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1.下列关于萨顿假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B.萨顿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C.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萨顿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研究方法是类比推理法
2.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3.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
B.体细胞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C.非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非等位基因由组合
D.基因和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变异
4.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5.水稻的抗虫(G)对不抗虫(g)为显性,非糯性(H)对糯性(h)为显性,用抗虫非糯性水稻与不抗虫糯性水稻杂交,其子代植株中抗虫非糯性:不抗虫糯性=1:1。则亲本抗虫非糯水稻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图最可能是( )
A.
B.
C.
D.
6.如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四个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
B.辰砂眼基因v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C.据图可看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减数分裂I后期,这四个基因不可能出现在细胞同一极
7.萨顿利用蝗虫细胞作材料观察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蝗虫为二倍体生物,其中雄蝗虫2N=23,性染色体组成为X,精子中有11条或12条染色体,雌蝗虫2N=24,性染色体组成为XX。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依据是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
B.雄蝗虫减数分裂时会因染色体联会紊乱而观察不到四分体
C.含有11条染色体的精子中没有性染色体
D.精巢的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2条X染色体
8.如图是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照片。图中字母表示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其中A和a显示黄色荧光,B和b显示红色荧光。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a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
D.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黄色荧光点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
9.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中,"自由组合"是指( )
A.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间随机组合
C.亲本不同基因的组合 D.不同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组合
10.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 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不遵循遗传定律
11.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12.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染色体数为2n=24细胞作材料,通过显微镜技术研究精子、卵细胞在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1)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也有人提出“染色体在基因上”,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染色体在基因上”假说不成立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已知蝗虫体色中的黑色由隐性基因控制,但不知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现欲通过调查初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①方案:寻找种群中足够数量的黑色蝗虫进行调查,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答案:C
解析:①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3.答案:D
解析:在生殖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体现二者间的平行关系,故选D。
4.答案:C
解析: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其主要证据有: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1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但这不属于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的直接证据,故C错误。
5.答案:A
解析:
6.答案:D
解析: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均在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都位于X染色体上,它们是非等位基因,A正确;辰砂眼基因v位于X染色体上,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这四个基因可能出现在细胞同一极,D错误。
7.答案:B
解析: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依据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A选项正确;雄蝗虫在减数分裂时,常染色体可以正常联会并分离,能观察到四分体,B选项错误;雄蝗虫的染色体有23条,形成精细胞时,有性染色体的精细胞就有12条染色体,没有性染色体的精细胞就有11条染色体,C选项正确;精巢中既有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X染色体由1条加倍到2条,D选项正确。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的实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由图可知,甲、乙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A与a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A项错误、C项正确。基因A与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项错误。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黄色荧光点为基因A、A和a、a,基因A和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研究分离定律时,只要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即可,故可选甲、乙、丙、丁为材料,A正确;丁个体DdYyrr自交,有两对基因连锁,由于rr是隐性纯合,配子只产生ydr、Ydr,自交子代出现三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比例为3:1,B错误;甲、乙图个体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只能揭示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C错误;丙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12:3:1,是9:3:3:1的变形,仍遵循遗传定律,D错误。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摩尔根和萨顿科学研究的方法及结论。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②正确;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存在一对相同的基因(如AA),也可能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如Aa),③错误;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④错误;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⑤正确;综上分析,C正确。
12.答案:(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染色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而基因不能,基因比染色体小;控制性状的基因的个数比染色体的数目多
(2)①雌雄个体数量比;②若后代中黑色雌雄个体数量相当,则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黑色雌雄个体数量有明显差异(黑色雌性数量少于黑色雄性数量),则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1)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因此,他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由于染色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而基因不能,基因比染色体小;控制性状的基因的数目比染色体的数目多等,故“染色体在基因上”的假说不成立。
(2)若要通过调查初步确定控制蝗虫体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可寻找种群中足够数量的黑色蝗虫进行调查,统计雌雄个体数量比。若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后代中黑色雌雄个体数量相当;若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后代中黑色雌雄个体数量有明显差异(黑色雌性数量少于黑色雄性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