿色茎豌豆,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 F1的直毛雌果蝇与直毛雄果蝇交配,F2中既有直毛果蝇,又有分叉毛果蝇,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绿色和白色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C错误; 高茎豌豆在亲代和子代中都有,矮茎豌豆在亲子代也都有,不是性状分离,D正确。
7.答案:C
解析: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故A错误;测交不能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而自交和杂交可以,故B错误;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的培育,随着自交代数增加,纯合子所占比例增多,故C正确;自交和测交可以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故D错误。
8.答案:A
解析:A、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F2,A正确;
B、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F1基因型的,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A正确;在统计结果时,F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B正确;孟德尔根据其假说内容进行演绎推理,得出杂合子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为1︰1,并通过实际实验来验证,C正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并不能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D错误。
10.答案:C
解析:一头白羊和一头黑羊交配,产生两头白羊,有可能白羊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是Aa 或AA(白羊)和aa(黑羊),也有可能白羊是隐性性状,亲本基因型是aa(白羊)和Aa(黑羊)。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 项正确;根据分析可知,若甲和乙都是纯合子,则甲的基因型为AA,乙的基因型为aa,丙和丁的基因型为Aa,可见,毛色性状中显性性状为白色,B 项正确;AA×aa 和Aa×aa,均可称为测交,若亲本甲(白羊)基因型是aa,亲本乙(黑羊)基因型是Aa,同样是测交,产生两头白羊(丙和丁)基因型是aa,C 项错误;由于甲和乙的表现型不同,所以甲和乙的基因型是不同的,甲和乙的杂交组合无论是AA×aa,还是Aa×aa,丙和丁的基因型都是相同的,D 项正确。
11.答案:D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说明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A错误;马的毛色遗传仅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即(1/4)AA×AA、(1/2)Aa×Aa、(1/4)aa×aa,其后代中AA占1/4+1/2×1/4=3/8,因此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1/2=3/16,C错误;F2中淡棕色马(Aa)与棕色马(AA)交配,其子代基因型比例为AA:Aa=1:1,表现型比例为棕色马:淡棕色马=1:1,D正确。
12.答案:(1)白色; A ;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2︰1; (4)紫茎; D组和E ; (5)绿茎︰紫茎=3︰1; (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解析:(1)由A组中“红花×红花”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定白花为隐性性状。依据C组不能作出判断,因为若亲代全为显性纯合子或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后代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2)B组亲本中的任意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 如果设显性基因为R,则RR︰Rr=2︰1。
(4)第二组的情况与第一组不同,第一组类似于群体调査结果,第二组为两亲本杂交情况,由D组可判定为测交类型,亲本一个为杂合子,一个为隐性纯合子;再根据E组可判定紫茎亲本为隐性纯合子。
(5)杂合子自交,后代将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6)亲本中的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杂交组合有多种情况(如A组可能有RR×RR、RR×Rr、Rr×Rr三种情况;B组有RR×Rr、Rr×rr两种情况),所以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