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学习与评价(一)
(第1课-----第9课)
学校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框内)(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北京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 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上图中的远古人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
A.会建造房屋 B.会种植水稻
C.会制造彩陶 D.会使用天然火
3、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你不会见到( )
A.村落里有很多水井 B.田地里种满粟
C.用人面鱼纹盘盛水喝 D.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
4、下列不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一项是( )
A.农耕经济比以前发展了 B.原始手工业比以前进步了
C.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 D.社会生产力比以前大大发展了
5、寒假期间,杨军实地参观了陕西西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面是他拍下的两张照片,据此推断这个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6、在历史专题片《河母渡原始居民》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
A.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B.使用骨耜等工具耕种水稻
C.饲养了猪狗等家畜 D.用木头制成简陋的小船
7、相传造宫室、车船、衣裳等,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8、今天汉族的前身是( )
A.蚩尤部落 B.华夏族 C.匈奴族 D.满族
9、在我国远古时代,经常发生很大的水患,造成巨大灾难。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了洪水,造福人民。这个人物是( )
A.鲧 B.尧 C.舜 D.禹
10、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原始人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顶洞人 ②半坡原始居民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炎黄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
11、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12、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D.中华原始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13、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禹建立夏朝为标志的,那是因为夏朝( )
A.进行了变法 B.组建了政府的军队,并制订了法律
C.实行了分封制 D.产生了封建制度
14、商朝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的青铜文化的特点是:( )
①生产规模大 ②品种多 ③工艺精美 ④体积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与这有直接联系的历史事件是( )
A.兴建郑国渠 B.李冰修筑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兴建芍陂
16、下列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不可能的是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1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8、中国人使用的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那么,我国汉字出现和发展过程表示正确的是:
A.甲骨文→大篆→小篆→金文 B. 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
C.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D.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
19、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
A.况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20、《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1、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侯”。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 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2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精美的青铜器 ( )
23、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 )
A.国家数目越来越少,诸侯权力越来越大
B.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C.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D.国家数目越来越多,诸侯权力越来越大
24、关于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C.促进了周王朝的巩固和统一 D.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5、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26、右图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
C.赵州桥 D.元朝的运河
27、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变法。他的变法措施中体现了 (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8、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 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9、《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
A.“仁”的学说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30、“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二、连线题:(10分)
将战国时期的学派、代表人物、政治主张用线连接起来。
儒家 老子 主张实行“法治”
墨家 孟子 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法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政”
道家 孙武 “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
兵家 韩非 主张“仁政”
三、读图题:(10分)
(1)上图中的历史文物的名称是什么?它属于什么朝代?
(2)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3)除了这件作品,你还能列举出两例这样的作品吗?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角色扮演]
根据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学习与评价(一)
(第1课-----第9课)
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框内)(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A C C A A B D D A D B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C C D B A C A A B A A C
二、连线:
将战国时期的学派、代表人物、政治主张用线连接起来。
儒家 老子 主张实行“法治”
墨家 孟子 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法家 墨子 张“兼爱”“非政”
道家 孙武 “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
兵家 韩非 主张“仁政”
读图题:
1、司母戊鼎, 商朝 (4分)
2、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分)
3、四羊方尊、 三星推青铜立人像 (4分)
四、材料题
1、支持 (2分) 2 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8分)
建立县制,(5分)。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5分)
广园中学 董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