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3 14:2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6课
材料一:西周时期,诸侯定期朝见天子。一次不去,天子就削减他的爵位,两次不去就缩小他的封地,三次不去就派兵征讨。
材料二:东周时期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经常向诸侯国“求赙”“告饥”“求金”。
材料二: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国君亲自参加的只有3次,与此同时,鲁国向齐朝贡11次,向晋朝贡20次。
思考:为什么到了东周就出现诸侯争霸局面?
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势力强大

山西
山东
商丘
两湖地区
苏州
浙江会稽
洛邑

春秋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夫差
齐桓公
越王勾践
管仲拜相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春秋五霸
齐称霸的原因
经济:经济基础好
发展生产
政治:改革内政
军事:改革军制
外交:“尊王攘夷”
晋称霸的原因
经济:发展生产
政治:整顿内政
军事:训练军队
外交:“勤王”
葵丘会盟
城濮之战
践土会盟
共同点:
发展生产;推行改革;重视军事发展;挟天子以令诸侯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原因:
诸侯为争夺土地和人口的争霸战争
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势力强大
实质:
诸侯为争夺土地和人口的争霸战争
春秋争霸战争







1、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群雄并起
河北
山东
两湖地区
河北
河南
陕西
特征:分裂、动荡
长平之战
我离间!
白起
廉颇
我坚守不出!你能奈何?
赵王
赵括取代廉颇!
赵括
我天下无敌!
纸上谈兵!
赵括
http://www./v/20120913/753065.html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赵、齐
魏、韩、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增兵减灶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 国
3、主要战役
魏国遭重创
材料三: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二:春秋战国期间的混战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各诸侯国为了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来提高自己的国力。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材料一:春秋战国混战期间,人民长期处于分裂和动乱,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同时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趋势:分裂走向统一
正确评价春秋、战国的战争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2、推动了国家的改革与进步
消极:
积极
1、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课堂小结
东周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前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后期: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材料一: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桓公”是谁?材料一说到“管仲相桓公”,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2)在桓公之后称霸的国家中,哪一国与桓公称霸的途径是相同的?给你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