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学习与评价(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学习与评价(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3 15:22:36

文档简介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学习与评价(三)
(第18课-----第22课)
学校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框内)(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其目的都是争夺统治权 ④结果都是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2、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 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 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 诸葛亮巧借东风,利用天时击败了曹操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4、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孙权
5、观察右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 )
A. 曹操 B. 刘备 C. 刘邦 D.曹丕
6、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
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7、歌曲《曹操》的第一名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 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8、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 )
A.促进了我国民族的大融合 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 促进迁入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者 D.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提高
9、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秦朝
10、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江南开发的重要原因有 ( )
南方建立了统一政权 ②北方人口南迁避乱 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1、“(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楼都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晋南朝 D.宋朝
12、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 )
A. 以种植水稻为主 B. 以种植玉米为主
C. 以种植小麦为主 D. 以种植棉花为主
13、如右图,5世纪末北魏教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 )
14、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国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 孝文帝仰慕当地的繁华
C. 扩大鲜卑族的地位与影响
D.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5、“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
采用汉姓 ② 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 发展经济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16、“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使鲜卑族“得到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
A. 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 王安石变法 D. 孝文帝改革
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 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 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 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18、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 )
A.人口大量南迁 B. 孝文帝改革
C. 张骞通西域 D.江南的开发
19、“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这两句诗赞美的是( )
A. 司马迁 B. 张衡
C. 贾思勰 D. 祖冲之
20、《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包话:“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这包话反映了作者的主张是 ( )
因地种植 B. 适时耕作
C. 注重兴修水利 D.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21、在古代,圆周率的推算是衡量数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最早把圆周率的精确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中国古代科学家是 ( )
A.贾思勰 B.宋应星 C. 李时珍 D.祖冲之
2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求》 B. 《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3、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暑假小明一家准备游历长江三峡,出发前小明要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他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 )
24、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
A. 西汉末年 B. 东汉末年 C. 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25、“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歌曲《龙文》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 )
A.书法艺术 B. 绘画艺术 C. 音乐艺术 D.舞蹈艺术
26、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 )
A. 张旭 B.颜真卿 C.柳公权 D. 王羲之
27、他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是 ( )
2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佛教空前盛行 B、封建国家大分裂
C、民族出现大融合 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29、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少个朝代在洛阳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以下政权中,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
①东汉 ②曹魏 ③北魏 ④西晋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30、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220年至222年,魏、蜀、吴三国先后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请将它们和各自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连接起来。(10分)
魏 222年 刘备 洛阳
蜀 221年 曹丕 成都
吴 220年 孙权 建业
三、请将朝代按正确顺序填入框内:(10分)
1 -----商-----2 -----东周(3 、4 )-----5 -----6 ----东汉-----7 (魏\蜀\吴)-----两晋(8 、9 )-----10
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大批北方移民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五、探究: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什么?这一时期是如何与台湾交往的?(10分)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学习与评价(三)
(第18课-----第22课)
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框内)(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B C D D D A D D C A D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D A D A A B A D B D C A
二、时间、建立者及都城连接起来。(10分)
魏 222年 刘备 洛阳
蜀 221年 曹丕 成都
吴 220年 孙权 建业
三、请将朝代按正确顺序填入框内:(10分)
1 夏-----商-----2西周-----东周(3春秋 、4战国)-----5 秦 -----6 西汉----东汉-----7三国(魏\蜀\吴)----两晋(8 西晋、9东晋 )-----10 南北朝
四,读图题:
1、北方有战乱,南方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分)
2、江南地区(2分)
3、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4分
五、探究题
1、夷洲(4分)
2、三国时期的吴国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6分)
广园中学 董健梅