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说课课件)(人教版七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三国鼎立(说课课件)(人教版七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26 22:2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三国鼎立
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一、说教材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是由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关健的一环,为下一节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和民族的大融合”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三国鼎立等事件的基本史实。
(2)通过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的特点和影响,培养通过典型
的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
(1)感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
情景、经过和特点,理解三国鼎
立局面形成的历史过程。
(2)运用自学—质疑—辅导法,开展
历史小说与历史真实问题的探讨,
正确评价三国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是历史
的进步。
(2)曹操统一北方是历史的进步,诸
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
神被后人敬仰。
重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
原因和意义。
难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中为何一胜一负;如何正确
评价曹操。
三、教法简介
教法学法
1、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2、在学生自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设疑讨
论、学生讲故事、小组辩论大比拼等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




(一)电影导入,创设情境
(二)探究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自主探究、设疑讨论
(2)故事、小组辩论大比拼
(三)小结(板书设计)
(四)温故知新
(五)情感升华:欣赏苏轼的词
(一)
探究一:官渡之战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谁赢得战争?为什么能赢?
探究二:通过赤壁之战的背景和经过,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
探究三: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正式形成的?原因何在?
(二)
官渡之战
背景:
官渡之战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谁赢得战争?他为什么能赢?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
匈 奴
刘 璋
刘 表
袁 术
张 鲁
曹操
袁绍
曹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背景:
官渡之战
经过:
10万
3万
官渡
之战
曹操为什么能够获胜?
曹操:
(xié)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军事上:战术得当,出奇制胜
袁绍:
为人多疑、优柔寡断、治军不严
骄傲轻敌,一意孤行。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基本上统一北方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
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
他的“壮心”是什么?
意图统一全国
通过赤壁之战的背景和经过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
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
孙权据长江中下游扬州地区
刘表据长江中游荆州地区(刘备寄居)
赤壁之战
背景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孙权:占据长江中下游,在江东建立较稳固的统治
刘备:依附于刘表,无固定地盘







曹军
孙刘
联军
赤壁之战经过
赤壁
之火烧赤壁.avi战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以多败少,你认为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分析讨论
曹操
官兵远来疲惫,水土不服,
疾疫流行,不习水战,士气不振,
骄傲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
联军
孙刘联合, (人和)
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天时)
孙权基业稳固,占有地利
战术得当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公元208年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正式形成的?原因何在?它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
赤壁之战
根本原因:
魏、蜀、吴三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进 步
倒退
1)三国鼎立,它实现了局部统一,较之东
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在分裂中蕴
涵着统一的因素。
4)随着北方经济的发展,魏国力量壮大取得
对蜀吴的优势,为西晋统一准备了条件。
2)各国都力图打破均势,统一全国,重视
生产、整顿政治,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
进 步
倒退:
赤壁之战使曹操统一全国计
划受挫,阻碍了统一的步伐,
是历史的倒退。(三国间的战争)
(板书设计)
刘备
孙权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



曹操
袁绍
官渡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
(三)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曹操以多败少的战役是(  )
B
D、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A、官渡之战
选择
(四)
A
B
C
A的都城在
C的建立者是
B的国号是
识 图 填 图
洛阳

孙权
曹操脸谱: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白脸,或者说,曹操成了奸臣的代名词。
这符合历史实际吗?
你知道这是谁的脸谱吗?
后来的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戏剧舞台上曹操的形象是个奸臣。
不符合,是对曹操的贬低和歪曲,
是因为作者罗贯中受封建正统思
想观念影响,不能客观公正对待
曹操所致。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从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 鲁迅
《三国志》里说曹操:“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曹操,我国古代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当然曹操作为地主阶级的一个代表,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也有凶残狡诈的一面,如镇压黄巾起义、杀华佗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
(五)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回答辩论式
问题时放不开,分析问题不全面。
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缺乏辩证的观点,把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真实混淆起来。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