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18课 三国鼎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18课 三国鼎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3 14:2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抢答
下面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诗文是
是关于哪一位人物
( )打( ) ,
( )面前耍大刀,
( )之心,路人皆知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自不量力
三个臭皮匠,赛过( )
诸葛亮
司马昭
关公
周瑜
黄盖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5.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
6.扶不起的阿斗
7.望梅止渴
8.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乐不思蜀
曹操
诸葛亮
周瑜
关羽
赵云
刘禅
曹操
曹丕曹植
刘禅
秦朝
西汉
东汉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东汉末年的景象
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1.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胜袁绍 以少胜多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分析:
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
——《三国志》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隆中对》
看图说成语
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1.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胜袁绍 以少胜多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
208年
孙权、刘备胜曹操 以少胜多
形成三国鼎立的基础
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负于少,是什么原因呢?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4、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三方势均力敌,谁也无法消灭谁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名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汉)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今南京)

洛阳

成都

建业
刘备221年
曹丕220年
孙权222年
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如果你是三国其中一位君主,你会怎样做呢?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和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修水利重农耕
蜀(汉)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今南京)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和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修水利重农耕
蜀(汉)221年 刘备 成都 丝织业发达 蜀锦闻名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今南京)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和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重农耕
蜀(汉)221年 刘备 成都 丝织业发达 蜀锦闻名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今南京) 造船业发达
到达夷洲(今台湾)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鼎立的局面
是不是历史的倒退?
匈 奴
袁 绍
曹 操
袁 术
刘 表
张 鲁
刘 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三国鼎立
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完成了局部的统一,为日后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
三国统治者均采取措施发展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为日后的统一提供物质条件。
  
 在京剧脸谱中,白色象征阴险疑诈。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白脸,或者说,曹操成了奸臣的代名词。
你认为曹操是一位怎样人物?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他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书。善诗歌,写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反映了社会疾苦,抒发了自已革新政治、统一全国的抱负,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佳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
更而想起戏台上
那一位花面的奸臣,
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 鲁迅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豪杰。
曹操是在当时的乱世中应
运而生的人物,其本性还
是个欲扶大厦于倾危、拯
百姓于水火的仁人志士。
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分天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 蜀 吴
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三国鼎立
课文小结:
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1.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胜袁绍 以少胜多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
208年
孙权、刘备胜曹操 以少胜多
形成三国鼎立的基础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和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重农耕
蜀(汉)221年 刘备 成都 丝织业发达 蜀锦闻名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今南京) 造船业发达
到达夷洲(今台湾)
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
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
④战争中都设计采用火攻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
下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建业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1)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交战双方及战役的影响。
(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5)这一战役爆发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