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朝代 都城 时间 开国
君主 末代
君主 重大事件
夏
商
西周
阳城
约公元前
2070年—1600年
禹
桀
殷
约公元前
1600年—1046年
汤
纣
镐京
约公元前
1046年—771年
武王
幽王
世袭制
国家产生
武王伐纣
盘庚迁殷
分封制
国人暴动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西周灭亡
周平王东迁洛阳
东周开始
第6课
分封制
目的:
为了加强周天子对全国的统治
对象:
亲属、功臣
被分封内容:
土地、平民、奴隶
作用:
开发边远山区,加强了统治
诸侯义务:
服从周天子
定期朝贡
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周天子打仗。
周天子
诸侯
卿
士
农民
奴隶
材料一:西周时期,诸侯定期朝见天子。一次不去,天子就削减他的爵位,两次不去就缩小他的封地,三次不去就派兵征讨。
材料二:东周时期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经常向诸侯国“求赙”“告饥”“求金”。
材料二: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国军亲自参加的只有3次,与此同时,鲁国向齐朝贡11次,向晋朝贡20次。
思考:为什么到了东周就出现诸侯争霸局面?
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势力强大
动
脑
筋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原因:
诸侯为争夺土地和人口的争霸战争
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势力强大
实质:
诸侯为争夺土地和人口的争霸战争
春秋争霸战争
雍
山西
山东
商丘
两湖地区
苏州
浙江会稽
洛邑
周
春秋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齐
晋
楚
吴
越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夫差
齐桓公
越王勾践
管仲拜相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春秋五霸
齐称霸的原因
经济:经济基础好
发展生产
政治:改革内政
军事:改革军制
外交:“尊王攘夷”
晋称霸的原因
经济:发展生产
政治:整顿内政
军事:训练军队
召集诸侯会盟
城濮之战
共同点:
发展生产;推行改革;重视军事发展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1、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群雄并起
河北
山东
两湖地区
河北
河南
陕西
特征:分裂、动荡
我离间!
白起
廉颇
我坚守不出!你能奈何?
赵王
赵括取代廉颇!
赵括
我天下无敌!
纸上谈兵!
赵括
http://www./v/20120913/753065.html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赵、齐
魏、韩、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增兵减灶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 国
3、主要战役
魏国遭重创
材料三: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二:春秋战国期间的混战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各诸侯国为了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来提高自己的国力。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材料一:春秋战国混战期间,人民长期处于分裂和动乱,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同时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趋势:分裂走向统一
正确评价春秋、战国的战争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2、推动了国家的改革与进步
消极:
积极
1、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东周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前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后期: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请将下列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越王勾践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尊王攘夷
1、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
2、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 )
3、春秋时期与晋国争霸时间长达百余年的是秦国。 ( )
4、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赵、魏、齐三家瓜分了晋国。 ( )
韩
楚国
东周
请你帮明明把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城濮之战②马陵之战③桂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怎么推算公元纪年?
公元1年(元年)
公元前1年
公元
100
年
公元1世纪
公元前
100
年
公元前1世纪
1949年
20世纪
2011年
21世纪
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8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